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时,为什么邓世昌选择与日寇同归于尽,而不撤退?

怪物学院的老师HiM


邓世昌生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祖籍广东省番禺县。同治六年(1867年),十八岁的邓世昌进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在此掌握了测绘、驾驶技术。毕业后,邓世昌进入南洋船舰,巡守东南沿海。光绪六年(1880年),清廷加快北洋海防建设,李鸿章将邓世昌调往北洋差遣。光绪十四年(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立,此时的邓世昌以总兵记名,加提督衔。李鸿章奏请清廷以其借补中营副将,仍管带致远舰。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开战,八月十八日,中日两国海军主力在黄海相遇。日本联合舰队倚仗数量优势,对北洋海军形成了夹击之势。到下午3点左右,邓世昌所管带的致远舰与日本四艘先锋舰激战多时,船体多处负伤,舰上弹药将近。恰在此时,致远舰和日本的先锋舰吉野舰相遇,邓世昌知道此舰为日本海军的重要舰艇,为争取北洋海军在战争中取得胜利,邓世昌决定以负重伤的致远舰撞击吉野舰,准备同归于尽。

但是致远舰在向吉野舰急速行进的过程中,被日本舰艇施放的鱼雷击中,船上的锅炉立即迸裂,船身向左侧侵袭,顷刻沉没。年仅46岁的邓世昌殉国,致远舰全舰200多名官兵,仅27人遇救生还,其余的全部壮烈殉国。


老照片


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我们现在的生活很幸福,可是我们不应该忘记了这些美好的背后,是无数英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

清末是一部屈辱史,甲午中日战争是我们挥之不去的痛。北洋舰队全家覆没,却也涌现了壮烈殉国,打出中国海军军威的人物。

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之一,他是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在黄海战役中,他率领全船官员和日军苦战到几乎弹尽粮绝,在“致远”号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开始倾斜的时候,他驾着“致远”号撞向日军的“吉野”号,以求同归于尽,从而灭掉日军的主力舰。

落水后的他拒绝了部下递过来的救生圈,也拒绝了自己爱犬“太阳”的营救,抱着他沉于海底,和军舰共存亡,很多人感到惋惜,他拒绝前是这样说的: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一,黄海战役中,邓世昌壮烈殉国。

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发起了“自强”和“求富”的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军事,企图挽救衰败的大清。

李鸿章于1888年在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组建了北洋舰队,邓世昌因为在福州船政学堂的成绩优异,成为了致远舰的舰长,从此开启了他舰在人在,舰亡人亡的一生。

目睹着衰败的大清,列强的欺凌,有着强烈爱国之心的邓世昌常常对士兵们说: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尔。

他不怕死,甘愿为了自己的国家献出一切。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忙于军务的他多年都没有时间回家,连父亲死后,都没有时间奔丧,之后哭晕在灵前。

可惜这样一个英雄却生错了朝代,遇见了一个奢侈无度的掌权者慈禧,这个人昏庸到挪用北洋舰队的军费给自己过生日修园子。

丁汝昌牺牲的时候,日寇将领劝降的时候就直言,清朝必败,是败在慈禧自己的手里。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战争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在朝鲜半岛的平壤陆战,和在黄海海域的海战,黄海战役打得无比惨烈。

这些军舰很多都是多年没有检修的,装备相对日本陈旧,弹药也不够,有些炮弹都是哑炮,打不出去,这些都是致命伤。

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和日军陷入混战,“致远”号舰因为太凶猛,遭到了日军“吉野”、“高千穗”等舰的围攻,全舰燃起了大火,船体也开始倾斜。

邓世昌愤怒地说了一句:“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然后驾着“致远”号撞向日军的主力舰“吉野”号,以求同归于尽。

很遗憾的是,“致远”号的右侧鱼雷发射管被日军击中,引起大爆炸,军舰沉没于海中。邓世昌落入水中,他的部下给他递来了救生圈,被他拒绝。

他养的爱犬“太阳”游过来衔住他的手臂和衣服,拼死救他,邓世昌抱着他一起沉入了海底,与全舰官兵两百多人一起壮烈殉国。

(邓世昌与爱犬在刘公岛上的铜雕像 )

