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流星般陨落——土耳其苏丹巴耶济德二世的戎马生涯

巴耶济德一世(Bayezid I,1354-1403)在他父亲穆拉德一世于科索沃会战间被基督徒暗杀后登上苏丹宝座,并立即将其弟弟叶尔孤白(Yakub)处决,以保证王位稳固。为了报复他父亲穆拉德一世遇刺,巴耶济德屠杀了大量的塞尔维亚战俘。他接着迎娶了塞尔维亚国王拉扎尔·赫雷别利亚诺维奇的女儿为妻,借此将奥斯曼帝国与塞尔维亚结盟。作为不到30岁的年轻人,巴耶济德展现了铁腕,后来他也获得了“雷霆”的绰号。

如流星般陨落——土耳其苏丹巴耶济德二世的戎马生涯

巴耶济德

虽然奥斯曼土耳其在欧洲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安纳托利亚后方的卡拉曼和其他残存的土库曼埃米尔国仍在反对着奥斯曼人。因此巴耶济德不得不率军在欧洲和安纳托利亚两线来回奔波,巴耶济德在穷兵黩武方面甚至超过了他的父亲,并且深谙兵贵神速的道理,由此获得了“雷霆”的响亮绰号。虽然在帝国在巴尔干如日中天,战无不胜,但在东方,一个令奥斯曼人意想不到的对手出现了。曾经强大的伊儿汗国于1388年正式亡于“跛子”帖木儿大帝之手,这位新崛起的征服者以惊人的速度扩充着他的版图。至1394年冬,帖木儿已经渡过底格里斯河进入美索不达米亚,直接威胁到叙利亚的马穆鲁克人和安纳托利亚的奥斯曼王朝。而早先被穆拉德和巴耶济德击败、放逐的土库曼王公们抓住这一机会,向帖木儿发出了援助请求。这就给了帖木儿干预奥斯曼事务的绝佳借口,不过虽然帖木儿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但他暂时将视线投向东方,准备入侵印度。这给了奥斯曼帝国一个喘息的机会,去优先解决西方的后顾之忧,以避免重蹈两线作战的覆辙。 于是,巴耶济德在1395年正式展开了对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的第二次围攻。鉴于土耳其人的兵威,拜占庭似乎是在劫难逃了。匈牙利国王西吉斯孟德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决心援助拜占庭人,但仅靠他的兵力是无法与巴耶济德对决的。于是,他派出大量使臣,向教皇、向欧洲各国求援。教宗卜尼法斯九世不计前嫌,公开号召一场新的十字军东征。当时英法两国正处于百年战争的停战期,法王与麾下诸侯也愿意回归传统,响应圣战。于是,匈牙利、法国、勃艮第(为法兰西的诸侯)、德意志、意大利、波兰、医院骑士团、条顿骑士团、威尼斯和热那亚都纷纷响应,组成了一支大军。其中最精锐的力量约2000名法兰西-勃艮第骑士,而名义上的总指挥由勃艮第公爵之子“无畏的”约翰担任。

如流星般陨落——土耳其苏丹巴耶济德二世的戎马生涯

由于来源繁杂,这支十字军的战略目标并不统一。匈牙利国王无力维持一支庞大的军队持续征战,因此他只想进行一次目标有限的短期战役,解除君士坦丁堡之围,尽量打击奥斯曼人的有生力量。但浪漫的法国人却决心像他们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祖先那样,直捣奥斯曼帝国首都埃迪尔内,将土耳其人赶回安纳托利亚,甚至进军耶路撒冷。1396年7月底十字军在布达佩斯集结完毕,在威尼斯舰队的帮助下,他们渡过多瑙河,一路占领了河岸城市维丁(Widdin)和奥雷霍沃(Oryahovo),屠杀和掠夺了城中的穆斯林和东正教居民,以致恶名远播。但尼科波利斯(Nicopolis)城堡这个多瑙河下游最重要的战略枢纽和港口仍在奥斯曼人的控制之下,由于缺乏攻城器械,十字军组织的多次围攻都以失败告终。

