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没有亏待英布,英布为什么还要背叛项羽投靠刘邦呢?

历史提问官——不死太


英布这个人对于西楚霸王项羽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利刃,此人在临场作战以及冲锋陷阵方面,可以说仅次于西楚霸王项羽,当时西楚霸王项羽率军到打函谷关前,结果听说刘邦派人把咸阳给拿下来,并且守卫函谷关的时候,英布出手,瞬息之间,攻下了函谷关,那种冲锋陷阵攻坚的能力确实让人感觉到恐怖。

在这之后,项羽也并没有亏待英布,封他为九江王,独当一方,所以说很多人提出那个观点,说项羽没有英布封赏上这一点不成立,他投靠刘邦能达到什么,同样都是一个王啊,为什么这个时候还得去投靠刘邦呢?这不是自己成了一个变节的小人吗?

英布之所以没有帮助项羽,甚至后来投靠刘邦,全是因为一件事情。

英布先是一个囚徒。他的脸上被秦国课上的字是一个囚犯,来跟随着起义军一起发家后投靠系数霸王项羽,成就了自己一番功名以后,被封为九江王,但是这个人投机倒把的能力确实还一直流淌在他血液里。

对于很多人来讲,九江王英布这个人能力很强,应该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吧,偏偏不是这种人做事情恰恰是最没有主见的那种,能力,很强,确实,但是能力越强,就越难去估计自己的能力能够给自己带来多少的利益,一旦别人告诉他,你现在这点儿能力拿的东西不符合你的能力,那这种人就会犯嘀咕,我到底能不能获得更多的东西呢?

英布就是这一类的代表人物!他本来可以不用去投靠刘邦的,他一开始的打算是做事项羽灭亡,到项羽被灭了以后,他出去接触向宇的地盘儿,自己的地盘儿可以扩大自己的实力也可以增强,本来是一个一举多得的事情结果,项羽不仅挺过来了,而且还开始跟刘邦进行拉锯战!

在这个时候,项羽一分求援的信直接交给了英布,英布那个时候是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石西楚霸王项羽管不着,他忘了之前英布没有去救她,她也不是那种计较这些得失的人。

刘邦可以计较,且他手底下刚好有这种可以玩弄这种权术的小人,比如说陈平,这些人就敏锐地发现了项羽和九江王英布之间的那些裂隙,告诉刘邦这个东西可以利用一下!(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虽然说不能够百分之百的保证九江王英布会直接投靠我们,但是可以保障的是接下来攻打项羽的时候,他不会出手帮忙!

所以在九江王英布突然要投靠刘邦的时候,刘邦自己都没想到,甚至把九江王英布扔在外面,让他等了很长一段时间,就是为了考验他到底是不是真心头像,连刘邦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件事情!

但是归根究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西楚霸王项羽身边没人给他提建议!说这种事情要跟她稍微提一下,他能不考虑将使自己心里的内心活动么?西楚霸王项羽也是一个爱兵如子的人,也会考虑将林自己内心的活动,她就是没人跟她说!

有这么一个小故事,西楚霸王项羽自己后方的属地背叛,率领军队把这些十几个城市全部打下来以后,他告诉手底下士兵屠城!结果一个小孩子站出来告诉项羽,说你如果杀了我们,你自己损耗兵力不说,接下来城市也不会像你头像,你如果不杀我们,说不定打我们做一个榜样!项羽听了他的意见,放过了这一城市的城居民,后面的城市全部望风而想,所以说项羽这个人并不是没有那样的意识,或者说没有那样的脑子啊,他就是没人去提醒他说做这些事情!


漩涡鸣人yy


  只能说英布这人脑子缺根弦,不会识人!

