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曉瑩:東張村鄉農民協會 —陝西第一個農民協會的建立

安曉瑩:東張村鄉農民協會 —陝西第一個農民協會的建立

【作者簡介】安曉瑩,中學語文老師。愛熱鬧,也愛獨處;愛運動,也愛思考;愛文字,也愛時裝。希望生活在動與的靜結合中變得日漸成熟,日臻完美。《渭南文壇》特約作者。
安曉瑩:東張村鄉農民協會 —陝西第一個農民協會的建立

東張村鄉農民協會——陝西第一個農民協會的建立

安曉瑩:東張村鄉農民協會 —陝西第一個農民協會的建立

微信公眾號搜索:渭南文壇,查看作者更多作品

<strong>隨著馬克思主義思想在渭華大地的廣泛傳播,由渭華地區黨組織領導的學生運動便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這一支革命的生力軍,以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鬥爭姿態出現在革命舞臺。它不僅是嚴酷階級鬥爭火線上的英勇先鋒隊,更是黨領導下的一支強大的政治宣傳隊。大革命時期,渭華地區開展的學生運動,通過廣泛的宣傳、鼓動,解放了青年學生的思想,也喚醒了在死亡線上掙扎的勞苦民眾。

1925年夏,王尚德、雷光顯(原渭南縣東張村人,時任渭南縣立東關小學教務主任)商議擬在東張村率先成立農民協會,以樹立渭南農民運動之楷模。1925年11月22日,共青團赤水特支書記張宗適和渭南縣團小組長雷光顯等發起成立了全省第一個農民協會——東張村鄉農民協會,並於當日在村老爺廟前舉行了隆重的慶祝儀式。

大會由雷光顯主持,列席會議的有渭南青年社、渭北青年社、國民黨華縣縣黨部、渭南旅原(三原)學界同鄉會等十五六個團體代表。前來慶賀的東張村村民、社團代表、及附近村莊群眾,有數百名之多。“東張村鄉農民協會會場”10個大字,紅紙金字,掛在柏朵紮成的彩門上,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會場的氣氛莊嚴而熱烈。

大會共12項議程,當進行到第十一項——三呼“農民協會成立萬歲”時,群情沸騰,歡呼聲震天動地。大會民主選舉雷光顯、張文俊、張鐸、張家離、張振華5人組成農協委員會。委員會設文書、事務、交際等職位,分別由農協委員兼任,並聘請張翬、馮志敬二人為指導員。會後立即舉行了第一次全體委員會議,作出了清理值年、甲長賬項和整理村風習俗、訓練農協委員、解放婦女等多項決議,併發出了《東張村鄉農民協會成立宣言》。《宣言》指明“成立農民協會的宗旨就是使農民們團結起來”、“農界的同胞們,請你們也照樣組織起來吧!”

東張村鄉農協成立伊始,便宣佈“一切權力歸農協”,官事私事皆由農協處理。廢除值年、甲頭子的魚肉把持,抵制官府攤派的苛捐雜稅,大力整頓村風民俗,貧苦農民無不揚眉吐氣,拍手稱快。此舉轟動全省,1925年12月15日,《西安評論》載文曾稱其為“陝西農民覺悟的先鋒隊”。接著,附近各村紛紛效仿,淹頭村、清正堡等4個村莊也相繼建立農協會。到年底,東張村附近及赤水一帶各村先後成立農協20多處。至此以後,廣大勞苦百姓,便在黨的領導下,以農民為主力,聯合進步士紳,建立統一戰線,沉重地打擊了當地軍閥勢力和土豪劣紳的反動統治。

1926年秋,於廣州農講所第六期結業的陝西籍學員李維屏、張超、霍世傑、馮文江等人陸續回陝來渭,開展農運工作。最先進駐東張村的馮文江以教師身份為掩護,考察並總結了東張村鄉農民協會建立和發展的經驗。隨後,在中共赤水特支的領導和國民革命洪流的推動下,農民協會像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至1926年底,渭南縣已建立起村農民協會90多處,區農民協會9處,會員多達四五千人。1927年2月16日,渭南縣農民協會宣告成立。據不完全統計,大革命時期,渭南各地成立縣農協6個,區農協38個,村農協1300多個,擁有會員6萬餘人。廣大農民群眾,在各級農協的領導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鬥爭浪潮。這是一支黨領導下的經過初步鬥爭考驗、有強烈革命願望的隊伍,為進行土地革命戰爭造就、積蓄了雄厚力量。

東張村鄉農民協會不但開創了渭南縣農民運動的先河,在全省農運史上也寫下了極其光輝的歷史篇章,使渭南成為大革命時期全省少數幾個農運最發達的縣區之一。

安曉瑩:東張村鄉農民協會 —陝西第一個農民協會的建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