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古老而神祕的“步法”,源於模擬偏癱的大禹走路?

這種古老而神秘的“步法”,源於模擬偏癱的大禹走路?

瞭解道教的朋友都知道,道士在禱神作法時,常常會走一種步法,看上去有點兒像舞步,也有點兒像功夫,道長們稱之為“禹步”,相傳為上古神王大禹所創。因其步法依北斗七星排列的位置而行步轉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故又稱“步罡踏斗”。來感受一下:(獲取更多內容,敬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古今神秘文化”!)

這種古老而神秘的“步法”,源於模擬偏癱的大禹走路?

道教認為禹步是“萬術之根源,玄機之要旨”,《抱朴子內篇》也說“凡作天下百術,皆宜知禹步”,可見禹步在道教法術中的重要地位。那麼,道士們為什麼要走這種步子?這種步法又是怎麼來的呢?

一種常見的說法是,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終因勞累過度而得了“偏枯之病”,也就是偏癱、半身不遂,導致其行走困難,“步不相過”,即兩腿不能前後交替行走,一腿前邁而一腿拖行,人們於是把這種步式稱為“禹步”

“古者,龍門未闢,呂梁未鑿,禹於是疏河決江,十年不窺其家,生偏枯之病,步不相過,人曰禹步。”——《太平御覽》卷82引《屍子》
這種古老而神秘的“步法”,源於模擬偏癱的大禹走路?

大禹“偏枯”(偏癱),是先秦廣為流傳的說法,《莊子》、《荀子》、《呂氏春秋》等中,均有類似的記載。在更早的《左傳》中,還說“芒芒(茫茫)禹跡,畫為九州”,即九州到處都留下了大禹的足跡。有學者認為“禹跡”就是用“禹步”走出來的。

想象一下這個畫面:為了治水,大禹拖著偏癱的身子,艱難地挪著“禹步”,奔波在九州方圓!難怪連孔老夫子都讚歎說:“禹這個人,我還真挑不出他的毛病。”(“禹,吾無間然矣。”

這種古老而神秘的“步法”,源於模擬偏癱的大禹走路?

大禹不愧為上古聖王!既是聖人,鬼魅魍魎、毒蟲猛獸等兇邪就都不能傷害他,因而禹步也具有非同一般的神力,後世巫師紛紛效仿,在作法時走禹步便逐漸流行起來。後來這種步法被道教吸收,併成為道教法術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關於“禹步”的來源,還有很多說法。有的認為禹步是大禹模擬鳥禁而創造的禁咒術,並非是對他偏癱式走路的模仿;有的認為禹步的起源還要更早,大禹只是它的傳承者而非創造者;還有的認為禹步其實跟大禹毫無關係,它來源於春秋戰國時代那些腿腳有殘疾的巫師所跳的“跛舞”,或是“萬舞”之類的原始舞蹈,只是借用了大禹的名義。

這種古老而神秘的“步法”,源於模擬偏癱的大禹走路?

不管怎麼說,“禹步”的起源應當是十分古老的,它甚至和華夏民族的形成有些關聯——聞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中認為,夏為龍族,而禹步是“一種獨腳跳舞,本是效仿蛇跳”;另有學者認為禹步是對“蜥蜴步”的模擬,因為蜥蜴爬行時的特有形態是後肢不越前肢,也即“步不相過”。而蛇和蜥蜴,都是形成華夏圖騰“龍”的原型。

最後再說一句,作為惟一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吸收和繼承,是其他任何宗教都無法比擬的!


**如果您覺得還不錯,別忘了點贊、轉發和關注哦!

您的舉手之勞,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與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