  项羽对手下人都不错,但不少人却背叛了他,这里面的原因值得深思!项羽是楚国贵族后裔,从小就跟着叔父项梁学文练武,特别在武功方面独具天赋,是个军事天才,带兵作战鲜逢敌手,打出了“巨鹿之战”"彭城之战"等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秦国名将章邯和王离在项羽面前全成了渣渣,可以说秦帝国的这座大厦就是被项羽凭着一已之力给摧毁的!更难得是项羽不但会带兵,个人武艺一样的惊人,每战必身先士卒“力拔山兮气盖世”,论单挑能力,在楚汉战争期间,甚至在中国冷兵器时期,项羽如果称了第二,谁敢称第一?单单就《史记》中就明确记载了项羽完成了两次的百人斩,“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真是让后人高山仰止……

  做为英布,遇到项羽这样的领导,既是他的幸运也是他的不幸,幸运的是在项羽出色的指挥下,楚军一登场便惊艳天下,巨鹿一战不但彻底打垮了秦军,也让各路的诸侯对楚军心服口服!不幸的是项羽的个人能力太过于突出,以至于连英布这样的好汉,也被他映衬得黯淡无光。这就好比你到巴萨踢球,梅老板既是球队的教练又是场上的核心球员,战术指挥靠他,场上攻城拔寨也靠他,你就很没存在感了。这对自认为个人武艺天下第二的野心家英布而言就很不爽了。提起英布,当时人的心态大概就是:哦,项王手下那个拎包的小弟,脸上纹个字,傻萌傻萌的那位啊。

  而刘邦就不同了,个人能力比较一般,甚至可以说相当的糟糕,这厮原来就是个沛县的小混混,闲来没事,好赊个帐混个酒喝,兼或调戏一下小寡妇,闹点风流事啥的,闻鸡起舞熟读兵书?你想多了!丫的老刘,武不能提枪上马舍身临阵,单独指挥作战,逢项羽必败,全靠脸皮够厚才死撑了下来,彭城一战更是输得几次三番将老婆孩子踹下马车仓皇逃命;文嘛,恐怕也够呛,区区一个亭长(还是靠关系上位)能有多少墨水?认得几个字就很不错了,后期的《大风歌》,他人捉刀代笔的可能性极大,“汉祖溺儒冠”说的就是这位近乎于流氓无赖的刘邦了。

  但刘邦有一样牛B的地方,贵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行,所以会让有才能的人充分施展其特长,铺个平台,“你行,你来!”这点其实挺难得,好些领导自身的能力很平庸,却依然刚愎自用,最终误人误已。哎,人刘邦就这点强,而且也分析得挺透彻……

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相对于自惜羽毛的西楚霸王,刘邦还有一个优势,就是脸皮厚会忽悠!这是一个资深老流氓必备的素质,当年就是靠着大忽悠娶到的吕雉,这会为了争天下,麻痹的故技重施又忽悠上了,蒙骗各路好汉说,跟着俺老刘混,将来打下天下后,俺与大家共分之。这大烧饼画得足够大足够诱人,于是英布这样的傻缺就上当了,以为跟着刘邦混,既能大展拳脚扬名立万,又能争得更多的利益,何乐而不为?!却没看到刘邦腹黑的一面,项羽是堂堂正正,刘邦则是阴损蔫坏,合几家之力前脚才打垮了项羽,后脚立刻着手卸磨杀驴,韩信彭越一个个的功臣良将被他给阴了,纹身男英布意识到不好,得反!但为时晚矣~放着好好的英雄项羽你不追随,非要巴巴地跟着流氓混,怪谁呢?


云汉


首先,英布与项羽的关系,并不是单纯的小弟和大哥,他俩更多应该是同盟合作关系。因为,英布在跟随项羽之前,就有属于自己的军队和地盘,而在他跟随项羽之后,依然能够独立控制自己的军队,项羽并没有权力单独调派英布的军队。

只不过,因为英布和项羽最开始的关系非常好,而且又都是楚系大佬,所以在很多人看来,英布好像就是项羽的小弟,而项羽也待英布非常好,还封他为九江王。但事实上,项羽和英布的关系,就如同刘邦与项羽的关系、还有其他各路诸侯王与项羽的关系一样,本质都是同盟合作关系。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项羽封英布为九江王,并不是因为英布表现好而赏赐他,而是因为英布有封王的实力,当时九江本身就是英布的地盘,而英布的军队项羽又不能插手和干涉,项羽在分封天下时,自然得给英布留个席位。

