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萍硅谷造車新突破:在電動車競爭中,不再被技術“卡脖子”

张正萍硅谷造车新突破:在电动车竞争中,不再被技术“卡脖子”

重慶金康賽力斯汽車有限公司創始人、CEO張正萍

“公司的總部和創新中心就坐落在‘V’字形的美國硅谷的正中心。我們想要離科技公司近一點再近一點,在創新型人才聚集的地方把電動車的技術真正搞懂,搞明白。”2016年,當張正萍第一次以重慶金康賽力斯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康SERES)創始人、CEO的角色踏上硅谷的土地時,頗有些“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勢。

作為當年國內前十位“嚐鮮”特斯拉的車主,把汽車當作“摯愛”的張正萍似乎總想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從學生時代開始,張正萍就在汽車生產車間實習,打“暑假工”,從油泥模型開始接觸汽車設計。這也讓他對汽車產業有著與年齡不相符的情感與專業度。

2014年,第一次駕駛特斯拉的張正萍便與電動車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電動車加速的瞬態響應,簡單高效的操控,以及人車之間特有的交互強烈觸動了我。”

全新的駕駛體驗讓張正萍堅信,“電驅動將成為未來的新潮流”,這也讓他萌生了造電動車的想法。“我從接觸電動車開始,就立志要把這種全新而奇妙的出行體驗帶給更多的人。特斯拉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拋開舊規則,迎接新挑戰”

张正萍硅谷造车新突破:在电动车竞争中,不再被技术“卡脖子”

SERES正式推出SF5的兩款不同配置車型,包括搭載核心電驅動技術的純電型和基於純電的增程型,這也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個在電動汽車領域推出雙版本的品牌。

事實上,SERES成立的那段時間,正是全球汽車產業開始極速變革的起始點。

特別是在中國汽車市場,從2015年開始,在矇眼狂奔的資本和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變革浪潮的推動下,新創造車企業經歷了近乎“野蠻”的起跑階段。

據不完全統計,有超過300家新創造車企業扎堆兒成立。在不少人為汽車行業“後到者”們跑出的“加速度”側目的同時,“PPT造車”的質疑聲也從未銷聲匿跡。

究其原因,一方面,想要憑藉一兩款產品“賺快錢”的企業大有人在,其整體體系能力的缺失讓人看不清發展前景;另一方面,“拿來主義”正日薄西山,能夠決勝市場的核心技術仍為稀缺資源,多重因素考驗著新創造車企業的定力與決心。

儘管被看作汽車行業中最年輕的“少帥”之一,1989年出生的張正萍卻有著獨到的見解。在他看來,“技術創新與迭代能力”才是企業生存的關鍵所在,也是SERES著力打造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張正萍的理念在SERES得以貫徹。與一些動輒高喊“顛覆”的造車新勢力不同,低調前行的SERES並沒有急於推出自己的產品,而是用3年時間做體系的構架與技術的創新。

事實上,這對張正萍及其團隊來說絕非易事。一方面,在以“創新顛覆一切”為宗旨的硅谷,創始人高度領導的企業文化要得到認同並不容易,人力成本和管理難度也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張正萍並不僅滿足於“攢”出一臺整車產品,而是致力於擺脫外國公司的技術束縛,自主開發核心三電技術、生產核心三電產品。這種從概念原型、工程樣件、試驗驗證到產品定型的“從0到1”式的創新無疑更具難度,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與費用。

據張正萍透露,目前,SERES在美國硅谷的公司總部有超過300名來自30個國家的研發人員,整合了各個地區最優勢的資源,發力電驅動技術和智能駕駛技術的研發。

“300多名工程師中,很大一部分工程師不是汽車行業的,他們來自蘋果、臉書、英偉達等具有創新力的科技公司,這種創新力是我最想要的,也是我們最缺乏的。這是我一直堅持在硅谷進行研發的原因。”張正萍說。

張正萍的堅持與投入正不斷取得回報。據悉,在過去3年裡,立足硅谷技術高地的SERES通過彙集全球技術資源,構建起全球四國六地的產品研發基地,並與眾多國際品牌供應商及一流科研機構達成戰略合作。

在電動汽車最為核心的電驅動技術領域,從算法到工程技術的原創研發,SERES實現了技術攻堅,迄今已擁有行業首創的四電機獨立驅動技術和領先的車載一體化增程器平臺,正在申請及已獲得的全球技術專利超過1000項。

例如,四電機驅動技術平臺可以實現超過1000匹馬力、3秒內0~100公里/時加速性能,同時可以通過四個電機獨立運轉,分別為4個車輪提供動力。

“實際上,靠4個車輪不停地制動,一直被博世壟斷的車身穩定系統的核心技術,在電動車上我們自己就能實現。”有分析認為,這種核心技術的突破與創新正是金康SERES的追求所在。

