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来临,谁能掌握“+智能”主动

当前,5G产业进入全面冲刺阶段,5G商用进程正在提速。5G时代,场景驱动特征明显,运营商可以针对垂直领域的不同场景、不同服务对象按需提供定制服务,传统水平化的运营模式将难以为继,迫切需要加入新型智慧运营体系。同时随着5G助推数字经济不断演进,通过将云、大数据等新兴科技整合进企业的核心流程和管理体系,可以使其业务的方方面面都变得越来越数字化,也越来越智能。

新型智慧运营体系如何引入?新型智能如何整合?谁能在这一轮角逐中占据主动?近日,在数据中心联盟与华为公司联合举办的第五届运营商“IT技术论坛”上,我们看到一些可喜的动向。

5G来临,谁能掌握“+智能”主动

运营商们已经开始行动

5G时代有可能成为电信运营市场创造新模式、构建新格局的重要分水岭,谁能更好地洞察和培育5G应用的广阔市场,谁能更好地适应和把握运营转型的方向路径,谁就会实现更可持续和更高质量的发展。

“5G打破了传统电信封闭、僵硬的刚性网络架构,构建开放、敏捷、简约、集约、智能的新型智慧运营体系已经势在必行。”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常务副主任韦乐平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本次论坛上,我们看到运营商们已经在积极谋划变革。

5G来临,谁能掌握“+智能”主动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信息系统部副总经理谭丽丽分享了广东移动大数据发展的杰出成果,她介绍说,广东移动立足自身优势资源和能力,本着“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借助大数据开放平台,聚合更多企业与社会力量一起繁荣壮大广东省大数据产业,加快推动大数据在全省的深入应用。截止2018年底广东移动大数据平台节点规模突破了1800个,同时支撑内部精细化运营与对外数据服务。

对内,大数据平台支撑了客户全生命周期运营、渠道选址和异常监测、垃圾短信和诈骗电话识别、精准客户触达等系列模型,营销转化率高达47%。对外,大数据平台推出了10大标准化大数据产品,包括蜂巢系列的热图、精销、信用、舆情、APP分析等;聚焦金融、政府、交通行业等60个行业解决方案;2018年服务了政务报告111份,并聚拢了一批大数据生态合作伙伴。

5G来临,谁能掌握“+智能”主动

“5G时代业务类型极大丰富,连接数随物联网发展将呈10~100倍增长,业务压力和数据量需求将激增,”中国电信福建公司PaaS平台开发主管陈烨分享了核心业务系统升级改造的成果。他认为,面对5G时代的物联网、AR、VR等丰富的业务场景,采用全闪存阵列能够实现很好的支撑。福建电信ODS系统在使用了全闪存磁盘阵列之后,数据库I/O平均响应时延由26毫秒降低到5毫秒、空间节省90%、电力节省75%。数据的全量备份由48小时缩减到11小时。

5G来临,谁能掌握“+智能”主动

中国移动辽宁公司信息技术中心资深架构师崔巍分享了从2014年至今的分布式存储应用实践,BOM域业务和云资源池,各个场景都使用了分布式存储。他透露,之前采用了软件和硬件分别部署的方式,出现过分布式存储软件与服务器操作系统及硬件等兼容性问题,导致运维事件发生。2017年之后采用软硬一体的部署方式,以往的小问题都很好地解决了,维护效率有非常大的改善。

此外,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与IT所云计算高级研究员张婷婷、中国联通江苏公司业务质量与网管中心主任朱卫锋、中国移动设计院河北分院交换数据所资深规划专家梁杨、中国移动浙江公司云计算中心平台架构部主管郭岳、中国移动辽宁公司信息技术中心资深架构师高东生等业内专家均做了精彩的分享。

“+智能”就是全面赋能和提升

为了更好地帮助包括运营商在内的各行各业把握数字化转型机遇,华为从2017年就提出了“+智能”概念,并且在2018年分析师大会上将“+智能”作为旗下所有业务的新标签。而这一年多来,华为已经将“+智能”完善为一个包括云、大数据和数字化平台等在内的全面赋能和提升方案,这其中体现了华为最新的创新成果。

