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盜天門傳承一萬多年,從修真大派淪落為塵世小盜

小說:盜天門傳承一萬多年,從修真大派淪落為塵世小盜

我是那山那水那藍,在今日頭條簽約發佈架空修仙小說《盜天歌》,已更100多章,請多支持!

(此處已添加小說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師徒二人立完賭約,老道士伸手向躺椅靠背後面一撫,捏掉兩小塊木頭,起身就向門外走去。

來到屋外,老道士沿著院中間的荷塘慢慢溜達起來,邊走邊擴胸抬腿,用餘光斜瞄四周。

三五圈後,趁著手臂舒展時,老道士雙手屈指一彈,將那兩塊小木頭擲射出去,一塊直撞院門外那棵枝葉茂密的桃樹,一塊輕打那樹上軍士的犢鼻穴。

只聽“砰”的一聲傳來,樹上軍士膝蓋一麻,跌下樹來,桃樹隨即左右搖擺起來。周圍幾個暗藏的軍士急忙趕了過來攙扶問詢,跌落的軍士腿部麻痺,怎麼也站不直身子,一臉茫然,不知所以。

老道士也順勢走了過來,問道:“軍爺,可是腿部有恙?貧道略通醫術,可否一觀?”

一校尉裝束的裨將說道:“有勞老神仙。”

老道士雙臂一展,蹲下身子去推拿那跌落軍士腿部,右手兩根手指瞬間一抖,那枚錢刀趁著衣袖飛蕩,輕飄飄落入那軍士肋部束帶中,周圍幾人連同那軍士本人,都毫無察覺。

不一會,那軍士血脈活通,起身向老道稱謝。

老道士說道:“軍爺應是蹲立過久,血脈不通,稍做活動便可,應無大礙。貧道不便久留,這就回屋歇息。”

那校尉裨將拱手送別老道士後,回身對那軍士喝道:“你別再往樹上藏了,躲在樹後吧。招子放亮點,再有差錯,今晚軍棍侍候。”

那軍士紅著臉低頭稱是,轉身縮到樹後。

老道士回到屋後,對小道童說道:“為師已經藏好了,你只有一刻鐘的時間。”

小道童扯下布條,一雙大眼睛三眨兩轉悠,鬼機靈地說道:“師父,我要是偷到了,你要教我什麼法決?”

“這次為師教你太一感應篇和斂息決。”

“這兩個法決都有什麼用?”

“這兩樣可是大有來頭,同屬我盜天七絕。小無象決不但能增進修為,還能模擬各類仙法秘技;鬼手偷盜、擒拿、搏殺,龜息術、斂息決可避人查探,縮骨功可虎口脫險,易容術可千人千面,太一感應篇可壯大神魂,探險察危,無往不利。這七樣全部精通才算學有所成,才能出師行走江湖。你學藝三載,已得五樣真傳,只有這太一感應篇和斂息決尚未傳你。”

“那師父你沒有靈根,不能修行小無象決,能修行太一感應篇和斂息決嗎?”

“能修是能修,但只能入門,不得大成。斂息決一能隱藏修為,二能掩蓋氣息;為師沒有修為,只能掩藏氣息,進門入戶,犬不吠叫、鵝不嘶鳴、人無警覺。太一感應篇可強化神魂,凝結神識,為師一介凡夫,凝結不了神識,只能勉強感知身旁三丈之地。”

“師父,神識有什麼用?”

“神識就是神魂外化,可用神魂感應四周,不同於目視、耳聽、鼻嗅、舌嘗、體觸、意覺,神識所至之處,機關陷阱、無所遁形,隱匿埋伏、瞭如指掌,奇異非凡、妙用無窮,等你凝結出神識後自有體會。”

“好,徒兒這就去取那錢刀回來。”

小道童說完,轉身端起面盆就向外走,來到屋外,稍作停留,閉目感應了下方才老道士與軍士交談的方位和距離,漫步行至院門外的桃樹旁,恰巧轉頭看到那樹後的軍士,上前問道:“軍爺,師父要泡腳,著我打些熱水,不知該去何處,還望軍爺指點。”

那軍士看小道童頗為乖巧伶俐,便上前彎腰衝小道童身後一指說道:“小仙童,看到東邊那一排紅瓦白房了嗎?那便是衙內皰廚,那裡有熱水。”

小道童轉身相看時,左手單握面盆,右手飛快在那軍士腰間一拂,將那枚錢刀攝入手中,二指輕夾,掩於手心。

定眼看了下軍士所指之地,小道童回頭對軍士說道:“多謝軍爺。”

小道童說完,三步並作兩步,去皰廚打水。不多時,便端著半盆熱氣騰騰的開水回到屋內,放下面盆,向老道士伸手一遞,交還錢刀說道:“師父,以後我們不玩這個了,一點挑戰也沒有。”

老道士看著一臉傲嬌的小道童,滿心歡喜地誇讚道:“厲害了我的徒兒,為師也沒有料到你的感應如此靈敏,聽聲辨位就可斷定錢刀藏匿之處,看來下次要給你增加些難度了。”

“下次再說下次的事,師父,你先把這次的獎勵兌現了。”

“好好好,為師先傳你太一感應篇,徒兒你聽好了。夫煉神者,神氣既息,不出不入,心無二用,一念無著,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炁住而為息,神入而成胎,昏昏默默,杳杳冥冥,意遊長空……”