很多人说邓世昌为什么不撤退了?当时军舰受毁严重,不一定能安全撤离,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早已经有了与军舰同存亡,誓死报效国家的信念吧,不然可以提早就撤退了。

2013年,文物局在丹东地区打捞了的一艘军舰,被确认为“致远舰”。专家们发现,军舰上的鱼雷管里已经装上了鱼雷,意思是当时是要准备发射鱼雷的。

很多人分析邓世昌撞向日军军舰是要近距离发射鱼雷的,这个分析没错,但是一个人要不是抱着必死的心,会这么开着残损的军舰直接冲上去吗?

他冲上去的瞬间,就肯定抱定为国献身了。


45岁的邓世昌牺牲后,倒是没有和丁汝昌一样被朝廷处置,光绪帝挥泪写下了: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1996年12月28日,我国唯一的一艘国防动员舰在上海求新船厂下水服役,为了纪念英雄,它的名字叫“世昌舰”。

最后想说一句,邓世昌的狗狗“太阳”真的是有情有义,如今的刘公岛上有他和邓世昌的铜雕像,他永远地和主人在一起了。

有时间和机会去看看他们吧。

我是木鱼,小女子一枚,却痴迷于近现代风起云涌,每日更新,喜欢就关注我吧,感谢有你。


湘西小木鱼


稍稍回顾一下当时的情况:

黄海血战最惨烈的时候,最高时速23海里的吉野舰为首的突击队,高速度直插北洋舰队阵型。一顿速射炮狂轰乱炸,北洋舰队主力舰镇远、定远,双双中弹。而鉴于主力舰铁甲厚实,好在没有大碍。可镇远右翼最高时速15海里的炮艇超勇、扬威,因铁甲薄弱,中弹后引起大火。排在镇远右翼首位的扬威舰队官兵尽数落水,扬威管带(管带就是舰长)林履中入水自杀。超勇被击沉后,管带黄建勋落水,己方抛长绳救之,黄建勋推绳拒绝,自杀。紧接着,日军以吉野号打头的突击队,快速绕过右翼,直插定远左翼。之后我方平远舰率四艘鱼雷艇参战,吉野退出左翼,直扑平远。平远不敌,吉野舰再次折回左翼。定远左翼的致远号,被击成重伤。

从如上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吉野舰凭借自身军备优势几乎在战团里纵横驰骋,似乎脑瓜顶上骑一天皇。见此情况,损伤殆尽的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决心以时速最高18海里的残破军舰,直冲日方大杀器吉野号,同归于尽以命换命(当时致远号必然连18海里都没有)。但很可惜,致远半途被敌军鱼雷击中要害。导致致远号沉没。

而最后的结果,便是我们国人最熟悉的,邓世昌拒绝己方营救,抱狗沉海,以身殉国。全船250人,只有7人生还。

所以,邓世昌打算与吉野号同归于尽的壮举,其实跟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一个意思。都是想舍命拔掉敌人嘴里那颗最利的獠牙。

而在这一系列的船毁人亡中,北洋舰队的舰长们,在船沉之时的选择,往往都跟邓世昌如出一辙。

他们为什么会落得如此地步?

首先,任何一艘海船,商船也罢、军舰也罢。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法律规定,船长一定要最后一个离开,不论情况有多恶劣。擅离职守,率先逃亡的船长不光受道德批判还会负法律责任。

以此规定看,舰长、船长这类的角色是整艘战舰里责任最大的职位。假如邓世昌以船损为由,撤出战圈,迎接他的就不是处分那么简单了。就地砍头也不是不可能。济远号管带方伯谦,半路撤退被光绪砍头就是最好的证明。再瞧瞧北洋大臣李鸿章,不也是被慈禧、光绪,一顿破口大骂后贬到了地方去。当然,这是在己方还有战斗力的情况下,才会被砍头。如果整船的损伤真的到了无法作战的地步,管带下令撤退也是情有可原的。

但邓世昌会那么做吗?

