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23球员整体受“冷落”,足协U23政策为何不讨好?

赤裸裸的浪费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说的就是现阶段中超U23政策在执行方面的情况。

现阶段中超的U23球员的出场已经完全沦为球队和足协之间博弈的“棋子”,同样也是足协所“希望”的青训与球队战绩之间矛盾的交界点。

U23政策从2017年足协开始强制执行以来,每年都有不一样的标准,从2017年要求球队大名单报名里面必须有2名U23,并且需要其中一个球员必须是首发,再到2018年U23球员的登场人数不少于外援的登场人数,而且在首发名单中也必须有一名U23球员,最后到本赛季的U23登场人数要达到3人。一年一个变化,足协的出发点的确是好的,是希望年轻球员多进行实战性的比赛,从而获得锻炼。但是最终的执行者还是中超各大球队。

体育竞技比赛最终还是以成绩说话的,如果所有的中超球队都按照足协的要求去做,认真执行U23政策,那么年轻球员肯定会得到一定的实战锻炼,但是成绩可能大概率会受到波及,比如在最近的中超比赛当中,广州富力对阵江苏苏宁,富力为了完成U23任务,换上年轻的守门员,但是在两分钟过后就由于年轻球员的失误导致丢球,我想在这方面是所有中超球队老板不愿意看到的一个局面,成绩不好还搞什么?

当然也会有球队的U23球员产生好的结果,比如国安的张玉宁,比如恒大的杨立瑜,张修维这些球员在某些比赛里面表现还是不错的,可能在某些方面是球员本身能力以及主教练信任等关系有关才能给U23球员更多的出场时间,还有些球队时因为买不起大牌球员,只能选择年轻球员上场,这样就不用刻意完成任务了。

有些球队完全是为了完成政策任务而去顺便执行U23政策,比如卓尔对阵申花的比赛,卓尔U23球员江敏文在开赛十几分的时候为卓尔进球,帮助卓尔获得领先,但是没过多久,球队就把他换下去了。。。很多球队都在补时阶段大规模的换人,有些U23球员刚上场,身体还没热乎就被其他的U23球员换下来了。。

同样的足协这样的政策,完全是强行拔苗助长的方式,不好好的多抓基础青训,靠这样的政策去执行会产生作用,但是个人觉得意义不会太大,还是要从其他方面去着手才行。

中超老板基本都不缺钱,需要的是成绩,大牌外援可能随便买买买,本来外援实力还差不多,但是由于年轻球员的加入就会给这个平衡带来破坏点,所以足协给的政策对于他们来说就和“过家家”一样,随意的应付一下就可以了,最终U23政策会是足球世界的“标本”,可能暂时是不好的标本。


侃侃尬谈


中国足协出台的U23政策出发点是好的,这个毋庸置疑,就是让俱乐部多给符合条件的U23政策球员上场比赛时间,为提升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各个俱乐部也是在比赛中,严格按照这个政策来执行。但是,从联赛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政策虽然都执行了,但是,执行的不够好,换句话说,U23政策受到了"冷落"。

U23政策的出台背景

足协协会为了振兴中国足球,提高年轻球员的水平,出台了这个政策。但是,出台政策以后,我们通过联赛观察到,各个俱乐部执行的不彻底。或者说,用其它的方法来应对这个政策。足协在制定这个政策的时候,做没做调研?俱乐部反馈的意见又是如何的?都不得而知。严谨性受到了怀疑。

受冷的根本原因真的是这样?

之所以U23政策在联赛中,受到了冷落。主要原因是俱乐部为了成绩的需要,不敢大胆使用年轻球员。其实,U23这个年龄真不年轻。国外有很多的球员,在这个年龄都在俱乐部打上主力了。可我们还没有成熟起来。如果俱乐部在联赛中,启用U23球员,就会对球队的成绩产生不利的影响。输球的概率是非常大的,尤其是那些成绩不理想球队。更不敢贸然使用。这也是U23政策受到了冷落的原因。


扯个足球


U23政策,是行政干预市场的行为。违背市场规律,当然不讨好。

球员能否有上场机会,能否踢上球,这取决于球员的能力,足球场上一向是能者上之。U23政策的出台,俱乐部只得强推一批原本不具备上场能力的年轻球员。就如同赶鸭子上架,球员们自己也不习惯。而能稳定获得出场时间的U23球员,本就是有实力获取主力位置的。