“SERES擁有所有三電核心技術,並能夠自主垂直製造,對於我們新電動的計劃至關重要。”金康SERES EV首席科學家唐一帆表示,“三電技術的產業化上,發揮中美兩地各自的優勢,硅谷的創新技術,重慶的智能製造,分工合作,這有利於提高SERES的產品競爭力,為用戶提供高質價比,高可靠性的產品。”

而在國內市場,金康SERES於2017年1月獲得發改委生產資質,2018年9月獲得工信部產品資質,擁有生產和銷售雙資質。目前,金康SERES已經在中美兩地實現新能源電動汽車製造雙佈局,以工業4.0標準打造的智能工廠分別位於中國重慶、美國印第安納州。

金康SERES執行董事羅冠宏透露,SERES運用全球化運營模式,建立跨國團隊協同機制,實現了美國研發、中國製造、中美交互的閉環運作。

“硅谷、底特律、重慶,我們24小時接力、365天運轉。中美兩地全面的平臺化運作,使我們始終保持高效同步,雖分處地球兩端,但彷彿隊友時刻就在身邊。信息與數據的傳遞、觀點與思想的碰撞,智慧的聚力、創新的融合,我們從未間斷。”羅冠宏說。

“2018年,我一年飛了40多萬公里,相當於圍著地球轉了10多圈”,在投身創業的3年中,飛行里程數記錄著張正萍的每一次“衝鋒”,但他卻直言“樂在其中”。

“要想實現最初的電動車夢想,必須拋開舊的規則,不走現有電動車公司的老路,並且應當具備更加開放的思維。這也是金康SERES的創新DNA。”他說。

打造沒有里程焦慮的“新電動車”

张正萍硅谷造车新突破:在电动车竞争中,不再被技术“卡脖子”

前不久,SF5成功挑戰6000餘公里的西藏路段,完成了長距離、高海拔、低溫度的考驗。

目前,汽車行業的新能源轉型一般被分為混合動力、純電、燃料電池三大發展路徑。以往,純電動路線技術門檻較低,因此受到了新創造車企業的追捧,技術難度較大的增程式電動車則鮮少被觸及。

所謂“增程式”電動車,指的是車型基於電驅動平臺打造,發動機只用來給電機和電池供電,並不直接參與驅動。在電池電量充足時,汽車由電池驅動車輛,電池電量下降到一定程度後,發動機增程器開始發電,電力直接驅動電機,而在動力需求較低的時候,多餘電量則可以充入電池。

事實上,增程式電動車正越來越得到認可。2018年,國家發改委發佈《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明確將“增程式電動汽車”劃歸純電動車投資項目。

而據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預計,2035年將是我國電動車初步進入成熟階段的一個重要節點。“我個人的判斷是2035年左右會基本實現電氣化,不是全面純電動化,是說每輛車至少有一個參與驅動的電機。”

4月10日,在重慶兩江智能工廠,金康SERES發佈了旗下首款新電動汽車SF5。值得一提的是,SF5的兩款車型包括搭載核心電驅動技術的純電型以及基於純電的增程型。

全程由電池包供電的驅動電機是SF5性能吸睛的一大亮點。據瞭解,SF5純電型搭載SERES自主研發的雙電機智能四驅系統,可實現510kw的最大功率、1040N·m的最大扭矩,最高車速可達250km/h,SF5純電型百公里加速低至3.5s。

在續航里程上,SF5純電型搭載了容量為92kwh的液冷動力電池,由21700圓柱電芯組成,相較行業內所常用的18650圓柱電芯,具備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與成本低等優勢。得益於此,這款新電動汽車NEDC續航里程超過500公里。

同時,SF5基於純電的增程型電動車純電續航則達到150km,能夠解決90%以上出行需求。在啟動增程輔助之後,能量回收達35%,徹底解決里程焦慮與充電難的困擾。

據金康SERES副總裁、CTO許林介紹,在增程輔助下,SF5可完全擺脫充電難的問題,並且具備V2V、OBC互充功能,既可對其他電動車提供充電支持,又可為戶外活動提供充足電源。

有業內人士表示,SF5增程型150km的純電續航可以滿足日常都市的通行需求,帶來更環保的出行體驗。而在不能及時充電的長途駕駛中,發動機增程器則開始發電,從而徹底解決“里程焦慮”難題。

據張正萍介紹,依託自主掌握的三電技術以及增程式技術,金康SERES計劃在2025年以前,累計推出25款以上車型,類型將覆蓋SUV、轎車、MPV以及跑車等,滿足“不同用戶對電動汽車的多樣化需求”。