中国人对气节的看重,对面子的看重,有时候比自己的生命都重要。败军之将,何言体面。举个例子:在清朝,敌寇来袭,守城的官员假如战败。一城之长如果不自裁谢罪,哪怕侥幸逃出来,也要被上级领导砍头的。这是规定。一舰之长跟一城之长没什么区别。

撤退除了丢脸就是死,功利主义看,显然自杀更显英雄本色。而且气节上说,要是军队将士都没有以死为国的决心,国家还能靠谁?

个人认为邓世昌、林履中、黄建勋属于“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将士典范,国之栋梁。

小科普:北洋舰队那些被救起来的士兵里,有个留洋归来的炮手,后来那个炮手做了民国大总统,叫黎元洪。


王老四的清民节


邓世昌从小就属于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的那种人。他的学习成绩一直是非常优秀的。小学毕业之后是去了上海的教会学校,学习英文以及数学。在清朝,能学英文和数学,这绝对算得上超级前卫。邓世昌在很小的时候就可以直接阅读英美的原文著作。

在马尾船政学堂,邓世昌又学习了天文,地理,驾驶等方面的知识。后来就是大家都了解的赴英留学,回国任致远舰管带。

我们中国人历来有树立正面典型或者树立反面典型的传统。这好人啊,英雄啊,就会被描写的完美,浑身全是优点,毫无瑕疵,从小就是各种好。坏人,就是打娘胎里就是坏蛋。我一直都不喜欢这种风气。但就邓世昌而言,看他后来在英国的学习成绩,再考虑当年清末整个民族的素质,说他小时候就聪颖好学,还是很可信的。

我们这么多年,出于政治的需要,出于宣传的需要,总是把邓世昌描写成勇敢无畏的英雄,但是,我们很多人都忽略了一点:他还是个有着先进文化,受过先进教育,聪慧睿智的人。

而且在马尾毕业以后,去英国之前,在这中间,邓世昌就已经在军舰上做了军官,再加上以后经历,他也是个军事经验很丰富的人。去英国留学之前,他就跟日本人较量过,并获得胜利。

这是一个勇猛的将领,但在智慧和经验方面,他仍然是出类拔萃。所以,谈邓世昌,如果我们把眼光局限在影视剧中,要跟吉野同归于尽的水平,那就是属于辱没英雄了。

当然,勇猛确实是邓世昌身上比较耀眼的特质,他不光是致远舰管带,也是大清朝的勃勇巴图鲁(去英国之前即是)。

邓世昌在大东沟海战中的表现不能仅仅用勇敢来总结,这里面肯定有他自己的战术考虑。他不是莽夫型的英雄,这是个说着流利英语的人。

咱们稍微捋顺一下当年海战的过程,应该就能发现其中的门道。

当时中日两国舰队在海上遭遇,最先开炮的是北洋海军。毕竟定远,镇远两舰上的巨炮在射程上还是有优势的。日军是熬过了炮击,接近之后才开火还击的。但日军的第一轮炮击就打中了北洋舰队的旗舰,定远舰的舰桥,丁汝昌受伤,失去了指挥的能力,北洋舰队陷入混乱。

实际上这个混乱是不应该发生的,因为即便是定远舰遭到打击,丁汝昌受伤,但还有镇远舰和林泰增在。如果这时候镇远舰升起指挥旗,把舰队的指挥权接过来,中国的命运都可能不会是后来这个样子。但一直打到最后,镇远舰和林泰增也没升起指挥旗。

林泰增,带领着镇远舰打到了最后,打光了炮弹,最后在北洋舰队覆灭的时候,他选择了自杀,这个人也是很勇敢的,也是不怕死的。但他就是没有勇气接过舰队的指挥权。为什么?人情,我们中国人特有的人情,人情社会。仗可以打输,我可以死,但人情不能坏。丁军门还在,我怎么可以抢他的指挥权?

