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量思维到裂变思维,社交电商将成为消费升级路上的必然形态!

2015年5月,做淘品牌起家的安徽人肖尚略转型做综合电商,上线云集微店App。2018年4月,云集宣布完成1.2亿美金B轮融资。肖尚略向媒体表示,云集日销售额最高超过2.78亿元,2017年全年交易额突破100亿元。这家成立三年的创业公司已经长成微信生态中估值第二高的电商公司,仅次于接连拿到腾讯投资的拼多多。

这套模式打破传统电商中的天价流量困境,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的传播低成本获客,并且有裂变效应,使得平台体量飙升。于是苦于流量压力的中小型平台纷纷转型。

去年7月,母婴电商贝贝网推出“贝店”,当时贝店负责人如此描述这一业务:

“第一个关键词是共享,即将贝贝的供应链体系开放给用户,让他们在自己的社群当中做分享和分销,从中产生效益。第二个关键词就是分享,很多家庭都会在妈妈群里面,妈妈群一定会有少数的两到三个核心人士,她能够影响到社群的价值和定位,我们希望赋能到对应的人,让她们为妈妈群体服务。”

几乎在同一时间,做海淘的达令宣布品牌升级为“达令家”招募会员,成为会员后可以销售达令家提供的产品。此后,诸如楚楚街上线楚楚推,以及洋葱海外仓、好物满仓、有好东西等创业项目跑步入场。

电商巨头如阿里、京东等对微商分销也有所涉及。

从流量思维到裂变思维,社交电商将成为消费升级路上的必然形态!

支付宝界面中一度出现微商进货入口

去年一段时间支付宝主页上曾出现“微商进货”标签,给其微商业务引流。阿里的微商属于一级分销模式,用户使用阿里巴巴一款“微供”系统筛选商品、供销商,再使用App“采源宝”一键铺货到微信、朋友圈。

今年1月份,京东和美丽联合集团成立合资公司,推出“微选”,入口在微信—发现—购物中。微选初始形态有些像淘宝头条,经过几次产品更新,现在来看像是微商分销平台。在首页,所有产品都注明返佣金的字眼,点击进入具体店铺,均在显眼位置挂有“合伙人招募”的广告,申请成为合伙人后同样可以一键转载铺货。

网易在去年6月推出网易推手,网易旗下拿来分佣的产品将全部来自网易直营商品——网易严选、网易考拉。唯品会则在近期上线类似的产品云品仓。

我们把传统电商划为电商的上半场,电商上半场只要有流量就一定有销售,是一种漏斗式的销售模式(路过-到店-成交-回头)。下半场则是精准营销的时代,是跨平台融合的时代,是社交电商的时代,也是内容电商的时代。

从流量思维到裂变思维,社交电商将成为消费升级路上的必然形态!

于是到最后,无论是做平台的还是做自营的,最后都成了做社交电商的。

微商分销模式神不知鬼不觉地遍地开花。参与其中的既有电商巨头也有成立四五年模式已经成熟的第二梯队玩家,更有不计其数叫都叫不上名字的创业公司。

为什么这一模式受到追捧?

首先,流量成本高企依然是电商不能承受之痛。

新产品获客要投广告,无论是低价补贴,还是百度关键词竞价,抑或做应用商店推广亦、找明星代言,说到底都是花钱买流量的模式。

在创业热潮最火爆的2015年,做奢侈品二手生意的“胖虎”,把线下门店砍掉开始做线上交易平台。创始人马成曾透露,由于二手奢侈品单价高,当时获得一个下单用户的成本是1500元到2000元,主要渠道是百度关键字竞价和应用商店优化。

“用户的忠诚度很低,哪边便宜就去哪边,而且获客成本这么高,就算他来你的平台下单,获客成本也赚不回来。”用户在胖虎平台上达成交易,它收取2%的佣金,而平均6000元的客单价,远不够支付流量成本,在线上尝试了两个月就停止购买流量。

