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常住人口增长超40%!顺德这个最小的镇凭何引人聚人?

每逢周末,走在陈村镇街头,除了顺德本地的粤X车外,粤E、粤Y、粤A等来自周边城市的车辆,在这个面积仅50.7平方公里的顺德最小的镇往来聚集。

地处广佛交界最前沿、佛山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核心地带,近年来,陈村迎来了一拨人口流入的高潮:最近6年间常住人口增长了42.87%,其中去年同比增长13.6%,增幅为近5年之最。户籍人口近6年间也增长了22.7%。

陈村的现实是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流动的生动写照。来自广东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广东省常住人口增加177万,连续四年达百万级。同期佛山新增常住人口24.9万,创下近8年来的新高。

人口的集聚和迁移,是“用脚”对一座城市的“投票”,体现着一座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除了常住人口激增,户籍人口、商品房交易及小学生人数等衡量城市人口指标不断攀升,也进一步佐证了陈村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

在争夺人口、人才资源的城市角逐日趋白热化的背景下,陈村凭何引人聚人?面对人口流动新格局,陈村又将如何作为?

四个指标背后彰显城市竞争力

当前,珠三角城市群的人口流动加剧,来自广东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广东省常住人口增加177万,连续四年达百万级。同期佛山新增常住人口24.9万,创下近8年来的新高。

地处广佛交界,陈村也成为新一轮人口迁徙热潮的前沿。来自官方的数据显示,2013年陈村常住人口仅为14.97万,到2018年底已达到21.4万,6年间增长了42.87%其中,去年同比增长13.6%,增幅为近5年之最。

此外,户籍人口也迎来了较快增长:2013年全镇户籍人口为7.9万,而到了2018年底,户籍人口达9.7万,6年间增长了22.7%。其中去年增幅最大,同比增长8.14%,新增的入户人数以外来人口为主,同比增长42.1%。

是什么助推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双拉升?大量外来人口在陈村的购房置业或是重要推手。从以下一组数据可以佐证陈村房地产交易的火热:2014年全镇商品房办证数量仅为3622件,到2018年该指标已增长到13286件。

6年常住人口增长超40%!顺德这个最小的镇凭何引人聚人?

除了上述数据外,小学生数量的变化,也是反映人口流动的一个指标。

小学生数据来自教育部门,准确度较高,且小学生数量是“数人头”数出来的,不是抽样调查或者估计出来的,因此利用小学生在校数量的变化来衡量城市的人口流动,不仅更加真实,还能生动展示其父母(青壮年人口)在大量地涌入某个地区,即很好地体现了该区域对人口的吸引力。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育儿成本的增加,观念的改变,年轻人生育意愿降低,生育率下降。从全省乃至全国来看,小学生在校人数的下降非常明显。从2006年到2016年,全国小学生减少了7.46%,而广东更是减少了14.36%。

而陈村这一指标则一直保持上扬,截至2018年底,陈村在校小学生达11595人,同比增长3.14%,增幅为近年最大。

人口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有观察人士指出,常住人口、户籍人口以及商品房交易的增加表明外来人口纷纷用“脚”和资本向陈村投票,而小学生人数的上升则预示着当地较为年轻的人口结构,反映其未来发展的潜力。

一套新政瞄准高技能、高素质人才

在人口持续涌入的同时,陈村的产业升级也对人才存在大量需求。

去年初,陈村镇人社局在对镇内117家企业、2万多名员工调研后发现,机械装备、不锈钢等陈村的优势产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极大,像科达洁能等龙头企业在技能型人才方面也一直存在缺口。

而根据市、区核定的人才标准(顺德区第六类高层次人才基本起点是硕士研究生),陈村符合条件的人数较为有限。经统计,截至今年2月,陈村拥有的顺德区高层次产业人才仅为214人。

6年常住人口增长超40%!顺德这个最小的镇凭何引人聚人?

