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人手中的現金如何理財不“縮水”?

SH_副村_妖精-刺刺


對於退休老年人的手上現金,如何理財才能實現財富保值增值?我個人覺得,增值倒是其次的,而本金百分之百安全才是首要的。對於大爺大媽們來說,安享晚年全指著手頭持有的現金養老呢,可不敢出意外尤其是賠了。



但談起增值,畢竟現在市場上大多數理財產品收益率,都無法跑贏通貨膨脹率,也就是您所謂的“縮水”。而要真正實現高收益,那就需要敢於冒風險,比如說投資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甚至是比較優質的P2P理財平臺。但這類高收益高風險產品,很明顯不適合老年人,且不說風險太大就是實操起來也不便。


對此,我的看法是老年人儘量選擇國債、銀行存款類產品更穩妥。雖說不可能取得太高的年化收益,可本金百分之百安全當無妨。

舉個例子,目前正值電子式國債第五期和第六期的發售期,三年期票面年利率4%,五年期票面年利率4.27%。與之前3月份發售的憑證式國債收益率沒有任何變化。據瞭解,3月份儲蓄國債異常火爆,很多人即使早早排隊也沒能買到。這也說明了市場上真正適合老年人的投資方式並不多。

而國債以其低門檻、高性價比的特徵成為老年人認為最為靠譜的理財工具。現在來看,老年人青睞儲蓄國債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另外,如果你有20萬元以上的現金,我建議考慮一下按月付息型大額存單業務,可以化解客戶長週期定期儲蓄與日常生活開支的矛盾,既滿足較高收益,又符合短期流動性需求。對於老年人來說,每月的利息收益可以用於消費,也可以拿來再投資,更主要還是滿足生活開支。

再有就是,流動性和收益兼具的智能存款,不僅利率普遍較高,而且提前支取靠檔計息。更主要還是此類產品也屬於銀行標準存款,納入存款保險保護範圍。


總之,“保本”理財產品幾乎沒有辦法跑贏通貨膨脹,也就是說,不可能實現財富保值增值的目的。尤其是資管新規落地以來,保本理財產品逐漸退場,今後破剛兌和淨值化更是銀行理財產品趨勢。所有投資者都需要轉變理財觀念並提高自己的風險防範意識!而對於老年人來說就更要注意保本。切不可冒風險選擇高收益的非保本理財產品。


東震木


退休老人手中的現金不“縮水”,這是一種相對而言的程度。

究竟相當於什麼縮水,相對什麼不縮水呢?我們要設立標準。

現在國家並沒有所謂的通貨膨脹率情況,現在唯一可行的實際上是我們的消費者價格指數增長情況。

近幾年來,我們的消費者價格指數增長還是非常穩定的,始終在1.5~2.1%之間上下浮動。2017年是1.6%,2018年是2.1%。

如果考慮這樣的增長速度,其實大家都可以放心了。目前我們存到銀行的定期理財利率雖然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1.5%,但是理財產品收益率都能達到3%到4.5%之間,像一些大額存單的存款利率也能達到3.85~4.26%,還是穩穩的能夠跑贏CPI的。

可是如果相對於GDP不貶值,可能難度就有點大,2016年GDP增長速度是6.7%,2017年是6.9%,2018年是6.6%,這是以價格不變增長速度確定的,已經剔除了物價和通貨膨脹情況。

如果跟社會平均工資增長速度相比較的話,可能會更吃虧一些。北京和青島近兩年的社會平均工資增長速度一直維持在8~9%之間,全國的工資增長速度也差不多,比GDP增長速度更高一些。我們的理財收益可能會更差一些。

職工工資增長帶動的是社會服務類的價格增長,比如理髮、餐飲這樣的服務類項目。

其實,對於退休老人來講積蓄真的不如繳納養老保險,領取相應的養老金強。因為養老金不用自己操心,國家還會每年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社會工資增長情況,物價變動情況,對養老金年年進行調整。2018和2019年調整平均比例是5%,養老金低的人群增加的比例更高。

不管怎樣,老年人的現金在物價變動恆定的情況下,最好還是以定期存款和國債購買為主,以最容易變現的方式,保障應對不時之需。目前,相應的利率一般在4~4.27%之間,還是可以接受的。


暖心人社


退休老人手裡面的現金不得不面對縮水,當成為老年人之後,就應該選擇穩健的理財產品,雖然收益率低,會造成嚴重的資產縮水和貶值,但是一定不可以選擇較高風險的理財產品,“讓這筆現金縮水”是最好的選擇。

退休老人的風險承受能力差

人一旦退休,那麼就失去了穩定來源的工資收入,手裡面的資金是養老退休生活之後的主要開銷來源,退休老人的風險承受能力差,不適合選擇較高風險的產品,而想要資產“不縮水”,就必須選擇較高風險的理財產品。

如果退休老人的本金比較多,除了自己後半生養老之外還有多餘的本金,那麼多出來的本金就可以考慮選擇高風險的投資來抵抗通貨膨脹,但是一定不可以用後半生養老的本金。

老年人“選擇資產縮水”是最佳方案

看似資產會縮水,但是對老年人而言非常合適,讓資產不縮水是非退休人和非老年人需要考慮的事情,他們抵抗風險的能力大,即使理財造成一定數額的虧損,由於有收入來源,在一定的時間之內即可恢復,但是退休老人則不可以。

更多投資理財,盡在這裡,歡迎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