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戰鬥在龍山●探訪錄】酉水大戰(下)

【红军战斗在龙山●探访录】酉水大战(下)

【红军战斗在龙山●探访录】酉水大战(下)

酉水大戰(下)

【红军战斗在龙山●探访录】酉水大战(下)

乾溪壩戰場、紅石坎戰場、巖壩戰場遺址

決戰乾溪壩

【红军战斗在龙山●探访录】酉水大战(下)

雞公嘴—乾溪壩—桐木坳戰場遺址

坐鎮巖壩的陶廣一聽顧家齊師、鍾光仁師突遭紅軍襲擊,隊伍被分割成幾段,且戰鬥異常激烈,心想改道可立坡也遭紅軍襲擊,真是倒黴透頂。再想到自己人多勢眾,武器精良,他一下又壯起膽來命參謀長傳令:“組織兵力,集中火力將紅軍阻於紅石坎、乾溪壩一線。”

紅十七師在蕭克的帶領下由芭蕉坨的設伏點卡門、猴子坡、丟草坡出發,急奔在老寨、馬鞍山、牛拉場、車碧洞、寨堡崎嶇的坡嶺溝壑的道路上,向雞公嘴、乾溪壩、桐木坳出擊。

牡丹坪、龍嘴、桐木坳共同構成了酉水東岸的二級臺地,面積約半平方公里,南北西三面被酉水、龍潭河環繞。正中臺地為牡丹坪,西北側斜坡名龍嘴,正北坡嶺叫桐木坳。東側為伍家坳、三架田。

牡丹坪、龍嘴、桐木坳、乾溪壩與酉水、龍潭河一道共同構成了一道美妙的風景:龍鷹頭圖形—龍嘴及鷹喙。龍嘴形似鷹喙,在漩潭灣濯水而鳴。桐木坳地形神似龍嘴,乾溪壩為龍口,正昂首吞吐。

乾溪壩是酉水、龍潭河的沖積壩。南為桐木坳、伍家坳,東為三架田,北為寨堡、雞公嘴,西為酉水。龍潭河由東而西注入酉水。桐木坳、伍家坳、三架田、寨堡、雞公嘴三面凸起,乾溪壩居中沉陷,狀似龍口。灣塘電站建成前,乾溪壩稻禾成金。新中國成立前,由侯姓人家修建經營的渡口就在酉水的岸邊。從侯家渡口過酉水後可到湖北綠水。灣塘電站建成後,侯家渡口一道沉入酉水。

83歲的龍嘴人張國家帶著筆者來到龍嘴碼頭遺址,長長的梯級青石水泥路次第伸入酉水河床。新中國成立前,碼頭叫姚家碼頭,由龍嘴姚姓人家建造經營。新中國成立後,張國家一家三代經營姚家渡口,義務擺渡幾十年。直到灣塘大橋建成通車,姚家碼頭才功成身退,張國家船老闆的身份也消失在酉水的喧鬧裡。後來,為了方便酉水對岸大坪、小坪的村民過渡,政府批准在龍嘴新建了漩潭灣渡口。張國家說,歷史上並沒有龍嘴渡口的說法,有的話講的也是姚家渡口。從漩潭灣到臘樹灣有一段U形峽谷,長約六百米。峽谷的崖壁上依次分佈著四個洞,分別被當地人稱為:“頭洞峽”“二洞峽”“三洞峽”“四洞峽”。

張國家說,“民國”二十四年紅軍和白軍在牡丹坪只是小戰,在乾溪壩、杉樹灣才是大戰。從乾溪壩、杉樹灣敗退的白軍要從姚家渡口過酉水到湖北綠水去。

紅十七師奔襲至寨堡時,發現白軍正在伍家坳、乾溪壩行軍。遭遇敵人,吳正卿急令部隊搶佔寨堡、雞公嘴上的有利地形,並向敵人發起進攻。知道在乾溪壩中的敵人是夙敵鍾光仁師劉建文旅時,紅十七師將士們新仇舊恨一併湧上心頭,“噠噠噠”的槍彈聲響起。一時間,乾溪壩彈雨紛飛。猝不及防的劉建文旅亂成一團。劉建文見狀,急令部屬向伍家坳、桐木坳撤退,佔領有利地形向雞公嘴、寨堡上的紅軍還擊。

