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東市全力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近年來,海東市加快推進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著力構建“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不斷激活農村集體資產、資源,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共享社會發展成果。

海東成立市、縣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任務,壓實責任。目前,全市已完成41個鄉鎮、540個行政村的清產核資工作,共界定成員身份98.81萬人,量化資產總額2億元,清查賬面資產總額5.31億元,核實資產總額11.11億元。聚焦改革重點,全面清理登記、精準核實公示、督查考核通報,對各村“三資”存量、結構、分佈與效益情況進行拉網式盤查清理,對資產數額與權屬、臺賬與實物、處置與管理等情況進行詳細核實,全面摸清村級“三資”情況,進一步摸清家底,理順關係,明確責任。

同時,強化典型引領,互助縣294個村完成了清產核資、人員身份確認,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基本完成省級整縣試點工作,已通過省級評估。在威遠鎮卓扎灘、東和鄉麻吉、五十鎮班彥三個村開展了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探索出了產權制度改革與產業發展同步型、產業發展倒推產權制度改革型、產權制度改革推動產業發展型三種新型集體經濟發展模式,不僅實現了集體經濟“破零”和發展壯大,而且真正使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為全市資產量化、股權設置、股權管理提供了可借鑑、可複製的樣板。民和縣古鄯鎮山莊村將經營性固定資產270萬元變成5407股,股權量化到成員中,按期分紅,探索了集體經濟增收的新方法。

此外,海東實行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機制,提高村財務透明度,提高村幹部經濟責任廉潔自律、財經法紀意識,促進基層廉政建設,使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向經常化、規範化、制度化發展。同時,重拳出擊,堅決剎住了少數人侵佔集體資產和極個別村民蠶食土地資源的歪風邪氣,將農村流失資產還給了集體,切實維護好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財產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