为了促使人才政策更接地气,提升陈村对不同类型人才的吸引力。去年11月,《陈村镇关于进一步完善人才服务体系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试行)》(下称《意见》)正式出台。在市区两级人才政策的基础上,陈村将重点突出对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人才的服务,纳入到镇重点人才扶持的范畴。

“结合实际,出台人才认定标准相对偏低的人才政策、形成有陈村特色的人才工作体系是十分有必要和迫切的。”陈村镇党委委员廖海标表示,通过政策的出台,把中层次人才纳入服务对象,强化人才服务工作,形成市区镇三级人才政策体系网,提升陈村对人才的吸引力。

为此,《意见》实施的对象主要面瞄准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人才。其中一大亮点在于,除上级文件规定的高层次人才外,还将技能人才纳入镇重点扶持的人才对象,强化对高技能人才的引入和培育。

与之相对应,陈村还计划出台关键性技能岗位(专业)从事者的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商会或行业协会创办职业培训学校、探索“订单合作”“委托培养”模式培养技能人才、奖励新建设的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建立企业人才增量奖励及鼓励创业团队进驻等一系列激励技能人才和高素质人才的举措。

“从国家到省市区都有很多人才的配套政策,但技能型人才一直是各级人才政策相对薄弱的环节。这一次陈村出台的政策应该是与省市区政策的互补。”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苏顺兵认为,《意见》非常接地气,能帮助企业有效缓解对技能人才的渴求。

《意见》是一份纲领性文件,今后陈村还将在此框架下,陆续出台与之对应的系列配套文件,并推动建立一站式人才服务网络,完善和优化陈村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及人才服务。

三大轨道抢抓流量培育城市气场

开建近6年、备受各方关注的广佛环线佛山西站至广州南站段陈村站有望年内实现通车。而明后两年,陈村也将迎来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顺德段、佛山地铁2号线的贯通运行。

日前,陈村人大代表也实地考察了广佛环线陈村站建设现场,该站点为广州7号线和广佛环线换乘站,地处三龙湾核心区,相关轨道建成后,预计5分钟可达广州南站,30分钟可达白云机场。

6年常住人口增长超40%!顺德这个最小的镇凭何引人聚人?

而与陈村只有一河之隔,不远处的广州南站,号称中国最繁忙的高铁站,经停车次数量位列全国第一,汇聚5条高铁、3条城际,连通中国各大城市及对接东盟,日均发送旅客超过25万人次。

“从大湾区角度,华南地区最大的轨道交通枢纽广州南站近在咫尺,其海量的‘流量’无疑是最大的红利。”陈村镇党委书记黄志捷说。作为顺德对接广佛轨道的最前沿枢纽,陈村或将迎来新一轮人流涌入的高峰期。

以陈村的骨干企业昇辉控股为例,得益于陈村的区位优势,该公司近年来不断扩大招聘,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员工数量已经达到近千人,其中研发技术人员有300多人,博士及硕士学历以上39人。

“未来城市发展,不是人才跟着产业走,而是产业跟着人才聚,得人才者得未来。”黄志捷认为,陈村要瞄准紧缺产业人才需求,强化人才激励,做好服务配套,着重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推动产业发展与人才集聚的良性互促。

以“吸引和留住优质人才”为导向,陈村提出要培育城市气场、都市气质。培育包容多元的文化形态。以人才俱乐部为平台,以优质的生活社区为依托,搭建高品质的行业对话圈,进一步提高对资本、人才、机构的吸引力和集聚力。

同时,针对近年来陈村大量人口流入的实际,根据人口变化特征及结构,科学评估教育、医疗、养老等需求后,陈村还将进一步加大公共服务供给,高标准配置满足至少未来五至十年所需的基础设施。

在教育方面,陈村将科学谋划全镇教育资源布局,多渠道扩大优质教育学位供给。去年以来,通过财政投入改建扩建辖区内公办学校,累计新增学位超1000个;大力提升公办幼儿园、普惠幼儿园比例,满足市民及高层次人才子女就读需求。发挥教育集团办学优势,建设一批特色标杆学校,打造区域教育品牌。

【撰文】罗湛贤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