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陕“黄帝”之争,到底谁对谁错了

豫陕“黄帝”之争越来越激烈,两省网友就差一搏,副省长都出面写文章澄清了,那么,到底谁对谁错?

豫陕“黄帝”之争,到底谁对谁错了

从陕西黄帝陵的清明祭祀到河南新郑的黄帝庙祭祀,豫陕网友这口水仗今年打完了估计明年还会再打。甚至,这口水仗都惊动了原副委员长和副省长,更有厉害者,还有人建议设立“黄帝”的国家公祭。

暂且将其他地方的“黄帝”祭祀忽略一下,比如什么“逐鹿黄帝庙”等,都没有豫陕口水仗打的这么厉害。不管是真祭祀祖先也好,仰或是利用祖先的声望推动地方旅游也好,网友们最急切的想知道他们到底谁说的对?

难道就真的没有人站出来解释一下吗?

豫陕“黄帝”之争,到底谁对谁错了

一、首先,先了解一下“黄帝”是谁?他是干什么的?

1、大多数人并没搞懂“黄帝”是谁。绝大多数人将“黄帝”和“轩辕黄帝”当成了同一个人。这里要普及一下,“轩辕黄帝”是所有“黄帝”里第一任“黄帝”,好比“华盛顿总统是所有总统里第一任总统”是一样的道理。

上古时代的部落是交错并存的,是互相独立而尊重的关系,或者叫协和万邦,称为朝贡体系也行,但绝不是从属关系,也不是先后顺序关系,这一点一定要清楚。

炎帝东夷民族是最早的协和万邦(朝贡体系)的核心,也是中华文明现今能寻见的最早的发源区域之一。炎帝部落存在的时候,南方黎苗和西部的黄帝部落的前生就早已存在,在轩辕黄帝成为核心之前,炎帝东夷部落一直是协和万邦的核心。

到轩辕黄帝长大的时候,刚好炎帝部落的最后一任首领(名字叫榆罔)失德,朝贡体系瓦解,军事实力也不行,大家开始不服从管理了,南方黎苗的蚩尤也想争夺帝位。

不知道这样描述说清楚了没有?炎帝和黄帝既是他们首领的称呼,也是代表了整个部落或家族。他们的每一任首领其实都有自己的名字。比如第一任黄帝就叫“轩辕黄帝”。

2、古书记载:黄帝者,有熊氏,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生长在姬水之滨,以姬为姓。帝榆罔(最后一任炎帝)时,少典国君之妃附宝感电光绕斗(闪电绕北斗星)而有身孕,生帝于轩辕之丘。

这意思大家应该都能看得明白,就是说,在炎帝时代的末期,少典国国君的一个妃子,名字叫附宝,有一天闪电绕北斗七星,附宝可能受了惊吓,在这天就有了身孕,就在轩辕之丘生下来了黄帝,起名字就叫轩辕。这就是黄帝部落的第一任首领,也就是陕西黄帝陵一直祭祀的轩辕黄帝。

3、“神农世衰,诸侯竞相征伐,而神农(榆罔)不能伐,轩辕修德振兵,度四方,抚万民,与炎帝【阪泉之战】,三战而得其志。

这意思也很清楚,就是炎帝榆罔统治的时代里天下大乱,而炎帝榆罔摆不平了,这时候,轩辕黄帝出现了,一个一个的摆平作乱的部落,最后呢,跟榆罔在“阪泉”大战了一场,夺得了社会治理权,也即是成为了这个朝贡体系中的核心。

4、新领导人出现,总会有人不服气,这不,“蚩尤作乱,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逐鹿和阪泉离的也不太远,杀蚩尤,被诸侯尊为天子,代神农,疆域冬至于海,西至崆峒,南至于江,北逐荤粥。

打败蚩尤之后,新的朝贡体系形成。黄帝实际上沿用了炎帝先进的社会管理模式,继续“协和万邦”治理社会。

4.1、(黄帝)以云纪官,设立六相(风后观察天,太常观察地,苍龙察东方,祝融察南方,大封察西方,后土察北方)及史官,命仓颉造字;

4.2、设立天官,观天象得到河图,得五要,设灵台,掌握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命羲、和观测太阳,尚仪观测月亮,车区观测风向。

命大挠根据北斗七星斗柄所指的方向制定四季兵制,作记录时间的六十甲子;命容成制作28星宿运行的浑天仪,综合日月星律数甲子六术确定季节变化,制定运行周期,制作调历;

制定算术;

命伶伦制音律,铸十二钟,立天时,正人位;

设计礼冠,正衣裳;

造舟车,建造合宫祭祀用;

制作金刀货币;作内经;

划分州域,采首山铜在荆山之南制作三鼎 ;

豫陕“黄帝”之争,到底谁对谁错了

4.3、(黄帝)居轩辕之丘,娶西陵之女嫘lei祖为正妃生二子,一曰玄嚣,是为青阳,居江水;一曰昌意,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昌仆生高阳;

4.4、(轩辕)黄帝崩,葬桥山,其孙高阳立,是为帝颛顼。(轩辕)黄帝25子,得姓者14人。

4.5、上面说的这么多内容,有的功绩指的是轩辕黄帝,还有些内容实际上是后任十几任或几十任黄帝的业绩。因为这么多的事情,在上古时期,真的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

豫陕“黄帝”之争,到底谁对谁错了

5、轩辕黄帝以及后任黄帝做了这么多的事,一直没有变化的是“协和万邦”的部落朝贡体系,这也是足足影响了整个东亚文明数千年没变的社会治理模式。

而古代和现代人所一直祭祀的其实只有第一任黄帝,也就是轩辕黄帝。至于其他的黄帝,各地都有祭祀,但不作为最重要。那么问题来了,陕西和河南到底争吵的是什么呢?怎么这种事还能惊动了原副委员长和副省长。

祭祀到底应该在黄帝陵还是在黄帝庙?