也正因为,英布所谓的背叛项羽,其实是一种很正常的事情。因为,项羽和英布本身就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们俩个都是楚系大佬,共同占据楚国故地,并且,我们翻看地图,自然就会发现英布的地盘九江和项羽的封地西楚,是紧挨在一起的。



在当时的背景下,项羽想要全力争夺天下,首先就需要整合完楚国故地,把楚国故地的核心地区全部控制在自己手中,然后才能放心出去争夺其他土地。所以,虽然项羽和英布是很好的朋友,也是小弟兼合作伙伴的关系,但他们两个背后,依然存在竞争关系,除非英布愿意放弃自己军队和地盘的控制权,全心全意去给项羽当小弟。

但问题是,英布也是一时之人杰,怎么可能老老实实给别人当小弟,虽然他可能没有想过当皇帝,但当个独立自主的王,显然是他一生所追求的目标。在这种背景下,英布自然不可能对项羽全心全意,所以在项羽与齐国、诸侯联军、刘邦作战时,英布一直都是坐山观虎斗。

这期间,项羽曾多次要求英布出兵协助,但英布却始终置之不理。虽然,从现实利益的角度看,英布做得并没有错,因为利益集团之间,什么恩怨情仇都是浮云,有的只有利益。但问题是,从冠冕堂皇的角度看,英布这样的事干久了,心中难免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惧。

因为英布知道,现在的项羽,对他肯定非常失望,非常痛恨。英布作为项羽的好朋友,在项羽最需要帮助时,却是一直坐山观虎斗,项羽会原谅他吗?肯定不会的。相反,项羽肯定对英布狠的咬咬切齿,在这种情形下,即便英布倒向项羽,愿意当项羽的小弟,项羽恐怕也不一定会善待自己。



当然,这也就是张良认为英布可以成为刘邦主要盟友的原因,所以在张良的鼓建议下,刘邦便派出使者随何去说服英布,而后来,随何又直接在英布的地盘内,公然训斥项羽的使者,更让英布没有选择。

当时的英布,就算拿着随何的人头,跑去向项羽的使者表明忠心,也为时太晚。因为,英布一直在坐山观虎斗,还让项羽的使者亲眼看到,英布与刘邦有着不明不白的关系,就算英布现在及时站在项羽身后,项羽心里也很难再真正原谅他。

更何况,如果英布此时真把随何杀了,等于直接把刘邦也得罪死,另一方面楚使已经被随何激怒,回去后也会向项羽汇报英布脚踩两条船的情况,这样英布就是里外不是人。于是乎,英布只能一咬牙,上了刘邦的贼船,毕竟此时投靠刘邦,也相当于是给刘邦雪中送炭,也许会得到好的福报。


我是赵帅锅


英布,九江郡六县(今安徽六安市)人,坐罪受秦律被黥,又称黥布。秦末汉初名将。初属项梁,后为项羽帐下将领之一,封九江王,后叛楚归汉。汉朝建立后,封淮南王,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韩彭被杀后,心生畏惧,遂于公元前196年起兵反汉。兵败,以谋反罪被杀。这是百度百科对英布一生的总结。其叛楚归汉的原因,有环境因素,也有当事人个人性格因素,更有更替规律的影响。

一、当时战争的形势,已向汉方扭转,英布基本看清形势,叛楚是必然的。彭城之战,项羽大获全胜,原先跟随汉王的诸侯见风使舵,重新回到楚项阵营。刘邦采纳张良“下邑之谋",派韩信北伐灭魏、灭代、灭赵、降燕、灭齐。在楚地北边形成泰山压顶之势。此时汉王在西正面防御,彭越率部在楚军的后方开展游击战,打击楚国的补给,使项羽两面作战疲于应付,使楚军的粮食装备得不到补给。而汉军有萧何坐镇关中,源源不断的输送粮食和士兵。英布在楚西南坐山观虎斗,对形势的发展己有选择,随何最后一击,助其下决心叛楚归汉。这样,汉王就从北西南三面包围楚军。当然后面英布战败,只身归汉,不影响当时形势选择。

