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北碚這座始建於清代的書院,曾被改造成為培養進步青年的中心

(本文摘編自西南大學教授孫道進美文)遜敏書院,位於重慶市北碚區復興街道(原復興鎮)書院村,始建於清光緒六年,前身為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紳士行幫利用雲山寺廟產創辦起來的培英義學,為官倡民辦的免費學校。光緒六年(1880年),當地貢生羅驊亭主持改建,命名為遜敏書院。

重慶北碚這座始建於清代的書院,曾被改造成為培養進步青年的中心

抗戰時,北京香山慈幼院遷於此,香山慈幼院遷回北京後,1946年,為了支持革命,紅巖英烈王樸動員母親金永華捐獻2000餘兩黃金,在遜敏書院原址建成蓮華中學,王樸在此建立了黨組織,學校成了培養進步青年的中心。中共中央南方局青年組、《新華日報》等不斷派遣地下黨員以教師身份掩護革命工作,培養了大批革命志士。

重慶北碚這座始建於清代的書院,曾被改造成為培養進步青年的中心

遜敏書院的“遜敏”二字,據百度百科介紹,有如下兩層含義:1.謙虛奮勉。《荀子·修身》:“端愨順弟,則可謂善少者矣。加好學遜敏焉,則有鈞無上,可以為君子者矣。” 2.恭順敏捷。《呂氏春秋·士容》:“客有見田駢者。被服中法,進退中度,趨翔閒雅,辭令遜敏。” 高誘注:“遜,順也;敏,材也。”

重慶北碚這座始建於清代的書院,曾被改造成為培養進步青年的中心

整座建築呈穿鬥式結構,小青瓦,懸山頂,三重殿四合院佈局。三重殿左右闢東園、西園,佔地面積1700平米,是我國書院歷史演變的鮮活標本。

重慶北碚這座始建於清代的書院,曾被改造成為培養進步青年的中心

目前,遜敏書院僅存兩棟建築,一座為典型的清代私塾建築,一座帶有民國時期甚為流行的折衷主義風格。

重慶北碚這座始建於清代的書院,曾被改造成為培養進步青年的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