“造出一臺既能滿足新一代年輕用戶對電驅動車駕駛體驗的需求,同時滿足對里程的需求,滿足他們對自由出行的憧憬,這就是我想做的。”張正萍直言,“驅動電機全程由電池包供電,而非傳統發動機參與驅動,這就是新電動。”

“哪怕對一顆螺絲釘都可以實現質量全追溯”

张正萍硅谷造车新突破:在电动车竞争中,不再被技术“卡脖子”

在金康SERES兩江智能工廠的衝壓車間,衝壓零件質量控制除了常見的人工質檢和檢具檢測,還配備了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藍光檢測,檢測效率是傳統方法的3~5倍,檢測精度也達到了0.05毫米。

如果從2009年我國“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應用工程”啟動算起,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已經走過第一個10年。

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127萬輛,增長了59.9%。新能源企業加強佈局的同時,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可度不斷提高。同時,隨著新能源政策的不斷完善,118家乘用車企業按照“雙積分”管理辦法完成了2016、2017兩個年度的積分核算和交易。

據業內人士預計,到2030年,我國電動汽車產銷將超過1500萬輛,不同級別的自動駕駛基本普及,保有量將達到8000萬輛。

有分析認為,“雙積分政策”實施後,電動汽車將進入普及階段,電動車增長開始從政策的單輪驅動,轉向“政策+市場”的雙輪驅動模式。

同時,隨著補貼進一步退坡,新能源汽車產品價格或將上漲。因此,真正打造新能源車的核心競爭力,讓新能源車的發展迴歸“市場導向”,是建立新能源汽車生態的必由之路。

“打造一臺高性能的電動汽車並不是最難的。如何將無數臺合格的高品質新電動汽車交付給用戶才是我們為之奮鬥的目標。”在張正萍看來,在“後補貼時代”,產品品質是使用戶充分感受新電動汽車的性能和潛力的保證,而金康SERES要做到“哪怕對一顆螺絲釘都可以實現質量全追溯”。

據金康SERES首席製造官James Finn介紹,金康SERES兩江智能工廠的五大工藝車間:衝壓、焊裝、塗裝、總裝,以及電池PACK車間,共擁有超過1000臺智能機器人,關鍵工序100%自動化,100%全時在線檢測,實現了高度的自動化和智能化。

以衝壓工藝為例,衝壓車間採用世界先進水平的全自動衝壓生產設備,擁有整線防塵降噪、藍光檢測、自動化裝箱、AGV自動傳輸、一鍵換模等先進技術及設備,其工藝和質量都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全封閉高速同步機械衝壓線僅需5秒鐘就可以衝壓完成一個部件,速度超過了傳統的汽車衝壓生產線。

值得一提的是,金康SERES開發了移動應用程序客戶端,並建設了中央控制室(CCR)來進一步加強目視化管理。

“基於這些數據,我們就能夠使用‘大數據’來分析質量趨勢,並與售後質量系統相關聯,基於顧客反饋,對製造工藝和流程進行持續改善。”James Finn說。

除了對產品品質的高要求,張正萍還致力於探索汽車營銷的新模式。據他介紹,與傳統的購車體驗不同,金康SERES將採用“先體驗、後定製、再交付”的方式。通過產品體驗,使用戶充分感受新電動汽車的性能和潛力,從而進一步挖掘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通過定製化生產,將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融入新產品中;最後,通過與用戶線上線下鏈接,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交付。

“為支撐這一交付模式,我們建成了工業4.0標準的兩江智能工廠。以數據為核心驅動力,結合人工智能、物聯網、雲計算等新技術,實現了製造的平臺化、柔性化和透明化。既可以確保所生產車型實現‘高品質交付’,還可以滿足用戶的個性化定製。”張正萍說。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儘管有許多人對新創造車企業依然投出“不信任票”,但特斯拉的成功證明,那些不以融資為目的,“認認真真發瘋”打造產品與服務的企業依然有勝利的機會。

而對於意圖在新能源汽車發展中“換道超車”的中國汽車產業來說,深度挖掘技術革新潛力,既是汽車企業贏得市場競爭的關鍵,更是促進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

張正萍透露,將通過對公司領先的智能電動技術共享,建立開放的產業鏈合作機制,發揮中美兩地的市場優勢,與所有致力於智能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志同道合者共同攜手,實現技術的快速迭代與應用,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資源整合及整體快速發展。

“我們希望中國企業掌握更多核心技術,並且行業裡來。目前,電動車發展的速度,還要與更多同路人共同努力。我們要共享出來這樣的技術,讓大家都能用到‘中國造’的電機、電控。”張正萍如是說。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程鴻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