在寨堡西向山腰的公路上,53歲的周自良告訴筆者一個重要的信息,說“紅軍在雞公嘴,白軍在桐木坳,隔著小河對射,”並推薦筆者去找他叔父周紹華。

桐木坳是牡丹坪北側的一個堡嶺,長約五十米,高約二十米,由南而北伸進酉水和龍潭河彙集成的水潭裡。西側是酉水,東側為乾溪壩。雞公嘴是寨堡的堡尾,由東而西一頭插進酉水河。雞公嘴南向地勢陡峭,隔龍潭河、乾溪壩與桐木坳扶搖相望。

“衝啊,為蘇傑師長報仇!”“打啊,為黃林團長報仇!”“衝啊,為方振生政委報仇!”呼喊聲此起彼伏。槍炮聲震耳欲聾。

劉建文見紅軍來勢兇猛,急忙集結兵力,欲與吳正卿決一雌雄。吳正卿見劉建文氣焰囂張,便調集所有機槍組成敢死連,從寨堡向乾溪壩、伍家坳、桐木坳上的敵人發起強攻。

劉建文見紅軍有排山倒海之勢,就調配機槍、鋼炮加強了火力配置,意圖 阻住紅軍的攻勢。但是,寨堡地勢高,桐木坳、伍家坳在寨堡的俯視中,距離為有效射程。所以,伍家坳、桐木坳上的火力再強大,對紅軍構不成威脅。見此,劉建文嚴令部屬,務必將紅軍阻於乾溪壩以北,自己卻帶著親信向牡丹坪、龍嘴遁去。同時命令部屬徵召渡船、漁船,欲從姚家渡口越酉水而去。

“雞公嘴、桐木坳一戰打得好慘烈,”72歲的周紹華說,“雞公嘴上的倒鉤藤、牛王刺都被打光了。父親周性仲還在這場仗中為紅軍帶過路,送過信……”

血戰紅石坎

紅石坎因紅壤、紅砂岩而得名,位於洗洛鎮紅石村西的酉水東岸,名中雖帶坎,但其實是一個山堡。堡上有兩個山頭,北向為旱谷堡,南向為稻草堡,堡間叫鄧家坳。旱谷堡下的平地叫旱谷坪。坎北的溝叫張灣,東北隔溝相望的是魯家堡。牡丹坪—巖壩公路從坎腳經過,北為杉樹灣,西是呈U形的四洞峽谷,酉水西岸的山頭叫石家坪。酉水在這裡畫了一道長長的弧,從硝長溝、杉樹灣、紅石坎的西側環繞而過。西南為水田溝,由東北向西北注入酉水。以水田溝為界,東北為紅石坎,西南叫小堡、王家槽。

66歲的紅石坎人李開華說,“那年,國民黨由南開來,從可立坡經拖木槽下巖壩,經王家槽、紅石坎、杉樹灣、硝長溝、大塘口、車格、胡家堡到了湖北。”

張振坤率領紅十八師從涼風洞出發,經芭蕉坨、梨子園、乾溪河、新路上、彭家槽、屋壁洞、深溝子涼亭橋、殺皮壩、桃子坪,一路向硝長溝、杉樹灣、紅石坎急奔而來,在這裡與陶廣中路軍鍾光仁師陶柳旅遭遇。

在硝長溝,筆者一再向田啟富、姚本友聊起那場戰鬥。但涉及硝長溝、杉樹灣、紅石坎戰鬥信息的的確不多。但可以肯定杉樹灣密樅嶺戰鬥非常激烈。在密樅嶺,紅軍割樅樹為帽,將敵人打得落花流水。兩人告訴筆者,以硝長溝為界,南為杉樹灣、張灣、紅石坎,北為為伍家坳、金家堡、三架田。

戰鬥一打響,紅十八師就與敵人在硝長溝、杉樹灣、張灣、紅石坎的山樑溝壑角逐、搏殺。雙方爭相搶奪堡頭,搶佔優勢地形,構築工事,互為犄角。在紅石坎,對旱谷堡、稻草堡的爭奪尤為激烈,互為攻佔,反覆爭奪;槍戰、近戰、肉搏、拼刺刀,雙方各有傷亡。一時間,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在紅石坎亂墳崗,紅十八師將士與敵人短兵相接,踏平了墳頭,露出了棺材。在爭奪戰中,紅軍將士一鼓作氣,堡頭爭奪一時間處於白熱化。