十字军离开布达佩斯的情报传来,巴耶济德不得不解除对君士坦丁堡的包围,北上迎敌。途中,各行省的西帕希骑兵,盟友塞尔维亚国王斯蒂芬依次与他的卡皮库鲁中央军会合,最后在9月24日增援还在苦苦支撑尼科波利斯。此时奥斯曼军队总人数大约15000,而十字军人数大约16000,实力几乎相等。

如流星般陨落——土耳其苏丹巴耶济德二世的戎马生涯

巴耶济德并没有直接进攻十字军的围城部队,他了解到对方拥有大批西欧最精锐的骑士,这是他第一次遭遇的对手。苏丹审慎地选择了一处开阔的高地作为战场,提前构筑了工事和壕沟,并在中央安置了大量拒马。弓箭手被安排在队列最前方,骑兵部队靠后,整个阵型中间最厚,两翼略薄,如同新月。按照传统,鲁米利亚和巴尔干骑兵位居部队右翼,安纳托利亚骑兵位居左翼。部分加尼沙里军团被安排加入到普通阿赞布弓兵方阵中,而不是和苏丹的禁卫军在一起。拒马前面还部署了阿金日轻骑兵,以便诱敌深入。巴耶济德的作战计划是将十字军的进攻引向中央正面,当其与己方步兵部队厮杀时,再派遣骑兵从两翼夹击对手。

十字军方面,阵地的右翼是特兰西瓦尼亚人,左翼是米尔恰的瓦拉几亚人,兰西勃艮第联军被部署于阵型中央最前线。其实西吉斯蒙德原本打算先排除小股骑兵侦查敌方阵型,然后再发动总攻,但是法兰西的骑士们心高气傲,出言讥讽说匈牙利人畏敌如虎。由于法兰西骑士的崇高地位,匈牙利国王最后不得不做出让步,同意让他们发起第一波攻击,这就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而在他们的后方,匈牙利人,日耳曼人,医院骑士团及少量波兰、波希米亚军队依次摆成巨大的横列。

9月25日清晨,法国和勃艮第的骑士们不顾西吉斯蒙德的反对,率先对土耳其的阵地发起冲锋。可能是出于傲慢或轻敌,他们居然没有把自己进攻的消息及时告知匈牙利人。法兰西和勃艮第骑士装备了那个年代西欧最好的盔甲,对土耳其的弓箭在中远距离拥有良好防御力(这也给土耳其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就单兵作战素质来说,他们也确实一流。在法国人的强力冲锋面前,阿金日骑兵很快四散溃逃。随后骑士们就遭遇了大量拒马,拒马后是虎视眈眈的土耳其弓箭手(包括部分新军弓箭手)。但他们以惊人的勇气咬牙继续冲锋。可以想象,他们已沦为奥斯曼弓箭手活靶。法国布锡考特元帅的个人传记记载道:“箭雨比小溪瀑布的水点还要密集。” 但布锡考特为首的军官不断激励部下继续向前,他们最终在土耳其士兵诧异的目光中,顶着箭雨冲上了山头。

如流星般陨落——土耳其苏丹巴耶济德二世的戎马生涯

此时虽然骑士的伤亡不大,但战马的装甲防护并没有那么严密,于是有很多战马中箭,甩下骑手跑回营垒。结果是很多落马骑手选择徒步作战。那些徒步骑士在奥斯曼弓箭手阻击下,尽力为战友推倒拒马,令后面的骑士得以通过。十字军骑士终于冲过拒马阻碍,杀入土耳其步兵阵中。此时接战的土耳其步兵大多为普通的阿赞布弓兵甚至巴希巴祖克这样的非正规军,面对几乎“刀枪不入”的十字军骑士,他们纷纷退向两翼。连步兵方阵后的骑兵部队也抵挡不住,被冲得七零八落。步兵方阵如此之快即告陷落,恐怕大大出乎巴耶济德的预期,土耳其人的战局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法国骑兵距离巴耶济德的中军仅仅一步之遥,似乎胜利就在眼前了。但是,经过长时间战斗,重甲的法国人体力已经接近枯竭。而他们最后面对的土耳其步兵是一群前所未见的虎狼之师——加尼沙里军团。后者成功抵御住了十字军强弩之末式的最后的冲锋,也就在此时,土耳其禁卫骑兵突然高呼“真主伟大”,从两侧树林中杀出,彻底包围了法国人。法兰西-勃艮第骑士在英勇的战斗后发现获胜无望,大部分选择了投降。而后方的西吉斯蒙德并不知道法国人已经全军覆没。当他看到前方的无人的战马不断奔来,明白法国人想必遇到了灾难,作为联军统帅他不能坐视法国人的覆灭,只好硬着头皮率领其余十字军出击,试图挽救法国骑士的命运。但此时刚刚得胜的奥斯曼军队已经从阵地里气势汹汹的杀出,瓦拉几亚人和特兰西瓦尼亚人明白已经无力回天了,为了保存实力,他们选择了自行撤退。尽管如此,匈牙利人仍然坚持作战。最后巴耶济德将他预备队——塞尔维亚骑兵投入战场,匈牙利人再也无法支撑,开始了无序的溃退。巴耶济德的部队一直追击到多瑙河边, 在这里他们被一小批意大利雇佣弩手所阻击,同时威尼斯人的舰队也尽可能地接送溃兵。尼科波利斯十字军总算避免了全军玉碎的命运。