实际上在甲午开战之前,日本的间谍对中国做了极其详尽的战略侦察,最后得出结论就是可以打,而且必胜,归根揭底就是中国的人情社会导致的全民腐败。日本人当初的结论不是政府腐败,也不是军队腐败,而是全民腐败。这个咱们就不多说了。

大东沟海战一开始,北洋舰队就乱了阵脚。部队这一混乱,肯定会有人动摇,就像济远舰的方伯谦。他是个机灵人,其实作为一个有着正常军事素养的人,看见部队失去统一指挥,马上就能明白,这场仗是必输无疑。所以他选择了逃跑。

而看着陷入混乱的舰队,看着迟迟不升指挥旗的镇远舰,第一个挺身站出来的正是:邓世昌。

致远舰当时升起了指挥旗,接替了旗舰的位置。邓世昌这么做,是勇敢,但也是个非常明智的选择。舰队有了旗舰,有了统一指挥,人心就会重新凝聚起来,从各自为战的困境中走出来。

当时的北洋舰队已经陷入混乱,致远舰升起指挥旗,并向敌舰猛冲,这固然是勇敢,但也是非常正确的战术。这就像一支部队遭到敌人猛烈袭击,被压得抬不起头,作为军官,你根本没条件给战士开会,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跟我上。自己带头冲向敌人,然后其他人跟着你。

致远舰向吉野猛冲,其实就是在给其他的战友做表率,你们跟我上,这是一种指挥技巧。如果不是致远舰在中途爆炸沉没,如果他能继续坚持,然后其他舰跟着他冲,胜负未可知。方伯谦看到有希望,折回来再战也是很有可能。

可以这么说,以当时的情况,旗舰负伤,无人接替指挥。邓世昌的选择,是唯一正确的办法。当时已经没有可能再研究什么战术,队形,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我带头冲,你们跟我上。这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致远舰上是有鱼雷的,而当时的鱼雷射程很近,得接近到对方十几米的距离上发射。另外,撞击,在当时,哪怕是现在,也是军舰的一种战术。你主动的去撞击敌舰,会以己方较为坚固的舰首去撞敌方较为薄弱的舰体,还是占便宜。

邓世昌当时猛打猛冲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定远舰一直被日本联合舰队重点照顾,被四艘日舰围攻。看着旗舰危险,邓世昌的致远舰挺身而出挡在了定远舰的前面,是在替定远挡炮弹,真的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好汉子。

当时邓世昌做的一切,其实都有他充分的战术考虑,并不仅仅是勇敢。只不过,运气太差。

如果不是日舰第一轮炮击就把丁汝昌打掉,如果林泰增能及时的接过指挥权,如果方伯谦不临阵脱逃,如果致远舰不中途爆炸,如果鱼雷艇部队能击中目标,如果北洋也有两颗运气好的炮弹......仔细研究一下甲午海战,你只能留下一声叹息,一个王朝国运耗尽的时候,运气实在是太差了。


锐视觉何老师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即致远舰发动冲锋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状态,以及北洋海军高级军官的整体心态。

先说第一个问题,致远舰发动冲锋时候是什么状态。致远舰,致远级防护巡洋舰一号舰,本舰装备三门210毫米主炮,两门150毫米副炮,以及鱼雷和小口径速射炮,同时桅盘上还装备有格林速射炮。
在英国海试的致远
致远军官和琅威理合影


致远舰水兵在后甲板炮位上合影

大家都知道邓壮节公的决死宣言: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而海军声威弗替!但是,根据丁汝昌的战报,致远是因冲锋被击沉,而且是冲向倭人最大舰,所以推断,致远冲向了敌军旗舰松岛,而非吉野。同时,前几年根据对大东沟海战的兵棋推演,致远发动冲锋时吉野所在的第一游击队在舰队侧后,所以可以推翻致远冲向吉野的说法,而是冲向了日军本队,再结合丁汝昌的战报,可以明确致远冲向了松岛,而且海战当中,松岛被重点照顾。

日本的资料里并没有致远冲锋的记录,只有致远沉没的记录,看似和中方的记录对不上,实际上,我们仍能找到日方的资料来佐证致远的决死冲锋。
这是战后在日本出版的写真集,可以佐证致远冲锋的历史记录。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致远此时的状态:从舰艏犁开的浪花来看,致远此时必然是在高速冲锋;舰上没有小划艇;舰体倾斜严重。我们可以断定,邓公已知致远无法坚持战斗或者自救,所以抱着必死的决心向敌军发起了决死冲锋,以图冲入鱼雷射程向敌军发射鱼雷或者撞沉敌舰,同归于尽。最后因为水密门破损导致海水涌入锅炉,导致锅炉爆炸,致远舰含恨沉没,邓公与舰同沉,壮烈殉国。在致远沉没前,桅盘上的格林速射炮依然在坚持扫射敌舰。