5G来临,谁能掌握“+智能”主动

华为Cloud & AI产品与服务总裁侯金龙认为,随着5G的到来,海量的数据、AI、大数据到来,海量的数据不是十倍增长,也不是一百倍增长,是成千上万倍增长。无论是云、大数据还是数字化平台,首先需要的底座是“数据中心”,怎么构建一个数据中心来解决算力和数据增长与成本的矛盾。华为在打造一个基于AI的全栈云数据中心,从算力、存储、数据包括平台都在重构,打破现有L1、L2、L3,集成网络的边界,重构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华为年初发布了采用最领先的7nm制造工艺的ARM鲲鹏920处理器,在性能超越业界的情况下,功耗降低了20%,未来将基于ARM的算力重构数据中心。

5G来临,谁能掌握“+智能”主动

华为Cloud & AI CTO黄瑾介绍了华为公司全栈云重构数据中心的基础能力,华为ARM鲲鹏920在整形计算性能上首次超越了所有的CPU。目前市场上存储介质SSD的发货量已超过传统HDD硬盘。华为基于自研SSD芯片打造了业界性能领先的全闪存阵列Dorado,第三方性能评测SPC-1业界第一。产品在电信、金融等行业已获得广泛应用。

黄瑾介绍,分布式存储,在未来一个数据中心逻辑上只对应一套存储,数据可实现自由流动,存储资源统一后,运维管理会极致简单。ARM服务器将在分布式存储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在美国,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及公有云厂家都已经完成了整个大数据领域的计算和存储架构的分离。大数据存储解决方案的计算和存储分离,能真正实现大数据平台总体TCO 降低50%。ARM服务器会在大数据计算存储分离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5G来了之后会有更多的数据量存储,计算和存储分离非常重要。

5G时代数据量越来越大,分析型数据库的弹性和分布式架构是非常关键的。华为重点打造满足多租户需求、高扩展、高算力、高时效的GaussDB分布式数据库。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多云管理,混合云的管理是华为的优势,未来混合云上会有越来越多的场景,可实现在同一个网站上消费所有的云。

华为已掌握“+智能”的主动

5G来临,谁能掌握“+智能”主动

业内人士指出,“+智能”的三要素是算力、算法、数据。

算法是核心,通过通过深度学习,构建模型,实现智能化处理。但算力和数据同样是关键,只有具备强大且有保障的“算力”和高效、低成本的“数据”存储处理支撑,才能真正支撑“+智能”落地。其中,“算力”是实现“+智能”前提,云的出现解决了算力不足的问题。“算力”核心依赖于芯片技术,未来自主可控的国产化芯片架构是满足“算力”的保障。

这其中,ARM是芯片架构最佳选择,ARM多核架构、低功耗、高性能、优化成本等特点更加适合分布式架构部署需求。华为拥有ARMv8架构永久授权,可对ARMv8架构指令集按需进行扩展或缩减,可以永久无限制地自行研发处理器核及SoC(System on Chip),不受环境及贸易争端等因素影响,可长期持续开发和规划产品。

“数据”是实现“+智能”基础。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海量数据的融合为“+智能”带来了足够的生产资料。海量大数据的处理需要成千上万的计算与存储资源。大数据处理支撑平台同样可基于ARM芯片技术实现创新。基于ARM芯片技术的计算存储分离方案,大大降低了计算资源与存储资源的不匹配性,大幅降低了硬件资源配置需求,而应用华为EC技术,大大提升了存储资源池利用率,最终在大数据场景下计算存储分离方案降低50%以上的TCO投入。

最后,本次论坛上发布的GaussDB 分布式数据库可实现海量结构化数据的秒级检索,支撑构建高扩展、高算力、高时效融合数仓方案。华为提供Hadoop+LibrA(GaussDB)整体大数据解决方案可以支撑运营商建设需求。

毫无疑问,从芯片算力,核心算法再到高效、低成本的“数据”存储,在“+智能”的这一轮角逐中,华为已经在核心层面全面掌握了主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