球队要求成绩,主教练需要成绩来保住自己的位置,就是保住饭碗。所以,这造就了年轻人上场还没出汗,连球都还没摸到,就被换下来的悲催结果。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悲剧的是那些本不具备上场能力的球员,比赛仅仅露个脸就下来了。



U23政策的初衷,是为了发掘年轻人,为国家队挖掘更多后备力量,以提高国家队成绩。站在国家的角度上,出发点是好的,毕竟国家队的水平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足球水平。

然而,足协把这些责任强加给俱乐部,这是对俱乐部的大大不公平。俱乐部没有绝对的义务,去为国家队培养人才。

我们需要的是年轻人提高水平,当一天能力具备了,站在场上时,才会有底气、有信心的说:我今天的机会,都是努力与汗水得来的!


忽然忽忽


u23政策,只是足协的一厢情愿

为了让国内u23球员能够得到一定的锻炼机会,足协就实施了u23政策,从一开始的“首发必须三名u23球员”到现在的“首发必须1名u23球员,另外2名可替补”,足以发现,u23政策并没能带来多大的作用,如果u23球员已经具备立足中超的能力,那么足协根本不会做出如此改动,归根到底,就是足协为u23球员亮绿灯,u23球员却不争气,实力不行。


实力不行又能责怪谁?机会已经给了,争取不到就只能思考自身问题,虽然中超联赛比起欧洲五大联赛相差甚远,但在中国好歹也是顶级联赛,别说u23球员了,就算是大部分技术成熟的球员,都不一定能够立足,整体的水平也就这样,我们很难指望他们能够踢出让我们惊艳的表现,目前能够在中超联赛获得稳定出场的u23球员屈指可数,黄紫昌、张玉宁、杨立瑜等等几名球员,剩下的,或许就在度过u23政策保护期后,更加无法获得太多机会。

教练用人,只在乎球员实力,比赛输赢

主教练带队,目的必然是很明确的,为俱乐部取得胜利和荣誉,锻炼年轻球员?这事并非一般主教练可以做的,如果一名u23球员必须顺应足协政策,获得上场时间,而这名球员本身实力又不怎么样的话,他只会作为比赛临近结束的轮换工具罢了,本赛季开赛以来,就出现两名u23球员上场时间不到3分钟被替换,别说球员本人,就是我们球迷看着都心疼不已,主教练的换人意图已经明确暗示我们,这些u23球员真的不行。

u23球员实力不行,就是青训问题

u23球员能够有抢眼表现的,也就那么几名球员,大部分球员在23岁之前没有踢出水平基本上就决定了未来的高度,青训是决定球员上下限的重要环节,如果没有做好青训的话,难以保证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能够稳步增长,现在看来,中国足球的未来依然令人担忧,仍然需要时间去做好青训,目前的这一批u23、u21苗子,甚至u19的,或许也是过渡阶段的牺牲品,他们之中能让我们为之惊艳的,少之又少,甚至没有。

而且金元时代的中超会让大部分球员败在金钱的漩涡当中,无法自拔,青训是一个问题,球员的自律也是一个问题,没有一个好的环境,是难以有斗志的。


绿茵集中营


因为足协只会拔苗助长,急功近利,没有从实际出发,没有认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只会搞形式主义,被年轻球员坑,同时,也坑了年轻球员。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足协简单的以为,依靠政策就能让年轻球员上场比赛,再反过来想一想,依靠政策才能上场的年轻球员,他们的水平能高到什么地步?俱乐部要成绩,成绩决定了俱乐部的收入和追加的投入,一旦和钱发生关系的事情,就会存在各种应对的方案,这种奇葩的换人现象,想必也就“即将成为世界第六大联赛的中超联赛”才会发生吧,啪啪打脸。

U23球员备受“冷落”,原因很直观,能力水平达不到,退一步说,都像姆巴佩那样的年轻球员,先不管是20还是23,哪支球队不想用?年轻球员是哪儿来的?还不是青训出来的,不是半路出家大学毕业直接应聘的吧?足协不从青训寻找解决的方案,去威胁俱乐部的效益,这不是开玩笑吗,再不差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作为中国球迷,一届不行等下一届,下一届不行再等下下届,什么时候是个头啊?青黄不接的中国足球,看看年初亚洲杯的时候,平均年龄哪支国家队能有资格PK中国?

