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惡性腫瘤你可能不熟悉,但它卻威脅著很多女性的生命

在女性生殖道的三大惡性腫瘤中,宮頸癌知識的普及程度相對最高,尤其是HPV疫苗可以在中國大陸接種後,大家對宮頸癌的瞭解程度也有所提高;卵巢癌是女性惡性腫瘤中相對最為兇險的一種,對卵巢的保養也是很多女性的日常功課。但是還有一種惡性腫瘤——子宮內膜癌,很多人對它可能還比較陌生。

子宮內膜癌,是發生於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以來源於子宮內膜腺體的腺癌最常見。它佔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的20%-30%,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其中75%發生於50歲以上婦女(《婦產科學》第9版,p307)。

但是,今年才29歲的小曾卻被命運選中了。4年之前,小曾開始出現不規則的“大姨媽”,之後又出現了疼痛、異常出血等症狀。到醫院診斷後,小曾被確診為子宮內膜癌。通過大劑量的孕激素治療後,小曾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子宮內膜恢復正常。情況穩定下來之後,小曾積極備孕,想早點要個孩子,但是4年過去,生育計劃未能如願。

不幸的是,小曾的子宮內膜癌今年又復發了。經過反覆糾結,她和丈夫一起做出了痛苦的決定——放棄保留生育功能,通過切除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癌。

對於小曾和她丈夫來說,做出這個選擇一定是非常艱難的,所以浙大婦院胡東曉專家團隊也希望儘自己的力量,讓小曾的手術創傷最小,效果最好。

子宮切除目前已經廣泛採用了腹腔鏡手術方式,但一般的腹腔鏡手術,需要在肚子上開四個小口。但胡東曉主任醫師考慮的是創傷更小的方法——單孔腹腔鏡。這種手術方式只需要在肚臍孔上做一個小口,就能成功將子宮拿除。由於肚臍本身有皺褶,疤痕就可以被很好地遮蓋。

此外,胡東曉醫生還針對小曾的情況,先注射前哨淋巴結的示蹤劑,在熒光腹腔鏡的指引下,對顯影的淋巴結精準切除,手術中送快速病理切片。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因為子宮內膜癌的主要擴散和轉移途徑是“淋巴結轉移”,這也是影響患者生存率、腫瘤復發等預後的重要因素。而胡東曉醫生所關注的“前哨淋巴結”,就像名字說的那樣,是“走在最前面放哨”的淋巴結,也是最早發生腫瘤轉移的淋巴結。早期的子宮內膜癌,淋巴往往沒有轉移,如果這時候就盲目地切除所有淋巴結,不僅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傷,還會延長手術時間,增加出血感染風險等等,豈不是多此一舉?所以,醫生們就要尋求更精準的治療方案,“前哨淋巴結活檢術”也就因此誕生啦。

所以,胡東曉醫生先確認前哨淋巴結情況,如果前哨淋巴結是陰性的,也就意味著其他淋巴結髮生腫瘤轉移的可能性很小。幸運的是,小曾的前哨淋巴結都沒有轉移,這也就避免了不必要的切除。

这种恶性肿瘤你可能不熟悉,但它却威胁着很多女性的生命

通過肚臍眼上的一個小口,胡東曉主任醫師和她的團隊,通過單孔腹腔鏡的手術方法,為小曾完成了子宮切除和子宮內膜癌的手術治療。經過一段時間的修養,小曾在出院的時候,解決了癌症煩惱,而她身上手術留下的疤痕,也幾乎找不到了。

真心希望小曾心裡的疤痕也可以早日癒合,也祝福她今後的生活能夠健康幸福❤

監製:孫美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