二、然后,我们了解一下古代墓葬和祭祀的一些事。

6、现代人分不清祭祀的规矩,往往将祭神和祭鬼当成一回事,所以容易出现“宗庙祭祀”混淆着“陵墓祭祀”。其实这是目前网友们互相对骂“各骂各的”的重要元素之一。

河南新郑是“黄帝故里”说的是轩辕黄帝的老家,也就是籍贯;而陕西黄陵是轩辕黄帝的陵墓。这两个原本不矛盾的事情,被网友们一下子搅浑了水,竟然变成了两省网友们对立必须分出胜负的“谁真谁假”的立场问题。

那么,说了这么多,古人是怎么祭祀的呢?

豫陕“黄帝”之争,到底谁对谁错了

7、“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这是《易经》里记载的,“不封”就是没有土堆,“不树”就是不种树。西汉刘向说“殷汤无葬处,文武葬于毕,秦穆公葬于雍,皆无丘垄之处”。

现在的考古确实证明了西周之前的这个墓葬政策,除非江南地区因为地下积水原因,有不少平地起坟。中原地区出现坟丘开始于春秋的晚期。而到战国时期,才开始普遍流行高大坟丘葬了。

那么,什么叫坟?什么叫墓?什么叫陵?

7.1、春秋以前的记载称墓葬为“墓”,没有“坟墓”这种称呼的,“坟”就是高起的土堆;墓葬高起出地面了,就称为坟墓,战国时代“坟墓”名称开始流行,君王的坟墓称为“陵”。

“古王者之葬,称墓而已,春秋后因山而高大者称“丘”。

7.2、网上有人鼓吹“古不墓祭”,云云,实际上这个说法是这样的“古不墓祭,至秦始皇出寝,起之于墓侧,汉因而不改,故今陵上称寝,有起居衣冠,象生之备。

而实际上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开始推行墓祭了,到东汉时已经成为习俗,“古礼庙祭祀,今俗墓祭”王充说“墓者,鬼神所在,祭祀之处”。

我觉得这几句话就已经解决了副委员长和副省长相互关心的问题,祭祀陵墓和祭祀宗庙是都可以的。

三、上面说这么多都是啥意思呢?豫陕的黄帝陵和黄帝庙之争,到底谁对谁错?

8,无论是河南还是陕西的网友,都不要在攻击对方了,副省长说的没错,“古不墓祭”实际上早就不成立了,也就是说“黄帝陵”的祭祀并没有什么不合适的。

9,黄帝陵并不是黄帝时期就有的,而是春秋战国以后的人们根据古迹记载的位置设立的,所以称为衣冠冢。但这并不应影响黄帝陵的祭祀和崇高的地位。因为无论新郑的还是黄陵的都不可能再找到轩辕黄帝时期的任何东西,祭祀就是寄托,既然古已有之,今则继续。

10、很多事情不一定需要争出个所以然来,在看网上,如果黄陵县一定要把柏树认定为轩辕黄帝亲手种植的、或者一定要让那个大脚印考证成轩辕黄帝本人的,这些确实没有太大的意义。我的意思是无论证明真还是证明假都不重要。这种编撰也更容易导致不明真相的河南网友们的反感。

11,黄帝陵和黄帝庙并不存在谁应该祭祀、谁不应该祭祀的问题,因为祭祀陵寝和祭祀宗庙自古以来都有,没有谁规定不让祭的。所以老领导也不能否认黄帝陵,咱们陕西乡党也没必要生气的去冲撞黄帝庙。

四、为什么“黄帝”的陵寝和庙都是战国秦汉以后才有的,原来就没有吗?

12、社会发达了,生活才开始讲究起来,这是常识。“古之葬者不封不树”就是说上古时代的人死后是搞不清葬在哪里的,所以,别说黄帝时期的人,即使是战国之前的墓都很难找到。这是秦汉以后只好设立衣冠冢的主要原因。时间太久远,根本无法考证,只能从传说中获得一些内容。

13、顾颉刚认为西周时候人们只知道大禹,到孔子时代知道了尧舜,而时代越是往后,人们越是知道的更久远,他认为很多远古的人物传说和记载的缺失和考古的未完成,造成远古的很多人物有待考证。这也是黄帝陵和黄帝庙不可能是春秋以前就存在的因素。

啥意思?就是说无论黄帝陵,还是黄帝庙,他俩的建成,再怎么往前追溯都不可能追溯到春秋之前。

14、现代学者目前更为妥当的共识不再是“三皇五帝”而是“五帝三王”,“黄帝”是五帝之一,是一个时代,而并不是指某个人,至于那个时代有多久远,有待未来考古学家们的进一步考证。

豫陕“黄帝”之争,到底谁对谁错了

豫陕“黄帝”之争,到底谁对谁错了

注:图片来自于网络,文章为作者原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