陶柳恐懼中扔下死傷士兵狼狽潰退。

戰鬥一開始,鍾光仁就打著向陶廣彙報的幌子,丟下陶柳,帶著師部撤回了巖壩。

彭清孝是車洞坪的巖匠,常年在灣塘境內做工。做工間歇和傍晚,經常聽當地老人講紅軍的故事。老人們說,硝長溝、杉樹灣、紅石坎的戰鬥觸目驚心,屍體填平了硝長溝。桐木坳、乾溪壩、雞公嘴的戰鬥震耳發聵,乾溪壩屍骨成山,桐木坳血流成河。紅石坎上的戰壕有一人多深,讀書時和同伴經常撿子彈殼殼玩,前後撿了幾挑。

陶柳旅在紅十八師的強勢進攻下節節敗退,並被紅軍分割成南北兩段。南邊的朝巖壩潰退,陶柳則帶著北邊的殘部向牡丹坪退去,意圖與劉建文合兵一處後再圖戰機。

張振坤見狀,命令一部向巖壩追擊,自己則親率一部向牡丹坪追擊。

這時,紅十七師與劉建文旅爭奪桐木坳正處於白熱化階段。劉建文旅已被紅十七師打得丟盔棄甲,自顧不暇。這時,劉建文已從姚家渡口過了酉水,在酉水西岸高家坡上正指揮部屬在桐木坳與紅十七師作戰。遠遠見陶柳部潰退到牡丹坪,遂命部屬加大火力接應。陶柳見劉建文狼狽如此,合兵再戰已成空,於是也帶著親兵,強行從姚家渡口越酉水而去。

桐木坳、牡丹坪上的白軍見主將落荒而逃,棄己不顧,遂放棄桐木坳、伍家坳、牡丹坪,沿龍嘴酉水小徑朝姚家渡口潰敗而去。剎那間,姚家渡口哀兵狼嚎。有的慌不擇路,有的則滾進酉水河。紅十八師、紅十七師一南一北對牡丹坪、龍嘴形成合圍之勢。紅十七師趁勢攻佔桐木坳。紅十八師也攻上牡丹坪。

在姚家渡口,白軍為搶奪渡船互相肉搏,鮮血染紅了酉水,局面混亂不堪。在酉水上,滿負荷的渡船在河面搖曳不已,行渡艱難。臨時徵調的小漁船難堪重負,加上潰兵搶渡,有的還沒離岸就翻了,有的剛到河心船翻人落。沒上得船的,扔掉槍支,跳下河游水逃命。

一時間,酉水河面船、人混雜,人、屍難分,一片狼藉。

劉建文、陶柳見大勢已去,丟下殘部,帶著少許人馬奔鄂境而去。

吳正卿、張振坤留下一部分紅軍打掃乾溪壩、桐木坳、姚家渡口戰場。隨後合兵一處,朝巖壩壓去。

混戰巖壩

【红军战斗在龙山●探访录】酉水大战(下)

張發鬆老人見證了白軍混戰巖壩的情景

“民國”二十四年,紅軍與白軍在巖壩、張家灣激戰時九歲的張發鬆在父母的帶領下與寨中的老百姓一起躲上了可立坡上的半邊城。在半邊城,張發鬆聽到了巖壩、張家灣方向傳來的激烈的槍炮聲,看到國民黨的飛機在巖壩、張家灣的天上飛。當時,這一帶樹木茂密,飛機飛過的地方,樹尖向兩邊讓(傾斜)。駐紮在巖壩、張家灣的白軍分不清從紅石坎敗退回的是紅軍還是白軍,就倉促開槍射擊。而從紅石坎撤回的白軍已被紅軍打昏了頭腦,以為是紅軍,來不及細想也倉促開槍還擊。一時間,白軍自相殘殺,混戰不堪。第二天,回到巖壩、張家灣的張發鬆看到白軍屍體“像樹桐桐一樣碼在地上”。

