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做农业的人不明白农业里没有机会主义!

最近几年,农业被炒得火热,甚至被称为未来的房地产业。很多人都认为做农业很赚钱,或者至少将来很赚钱。卖果汁的、搞房地产的、造电脑的……这些与农业搭边或不搭边的明星企业,纷纷看中了这块处女地——有机农业。

外人眼里一片光明的前景下,有机农业生意不仅仅只是“看起来很美。”一方面,社会资本对这一领域虎视眈眈,纷纷将资本的触角伸向这一领域。 另一方面是业内企业面临销售、物流、认证等难题。

关于明星农业企业,我们最开始认识周杰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还珠格格》里边的尔康而家喻户晓,进而一路大红大紫,然而从“车祸门”之后他的强硬太多使得人气大跌,作为一个公众人物的一言一行,肯定是至关重要的,然而他的行为显然是引起了公众的不满,加上在片场耍大牌进而导致从天堂掉入地狱,进而被封杀,从此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大多数做农业的人不明白农业里没有机会主义!

然而销声匿迹许久之后,周杰再一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中是在参加戴军的节目的时候,那是的他摇身一变换了另外一种身份——身价千万的大米种植商人,但是问题来了。

大多数做农业的人不明白农业里没有机会主义!


原来,周杰种的大米品牌为周先生大米,定价有68和128元/斤两个档次,特供直销。显然,这个价格和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大米价格比起来是比较贵的,但值得注意的是,竟然大多数人认为这个价格是合理的!

大多数做农业的人不明白农业里没有机会主义!


相对来说农业的利润还是不错的,问题出在标准化和规模化。

——生产效率低下,需要对生产者进行长期工业化思维改造,降低生产成本

——品质上不去,种植面积大,市场饱和。

——市场低迷,农产品价位低。劳动成本高,自然灾害影响。

——第一个做的人赚不到钱,是没有做好宣传,最后一起做的人赚不到钱是做的人太多了!把握好时机,就可以赚到钱。

中国关于农业的文件和政策可谓年年有,月月有,天天有,一波接一波,一个接一个,应接不暇。每年中央“一号文件”一出,全国人民就开始热议农业 ,等到“两会”结束,热议便渐渐降温,然后消失。这样的循环每年都会上演,这种虎头蛇尾的现象就是当下中国农业产业的真实现状。

大多数做农业的人不明白农业里没有机会主义!

与每年开春时必演的农业大戏“一号文件”互为狼狈的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各大媒体上“农业的机会来了”、“下一个投资热点是农业”、“农业迎来黄金期”等等诸如此类的文章。你会发现:两年前有这样的文章,两年后有这样的文章,两年前的两年前同样有这样的文章,四年前的四年前仍然有这样的文章。这些文章秋毫明察,政策洞见,理据双全,但看多了不免心生疑惑:农业的机会到底来了没有?啥时候来?来不来?

只要是一个产业,总有一个进入的最佳时间,比如汽车制造业、IT业、文化产业等等。奇怪的是,对农业而言,“机会来了”的口号居然吆喝了十多年。按常理,不同行业背景的人,看待问题的眼光和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应该不同,这才正常。

更让人不解的是“农业的机会来了”被喊了十多年,似乎没有人认真解读:是十多年来农业始终如一的存在着一个机会?还是农业的机会十多年间一直都在源源不断地来?亦或是十多年来农业的机会终于马上就要来了?真正用心做过农业的人才知道:农业无所谓机会不机会,农业只属于有情怀的人。

大多数做农业的人不明白农业里没有机会主义!

回归本真,既然每天都要吃饭,农业的机会就一直存在,它永远不会象386电脑,BP传呼机那样过时,也不会因为有了“一号文件”或出台某项政策,机会才能来。如果没有情怀,抓不住机会就会失望,就会生气,就会抱怨。如果没有情怀,即使抓住了机会,对农业来说也不是建设,而是破坏,甚至灾难。

一是它掏空了政策,掠夺了本属于农民的福利,导致产生了纯粹的投机主义。

二是破坏了农业自有的生态平衡,让农业自身陷入急近功利的恶性循环。

三是导致了粮食和食品安全,人人自危。

大多数做农业的人不明白农业里没有机会主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