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天開雙閃是不是多此一舉?你怎麼看?

漢之光華


提出的這個問題與汽車燈光使用有關。對於題主的這個問題,首先表明我一貫的觀點:霧天開雙閃不僅不多此一舉,而且非常有必要!

一提起到汽車燈光,許多車主就會想起令人生厭的亂開遠光、大白天還開著霧燈或雙閃。記得在去年8月份我發了一個在高速上遭遇大暴雨的視頻,因為當時能見度很低,我開啟了所有燈光,包括霧燈、雙閃、示廓燈和大燈,結果招來眾多吃瓜群眾的圍觀和討論,當然也有謾罵的,其中主要焦點就集中在是不是應該開啟雙閃燈上。

我是二十年前學的駕照,雖然法規考試也是一次性通過,但由於在這之後出現了從“交規”到“交法”的轉變,不太清楚關於燈光的使用方法是否發生了變化,所以對視頻下面部分車友的質疑聲也無法確切地回覆。在今天接到這個有關霧天是不是有必要開雙閃的問題後,我不敢懈怠,只好重溫了一遍最新的“交法”和“條例”。

在“交法”中,“燈”字共出現了35次,而且絕大部分都與交通信號燈相關,只有2處是與汽車燈光相關,但都是指危險報警閃光燈(也就是咱們俗稱的雙閃)。在“條例”中,“燈”字共出現了80次,大部分也是與交通信號燈相關,只有6處是指危險報警閃光燈。縱觀“交法”和“條例”,歸納起來,明確要求打開危險報警閃光燈有三種情況:

一是車輛出現故障不能移動時,除了要擺放三角警示牌外,還必須開啟雙閃;

二是在雨雪霧和冰雹等能見度低於200米的氣象條件下,除了要求開啟霧燈、示廓燈和後位燈,還應開啟雙閃;

三是拖車時,無論是拖車還是被拖車都應開啟雙閃。

在能見度較低的條件下開車,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雖然霧燈的穿透力比較強,但雙閃由於燈光的動態變化的,更容易引起其他車主的注意,也就是提示功能更強。因此,無論是從法規的角度還是安全的角度出發,霧天開啟雙閃不僅合情合理,而且合規合法!

另外,在發現前方有緊急情況時,如道路中間有障礙物需要急減速,我也會及時開啟雙閃,以提示後車注意。記得有一次我開車行駛在城市快速路上,當時車速在80左右,突然發現前方路段有大面積的遺撒,不僅需要急減速,而且還要並道避開大的障礙物。當時我邊減速邊開啟雙閃,坐在一旁的小妹很是疑惑,事後問我為什麼要開雙閃?我的解釋是提醒後車注意減速,不要追上我!小妹也突然頓悟說,看來不僅要開好自己的車,還要開好前後左右的車,才能真正確保行車安全!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題主有所幫助,更多養車用車的內容請關注頭條號《車訓社》。


汽車與保養


霧天行車,霧天由於視線不好,所以不但應該打開雙閃燈,還應該打開霧燈,以提醒過往車輛的注意,以及為自己照明。

雙閃燈全名叫“危險報警閃光燈”,也是我們常說的“雙蹦燈”。它是汽車上的一個信號燈,主要作用是提醒其他車輛與行人注意本車發生了特殊情況,讓大家及時避讓。但是很多人都不會使用雙閃燈或經常使用錯誤。交通工具五花八門,各式汽車在高速公路上穿梭,高速列車在千里平原上奔馳,萬噸巨輪在碧海波濤中航行,大型客機在蔚藍天空中朝翔……雖說汽車、火車、輪船、飛機……都屬於人類行的工具,但火車需要鐵軌,飛機需要機場,輪船需要大海……惟有汽車可以憑藉其靈活機動的特點,開到人類活動的幾乎每一個角落,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和社會交往,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於物質的追求也在提升,汽車自然而然成為每個家庭首選的一個大件。前幾年合資車賣的比較貴,如今國產車的崛起,人們在選擇上有了更多的機會,由於很多家庭都是第一次購車沒什麼經驗,那麼什麼是購車第一要素呢?雨天行車安全性尤其重要。開車除了變道要打燈外,雨天、霧天也必須開啟相應燈光,如若不然,屬於違法行為。在一些能見度較低的情況下,亮燈開車能讓車禍死亡率減少近三成。開車燈不僅是給自己照明,更重要的是讓他人看清你!!!



痛徹心扉449


豈止是多此一舉,在美國大部分地區,開雙閃開車不合法。在不算不合法的地區,也是建議不要用。

唯一例外,容許用雙閃開車的情況是送喪車隊,因為需要避免其他車輛切入。

雙閃只能在車輛停止時使用。

亂開雙閃影響視線,看不清楚剎車燈,造成安全隱患。

看來許多國人還不知道雙閃燈的用途。“雙閃燈”這個名詞本來就是錯誤,原名叫做“危險警告燈(Hazard light)”,翻譯得不倫不類,難怪大家不知道這個燈是幹什麼用的,當聖誕裝飾了,搞笑!


mimidustie


因為從實際效果來看,雨霧天裡,霧燈的穿透力比雙閃強的不是一星半點,開霧燈就沒必要再多此一舉開雙閃,反而會讓人誤以為你車壞了,走一路如果碰到車真的壞了的情況也就反應不過來容易撞到了


綠呼


轉彎時對後車造成錯誤判斷


髙紅濤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有明確的規定了霧天要開啟 霧燈 示寬燈 近光燈 危險報警閃光燈 後位燈。

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不要嫌麻煩,並且這也不麻煩只是舉手之勞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