二、项羽的政治短视和性格缺点,是英布叛楚归汉的重要原因。项羽优柔寡断,刚愎自用,不信任手下,不爱听意见,又吝于封赐,不会识别和笼络人才,以致韩信、陈平等先后归汉,不善于团结利用反汉同盟,致使魏王豹、代相夏说、赵王歇与楚各自为战,魏、代、赵国相继灭亡。而刘邦则是海纳百川,善于笼络利用诸侯以及手下将领,大家乐为其效命,韩信为齐王时,楚使说齐王韩信而韩信不反可略见一斑。楚汉战争开始后,公元前205年,齐王田荣背叛楚国,项王前往攻打齐国,向英布征调军队,英布托辞病重不能前往,只派将领带着几千人应征。刘邦在彭城打败楚军,英布又托辞病重不去辅佐楚国。项羽因此怨恨英布,屡次派使者前去责备英布,并召他前往,英布越发地恐慌,不敢前往。此时项羽正为北方的齐国、赵国担心,西边又忧患刘邦起兵,知交的只有英布,所以没有攻打他。但英布清楚项羽的性格,秋后算账只是时间问题。因为对项羽的失望和害怕,使其在机会到来时迅速转向。

三、按项羽要求击杀义帝使英布站在正义的对立面。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天下后,诸侯们都离开项王的大本营,各回到自己的封国。项羽为架空楚王熊心,拥立楚王为义帝,迁都长沙,却暗中命令九江王英布等人,在半路上偷袭他。这年八月,英布派将领袭击义帝,追到郴县把义帝態心杀死。而公元前205年三月,刘邦统大军东渡黄河直指洛阳,途经新城(今河南商丘),遇三老董公获知熊心死讯,令三军发丧,缟素三日。发檄文布告全国,指斥项羽弑君,大逆不道,天下诸侯群起响应,刘邦得各路大军,共计五十六万人,杀奔彭城,讨伐项羽,从而揭开三年楚汉之争序幕。英布政治上的幼稚,将自己推向危险的境地。若项羽统一天下,对义帝之死,必须给天下一个交待,到时斩英布以谢天下是顺理成章之事。英布意识到这一点,这也是其后来不再盲目追随项羽的原因。若想不被杀,投奔汉王是很好的选择。

以上是对英布叛楚原因分析,一家之言,对错在其次,主要是喜欢历史的秘密。


史志钩沉


项羽搞的分封,他只是主持人而已,实际是大家开会商量的结果!刘邦独占秦地,诸侯联盟义愤填膺喊打喊杀,英布就是冲在最前面打开了函谷关!刘邦认怂后,实际想杀他的不仅仅是范增,各路诸侯都想宰他,人家在前线舍生忘死,他却在秦皇宫夜夜笙歌花天酒地,估计财宝也转移了不少(鸿门宴后到处送珠宝玉器拉拢人心)。面对诸侯云集,都在期待的封赏,项羽便问楚怀王怎么办!怀王就俩字“如约”,秦国整个给刘邦?即使项羽肯,那些诸侯能同意?英布肯定是第一个不同意啊!最后大家轮军功排名,秦地一分为五,章邯等三位秦国旧将各分得一块地盘,刘邦也分到一块最大的地方,英布分得九江!其他各路将领、故国贵族基本都是瓜分了自己的故乡之地!这种结果应该是大家讨论后的结局,刘邦虽然不甘心却也无奈!

以上啰嗦半天,其实就说明一个问题,英布能成为九江王,不是项羽给他的施舍,更不是项羽给他的优待!是他应得的,是他实力决定的,是他战功决定的地位!

当各路封王回到自己的封地,军事联盟已经解散,英布理论上不再是项羽的下属,属于平起平坐的王!项羽应邀去齐地攻打田荣,请英布帮忙(是请,不是命令)英布象征性地派了几千人,这是交情,不是义务,项羽虽有怨言却也无可奈何!

