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財務指標預警 力帆股份熱點好“蹭”基本面難違

《投資者網》談子璇 高山

4月23日,力帆股份(601777.SH)全天多數時間均被封死跌停。在此之前,它已連續收穫5個漲停。

暴漲暴跌的背後,是熱點好“蹭”,但終究難以抗拒基本面的迴歸呼喚。

有業內人士認為,在力帆股份2018年扣非淨利潤下跌幅度高達991%的背後,還存在頻繁而高比例的股權質押、長期居高不下的負債率、長期為負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等讓市場難以樂觀的財務指標。針對力帆股份存在的相關問題及其改善財務指標、提振業績的相關措施,4月18日、19日,《投資者網》致函並致電力帆股份有關負責人,但截至4月23日18:00仍然沒有收到相關回復。

氫能源風險不小 股價異動

4月15日早盤,力帆股份(601777)湧現異動,股價大幅拉昇9.95%。隨後幾個交易日,分別以10.02%、9.99%、10.01%和9.95%的漲幅封漲停板,最終報收9.06元/股,以超過46%的漲幅,位列漲幅榜首位,引發市場關注。自此,力帆股份股價也再創新高。

漲停原因源於對市場熱點的及時把握:就在4月13日,力帆股份發佈公告稱,重慶力帆乘用車有限公司與武漢泰歌氫能汽車有限公司、重慶地大工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在重慶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通過本次戰略合作,能夠幫助各方進一步提升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研發實力、開發出性能優越的氫能源乘用車產品、降低生產成本、促進氫燃料電池發動機推廣應用,實現優勢資源互補,成就各方未來的市場擴張,為各方在行業內創造更大的知名度”。

此前不久公佈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推動充電、加氫等設施建設”,這是氫能源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因而有業界人士預計,與之相關的氫燃料電池、氫能源汽車有望成為經濟領域新焦點。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儘管氫燃料電池有著密度大等優點,但是氫氣在運輸和存儲等環節的安全性還沒能很好的解決、氫燃料電池成本居高不下等缺點也很突出,目前而言並不比鋰電池汽車更加成熟更有優勢;其中的風險之大,不言而喻。

4月1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向力帆股份下發問詢函,要求後者披露關於氫能源乘用車試驗驗證的主要步驟和預計資金投入情況、力帆乘用車在氫能源領域的研發投入或相關技術、專業人才的積累情況等信息。

4月18日,力帆股份發佈公告提示風險稱,在氫能源領域戰略合作的協議僅系各方合作意願的戰略性、框架性約定,有關具體合作項目亦存在不確定性,仍需各方進一步協商,在能否申請進入國家氫能乘用車公示目錄、能否達到量產狀態等方面尚存在一定不確定因素。

4月21日,力帆股份在回覆上交所問詢函時宣稱,公司的氫燃料電池汽車項目尚處於合作開發初期,可能存在項目開發不成功的風險,可能存在項目開發不及預期導致產品無法進入國家氫能乘用車公示目錄的風險。公司計劃在兩款新汽車產品搭載氫燃料發動機系統,但該項目處於前期開發階段,不會對當期業績造成影響。

多項財務指標預警 扭虧不易

而力帆股份的業績,實在有些拿不出手。

其3月19日發佈的2018年度業績快報顯示,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110.06億元,同比下降12.66%;利潤總額達3.08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52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虧損卻高達20.43億元,而去年同期淨虧損僅有1.87億元,同比跌幅高達991%。

面對業績虧損,力帆股份董事長牟剛公開表示,這是公司在面對汽車市場鉅變而實施主動調整過程中所出現的“陣痛”——破舊立新,輕裝上陣。

然而,在業界看來,力帆股份所面臨的挑戰不小,想要扭轉業績虧損並不容易。

力帆股份日前發佈的銷售數據顯示,2月份公司乘用車銷量下滑53%至3331輛,摩托車銷量下滑40.74%至21573輛。不僅如此,近幾年來,公司的多項“財務指標”也顯得警燈閃爍。

公告顯示,力帆控股迄今已累計質押力帆股份約5.9億股無限售條件流通股,佔其持有力帆股份的91.51%,佔力帆股份總股本比例為45.05%。儘管力帆控股在公告中宣稱不存在平倉風險或被強制平倉的情形,不會導致公司實際控制權發生變更,但是頻繁而高比例的質押,仍然讓市場頗為擔心。與此同時,《投資者網》梳理發現,2015年-2017年,力帆股份的資產負債率分別達到72.61%、76.74%和75.72%,高於同期行業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56%;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從2013年開始就轉為了負值。(思維財經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