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時刻,她說:相信冷靜頭腦將佔上風,讓美中“脫鉤”是大錯誤!

美國前副助理國務卿謝淑麗接受《環球時報》專訪。

中美之間紛擾不斷,未來兩國關係將向何處去?什麼樣的相處模式才是最符合兩國利益的?這成為很多專家學者研究的話題,其中就包括美國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21世紀中國研究中心主任謝淑麗(Susan Shirk)。現年74歲的謝淑麗(如圖)從事中國問題研究長達半個多世紀,還曾擔任美國主管亞太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近日,謝淑麗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直言不諱地表達了自己的擔憂,但同時表示“相信冷靜的頭腦將佔上風”。專訪中,謝淑麗對中美之間發生的系列事件一一表達見解。需要指出的是,謝淑麗是中美關係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學者之一,也是“中美接觸”的支持者,但她的某些觀點仍難免過於“美國”。

中美並非必然滑向對抗

環球時報:不少中美學者對當前的雙邊關係憂心忡忡,您是否也這樣?

謝淑麗:我很擔心當前的美中關係。每個人都需要認真思考,阻止緊張局勢惡化。我的觀點是,美中關係並不是不可逆轉地滑向對抗。我沒有放棄中國,我也沒有放棄美中關係。但據我所知,美國許多研究中國多年的專家已經放棄了,他們對中國的政策趨勢感到沮喪。不過我相信冷靜的頭腦將佔上風,美中雙方仍然保有務實的基因來解決問題。

環球時報:您曾說特朗普政府正在以錯誤的方式應對中國,您對特朗普政府調整對華政策有何建議?

謝淑麗:最主要的是談判,這是顯而易見的,是一種基本的外交。特朗普政府的做法只是簡單地進行反擊,對你說你知道應該做什麼、解決它。他們並沒有明確說明如果你可以做這五件事情,如果你可以解決這五件事情,那將對我們是最重要的。我們應坐下來討論這些問題,看看我們能否用真正的談判來解決。為了展開成功的談判,你必須傳遞這樣一點:我們必須打造建設性的關係來解決問題,所以你必須在任何談判中都有一種善意的精神。

我同時希望中國也做出政策調整。許多美國人,包括中國問題專家認為在中國目前的進口替代、高科技產業化政策下,國家以鉅額資金支持中國企業,令外國公司不能在中國公平競爭。另一個例子是南海,我們希望看到真正具約束力的行為準則和中國為穩定局勢做出努力。當然,美國不是南海主權聲索國,也不是域內國家,但南海的自由航行和國際水域保護對所有貿易國家都非常重要。如果雙方都能靈活、務實地調整政策,我相信全面的敵對能夠避免。

敏感时刻,她说:相信冷静头脑将占上风,让美中“脱钩”是大错误!

謝淑麗(資料圖) 來源:《南華早報》

“紅色恐慌”有可能發生

環球時報:華為、“5G”成為去年中美關係中的關鍵詞。您認為,美國對華為以及其他一些高科技技術的遏制措施,其背後隱藏著怎樣的擔憂?

謝淑麗:讓我們先把華為、5G和其他技術問題分開。我希望我們的技術合作能夠儘可能不受阻礙地繼續下去。5G是重要的基礎設施,華為像其他中國私企一樣,在保持自身獨立性上沒有多少能力。中國政治經濟下的私營企業走向全球,面臨的一個大問題就是打造對其獨立性的信任十分困難。

現在美國要限制中國的技術投資,並實施更嚴格的出口管制。這些管制將決定中國公民是否可以在美國大學或企業的實驗室工作及開發技術。已經在美國進行的研究,則受到出口管制規定的約束。更具體的管制規定在擬定中,還沒有正式宣佈。我建議儘可能縮小受限制的技術範圍,給開展科技合作留下更多空間,因為合作有利於人類進步,限制範圍太寬泛,人類進步的步伐將不可避免地被放緩。如果太多技術被認為關係到國家安全,這對美國來說是不利的,因為美國將因此失去中國人才。

環球時報:美國一些人炒作所謂中國“學術滲透”“留學生滲透”等,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謝淑麗:在麥卡錫時代,由於對間諜的擔心及擔心美國民眾同蘇聯和共產主義太接近,他們開展“獵巫”行動,不少美國人被指為共產黨人或同情共產主義者。現在美國情報部門相信中國間諜行為的存在,並不斷警告人們要當心、小心。所有來自中國的人,包括華裔美國人頭上都被懷疑的陰雲籠罩,雖然現在還沒發生,但我擔心針對中國人的“紅色恐慌”可能發生。這也是我一直在提醒我們需要小心的。

環球時報:美國在給盟友施壓,要求它們跟美國一起遏制中國的高科技發展,這將如何影響美國和盟友的關係?

謝淑麗:美國並不總是把盟友視為平等夥伴,當然,這是一個錯誤。我們需要聽取我們夥伴的意見並告訴他們我們的想法。跟他們說你們必須做出選擇,這其實是將盟友和朋友置於一個非常困難的境地。他們希望跟中國和美國都保持非常良好的關係,所以迫使其他國家做出選擇並不是一個好主意。

競爭並不總是壞的

環球時報:您怎麼看中美貿易談判的前景?

謝淑麗:目前雙方都非常積極地想達成協議,所以我認為肯定能達成。但它不能解決所有經濟和技術問題,這些問題將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伴隨我們。

環球時報:美國內部有些聲音要求中美“脫鉤”,您覺得中國和美國能夠在經濟和技術上“脫鉤”嗎?

謝淑麗:“脫鉤”將是一個巨大錯誤,它將對全球經濟造成極大破壞。美中“脫鉤”將損害世界經濟穩定,破壞供應鏈,而這些供應鏈是過去三四十年我們享有的國際和平的基礎。美中經濟融合已經發展到相當深的程度,如果我們試圖切斷這些聯繫,不僅太極端而且破壞性強,可能導致深層次的“去全球化”。從更廣的層面,我視美中經濟融合為全球化的重要基石。我們不想回到全球化之前的時代。

環球時報:您參與主導的報告《修正航向:向有效且可持續的對華政策進行調整》今年2月發佈,該報告建議美國與中國開展“巧競爭”。迄今為止,華盛頓對這份報告有何反應?

謝淑麗:我們把這份報告帶到華盛頓,將其提交給了國會、國務院、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他們對這份報告很感興趣。很難說它是否會被納入政策。正如我之前所說,特朗普政府主要是反擊,但單純反擊不是一種戰略,而且存在一定的危險。從戰略上來講,你需要清楚你想要實現什麼,然後與對方溝通,你需要施加一定的壓力並開展尊重對方的談判來解決問題,同時保持合作的大門敞開。這是我們所倡導的。

環球時報:您覺得中美關係未來會怎樣?

謝淑麗:雙邊關係不可避免地會更具競爭性,但競爭並不總是壞的。比如,誰將在提供全球公共產品方面發揮更大的領導作用?誰更能幫助國際機構加強建設?誰能提供更多外援以及用外交的方式在世界上贏得更多朋友和盟友?如果我們在這些方面加強競爭,那是可以的。美中並非不可逆轉地要對抗。很明顯,我們都不想要軍事衝突,我們也不希望競爭導致全面的敵意,就像冷戰時期發生的那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