后来刘邦攻打彭城,对于英布来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必要帮任何人,也有可能鸿门宴后刘邦给英布送的礼更多,起作用了!但是项羽却派使者责问英布!项羽这边对英布满腹怨言,估计骂他不讲义气,刘邦那边却不断送礼说好话拉拢...时间长了英布信念也动摇了,革命友谊怎么也比不过金银珠宝的诱惑力啊,英布一再敷衍应付刘邦,虽然没打算与项羽为敌,但是一次偶然事件最终让英布倒向刘邦!项羽派去拉拢英布的使者正好碰到刘邦的使者随何,随何直接来一句:九江王已经跟汉王联盟了,你还来做啥?关键是英布情急之下居然杀了楚国的使者,这下不得不跟项羽翻脸了……


手机用户54723033985


喜欢阅读历史类书籍:英布与韩信、彭越齐名,是秦末汉初的一员猛将,在巨鹿之战击破王离,为项羽立下大功;英布在楚汉战争最激烈的时候,叛楚归汉,成为压垮项羽的最后一根稻草。汉初,又是英布起兵反汉,最终兵败身死。

作为项羽的手下干将,在楚汉战争相持阶段,英布选择了按兵不动。以至于把自己置于被项羽嫉恨的尴尬地位,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英布武勇,在巨鹿为楚军的突击队长,破王离、逼章邯投降的战争中,每一次都是英布打头阵,当先锋。项羽到了函谷关时,又是英布瞬间破关,让刘邦意识到他与项羽之间的实力差距。

项羽是英布的老领导,他攻打齐国,叫英不来支援,英布正在享受“封王的快乐”,后来,刘邦也加入战团,项羽又来请英布支援,英布继续推辞——项羽很生气。

在楚汉战争中,英布态度暧昧,得罪了项羽。刘邦使者来劝英布,最终说服英布投降了刘邦。此后,英布就成了刘邦的盟友,英布从项羽分封的九江王,摇身一变成为刘邦分封的淮南王。


宁静致远ms


英布,又名黥布,本是草莽出身,后在项梁手下,项梁死后归附于项羽。在跟随项羽作战的过程中,英布履立战功,一度所向披靡。

那么如此一位战将为何要背叛给予他发挥平台的楚王项羽呢?

英布的背叛是权衡天下形势作出的,就算项羽给予他丰厚的奖赏,也比不上刘邦给韩信的奖赏,更无法指望他能成为关键时候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要知道,英布本是山贼,况且山贼本无忠义可言,在刘邦使者的劝说利诱之下,英布的决定并没有任何不妥。

当时的情境决定了英布贪婪的本性得不到满足,九江之地并不能满足英布,为了寻求更大的利益,英布始终都要铤而走险,而刘邦正是给了他那样的一个平台。

同时英布从来都不是项羽的心腹,英布在更多时候都是为自己考虑,他把获得的成就看做是自己作为前锋所获得的理所当然的成果,而不能想到在刘邦手下做事必然是兔死狗烹。


明镜大道


英布本就是朝三暮四的主,被封九江王后更是拥兵自重,项羽被围他都不救,要知道你的九江王是谁封的,及时你投靠刘邦,刘邦还能把他替了吗?已经是王了,最多刘邦给你个一子王,那就是最高荣誉了,难道项羽得了天下就不会给你个一子王吗?投靠了刘邦最后还是反了,反刘邦不全是他的错,但是怎么来回的反叛只能说明你自生是有问题的,想当老大就得自己单干,想从别人手底下做成老大那是给自己找坑往里跳,老大不是白给的。。。


耶律阿宝机


英布,庐江六县人,即今天的安徽省六(音陆)安市人,布衣(普通百姓)出身。在其小时候,曾经有看相的人说他会先受刑然后称王。待到壮年,英布果然因为犯法被判了黥刑(用刀刻字,然后用墨染色,因为伤口感染,可能会出现犯人死亡,大约南北朝开始改用针刺)。

虽然受了屈辱的黥刑,但是英布却很高兴的到处和人说相士当年的预言,现在受刑应验了,称王应该也快了。不过身边的所有人都认为英布是胡说八道而嘲笑他,并起了个外号叫“黥布”。《索隐》援引《汉杂事》的记载,英布干脆改姓为黥,所以后世也以黥布相称。