此役结束时,共有约6000十字军士兵阵亡,超过3000人被俘(法国贵族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由于目睹了十字军之前杀害穆斯林俘虏的罪行,盛怒下的巴耶济德也报复性地处决了五分之一战俘。法国战俘们后来被送到小亚细亚的布尔萨,严加看管,度日如年。当尼科波利斯的噩耗传到巴黎,法国政府将这一天定为举国哀悼日,很多法国的显贵都有亲友被俘或阵亡,据说“丧礼由早上一直举行到傍晚。”最终,法国人凑齐了200000弗罗林金币(Florin)的巨款作为赎金,总算换回了勃艮第的约翰等贵族俘虏的自由。

如流星般陨落——土耳其苏丹巴耶济德二世的戎马生涯

土耳其人处决战俘

如流星般陨落——土耳其苏丹巴耶济德二世的戎马生涯

巴耶济德收取赎金

尼科波利斯的胜利大大提高了巴耶济德一世在伊斯兰世界的威望。土耳其新军和卡皮库鲁骑兵在与欧洲最优秀的骑士对决中获得了完胜。如前文所说,法国骑士虽然在防护力上占优,并且个人素质也不逊于新军,但他们致命的缺陷是纪律匮乏,战术死板,个人英雄主义盛行——而新军则用更强的机动性、灵活性与集体主义精神笑到了最后。这场惨败对法国贵族的刺激颇深,之后的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开与土耳其结盟,早年尼科波利斯的惨败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不过,虽然土耳其在西方的威胁已经被解除,但东方的问题依旧存在。卡拉曼埃米尔阿拉丁·阿里趁巴耶济德忙于欧洲事务的时候,努力收复失地,重新占领了安纳托利亚行省首府安卡拉,并向布尔萨挺进。巴耶济德迅速调集军队,1397年在阿克萨伊平原将阿拉丁·阿里击败(但十字军入侵和这场插曲客观上帮助了君士坦丁堡解围,令拜占庭帝国又苟延残喘了半个世纪),并处死了他。苏丹决心一劳永逸的消灭卡拉曼和其他土库曼国家,把帝国版图向东扩展。但这引起了“跛子”帖木儿的忌惮,后者决定进军安纳托利亚,替土库曼王公们去“讨回公道”。

如流星般陨落——土耳其苏丹巴耶济德二世的戎马生涯

帖木儿出征埃及。波斯画家Kamāl ud-Dīn Behzād,1515年。

1400年春,帖木儿恢复了他在阿塞拜疆和东伊拉克的统治。正值此时,巴耶济德夺取了尔金迦(Erzinjan)和凯马赫(Kemah),这两地都曾接受过帖木儿的宗主权,因此两大强权冲突已不可避免。8月27日,作为报复,帖木儿攻占锡瓦斯和尔金迦,接着向南挺进到马穆鲁克统治的叙利亚,至10月已占领马拉蒂亚、阿伊塔普和阿勒颇,12月占领大马士革。巴耶济德趁帖木儿南下之际,班师回到安纳托利亚东部,再一次夺回了锡瓦斯和尔金迦,希望在决战之前积累战略性优势。1402年春,帖木儿又在格鲁吉亚召集了一支庞大的新军,当年6月,帖木儿从埃尔祖鲁姆和凯马赫进入安纳托利亚,经开塞利向安卡拉进发。帖木儿一面攻城略地,一面将这些土地归还给原来的土库曼贝伊,以此赢得了大部分土库曼部落的人心。虽然奥斯曼军队看似在安卡拉以逸待劳,但帖木儿抢占了水草丰美的北部通路,巴耶济德只能从贫瘠的南方寻找水源和补给,因此奥斯曼土耳其的战略优势也被大大削弱。

