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河:华夏文明的起源,黄帝从这里走向了陕北

大夏河:华夏文明的起源,黄帝从这里走向了陕北

作者丨郭峰(书房记团队作者)

大夏河:华夏文明的起源,黄帝从这里走向了陕北

图丨网络

人类的迁徙不同于现在的旅游,那是一种无目的、无计划的部落挪动。当一个部落人口增加,土地不能满足繁衍和发展时,部落里的一部分人会自然而然地扩大食物搜索半径。祖先们跟着能狩猎到的动物移动,就是人类的迁徙。据专家测算,每代人挪动的距离只有50公里左右。

大夏河:华夏文明的起源,黄帝从这里走向了陕北

现代人迁徙图

大约1.2万年前,甘肃西南靠近青海的大夏河畔,迎来了一群极其疲惫、极其虚弱的人,史学界还没有给他们命名,分子人类学给他们定为“M134”。

“M134”来自遥远的东非,他们顺着海岸线,先后经过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于2万年前来到缅甸,然后北上,沿着青藏高原东沿,经过1万年的长途跋涉,才来到大夏河畔。

来到大夏河畔,他们的人数最多只有一万,甚至区区几百人。但当时的他们,谁也没料到,他们将肩负起繁衍华夏民族的重任;谁也没想到,他们的后代数量将达到惊人的13亿!

刚来到大夏河畔的“M134”已命悬一线,一阵寒冷的西北风就能把这支人灭绝。正当原始先民命悬一线的时候,基因密码突然破解,他们学会了畜牧。先是驯化了狗,接着驯化了猪,紧跟着“驯化”了一种植物——稷。这是一种伟大的植物,在随后的几千年里,“稷”一直伴随着华夏人迁徙征战,与国家社稷联系在一起,后世人也把它称作“黍子”“糜子”“黄米”。

大夏河:华夏文明的起源,黄帝从这里走向了陕北

大夏河畔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革命爆发了,这就是农业革命。像事先约好的一样,不同地域,不同肤色的人,在同一时间爆发了农业革命,时间点都是1万年前。

随着农业革命的发生,食物成几何速度增长,人口也随之迅速增长,大夏河畔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时候,他们在大夏河畔,遇到了一支来自西亚的人种,他们是“吐火罗人”。

吐火罗人是塞种人,也就是与古希腊人一样的白人。与“M134”走亚洲南线不同,吐火罗人从新疆进入中国,沿着天山山脉、河西走廊来到大夏河畔。

随着不同民族、甚至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种的不期而遇,冲突和战争不可避免。在长达两三千年的冲突和战争中,文化实现交流,甚至基因也实现交流,“M134”的身体里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新的人种,史学界把这支人称为“先羌人”。

大夏河:华夏文明的起源,黄帝从这里走向了陕北

唐代吐火罗 墓志 资料图

“先羌人”是我们现在给他们的命名,他们自称“吐火罗人”,他们把生活的河称作“吐火罗河”。

各位看官,一定注意下面几段文字。“吐火罗”发音与“大华”或“大黄”相同,“大黄”正是“吐火罗”的精确音写。“吐”对译“大”,“火”对译“黄”,而“罗”是词尾,没有实际意思。

我多次说过,“夏”与“黄”在古代发音是相同的,都发“黄”音。《唐韵》:“乎光切”。拼音“huang”,发音就是“黄”。唐玄宗李隆基的《端午》:“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你按“黄”发音,才押韵。

南方方言保留了大量汉语上古音成份,比如粤语保留了秦汉时的语言,客家话保留了唐宋人的语言,吴语保留了中古北音。直至今天,上海话“大夏”与“大华”同音。也就是说,上古时期“夏”“华”“黄”发音是一样的。

大夏河:华夏文明的起源,黄帝从这里走向了陕北

“大夏”,江浙一带的上海话、嘉兴话、杭州话、台州话均读为“du wo”,苏州话读为“dou wo”,发音极其接近“吐火罗”。

综上所述,“吐火罗”即“大夏”“大华”或“大黄”;“吐火罗河”亦即“大夏河”或“大黄河”;“吐火罗人”,即“大夏人”或“大华人”。请注意,“华”和“夏”在这里都出现了。

大夏河是条只有200公里长的小河,它从南向北流,在今天刘家峡水库的位置注入黄河。于是古人把黄河也叫作“大夏河”或“大黄河”,因为他们不知道哪条是主流,哪条是支流,这也是“黄河”命名的由来。青海还有条“湟河”,其实命名的由来是一样的。