坐鎮巖壩的陶廣聽到顧家齊、鍾光仁部遭到紅軍襲擊的消息懊惱不已,可無論怎樣,上峰駐防“宣李防線”的軍令是不可違的,撤回招頭寨更是不可能的事。同時想到自己人馬眾多,裝備精良,就這樣遇到襲擊就撤退或敗下陣去,對上對下均無法交代。於是,向顧家齊、鍾光仁下達命令,勢必將紅軍阻於乾溪壩、紅石坎一帶。

這時,毛崗壩、鴨子塘、硝洞坪戰火已熄。熊家堡、長嶺崗、胡家堡,雞公嘴、乾溪壩、桐木坳、硝長溝、杉樹灣、紅石坎戰場戰火紛飛,白軍已潰不成軍,電報失靈,白軍間已基本失去聯繫。

陶廣見周燮卿明電不回,鍾光仁敗歸。據鍾光仁報告,才知劉建文、陶柳部軍容不振,顧家齊、周燮卿生死不明。陶廣的腦海冒出了張振漢被俘、謝斌斃命的影像,急令參謀長向何健發電,請求飛機增援。

何健收到求援電報後惱羞成怒,欲不救援。後在參謀長的勸說下,派了一箇中隊飛往增援。

下午四點,灣塘上空出現了五架敵機。它們先是在高空旋飛,後分兩隊於低空旋飛,有時貼著樹尖躍飛。

【红军战斗在龙山●探访录】酉水大战(下)

巖壩戰場遺址

73歲的向永國是巖壩的退休幹部,對巖壩的紅色歷史心中有一本賬。他說,陶廣縱隊從招頭寨來,一支從廖葉洞、馬阻嶺、蔣家坪、楊家寨、拖木槽下的巖壩。另一支從方坡、郭家坡、張家坡、李家灣、半邊城、累人坡下的中壩。這一帶為山間臺地,東為高大的可立坡,西為綿延的瓦廠堡。瓦廠堡縱橫於巖壩臺地與酉水之間,是個天然分野。他邊說邊在筆者的記錄本上描下了巖壩的地形圖來。他說,小河只是一條溝,不是一個地名,它發源於可立坡,流經巖壩、張家灣、福坑、中壩後注入天眼再匯入酉水。

八十年前的酉水戰場古木參天,林密樹深,配上山樑溝谷,沒有地面的指令,天上的飛機根本上分不清地面的物像,莫說地面的紅軍、白軍了。事有湊巧,當天的可立坡雨後生霧,濃霧自東向西滾滾而來,剎那間酉水戰場霧氣迷漫,讓原本複雜的地理形勝變得更加莫測。更為巧合的是,敵機發報機與地面白軍的發報機的頻率對不上,就算白軍的報務員喊破了喉嚨也無濟於事。這讓敵機瞎了眼,一時難辨敵我,一些炸彈就投在了白軍的陣地,子彈射進了白軍的身軀。投在紅軍陣地上的炸彈也讓紅軍傷亡慘重。低空盤旋的敵機讓紅軍戰士義憤填膺,遂跳出掩體一人抬起機槍一人扣動扳機向敵機掃射。一個個落下的炸彈讓白軍怒火中燒,也架起機槍怒射。敵機見狀,紛紛衝高迴旋,樹尖、枝丫在機翼的重作用下紛紛折斷。最後,分不清敵我的敵機,只好垂頭喪氣地回長沙交差去了。

中壩臨時指揮部,陶廣惱羞成怒,怒罵飛機不分青紅皂白的狂轟濫炸,炸了自己,還差點炸垮了自己的指揮部;又憎恨徐源泉明哲保身按兵不動;更恨部屬一觸即潰,瞬間化為一盤散沙。

駐守巖壩、張家灣的白軍被飛機的狂轟濫炸搞得頭昏腦漲,在茂密叢林的遮掩和霧氣迷惑中,將紅石坎敗回的白軍殘兵敗將當成了紅軍,沒摸清情況就舉槍射擊。而敗退的白軍也以為是紅軍在前攔截,見槍林彈雨撲面而來,也不分青紅皂白的開槍還擊……

