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漫威十年:“復仇者聯盟”與一場為了告別的聚會

美國漫畫英雄最初誕生的時候,感覺和東方的武俠文化興起基本平行,記得正是二戰時期,最早有一版《美國隊長》就拍攝於40年代,本身也很接近我們武俠故事的意圖和理念:懲惡揚善、鋤強扶弱等等,哪怕到當今的《美國隊長》、《蜘蛛俠》和《復仇者聯盟》系列中,哪怕變換時空的舞臺,多少仍然能夠見到骨子裡牽扯這一古老的話題。

回望漫威十年:“復仇者聯盟”與一場為了告別的聚會

復聯4海報

好萊塢在70年代以後,伴隨拍攝技術突飛猛進,漫畫改編電影盛行於80、90年代是一波高峰。無獨有偶,我們的武俠電影、電視劇居然也基本如此,若說值得做一比較也並非毫無根據。偏偏以漫畫風靡一時的漫威涉足電影卻並非從這種熱潮中走來,而是積澱了很久才爆發。

按照過去好萊塢電影生產方式,蜘蛛俠、神奇四俠、X戰警、綠巨人等都外包給各大影視公司分別製作電影。在80、90年代,這些電影有過一些風光,口碑和票房卻起伏不定,而人氣最高的蜘蛛俠、X戰警是給哥倫比亞和20世紀福克斯創造效益的項目,漫威自身僅分得一成的利潤。

直到2008年,漫威被大廠商迪斯尼併購,有了影視巨頭的資金與發行渠道支撐,終於開始尋找更加出眾的新意吸引影迷的持續關注,這就有了所謂“漫威宇宙”的宏大企劃。從2008年的《鋼鐵俠》,輾轉十年,到今天《復仇者聯盟4》畫下一個階段的句號。儘管大多是爆米花,但漫威已經儘量在產品中做得有吸引力和值得玩味,他們絕不是仗著好萊塢有錢隨便塞進一些流水線概念,儘管確實有不少失敗經驗,如《鋼鐵俠2、3》《雷神》系列其實都不算成功。

回望漫威十年:“復仇者聯盟”與一場為了告別的聚會

滅霸劇照

《復仇者聯盟》第一部誕生在傳說“世界末日”的2012,之前的英雄人物鋼鐵俠、雷神、美國隊長、綠巨人鋪墊了4年多,蹭了一個熱點話題,這一波英雄集體出來拯救世界,將漫威原本各自相對獨立的故事“空間”在大銀幕上徹底打通了,看起來原本不復雜的事情,實際做起來卻精心謀劃,醞釀很長時間,因為之後一系列像《美隊2》《美隊3》匯聚的人物和事件越來越緊密,不完全再像過去的超級英雄電影,就主打一個主人公。

漫威電影非常瞭解21世紀以來觀眾欣賞口味趨勢,同時也在反省超級英雄同現實世界以及普通人的關係。其實,題材和類型並不能決定什麼樣的故事賣座或贏得口碑,儘管漫威電影在迪士尼這種閤家歡公司的主導下,不可能像諾蘭改造“蝙蝠俠”那樣開掘真正的人物角色深度,但不妨礙做出一些改變,在這一前提下,《美隊3》當時就算一個相當不錯證明,也更進一步確立在到故事完結篇《復聯3》和《復聯4》,美隊如何能夠真正成為聯盟的核心,帶領更多英雄打敗他們最強的敵人滅霸。

漫威為此設定,從《復聯1》到《復聯2》,包括後來《復聯3和4》……超級英雄們自以為拯救世界的同時,也製造和帶來了空前的災難,這是一對尖銳的矛盾。同時還包括英雄和凡人相處的矛盾,除了個別外星來的,他們多數還是從凡人演變為具有特殊本領的超能人,在面對其他人的質疑中,英雄群體內產生了進一步的矛盾。

回望漫威十年:“復仇者聯盟”與一場為了告別的聚會

復聯1海報

漫威這些人物本身都有各自的麻煩和問題,他們並不完美。美國隊長並不如想象的風光,這些英雄的人生遭遇都不算美好:鋼鐵俠父母被殺,為了當英雄,連女友也受不了離開他;美隊儘管沒不像託尼繼承大筆遺產,但其他方面遭遇倒大致相同,他也算孤兒;黑豹身為堂堂非洲某國的王太子,國王老爸死於恐怖爆炸,回到家鄉還面對背叛和繼承危機;冬兵巴基更不說,活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綠巨人和黑寡婦半斤八兩,被視為怪物;銀河護衛隊和蟻人在現實中都是失敗者,最受歡迎的小蜘蛛帕克的真實一面也一樣倒黴到家……

也就是說,他們都有戲劇性需要的“英雄”一面,也都有身為普通人殘缺的一面,這和我們過去看武俠小說中,所謂家門不幸,漂泊江湖,經歷悽慘,然後學藝復仇,最後成為扶危濟困的大俠……故事走向也沒有太多差異。現實世界不論東方還是西方,肯定都是無法盡善盡美的,作為故事中的人物應該如何面對這樣不完美的現實?