(图为宋江,宋朝刺配即从黥刑发展而来,但已经完全用针刺代替刀刻)

后来英布被派往骊山成为役徒,他便专门和那些役徒头目、豪杰来往,在身边逐渐聚集了不少人,然后就带着这些人逃了出来,成为盗贼。

陈胜起义时,英布去见番邑令(今天江西鄱阳)吴芮。吴芮是春秋时期吴国王室的后裔,当地百越部落的领袖,因而很有威望,两人很快就募集到数千兵力,响应陈胜起义。

可是不久,秦将章邯就打败了起义军,陈胜也遭到车夫的刺杀身亡。英布闻讯后就带兵北上,抗击秦军,并在清波击败了秦的左、右校,但这完全无法改变起义军全面的劣势。就在这个时候,英布听说项梁平定了会稽(今浙江绍兴),就领军南渡,归附了项梁。

当项梁知道陈胜已死,就拥立了楚怀王,项梁号武信君,英布为当阳君,所以在名义上英布和项梁属于同僚,共同效忠于楚怀王,只不过实质上受到项梁的节制。但是不久之后,项梁也战死,楚怀王迁都彭城(今江苏徐州),所以英布就和很多将领聚集在彭城守卫。

与此同时,赵国受到秦国的围攻,便向楚怀王求救。楚怀王便以宋义为上将军,范增为末将军,项羽为次将,英布、蒲将军为将,由宋义统帅北上救赵。但宋义因为屯兵不前,坐山观虎斗而被项羽所杀,楚军改由项羽统帅。

之后,楚军向秦军发起进攻,英布首先渡河建立首功,项羽率领主力紧随其后,彻底击败秦军。此战后,各路诸侯畏惧项羽的战斗力纷纷表示臣服。

从此之后,英布一直充当项羽的先锋,屡立战功,勇冠三军。因此在项羽大封天下时,英布被封为九江王,以故乡六县为都城,统治九江、庐江两郡。就在分封的同年,项羽秘密派英布暗杀楚怀王,英布派人一直追到郴县(今属湖南郴州市)将其杀死。

可见项羽非常信任英布,并待他不薄,但英布为什么会反叛项羽呢?

这和项羽在政治上的低能有关很大的关系。

首先,从前面可以看到,项羽和英布之间始终没有君臣关系,更像是一种上下级,而项羽派英布暗杀他们共同的君主,实际是加深了英布对项羽的忌惮。我们以英布的角度思考:今天你杀怀王,难保明天不会杀我。更何况怀王是我帮你杀的,你就更有理由杀我灭口了。

其次,项羽大封诸侯,自己却只称霸王,并定都在偏远的彭城。又把作为共主的义帝怀王杀了,等于无论是名义还是实际都把自己的统治权拱手交出。所以自己即非帝,又无王可尊的项羽又有什么资格指挥英布等其他诸侯。

第三,从英布前半生的事迹可以看出,他是非常有野心的,从只是普通百姓时就开始为成为王而准备。项羽封王等同于放虎归山,英布之后又怎么会甘心受项羽控制。

所以在齐国叛乱后,项羽向英布征调兵力,英布只派了四千人,并是由其他人统领。即是怕项羽对自己不利,也是舍不得自己的好不容易积聚起来的势力。

举个例子,有个老板对你很好,并投资帮你成立了一个公司。后来老板的公司遇到困难找你帮忙,你是出钱意思一下,还是倾家荡产的帮助他?从人性角度恐怕大部分人还是选择前者的。

后来,刘邦攻打彭城,英布也只是称病,并没有去支援。这让项羽大为光火,这如果换成其他有政治头脑的,如刘邦的话,可能会派人安抚英布,并许诺更多的好处来换取支持。但是项羽却数次派使者前去责备,并召他前往彭城,这下英布就更害怕了。

这时候刘邦抓住机会,派随何出使九江,诱使英布叛楚。随何来到九江后,起先英布躲着不见他,随何便游说太宰说:“大王不肯见过我,一定是因为楚强而汉弱,这正是我前来出使的原因。让我见大王一面,如果我说的是对的,就正是英布想要听到的。如果我说的不对,可以将我们二十人押到淮南街市上用斧头剁死,以表明大王背汉亲楚。”

太宰将话转达给英布后,英布才接见了随何。随何对英布说:“我私下很奇怪,大王为什么和楚国那么亲近?”

