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從“微瞬間”、微創新到“顛覆”

在一個年咖啡消費量至少有10倍以上提升空間、年均增速15%+的市場中,如果只有一個巨頭,這是一個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

瑞幸咖啡:從“微瞬間”、微創新到“顛覆”

​是的,這件事就出現在中國,中國的咖啡市場。

想一想,當CBD的白領們可以隨手打開APP,給自己點個午飯、下午茶,然後享受30分鐘免費送達服務的時候,點咖啡居然還要親自下樓去咖啡店(或者以開會為名,讓美女前臺Amy親自下樓去咖啡店),這時候我們意識到,咖啡這個高毛利、高增長的市場其實還處於蠻荒狀態——躺著賺錢真是太舒服了,但是這是要付出代價的。

如果沒有CBD、APP這種“時髦”詞彙,這一切彷彿就像是90年代的零售店一樣:只要能找到開店的地方,賺錢絕對不是難事;如果你還是洋品牌,那麼地方政府的政策福利就能讓你吃到撐。你幾乎什麼都不用做,好好在那裡待著,錢自己就來了!

終於,在互聯網席捲一切的時代,不思進取的零售商們付出了代價,合併的合併、賣身的賣身,現在輪到的就是咖啡品牌了。

瑞幸咖啡:從“微瞬間”、微創新到“顛覆”

​所以2018年年初,“快”咖啡瑞幸咖啡的廣告出現在一、二線城市的CBD中,張震、湯唯、小藍杯、小鹿出現在消費者眼前。

咖啡30分鐘送達,付款後可以轉發鏈接到朋友圈、微信群,讓大家抽獎,領最低1.8折優惠券——更好體驗、更多遊戲化場景,讓瑞幸咖啡瞬間風靡一、二線城市。一場由“微瞬間”、“微創新”引發的“顛覆”就這麼出現在了中國的咖啡市場。

智能時代的“熱啟動”——用戶“微瞬間”的成功

微信生態圈已經成為繼PC生態圈、移動生態圈後最核心的“底層架構”,10億月活的生態體系意味著巨大的流量窪地——哪怕在池中掀起一點點漣漪,最後都可能成為驚濤駭浪。

但是,當很多人把瑞幸咖啡的成功歸功於“裂變”時,我更認為這是1後面的0而已,瑞幸咖啡真正值得關注的是通過基於LBS的朋友圈廣告掀起的“漣漪”。

瑞幸咖啡:從“微瞬間”、微創新到“顛覆”

​Google旗下的數字營銷平臺——Google思考(ThinkwithGoogle.com)——一直在提一個理念,叫做“微瞬間(Micro Moment)”,其核心觀點為,當消費者有一個需求的時候,他會去搜索,通常會搜索“XX Near Me”(即“我附近的XX”),因此,能否在這個搜索中成為排名靠前的商品、品牌、品類,就成了企業的勝負手——因為在這個瞬間,消費者內心是不設防的。

在這個過程中,要求企業要能更早被發現(Get Noticed Early)、能用數據來理解消費者(Use Data to Understand Your Audience),同時還要夠快(Speed is the New Standard)、重視消費者的消費旅程(Value the Customer Journey Correctly)。

瑞幸咖啡:從“微瞬間”、微創新到“顛覆”

▲圖片來源:ThinkwithGoogle.com

​在中國,微信就是實現“微瞬間”的最佳基礎設施,因為微信一定是連著LBS服務的,而微信的朋友圈廣告通常又是高逼格、高品質商品,這時候,如果消費者在“微瞬間”打開朋友圈,然後看到了你的廣告,結果會如何?