那些“某某俠”在種種遭遇下是否還能夠繼續勇於擔當呢?整個漫威十年的故事裡,鋼鐵俠託尼基本一直充當著麻煩製造者,一開始就是他公佈了自己身份引發挑戰,《鋼鐵俠3》是他製造了對手,《復聯2》也是他製造了奧創,《美隊3》是他帶頭表示要簽署協議製造了內訌……不過,鋼鐵俠的形象在於,他可以用積極的人生態度改正錯誤,這是他光彩照人能夠獲得認同的關鍵,也是他能夠成為聯盟核心之一的原因,相當於硬幣的一個面。

回望漫威十年:“復仇者聯盟”與一場為了告別的聚會

復聯3海報

而硬幣的另一面就是美國隊長,他相信個人的素質,這一點或許並不容易理解,恰恰反映了漫威電影符合“主旋律”最出色的一點。就像前面美隊同鋼鐵俠之間的矛盾,出於爭論簽署協議接受被第三方監管的問題,不是簡單的自由與否,他們的爭論看似誰都沒有對和錯。事實上整個漫威電影肯定是有傾向的,美隊的觀點最終更能夠被人認同,但我們的文化背景就不大容易理解。

美國隊長是個人比較傳統或老派的英雄,何況他本身就來自40年代。他的故事就是一向標榜與弘揚的個人主義,就像美國精神指向獨立的個人,基於每一個普通人擁有的自主權利,是一種法律意義和精神意義的個人,美國隊長就是這種精神的代表。美隊相信的是這種意義上的人的本性和良知,他維護冬兵說白了他堅信巴基的為人。反之,美隊不大相信部門機構,他們往往是建築在利益取向之上的,容易被利用的一個個單位。顯然他也不是反對託尼本人,而反對託尼所謂適應時代的妥協。

回望漫威十年:“復仇者聯盟”與一場為了告別的聚會

復聯3劇照

幾乎在七八成以上的美國電影中,尤其是警匪片、動作片和商業娛樂片,這種主角光環下的個人的受尊重和重要性遠遠大於具有象徵性一個個單位部門或組織機構,這是來自《獨立宣言》的精神,這種才是他們定義超級英雄本來的含義,而不是一般能打的硬漢就稱得上是英雄。美國電影中的英雄主義都是這樣一種感染民眾群體的寫照,也不是所有這種主題的表現都要打來打去,好比阿爾帕西諾獲獎的《聞香識女人》,最後演講就是一種傳遞主題的說辭,同樣非常有震撼力。對於個人選擇同組織機構的衝突,情義與法律之間的矛盾就是一種戲劇化的表現。

所以,從一開始走來,到復聯群體間出現裂痕,他們的自我反思,為了維護和平安寧卻四處製造戰場的復仇者,影射成為具有巨大麻煩和危機的群體,從觀眾接受層面,也更加貼近當下的國際化的現實背景,正是在之前《美隊3》出現裂痕的危機下,又由兩部《銀河護衛隊》引出了來自宇宙的敵人滅霸。

滅霸的形象不具備深刻意義,但為了告別的聚會,十年磨一戰,滅霸為了戲劇衝突,至少在煽情效果上,起到一些工具性作用。他的父女情塑造是比較淺薄也不可理喻的,遠沒有作為英雄終結者的身份有說服力。

回望漫威十年:“復仇者聯盟”與一場為了告別的聚會

復聯3登場的滅霸

在大背景上,《復聯3和4》正式登場的滅霸還是符合多年來漫畫確立的形象,個頭高大,外觀上雖然看似卡通,其實無堅不摧,擁有宇宙魔方的力量,帶著手套蒐集各種寶石,以至於幾乎要和漫威世界的所有人為敵,包括他自己帶出的團隊——如卡魔拉和星雲等。

如果只為了相愛相殺,顯然會偏離電影的方向,因為他們一個個能夠確立成為超級英雄就是要揭開他們面臨嚴重的心理負擔甚至創傷記憶的態度,這是復聯在打造十年一個階段性結局的初衷。好比滅霸其實像是一個“宿命論”者,是為了宇宙能夠更好的發展而造孽,他野蠻的摧毀一些星球,一些生命,而是為了剩下的宇宙和生命得以順利延續……這種資源啊,空間啊論調在人類歷史上是不是有一些耳熟?