现在第二个问题来了,北洋海军的高级军官们是什么心态。据我所知,北洋海军各舰在战前就撤去了船上的小划艇,并且撤去了大部分索具。战前旗舰定远只下达了三条命令:各舰随旗舰而动,各小队战舰相互配合,排成横队迎敌。各舰都是按照这三条命令和敌军血战。

而且,在战斗激烈的时刻,北洋海军的高级军官都身着礼服指挥作战,并且让人拍照好让世人看到他们英勇和忠诚。所以可以推断,包括邓公在内的海军高级军官都是抱着必死的心态参与战斗。这是因为北洋海军的高级军官了解与敌军的装备差距,知道此战必败,所以海军军官们都抱着必死的心态和敌军血战了五个多小时,哪怕是因战伤退出战场自救,在修复战伤以后立即返回战场同敌军厮杀。

在战斗中,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被日军的苦味酸开花弹烧成火球,也坚持死战不退,不断的向敌军开炮。海军提督丁汝昌在负伤后拒绝进入装甲堡,而是坐在装甲堡外的过道内鼓励来往的水兵奋勇杀敌。平远舰不顾敌强我弱,单挑敌军旗舰松岛,并将其重创。靖远、来远即使身负重伤、甲板被烧变形也坚持和敌军周旋。经远全舰的高级军官几乎全部殉国,经远三副陈京滢在战前给老父写绝命信,告诉老父勿以儿为念。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就是海军的贵族精神!海军的骑士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血性!

所以,邓公是在明知致远不保的情况下,不甘心致远就这么沉没,所以率领官兵向敌军发动了决死冲锋。
另外说一下这个铜版画,长期被解读为是冲锋的致远舰,然而这艘战舰并不符合致远双桅、单烟囱的特征,而且舰艏也不是北洋海军的龙纹,而是日本海军的菊花纹章。

最后,向当年的北洋海军将士们致敬。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这就是亮剑精神!!这就是中国海军军魂!!

邓世昌壮烈殉国,死后备备极哀荣,反观之后的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看到致远号沉没,想到的不是继续抗敌,而是扭头就跑,最终打乱战场舰队阵列,后被清廷下令处斩,落得一世骂名。

1996年12月28日,解放军海军将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命名为“世昌”舰,以示纪念。

纵观甲午海战,北洋舰队主力几乎就是龟缩在母港里被日军给弄死的,屈辱啊,而邓公是死在冲锋的路上的,即使面对死亡,这份壮举,依然使吉野号这样强大的对手也心惊胆战,这就是对于一股子海军军魂的敬畏。

有光绪诗云: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就是中国海军的军魂!

吉野号当时是战场上日军重要的火力发射船只,如果能撞沉它,势必能为后面的北洋海军创造相对有利的海战环境,反正此时致远号已经在激烈的海战中燃起熊熊大火,船身倾斜,全舰官兵也做好了殉国的准备。试一试,有何不妨?

当时的战场环境,其实北洋水师几乎是必输的了,日军普遍装备了速射炮,而清军依然使用的是老旧的架设炮,日本军舰100毫米以上主战火炮发射量几乎是清方的20倍。专家经过测算,在黄海海战发生后一个小时内,以双方参战舰只为基准,清日双方100毫米火炮理论发射数据为,日军舰队46242发,北洋舰队2368发。

早在甲午战争前的1891年夏,北洋舰队访问日本的时候,刘步蟾就发现日本海军又增加了三艘军舰,上面的火力已经超越北洋海军,他迅速告知了丁汝昌和李鸿章,李鸿章为此紧急向清廷上了一道十万火急的奏折,指出:“……日军新式快放炮每六分钟时可放至六十出之多,其力可贯铁数寸,实为海上利器。

这也是后来李鸿章不愿与日本舰队决一死战而死守港口的原因。

而对海战中的邓世昌来说,扭转战局的希望极其渺茫,当时的他,眼前是炮火连天的海上战场,脚下是千疮百孔的战舰,身旁是一心报国的将士,背后是大清的大好河山,他是选择维护海军军人的荣誉还是苟且偷生?

