22年信息化探索之路 鹽道街小學積極破解“未來學校”建設密碼

3月的成都,乍暖還寒。

時值週末,放了假的校園十分安靜。但在成都市鹽道街小學(以下簡稱“鹽小”)的信息化教室,卻十分熱鬧:教導處主任楊勇正帶領著信息組的老師,調試新進的信息化教學設備——數字化足球訓練系統和VR虛擬教學設備。設備是剛引進的,大家都不是太熟悉,時不時地就要停下來熱絡地討論一番。

這是鹽小信息化建設工程進入第四個“三年計劃”的一次智能化設備引進。作為成都市首批“未來學校”建設項目試點學校,近年來,鹽小一直在以積極主動的態勢,不斷擁抱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

22年信息化探索之路 鹽道街小學積極破解“未來學校”建設密碼

鹽小學生正在開展平板學習活動

“未來學校” 以思維帶行動的數字化校園建設

“未來學校”究竟是什麼樣子?

在成都市首批“未來學校”的試點校——成都市鹽道街小學,時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

教室裡,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利用平板電腦,在搜索引擎上查找感興趣的知識點,通過網絡梳理、理解文本,各班級的學習小組正緊張的利用智能化輔助工具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綜合考評成績通過一對一交互平臺實時反饋給老師......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學生之間、小組之間、師生之間不時熱切的交流、互動。

足球場上,學生佩戴著智能手環在綠茵場上奔跑,老師通過數字化足球訓練系統實時監測每一位學生的運動數據和身體狀況,及時調整訓練節奏和訓練強度,智能化的訓練設備讓鹽小孩子們的每一次奔跑都“科技味”十足。

這是成都市鹽道街小學時常出現的信息化教學場景,在鹽小師生們的眼裡,這樣的場景離理想中的“未來學校”雖有距離,但並不遙遠。

22年信息化探索之路 鹽道街小學積極破解“未來學校”建設密碼

鹽道街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羅曉航介紹學校信息化建設經驗

“事實上,‘未來學校’是無法定義的,因為‘未來’是一個處在不斷變化中的時間概念,所以它更多的是指學校對信息化、高新技術的教學應用的體系建設理念。”鹽道街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羅曉航談及“未來學校”,感觸頗多。

羅曉航表示,從1997年在四川省內率先建立資源型校園網以來,鹽小一直以一種“全面觸擊未來”的思維模式,從數字化資源、信息化平臺、數字化學習、網絡化環境、智能化管理五個方面,建構具有鹽小特色的“未來學校”。

據瞭解,鹽小為此專門成立了教育信息技術中心,負責信息化工作的規劃及實施。在如今的鹽小,從入學時的選課排班到學習評定,從課程活動到藝術發展,從學生體能到學習設備,從學習習慣培養到生活智慧的積澱......無不充斥著信息化、智能化的身影。

22年信息化探索之路 鹽道街小學積極破解“未來學校”建設密碼

教導處主任楊勇正在進行信息化教學

“信息適融” 從規劃到實踐的“未來”戰略

在成都市鹽道街小學的信息化體系工程建設中,有一個最核心的理念:“信息適融”,即“讓信息技術像空氣一樣瀰漫在校園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

談起鹽小的信息化探索道路,教導處主任楊勇記憶猶深。據其介紹,鹽小雖然是四川率先開始信息化探索的學校,但直到2005年,鹽小與中央電教館開展了多個信息化應用項目的合作後,才真正讓學校領導和老師意識到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不僅是勢在必行,而且確實能夠給校園教學帶來“未來”。

2007年,鹽小開始了以每三個學年為一個階段的信息化建設“三年計劃”,自此,全面開啟了鹽小的信息化騰飛之路。

據瞭解,每隔三年,鹽小就會根據國內外信息技術實時發展情況,制定一個科學而又具可行性的信息化教學應用的推進計劃,用鹽小信息化工作人員的話來說,“相當於每三個學年就要給學校來一次全面的硬件刷新、軟件刷新、教學思維刷新”。

22年信息化探索之路 鹽道街小學積極破解“未來學校”建設密碼

學生通過信息化、智能化設備自主學習

據鹽小教育信息技術中心主任黎巍介紹,正是有了科學而又系統的戰略規劃,才能夠讓鹽小在軟硬件配置、老師培訓方面都能夠穩步而又快速地進行相關推進。“在我們學校,數字美術室、未來教室、錄播室的使用都已經常態化,數字足球訓練系統、VR虛擬教學系統、STEAM(創客)教室、錦江微學堂APP、數字閱讀機、一對一校級系統等教學軟件的應用也成為師生和家長們的日常。”

據瞭解,除體育學科的常態教學不易使用信息技術外,鹽小信息技術融入各學科的比例已高達90%以上。

22年信息化探索之路 鹽道街小學積極破解“未來學校”建設密碼

老師通過互聯網指導學生拓展學習

“眾籌智慧” 知識更新和經驗並重的教學傳承

事實上,在“未來學校”的打造過程中,模式建構並不是最重要的,擁有一批“未來教師”才是“未來學校”能否打造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鹽小,經過多年實踐,培養“未來教師”已經走出了一條“眾籌智慧”之路:即將專家理論智慧和一線教師的實踐經驗結合起來,梳理出“未來教師”所應該具備的信息素養知識點,並以此對全校老師進行針對性的培訓。

除此之外,學校及各教研組不定時組織開展研討交流活動也是“眾籌智慧”的重要內容。張家豔已在鹽小從教11年,據她介紹,學校經常會組織老師進行信息化教學的課題研討,及時彙集和梳理實踐成果,再進行全面推廣,讓全校老師都能夠從中獲益。

除了“眾籌智慧”,鹽小還創立了保障課題研究推進機制的“眾聯組織”,以及以教育評價、學習互動、成長舞臺、服務管理為內容的D4Link平臺,為“未來教師”隊伍的培育和打造注入更多的推動力。

22年信息化探索之路 鹽道街小學積極破解“未來學校”建設密碼

孩子們在課堂上開展創造性學習活動

據瞭解,正是因為這種對信息化技術的不斷探索和實踐,近年來,鹽小承擔了包括國家級課題《基於課堂演播系統下的品質課堂實踐與探索》、《基於網絡環境下的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模式研究》、省級課題《基於網絡環境下的教師校本研修研究》等在內的多個國家級、省級“互聯網+教育”相關課題的研究探索工作,為未來學校的探索不斷添磚加瓦。

22年信息化探索之路 鹽道街小學積極破解“未來學校”建設密碼

鹽道街小學未來學校建設經驗全面輸出

後記:

2019年,是成都市鹽道街小學建校100週年,也是鹽小信息化建設的第22個年頭,但最讓鹽小人高興的是,今年1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融合 變革 創新——成都市未來學校建設實踐與探索》,鹽道街小學未來學校建設經驗被收錄其中,標誌著“鹽小智慧”的全面輸出。(作者:張其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