2016年后,流量价格对创业者来说已经贵到难以承受。

有创业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购买流量,最多时一个月要花掉五六百万元人民币。“如果一家公司只拿到了几百万的天使轮,那他们融的钱还不够投广告”。

2016年,海淘电商蜜淘倒闭。它在2014年获得B轮融资后,用补贴打价格战,耗费千万元买广告,以获取流量以及用户。但当更强的对手入场,同时遭遇互联网寒潮,最终兵败如山倒。

相比较之下,通过微信群裂变、朋友圈传播而产生的社交流量,处于价格洼地。做跨境食品电商的格格家,在2017年同时做微信分销。创始人李潇另设团队上线一款新App,环球捕手。据一位接近李潇的人士透露,两者运营成本相同的情况下,环球捕手完成的订单数几乎是格格家的10倍。

从流量思维到裂变思维,社交电商将成为消费升级路上的必然形态!

其二,电商增长放缓的大背景,要求玩家找新出路。

从唯品会发布的2018年Q1财报来看,该公司总净营收为人民币199亿元(约合3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60亿元增长24.6%;净利润为人民币5.297亿元(约合845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519亿元下降4%。

无独有偶,京东的第一季度财报,也呈现出了疲软的态势。财报数据显示,京东在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3.1%,而2017财年Q2、Q3、Q4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43.6%、39.2%、38.7%。

增速放缓,既有季节因素,也有行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的原因。唯品会CEO沈亚在分析师会议上说:“我们正积极推进如何从货架电商转型到社交电商,从提高转化率转变为提高裂变率,从引流思维转变为裂变思维。”

从流量思维到裂变思维,社交电商将成为消费升级路上的必然形态!

“42章经”的曲凯曾经问过白鸦对社交电商的看法,当时白鸦说如果五年以后人们复盘近几年的互联网,有两件大事是一定要提的:第一个是 vivo 和 OPPO 的销量超过了小米;第二个是微信红包,让拿到 vivo 和 OPPO 的人手机里都有钱了。

这两点,其实打通了四五六线城镇青年及中老年人群的信息流和资金流。

此外,微信扩大了交往范围,从之前手机通讯录中数十个熟人关系扩展到几千个半数人关系,并且从之前的点对点通讯,扩展到可以通过群和朋友圈点对面通讯。


那么如今社交电商的前景究竟有多好呢?给大家看一个数据:

在《2018中国社交电商消费升级白皮书》中就指出,预估到2020年,我国社交电商商户规模将达2400万,总体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

也就是说,即便是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巨头存在的情况下,社交流量红利依旧能促使中国市场产生下一个新的巨头。

那么,面对这个万亿市场,我们中小企业又如何从中分一杯羹?我想可以从两个方向进行突破。

第一,调整营销方向,开始加大布局社交市场的力度。

很多企业过去的品牌营销多是自主自发、自上而下的传播。

但是在唯品会和艾瑞咨询联合发布的报告中,就明确指出新一代的95后消费群体,更热衷于“种草式”的点对点传播,消费决策更容易受其他群体领袖意见的影响。

也就是说,新一代消费群体购物习惯,在深刻地改变着企业以及品牌营销方式,从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转变。

第二,从现有社交电商各大玩法,探索最适合自家企业的社交电商模式。

就目前而言,有六种主要模式:

第一,以云集、环球捕手、贝店等为代表的B2B2C类平台分销模式;

第二,以拼多多、淘宝特价版、京东拼购等为代表的平台“拼团”模式;

第三,以小红书、美丽说、蘑菇街等为代表的“平台+达人分享“模式;

第四,以第三方微信开发科技服务类企业为代表的商类工具模式;

第五,以什么值得买为代表的内容导购类平台模式;

最后是传统微商代理模式。

从流量思维到裂变思维,社交电商将成为消费升级路上的必然形态!

▲未来中国移动社交电商行业发展方向

电商的下半场,传统电商平台的流量红利不在,移动社交已经占据了人们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突破传统电商模式的社交电商已经成为用户消费习惯之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交电商将成为“消费升级”路上的必然形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