換句話說,某天大風、降溫,你就突發了買一點“熱乎”東西的需求,正在這時候,瑞幸咖啡出現在了你的朋友圈中,廣告上湯唯、張震拿著小藍杯要免費送你一杯咖啡,而且這個地方就在你附近,於是你就輸入了手機號碼,去樓下“領”上一杯。

這就是瑞幸咖啡的流量獲取之道,看似只是個朋友圈廣告,其本質是周邊特定區域的LBS,加上“微瞬間”,也就實現了對於精準位置的消費者的精準觸達。

再加上各種買一贈一、買五贈五的福利,以及可以30分鐘送達,將從“微瞬間”贏取的消費者作為種子,擴展到了他們的朋友圈,可以說,瑞幸咖啡直接通過微信的流量窪地將“冷啟動”做成了“熱啟動”——對,還真是個“熱熱乎乎的啟動”。

從“咖啡”到“咖啡+便捷+好貨不貴”——瑞幸咖啡定位的“微創新”

作為一款咖啡,瑞幸的成功並不在於口感——這是最無法量化的因子,甚至是公說公有理的因素——而是在於便捷性,這也是瑞幸咖啡快速爆發的原因之一,其成功甚至使得中國星巴克都連上了餓了麼外賣、美國星巴克合作了UBER Eats(UBER旗下的外賣配送服務)。

當絕大多數咖啡將核心定位於店內體驗的時候,瑞幸咖啡反其道而行之,主打快捷便利市場——咖啡不難做、外賣基礎設施早已完備,但是將咖啡和便捷結合起來,瑞幸咖啡就實現了對傳統咖啡市場的降維打擊。

而“外賣”產生的便捷只是瑞幸咖啡進入消費者心智的第一步。

瑞幸咖啡:從“微瞬間”、微創新到“顛覆”

​隨後,我們看到,瑞幸快速擴張,將店鋪開到更多的CBD、寫字樓等區域:招股說明書顯示,截至2019年3月,瑞幸咖啡已經有2370家店鋪,既包含體驗型的旗艦店,更有海量便捷型的提貨店、外賣廚房——2019年1月初,在瑞幸咖啡的戰略溝通會上,瑞幸CEO表示已經實現了5分鐘核心區域的全面覆蓋。

海量店鋪形成巨大網絡效應,消費者完全可以下趟樓就拿到咖啡,而自提率從2018年4月的35%飆升至2018年12月的61%。

同時,招股說明書的數據顯示,瑞幸咖啡的獲客成本從2018Q1的103.5元,降低到2019Q1的16.9元,這正是店鋪網絡效應和用戶網絡效應雙重成功疊加出的結果。

同時,100%自營也保證了咖啡以及未來產品的品質,將好貨不貴、高性價比融入咖啡及相關產品當中——畢竟在美國只需要幾個美元的咖啡,在國內定價隨意就超過30元,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智商稅。

結語

從把握消費者“微瞬間”實現冷啟動,到針對中國消費者的需求,用“好貨不貴”和“便捷”重新定位咖啡,實現“微創新”,最終讓瑞幸咖啡在中國咖啡市場上實現“顛覆”——在洋咖啡橫行的市場中,開發出一個更適合中國消費者習慣的咖啡市場:

2019年4月23日,成立不過18個月的瑞幸咖啡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IPO申請,尋求NASDAQ上市,而在5天前的4月18日,瑞幸咖啡剛剛完成由貝萊德(Blackrock)領投的,總額1.5億美元的B+輪融資。

其招股說明書上顯示,瑞幸咖啡目前已經成為中國第二大咖啡零售商,2018年共銷售出近9000萬件商品、用戶復購率達54%,而截至2019年3月已經累積1680萬消費者、月均活躍用戶440萬。

​把握微瞬間、實現微創新,瑞幸咖啡用不到2年時間,幹了星巴克入華20年的事,對中國的咖啡市場進行了一次顛覆,而得到貝萊德——星巴克的第二大股東——的資本加持,也正是資本市場對瑞幸咖啡、中國咖啡市場的認可。

《零售威觀察》以全球視角,關注於零售、流通及相關行業的發展和變化,為國內“新零售”發展提供一手的全球創新案例分享、企業戰略分析和前瞻性觀點。平臺創始人王子威,獨立零售分析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