可能就那么几秒钟,邓世昌选择了报国成仁,他在千疮百孔的致远舰的最后时刻,全速冲向日军吉野号,若能冲角成功,那就是最大的胜利,哪怕只是为了吸引日军的火力,这种牺牲也是值得的,就此一搏,不成功便成仁。这是作为海军军人的责任,他们选择战斗到了最后一刻,流尽最后一滴血为止!

在最后一刻,即使他的手下扔给他一个救生圈,他毅然放弃,最后与自己的爱犬以及200多名官兵一起沉入汹涌的大海之中。

虽然邓世昌失败了,但虽败犹荣,他们是中国真正的脊梁,海军的军魂!他们是中国近代最优秀的一批军人之一,他们的功绩和付出值得被铭记。

邓公壮哉!值得我们千古铭记。


云中史记


邓世昌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报国的机会来了他没理由撤退,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反之如果当时他选择了撤退,结果就跟方伯谦一样砍头,这对邓世昌来说比死都难受。(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萨莎说史)



为什么邓世昌选择与日寇同归于尽,而不撤退?


当时情况太惨了,致远号已经中弹多处,舰身以经多处受伤燃起大火,船身倾斜,炮弹也打完了,致远号以经经千疮百孔,有些人会说为什么不撤退,撤退?你就能保证致远号不被击沉?而且当时的致远航速以经没有以前那么快了,一艘这么大的船,你当日本人瞎子嘛?日本人就能这样看着你跑掉吗,肯定不会,打几炮就把击沉了,再一如果当时致远号撤退了,那必然会扰乱其他舰的军心。



所以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邓世昌才决定放手一搏!试图以最古老的“冲撞”战术去撞击对方嚣张的“吉野号”敌舰!用靠近对方的近距离搏击,期望能够用舰艏锋利的“撞角”去“撞沉吉野”! 为我方争取击沉对方一艘军舰! 所以,邓世昌最后时刻发起的冲锋不是图穷匕见的无奈之举,而是正常的战术使用。 其次,邓世昌“撞沉吉野”而是为了试图挽回败局的一次有勇有谋的袭击行动。


邓世昌感到最后时刻到了,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死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刻到了!”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这大无畏的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 这时,一发炮弹不幸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使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牺牲。邓世昌坠身入海,随从抛给他救生圈,他执意不接,爱犬“太阳”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可他见部下都没有生还,狠了狠心,将爱犬按入水中,一起沉入碧波,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享年45岁, 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光绪帝挽联如此写道: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船名世昌训练舰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世昌舰”,此舰为纪念在1895年甲午战争中壮烈殉国的中国海军将领邓世昌而特别命名。世昌号训练舰1996年服役,舷号82,可载200名学员和40名教官,货舱总容量6000立方米、可装载300个标准集装箱,该舰可快速改装成医院船、直升机母舰、运输船。

萨莎说史


按照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不属于那个时代很难理解那个时代战争的模式。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开始的时候,曾经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那些法国的士兵已经成长为人父人母了,要求自己的孩子千万别像老子年轻的时候那样送死!然后他们的孩子就很疑惑,说,什么叫送死啊!

我们都知道当时海战的模式并不是像现在的超视距海战一样,什么导弹呀,飞机呀,航天定位系统啊等等一大堆东西,远距离你看不到敌人,只用导弹,那个时候都是大家看见了对方,然后大炮瞄准了对方,互相怼!

在我们现在看来,只要军舰开的速度足够快,对面追不上你你就可以逃跑了!但是事实上你会发现你的军舰,无论开多快,对面总会追得到你,就算能跑的过对面军舰,你能跑的过对面的炮弹吗?