有时间去搞奇葩的政策、有时间去喊口号,不如把这些时间用在青训上,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用在青训上的钱也不少,效果看不到,长此以往下去,只能是恶性循环,别说什么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了,东南亚都快出不去了。


简简单单的蝎子


中国足协的U23政策是从2017年5月开始实行的,在实行的两年时间来看,这一政策实际意义不大,注定成为足协又一头脑发热想出来的政策。在足协想方设法冲击下一届世界杯和2020东京奥运会的背景下,U23政策就应运而生了。

放眼世界足坛,23岁年龄的球员在俱乐部打上主力,甚至获得世界大赛桂冠的大有人在,看看新科世界杯冠军法国队,阵中有多少是23岁上下的球员。所以,从世界足球发展的规律来看,专门制定一个为年轻球员服务的政策并不符合现代足球的发展规律。



再说回我们的联赛,目前中超联赛执行的U23政策是每场比赛至少有一名U23球员首发,并且要上场三名U23球员。很多时候,俱乐部对此政策并不支持的,在比赛中更多的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被动执行,我们经常会看到U23球员换U23球员的现象,在比赛的最后时刻,更多的是完成任务的换人,而不是教练想改变比赛结果而换人。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看此政策确实让部分球员得到比赛的锻炼,黄紫昌,黄政宇,韦世豪,杨立喻等人确实是受U23政策有了上场的时间,球员的实力也得到提升,收到的效果还是有一点点的。



我们除了讨论足协的U23政策外,更多的是讨论足协如何才能让中国足球有进步的问题,如果一味想着如何打进世界杯,导致走火入魔地制定出不切实际的政策,那么,好还容易走过的这些年的职业化就将毁于一旦。足球运动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我们只有尊重规律,结合自身才能获得成功。


珊瑚岛西西


2017年5月24日,足协最新出台了新的U23政策,在新的政策中,除了在高价买入球员这一方面上做出了一定的限制以外,还把关于U23球员的上场问题做出了最新的强制性规定。政策一出台,各界议论声纷纷响起,不断在猜测该政策对国足是有利还是有害。如今已经过了二年多的时间,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出于好意而推出的U23政策究竟是否发挥出了真正作用。

对国足稍有了解的球迷都知道,U23政策主要是针对U23球员的上场情况而定的,其规定大致就是要求场上有外援的情况下,也必须上场同等数目的U23球员。想必刚出时足协的本意是想借助这些比赛来给U23的球员们提供学习与锻炼的机会,以便让他们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实力,为国足的后备力量做准备。

可是老天总是不愿遂人愿,足协越是想让中超球队在U23的政策下向好的方向发展,中超的俱乐部们越是因为U23政策频频出现大乌龙事件。我们局外人都能很清楚地看明白U23队员的实力水平实在不怎么样,而足协的硬性规定使得中超联赛的水平瞬间降低了一个等次,如此一来,还能实现足协希望锻炼U23球员的初衷吗?反正按照目前的状况来看,并没有什么大的收获。

客观地说,U23新政的出台与职业联赛的发展背道而驰,但这也是目前中国足球“培养”年轻球员最好的办法之一。“U23政策出台后,使得中超和世界上大部分联赛,包括亚冠联赛产生不同,俱乐部在亚冠和国内赛事上的想法也会不同。”

从联赛U23球员政策推出到细则的不断完善,中国足协为鼓励职业俱乐部加强对年轻球员的培养及使用力度可谓用心良苦,但也恰恰因为大部分U23适龄球员能力与普通本土球员和外援存在明显差距,俱乐部在使用U23球员方面格外谨慎。比赛中,部分球队“应付政策”的个例时有发生,实际上也是“本土优秀人才匮乏”所致。而U23球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为1997年龄段适龄球员,他们如果在联赛中受到“冷落”,那么危及的恐怕是中国国奥队冲击2020年奥运会的竞争利益。


