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鹿邑縣’概況

周口市‘鹿邑’概況

周口市‘鹿邑縣’概況
周口市‘鹿邑縣’概況

鹿邑縣位於豫皖交界的河南省東部,屬河南周口市。地理座標介於北緯33°43′~34°51′,東經115°25′~115°37′之間。鹿邑縣東鄰安徽亳州市,北與商丘市柘城縣相連,是古代思想家、

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的故里和宋初著名學者、道家修士陳摶出生地,自古被稱作“道德真源”。鹿邑縣東距京九鐵路30公里,北近隴海鐵路70公里,宋河酒廠距京九鐵路亳州站和隴海鐵路商丘站均為30公里。311國道和永(城)登(封)高速公路貫穿全境,省道商臨路、老沈線、鹿柘路縱橫交錯,境內已實現了村村通油路。渦河明年可實現通航,屆時老子故里鹿邑縣將通江達海,擬建中的許亳鐵路將穿境而過。

【行政區劃】

鹿邑縣轄4個街道13個鎮7個鄉:真源街道、衛真街道、鳴鹿街道、谷陽街道、馬鋪鎮、宋河鎮、太清宮鎮、王皮溜鎮、試量鎮、辛集鎮、玄武鎮、渦北鎮、賈灘鎮、楊湖口鎮、張店鎮、觀堂鎮、生鐵冢鎮、鄭家集鄉、趙村鄉、任集鄉、唐集鄉、高集鄉、邱集鄉、穆店鄉。兩個管委會:農場管理委會,產業集聚區管理委員會。

【歷史沿革】

夏商時期,境內置小諸侯國(今鹿邑縣太清宮鎮)始稱“厲(Lài)”,屬豫州。此乃鹿邑縣有史記載的設城建置之始,距今已有4000餘年。此設置一直延續至西周。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歷史進入春秋戰國時期,一度名相和鳴鹿(今鹿邑縣辛集鎮),均屬豫州陳國。公元前571年,周敬王42年7月(前478年),楚惠王滅陳,苦又屬楚。秦時,苦縣屬豫州陳國。

西漢,苦縣屬兗州淮陽國。新莽時期改苦為賴陵,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光武帝改賴陵復苦縣。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獻帝封曹操為武平侯,食邑於此,屬豫州陳國。現鹿邑縣境內還存有三國曹魏修建的武平城(今鹿邑縣邱集鄉武平城村)及觀武臺(今鹿邑縣玄武鎮)遺址。

晉鹹康三年(公元337年),改苦為父陽和武平屬陳留郡。

南北朝孝明帝正光年間改父陽為谷陽,屬陳留郡。

隋,谷陽屬豫州譙郡。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更武平為鹿邑,並移治今試量鎮屬淮陽郡。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農民軍田黑社佔據鹿邑,改鹿邑為渦州。

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田黑社敗,更渦州複名鹿邑。

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改真源為衛真和鹿邑同屬淮南東路亳州轄。

元,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鹿邑、衛真兩縣合併,取名鹿邑,治所設置在今縣城,屬河南江北行省歸德府亳州。從此,縣名始一,境域至清末亦無大變化。

明清時期,鹿邑均隸屬河南歸德府。

民國時期先後屬開封、商丘、淮陽等專區。

建國初期鹿邑縣先後屬淮陽、商丘、開封、周口等專區。

1968年6月屬周口地區。

2000年6月至今,國務院批准周口撤地設市,鹿邑從之。

2005年11月16日,將鹿邑縣辛集鎮孔集村和唐集鄉張老一村正式歸屬淮陽縣四通鎮所管轄。調整後,鹿邑縣轄9個鎮、13個鄉:城關鎮、棗集鎮、玄武鎮、試量鎮、辛集鎮、馬鋪鎮、王皮溜鎮、太清宮鎮、渦北鎮、高集鄉、穆店鄉、賈灘鄉、邱集鄉、觀堂鄉、任集鄉、楊湖口鄉、唐集鄉、趙村鄉、鄭家集鄉、生鐵冢鄉、張店鄉、城郊鄉。

2009年,經省政府批准,鹿邑縣撤銷城關鎮、城郊鄉,設立衛真、谷陽、鳴鹿、真源4個街道辦事處。調整後,全縣轄4個街道、8個鎮、12個鄉。

2009年,楊湖口鄉撤鄉建鎮;棗集鎮更名為宋河鎮;賈灘鄉撤鄉建鎮。

2010年11月,經河南省政府批准,觀堂鄉撤鄉設鎮。

2011年,生鐵冢鄉撤鄉設鎮。

2014年1月1日,鹿邑晉升為省直管縣,由河南省政府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