大夏河流域有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临夏县、夏河县,广河有大夏部落、大夏古城、大夏县、大夏郡、大夏长、大夏水、大夏川和大夏节度衙等一系列带“大夏”的古县名、古官职名和古山水名。在这一带语言中,有“夏人”“夏家”“夏话”等词,例如,人们把彩陶称为“夏陶”。如此多的“夏”在一个狭小的地方成建制地出现,绝非偶然,从另一个角度证明这里与华夏文明的起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大夏河:华夏文明的起源,黄帝从这里走向了陕北

甘肃清海交界处密集的马家窑文化圈

大约八千年前左右,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的“先羌人”人口不断增加,从大夏河与黄河交汇处向四外征战。大夏河就是“炎黄子孙”开创中华文明的根基,开枝散叶的十字路口。

神话传说华夏民族来自昆仑山,周穆王还花了2年时间,走了11万里登昆仑山拜见西王母。对此,很多学者不理解,昆仑山海拔那么高,氧气含量只有中原的1/3,也不生产粮食,怎么会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呢?于是不少学者就说,中国人还是起源于中原,那个昆仑山其实就是华山或河南嵩山。我们知道,一个民族的神话传说往往是这个民族的原始记忆,时间过了1万年了,我们这个民族还留存一点万年前的模糊记忆。当然昆仑山不是现在的那个昆仑山,现在的昆仑山的确太高了,不适合人类生存,但这座孕育华夏文明的神山一定在西边,它应该就在大夏河畔。

大夏河:华夏文明的起源,黄帝从这里走向了陕北

汉族人迁徙图

第一支“先羌人”顺着黄河继续向北,在路过贺兰山的时候,他们在贺兰山的崖壁上刻画下著名的“贺兰山岩画”。这支人一直迁徙到内蒙河套地区,其中一支继续向东,一直来到内蒙古赤峰,他们创造了著名的“红山文化”。一支顺着黄河扭头南下,来到鄂尔多斯高原和陕北黄土高原,这支人就是后来的“黄人”,也可以写作“夏人”,二者发音是一样的。“夏人”建了石峁古城,他们中间产生了一名著名的领袖,姓姬,被称作“人文始祖”,就是“黄帝”——黄土大帝。

大夏河:华夏文明的起源,黄帝从这里走向了陕北

第二支“先羌人”向东迁徙,他们进入了渭河流域,顺着渭河不断向东发展,后来进入关中平原。这支人创造了著名的马家窑文化、宝鸡北首岭遗址、半坡文化、仰韶文化。我们称这支人为“华人”,研究分子人类学的人们给他们定为“M117”。华人有着比较发达的农业,生活比较有保障,所以华人创造了高于夏人的文明,他们给见到的一座高山命名为“华山”,在他们中间产生了一位领袖,姓姜,也被尊称为“人文始祖”,就是“炎帝”——神农大帝。

大夏河:华夏文明的起源,黄帝从这里走向了陕北

华人迁徙路线和时间

第三支“先羌人”向西南迁徙,他们迈上了青藏高原,驯化了牦牛,赶着羊群,一直走到雅鲁藏布江畔,发展成现在的藏民。

第四支“先羌人”向南迁徙,他们发展成今天的羌人。“羌人”即“姜人”,字形相近,发音在上古时相同。值得玩味的是,“藏”的发音亦与“羌”“姜”同音,上古时,三个字都发“藏”音,这点也很重要。

大夏河:华夏文明的起源,黄帝从这里走向了陕北

汉藏语系迁徙图

近年,有不少中华文明西来说。我们对比古希腊克里特彩陶和马家窑文化彩陶,不难发现二者是何等得神似,不能不让我们产生遐想。

大夏河:华夏文明的起源,黄帝从这里走向了陕北

古希腊彩陶


大夏河:华夏文明的起源,黄帝从这里走向了陕北

古希腊彩陶


大夏河:华夏文明的起源,黄帝从这里走向了陕北

甘肃马家窑彩陶


大夏河:华夏文明的起源,黄帝从这里走向了陕北

甘肃马家窑彩陶

上面两件是古希腊的,下面两件是甘肃马家窑的,构图非常相似。这些构图不是简单的图形,我在《女娲是只青蛙》里说过,这都是原始图腾符号。

由于某种原因,吐火罗人不断西迁,到汉武帝时期,吐火罗人西迁到阿富汗南部。张骞出使西域时来到吐火罗,“吐火罗”的发音还是“大夏”,于是张骞就把这个国家直接翻译作“大夏国”。唐僧取经也过路“吐火罗”,他在《大唐西域记》中翻译作“睹货罗”。

点击下方↓↓↓标题,继续阅读书房记·老郭专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