冬吴体育


U23政策执行一年多的时间了,能有稳定上场时间的球员并不多,甚至出现开场几分钟就换人,最后两分钟连续换上或者U23换U23的情况,可以说形式大于意义。

说政策失败一点都不为过,我们经常说学习外国的先进方式,但是我们看到德国的各级别,各年龄的联赛有上千支球队,西班牙丙级联赛300支球队,但是咱们的各级别联赛在哪,就连预备队比赛居然有上双外援的球队。

足协三年的引援调节费美其名曰做为中国足球的青少年培养经费,如果把各年龄段的联赛都建立起来,让各年龄段的孩子在同龄中有正规的训练,比赛,对未成年孩子的信心和技术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还有就是硬件设施,在中国男孩子从小都踢过球,有几个在草地上甚至正规的球场上踢过,我家旁边就是石景山体育场,天天关着大门,每年只有两次区运动会,其他时间一律不开放,我们小时候偶尔看见门开着进去到场地里踢个几分钟被发现就轰出来了,我小时候还能找块儿地踢,现在空地都停满车了,而在北京甚至全国这样的情况数不胜数,让孩子怎么培养兴趣,怎么能让父母安心送孩子踢球。

对于20岁出头的球员,用政策让他每场只上几分钟,是对球员信心最大的打击,所以说完善各级别联赛才是足协应该考虑的问题,让各年龄段的孩子都有正规的比赛可踢,如果我们的各梯队联赛能办成中超的数量和质量,国足的选材标准才会进一步扩大,才能涌现出更多的优秀球员。






北京规矩


没法理解中国足球U23年龄段必须上场比赛规定。因为长期在欧洲几个国家转转。对世界足球发展趋势基本上有一个了解。和欧洲足球方面专业人士也探讨过中国家足球为什么发展停止不前滞后世界足球发展趋势。从中也很受启发。欧洲足球革命每一阶段都在发生天翻地覆变化。就像当代汽车发展一祥。每天都出现不同产品升级制造出别人没法模仿汽车模型。让别人模仿永远追不上设计制造高度。这就是一项产品技术核心。别人学不会。也不知道制造过程系数。参数,加工过程精密设计。所以?足球也一祥你都不知道足球发展结构。是先制作图纸还是先制作汽车金属材料,怎么整合你都不懂。就想说。我要成为世界上最尘端产品。连体系设计制作工艺都不懂。上来看到中国足球表面现象。足球人才没有形成产业链规模。就想一步登天下猛药。靠各种政策鸡素添加济快速达到动物养植出栏时间,这种急于求成快速变现方法。可能对养禽兽还可以。可是对人类来说真是一种伤害和急功近利。足球需要沉淀周期,需要完善制度和自然发展规划规律。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这是欧洲文化名言。欧洲工业革命发展一百年才完善工业体系。制造业分工繁荣,不是中国足球这祥。想什么做就制定一个政策。中国足协U23政策其实就是违背足球规律。违背自然成长定律,想用政府行为举国体制来一次中国足球不按足球规律突发奇想颠覆,最后打脸了中国各家足球俱乐部难以执行。因为职业化足球己经高度市场商业化了。每家俱乐部参加联赛。都有建立追求标准。和俱乐部足球教练和球员签约了工作合同。沒有达到目标那就要被投资人炒忧鱼的。目标成绩和俱乐部每个人利益息息相关的,所以。中国足协∪23上场规定。不是促进中国足球提高和进步。而是伤害俱乐部正常发展道路。不得用中国足球U23年龄段球员来强化俱乐部建设,花出正常市场价格好几倍寻找可使用联赛中能中流抵柱球员。扭曲中国足球市场球员价值取向,说白了。制定这种U23政策中国足协根本不懂足球一群人愚蠢管理者,只知道足球管理者权威。而不知道足球核心价值是什么,中国足球怎么制定标准。这些人真不知道?



胡雄32


猪协领导看看现在,孩儿们技术是一代不如一代!脾气是一代胜过一代!付出是一代少于一代!金钱是一代高过一代!负能是一代接着一代?猪协领导口袋是装了一袋又一袋!最后吹出第六大联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