英布答:“寡人是楚国的臣子。”

随何又道:“大王和项王并列诸侯,向他称臣一定是因为楚国强大,可以作为依托。项羽攻打齐国的时候,背负筑城的工具身先士卒,大王也应该亲自率领淮南全部的兵马作为前锋。但是您却只派了四千人,这是作为臣子的样子吗?汉王在彭城作战,项王还未从齐国回兵,大王应该带领淮南全部的兵马渡河,帮助项王在彭城下与汉王日夜作战。现在大王拥兵万人,却无一人渡河,只是坐看成败。想要把国家托付给人家,是这样的吗?您空挂这楚臣的名号,却实际明哲保身,我认为是不对的。而且大王不背叛楚国,只是因为汉弱。但是楚国虽强,却背弃盟约杀害义帝,背负着不义之名。楚王因为战斗胜利自恃强大,但汉王已经收拢诸侯,驻守城皋、荥阳,又从蜀、汉中运来粮草,深沟壁垒,分兵把守要塞。楚军想要撤退,中间还隔着梁地,深入敌国八九百里,汉军坚守不动,打不能取胜,退又会受到追击,所以楚国的军队是不足以依靠的。而且即使楚国胜了,天下诸侯也会因为自身安危而救援汉。楚国的强大却招来天下的攻击。所以楚国不如汉国是显而易见的,您不结好万无一失的汉国而托付给危在旦夕的楚国,我私下为大王感到疑惑。当然我不是认为淮南的兵力就足够灭亡楚国,但是只要大王发兵叛楚,项王必然被牵制,只要牵制数个月时间,汉取得天下就是万无一失了。所以我请求大王提剑归汉,到时候汉王一定会割地封赏大王,更和快淮南还是归您所有。”

于是英布暗中答应叛楚归汉,但其心中还未完全下定决心,所以也一直秘而不发。

这时候,楚国的使者也在淮南,催促英布发兵。当英布召见使者时,随何不经通报直接闯入,坐在上座,说:“九江王已经归汉,楚国凭什么要求他们发兵?”

就在英布惊愕不已的时候,使者见状不妙,马上站起来向外走。随何对英布说:“大事已成,可以马上杀了使者,归附汉国。”于是英布杀掉使者,起兵攻楚。

其实楚国的使者在淮南看到随何,只要回去,无论如何项羽都不会再相信英布,英布便只能投靠汉国。而随何建议英布杀掉使者,更是断绝英布的后路。而事已至此,英布是绝无可能再犹豫了必须做出抉择,楚国是不可能了,反而不如杀掉使者,表明自己归汉的决心。

所以说,英布其实只是想保住自己的九江,因而一直在楚汉之间动摇,希望在形式明朗之后再选择站队。但是项羽一直的进逼,然后刘邦适时的抓住机会,再在随何的计策下,不得不归汉。


潘不安讲究史


英布,又名黥布,本是草莽出身,后在项梁手下,项梁死后归附于项羽。在跟随项羽作战的过程中,英布履立战功,一度所向披靡。

那么如此一位战将为何要背叛给予他发挥平台的楚王项羽呢?

英布的背叛是权衡天下形势作出的,就算项羽给予他丰厚的奖赏,也比不上刘邦给韩信的奖赏,更无法指望他能成为关键时候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要知道,英布本是山贼,况且山贼本无忠义可言,在刘邦使者的劝说利诱之下,英布的决定并没有任何不妥。

当时的情境决定了英布贪婪的本性得不到满足,九江之地并不能满足英布,为了寻求更大的利益,英布始终都要铤而走险,而刘邦正是给了他那样的一个平台。

同时英布从来都不是项羽的心腹,英布在更多时候都是为自己考虑,他把获得的成就看做是自己作为前锋所获得的理所当然的成果,而不能想到在刘邦手下做事必然是兔死狗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