在世界海战历史上来讲,战列舰和战列舰之间成群结队的厮杀,有好几场,但是真正造成大规模歼灭对方的战力,只有那么几次,其中一次对马海战里面日本人就是一炮干掉了沙皇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指挥舰,她的指挥部,然后追着菠萝地海舰队的这一批战舰死咬着不放,最终,造成了围歼对方的这样一个大的海战效果。如果说当时没有人站出来挡住后面追击的战舰,那么,往好了想,速度快的能够逃出去,速度慢的全部得死,往坏了想全军覆没。

但是问题是日本人全是中型的战舰,(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也就是它的体型中的中国的还有两艘重型的战舰,这两艘重型的战舰能够跑得过这几艘中型的战舰吗?

此时此刻需要有一个人临时做出决断,自己上去赌炮眼儿,把对方能够给拖住了!

什么是战友,关键时刻能替你挡子弹的就是战友邓世昌就是这种人,说他是民族英雄,说他是战斗英雄都不为过,也许他是带有一些其他的想法,比如说最近对于他的战舰的打捞研究表明,他想使用鱼雷对敌方战舰实行反冲锋,但是,由于鱼雷的射程比较近,所以只能够开近,但是这点儿小聪明也不能够掩盖,邓世昌

立志以身殉国的这样一种雄心壮志。

当然吉野号,是所有战舰里面火力比较强大的一艘战舰,堵住了他对于后方部队的追击,对于自己队友接下来如何应对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总之自己抓住死亡,让他不要去找自己战友的麻烦,哪怕死亡,最后咬死自己,自己也死得其所。


漩涡鸣人yy



问这个问题就如同问两个人打架,为什么会有一个被打死而不逃跑一样的道理,两军对垒的战场上比打架更残酷。

两军相逢勇者胜,两军在战场上相逢,必定是你死我活,势必会分出输赢。特别是海军,己方占据了绝对劣势的情况下想逃跑是很不容易的。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不是官兵不英勇努力,不愿意以死报效国家,而是实实在在的占据了劣势,装备不如人,弹药供应也存在很大问题。


在中日双方的海军将士都杀红了眼的情况下,我军官兵已经没有逃生的打算。只想着尽最后的努力尽最大可能打击敌人,帮助战友取得胜利。


再加上邓世昌指挥致远舰撞向吉野号的时候,致远舰自身已经身被数弹,几无生还的可能。在日本优势火力的围攻下,由于缺乏弹药,致远舰已经完全处于挨打的境地。在这种景况下,致远舰除了破釜沉舟自杀式的撞击敌舰,几乎没有别的选择,即便想要撤退也会被敌军的优势火力击毁。

再说在那一场两国都赌上了国运的海战中,身受光绪帝要求主动寻机歼敌的皇命,做为主力战舰的指挥官,不战而逃,不但会受到清廷的国法制裁,而且会留下千古骂名。

最后,作为我华夏儿女的血性,面对凶残的倭寇时,也没有不战而撤的道理。


明德山人6998


如果可以撤退逃走而不撤退逃走,属于匹夫之勇,也属于消极打仗。

邓世昌是重装铁甲舰,属于重装战士,防高攻高移动慢。

吉野是轻甲巡洋舰,属于刺客或者辅助,防低,移速快。

邓世昌拿重装战士去抓刺客和人家肉搏,自然被风筝遛狗。

邓世昌等人和日本鬼子打团战,由于指挥混乱,盲目开团,开始ADC旗舰就被秒,然后还强行接团,导致被一个个击破,就剩下邓世昌的志远还基本状态玩好。

这个时候,吉野打出旗语,大喊BABA,邓世昌想一家人就要整整齐齐的,我这么逃走,必然背锅治罪,全家死光光,我必须送五杀啊。

于是他上头了,强行去追吉野,然后响起了寒潭kill ,超神,ace。

大清一波GG,日本人攻占威海卫2塔被破,攻破天津,高地失守。

大清一看,马上就门牙水晶了,赶紧求和。

思路不变,盲目崇拜莽夫,比如吹冲锋号冲锋,比如邓世昌送死流,不重视平常的情报,训练,视官兵如炮灰,死命的给敌方送人头,送经验,打多少次团,还是甲午一样的惨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