一篇太一感應篇,了了一千多字,內涵廣博,要義精深,再加上言語拗口、晦澀難懂。

即使有老道士言傳身教、精講細解,小道童也不過領悟六七分,尚未開始修習,就見王前帶著公孫瑜等人前來相請,老道士和小道童停下教學,欣然赴宴。

有了白日燕軍不攻之為,王前和公孫瑜等人分外熱情,言語中多含敬意。即使家常小炒,無酒無觴,一席下來,也賓主盡歡。

席散之後,老道士帶小道童回房後,繼續傳授太一感應篇。

這太一感應篇本是聖人成道之悟,專修神魂,分外奇特,被盜天門開山祖師梁尚真君無意間得到,修成之後,縱橫四海,如虎添翼,當即列為盜天門鎮派仙法。門下三徒,皆有所授。

然而梁尚飛昇後,盜天門突遭圍攻,三大門徒俱衛派身亡,神消魂散,之後代代傳人,雖有緣接觸,奈何沒有靈根,只學個四不象,神魂再強,也不能凝結神識,無法深悟其中奧妙。

不曾想,一萬多年之後被小道童重新習得,機緣二字,當真是神妙奇異。若非懷藏太一感應篇這等仙決神法,盜天門怎會在梁尚真君飛昇之後突被圍攻,險遭滅門之禍,幾乎斷了傳承;若非盜天門萬載蟄伏,代代門人恪守傳承,無一善終,怎麼會有小道童今日之福。

小道童對此種種是非,一無所知,只是依老道士傳授,揣摩要義,三五遍後,盡數明瞭。便按老道士的吩咐,盤膝坐於榻上,五心向天,運轉心法,開始修煉。

太一感應篇雖神妙無比,但大道至簡,大巧不工,只有外擴、內斂兩法,外擴是修神煉魂,逐步壯大,擴伸外延;內斂則是千錘百煉,不斷凝結,愈壓愈是純粹厚重。擴之絕頂方始斂,斂至極致復回擴,一擴一斂是為一轉,擴斂循環,無窮無盡。

小道童修出氣感後,耳目感應本就異於常人,修煉這太一感應篇,功效尤佳。

初次行功完畢,已近子時,但小道童毫無半點睏意,雙目一睜,猶如黑夜燈火、星光閃耀,神采奕奕。放眼看去,屋內桌椅床櫃,清晰明瞭,絲毫不受夜色影響。屋外暗藏軍士的呼吸聲隱約可聞,來回傾聽數次,卻發覺只有兩人矗立在後院門口,其餘十幾人均不見了蹤影。

老道士見小道童修煉完成,便從躺椅中起身說道:“徒兒,時間不早了,為師要出去幹活了。你早點休息,明日一早還要晨練呢。”

小道童嚷嚷道:“師父,徒兒不困,帶徒兒一起去吧。”

“不行,你才學藝三年,沒有出師,不能出活的。你若閒著無事,可以看看本門的傳承玉簡,多瞭解一下門派典故歷史。”

“師父,這傳承玉簡怎麼用呀?上面又沒刻字,徒兒怎麼讀?”

“這玉簡是修真之物,你將它貼在額頭,把靈氣注入其中,以靈氣為媒,心神感應,自然就能看到詳情。”

老道士說完就換衣潛行而出,小道童依著老道士的教導,取出玉簡,貼於額頭,斂心靜氣,運轉心法,靈氣外放,一絲絲投入玉簡當中,心神投入,一段段文字漸漸顯化在眼前。

“第五百六十六代傳人燕李三命祭留言,傳位於王金泉,期冀我盜天門早日中興,光宗耀祖。”

“第三百三十七代傳人胡車子遺囑後人,受恩師教導十五年,顛簸流離二十年,盜貪官六十一戶,流落狄戎一域。今傳位於史錢,期冀我盜天門有朝一日能重回封元,威震四海。”

“第一百四十九代傳人東方碩遺言,畢生擇徒九人,授業三十年,無一有靈根,愧對祖師爺,今傳位於孫行空,祖師爺保佑我盜天門早日收到靈根之徒,重歸修真一脈。”

……

一行行光字記載著一段段歷史,年幼的小道童雖然理解不了字後的沉重,但也少有的莊重起來。一句句往下讀,越往後越是久遠,但由於年久時長,從第二百代開始,字跡逐漸模糊,到了第一百代傳人,已難分辯,至於前五十代傳人的留言,則變成了點點墨跡,不知其義。

留言之後則是三篇法決,正是小無象決、太一感應篇和斂息決。小道童修習小無象決三年,對功法早已倒背如流;太一感應篇也已掌握,只餘斂息決沒有學過,這下看到法決,立即研讀參悟。這斂息決雖然只有數百字,是三篇法決中最短的,但也是最難的。

小道童來回讀了幾遍,還是不入其門、不知其義,加上頭暈腦漲,便沉沉睡去。

次日一早,小道童醒來時,恰好看到老道士在院中,將一條枕頭遞給了王前,言為今日之禮。

王前接過枕頭後,急忙吩咐人給燕軍主帥送去。

一天過去,別說攻城,就連燕軍的影子都沒看到,王前派探騎出城四處巡查,結果發現燕軍連大營都沒有出。一日無事,幾人談天論地,分外輕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