一時間,巖壩成了國民黨軍自相殘殺的戰場。

前線潰敗,陶廣親率部屬到巖壩督戰,發現潰軍從北洶湧而來,勢不可擋。見此,陶廣就命令作戰參謀阻集散兵,下達集結命令。只顧逃命的散兵這時根本聽不進什麼命令。

陶廣見情勢難於控制,就斜眼向副官暗示。副官心領神會的提起機槍朝潰退的散兵們掃射,瞬間倒地數十人。餘下的驚悸的收住腳步,立在原地怒視著副官,欲開槍還擊。陶廣見不妙就當眾掏槍朝副官開一槍,副官隨即撲地而亡。

散兵們被陶廣突如其來的舉動驚呆了,忙止住腳步相顧四望。

陶廣見舉動有了效果,隨即站上一突兀的岩石訓話:“兄弟們,大家要精誠團結,共同應對共軍的進攻,在這場生死較量中,我將與大家共進退,同患難。”說罷帶著親兵回到指揮部。

在指揮部,陶廣向參謀長詳細瞭解了戰況,得知前路軍、中路軍已被共軍分割成幾段,首尾已難相顧。顧家齊軍已潰不成軍,周燮卿被困熊家堡,與共軍浴血對峙;劉建文旅、陶柳旅在乾溪壩、紅石坎一帶已被共軍打散,不知所終;本部則被飛機炸得暈頭轉向,加上自相殘殺,弄得人心惶惶,軍心不定。

陶廣表情木然,背過身去,哈欠不斷。親兵知道陶廣的煙癮來了,急忙把他扶進內室床上。隨即兩個妖豔的年輕女人,一個手持煙槍,一個將鴉片裝進菸嘴,點燃鴉片 。一陣吞雲吐霧後, 陶廣急召參謀長,命令部屬“搶佔制高點,組織火力阻擊進犯共軍;搶佔酉水甘比、天井壩、犀牛潭、小井渡口,同時在淺水處架設浮橋,準備從灣塘坳向湖北進軍。”

隨後, 陶廣帶著軍部一行越過瓦廠堡,從甘比渡口過酉水,上了灣塘坳。

白軍迅速搶佔了巖壩、張家灣、臘樹灣之間的高地瓦廠堡,一部分搶先從甘比渡口過河,佔領了小坪、灣塘坳、石家坪一帶的制高點,並在石家坪的山頭架設了鋼炮、機槍等重火力,與瓦廠堡上的白軍形成掎角之勢,以便掩護巖壩、瓦廠堡、臘樹灣白軍搶渡酉水。

鍾光仁帶著本部在小坪的酉水河面搶架著浮橋。

80歲的李培忠是臘樹灣人。他說,臘樹灣與小坪、灣塘坳、石家坪隔酉水相望,二十年前灣塘鄉政府就設在灣塘坳。“民國”二十四年,在巖壩、張家灣、臘樹灣一帶紅軍與白軍打得好激烈,白軍從小坪的小井、犀牛潭、天井壩、甘比渡口和架設的浮橋經灣塘坳去了湖北。

吳正卿、張振坤帶領紅十七師、紅十八師與先前追擊敵人的紅十八師一部匯合,向陶廣發起猛烈的進攻。一部紅軍佔領了瓦廠堡正北的山頭,用重火力與瓦廠堡上的敵軍對射。

白軍在紅軍的頑強進攻中節節敗退。留守的白軍見當官的渡過酉水逃命去了,遂放棄了瓦廠堡的各個堡頭,逐步向臘樹灣撤退。紅軍緊追其後,佔領了瓦廠堡,由上而下向臘樹灣射擊。臘樹灣一時成了戰鬥的焦點……

天漸漸黑了。

陶廣趁著月色帶著部隊向鄂境遁去。

夜深了,石家坪、瓦廠堡、臘樹灣的槍聲漸漸稀落……

-END-

【作者】黎代華

《新華每日電訊》點贊這群“龍山人”:請讓我們繼續留在湘西

【紅軍戰鬥在龍山●探訪錄】酉水大戰(中)

龍山2019年自媒體管理工作座談會再次重申“七條底線”“九不準”

【紅軍戰鬥在龍山●探訪錄】酉水大戰(上)

龍山籍老紅軍後代的尋根之旅,和他眼中“家鄉”的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