所以,超級英雄的誕生原本都根源於一種客觀時代下的設定,對抗的敵人也是一樣,所以能夠形成我們所能接受的接近東方文化的俠義精神,也是我們會翻譯為某某俠的原因。從《美隊1》的二戰背景,到《復聯3和4》來自宇宙的最強敵人,這種包裹武俠片內核的好萊塢電影,可以說達到一種新高度。

回望漫威十年:“復仇者聯盟”與一場為了告別的聚會

漫威的真正代言人:驚奇隊長

“漫威宇宙”的創意在美國的文化背景下來說並非原創,如果攀扯一點附庸風雅的文學藝術領域,好比追溯西方文化的源頭——希臘神話,漫威漫畫在適當的時機將兩者長處雜糅一起(如雷神的故事就來自於相似的北歐神話),打造出了一個故事和人物的群體。而在我們的武俠小說,也有過類似塑造,好比梁羽生的大唐系列、宋元系列和明清系列也都是相對連續貫通的武俠世界,也各自都有穿插和淵源。

回想當年《臥虎藏龍》取得成功時,中國影壇文化界還曾引發過對武俠電影走向國際的種種討論,還不少人都認為《臥虎藏龍》並非多麼出色的武俠電影(或許如此才引發後來張藝謀等大牌一個個拍攝古裝武俠的風潮)。在中國文化背景下確實如此,這並非簡單的好與壞之爭。時至今日,漫威電影的主題改造運用和娛樂表現方式,更加可以回望中國的武俠故事為何式微。

即便是超級英雄受到全世界影迷廣泛的歡迎,漫威一路走來也有成功和失敗的種種案例。如今“復仇者聯盟”的成功在於故事具有較為豐富的現實意義,直入人物內心世界,這說起來容易,但如果東方文化下的中國武俠故事就很難順利地傳播和推廣,東方文化的傳統是家國情仇,人物如果是在真實時代背景下一定受到諸多限定的背景才感覺氣勢恢宏,這與西方講述這一類故事的方向背道而馳。西方注重的是具有普遍意義的個人,我們的傳統文化過去也有修身養性的種種教條,但主要仍是幫助個人建立道德倫理關係的網絡,沒有迎合現代社會下的時髦概念,所以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有著長達千餘年的拉鋸與博弈。

回望漫威十年:“復仇者聯盟”與一場為了告別的聚會

復聯3劇照

而我們現在的武俠或功夫電影要麼繼續翻拍陳舊的IP,要麼改造更加幻想架空的世界,不是距離當今社會更近,反而是更遠。除了引入所謂男女情愛和家族恩怨之外,基本都刻意迴避現實世界,所以很難讓人設身處地受到電影的感染,更難以引起相關的思索和回味。

多少年來,只有好萊塢是為全世界觀眾拍電影,當然,因為美國民眾原本就來自世界各地,他們多少會考慮到各個地方文化的不同元素,哪怕有時候會有誤讀。甚至這些年專門為中國巨大的市場打造一些“特供版”,還會被不少國內觀眾調侃。相信漫威對中國市場確實有過相當份量的考慮,他們至少在努力消解文化隔膜,反觀我們自己呢?這種差距未必是資本實力的問題,根源上是文化思想差異的問題,我們眼下還刻意要警惕文化安全,因為美國電影輸出的文化價值觀,不一定都能夠全盤接受,這種爭論在中國幾乎就沒有停止過,但我們何嘗真正反思過中國文化在當前該如何應對國際交流的障礙?

十年漫威電影之路,通過宏大的市場開拓計劃,不斷調整故事的設定,好比復聯3和4牢牢傾注的是“英雄退場”的煽情手法,而不是轟轟烈烈的最後戰役,顯然這是精心鋪墊的一次“為了告別的聚會”。他們創造了好萊塢商業電影的新模式,儘管說不上什麼高大上的藝術,但也不能說完全不是藝術。

漫威繼承好萊塢最擅長的一面,甚至發揚光大,他們捧紅和發掘了一個個當紅明星不說,即使幕後導演主創,也是如此。未來觀眾多半會對這些超級英雄氾濫而審美疲勞,但好萊塢的傳統就是與時俱進,漫威幾十年的生涯,事業起起伏伏本是正常現象,只要保持傳統,相信一定可以衝破壁壘,再製作出新的符合潮流的賣座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