1402年7月27日,奥斯曼帝国与帖木儿帝国之间决定性的战役终于打响了。帖木儿知道巴耶济德绝非等闲之辈,此役他精锐尽出,共投入了多达14万兵力,部队中主要是弓骑兵。奥斯曼土耳其总人数约85000人。居中的巴耶济德的土耳其新军、西帕希部队、阿赞布步兵(几位王子和大维齐阿里帕夏也在阵中),左翼是王子苏莱曼统领的欧洲军团,右翼是塞尔维亚国王斯蒂芬指挥的安纳托利亚军团,两翼的部队中也掺杂了大量鞑靼人和土库曼王公部队。巴耶济德原本意图借助安卡拉的地利,用防御战来击败对手,但帖木尔的军队却从南面迂回,包围了安卡拉城,奥斯曼土耳其军只得放弃城东山区的预设阵地,在安卡拉北面齐布克平原主动迎击帖木儿。巴耶济德把部队沿基孜查科伊河展开,背靠着几座低矮的小山,东临齐布克河。帖木尔军率先对左翼鲁米利亚的西帕希发动了第一波攻势,西帕希们一面巩固阵地,一面向苏丹求援。右翼第二线的斯蒂芬的塞尔维亚骑兵很快赶来支援。塞尔维亚人的冲锋成功打乱了帖木儿骑兵,他们大受鼓舞,自发的追击残敌,却在整个阵线上露出了破绽。此时鞑靼人的轻骑兵突然倒戈(他们与帖木儿同文同种),向重新集结起来的左翼发动侧面冲击,西帕希们又一次开始动摇。虽然苏丹的卡皮库鲁骑兵组成的预备队及时从后方赶来,击退了叛变的鞑靼人,但左翼阵线已经支离破碎了。接着,土库曼骑兵发觉形势不利,也倒向了帖木儿。帖木儿军士气大振,开始全面出击。顽强的新军军团和阿扎布步兵还在两翼苦苦坚守防线,但大势已去。出乎意料的是,斯蒂芬的基督教塞尔维亚骑兵反而没有背叛苏丹,他们坚持到了几乎最后时刻,最终带着苏丹的长子苏莱曼杀出了重围。巴耶济德戎马一生,明白败局已定,他命令一部分卡皮库鲁骑兵保护着他的儿子们先行撤退,自己亲率残余部队撤退到阵后的小山上坚守,为撤退争取时间。新军士兵忠心耿耿地陪伴在苏丹左右,帖木儿大军重重包围了小山,但几次进攻都被击退。战斗一共持续了14个小时,夜幕降临之后,巴耶济德率领300近卫骑兵从东面成功的突围而出,但在逃亡中,苏丹的马不幸失蹄摔倒,巴耶济德最终被俘,而他苦苦打造的新军部队,几乎全部阵亡。

如流星般陨落——土耳其苏丹巴耶济德二世的戎马生涯

被关入囚车的土耳其苏丹

如流星般陨落——土耳其苏丹巴耶济德二世的戎马生涯

帖木儿(左)检视他的俘虏巴耶济德一世。Stanisław Chlebowski绘制,1878年。

安卡拉战役之后,帖木儿在安纳托利亚逗留了八个月,他满足于恢复各土库曼埃米尔国的原有状态,没有进一步征讨奥斯曼帝国的欧洲部分(当然,他也缺乏一支海军)。1403年3月,帖木儿返回东方,去酝酿他的新一轮的远征,这次的目标是中国。但还未及成行,这位征服者就在1405年2月18日在途中病逝。阶下囚巴耶济德一世已于1403年3月9日在阿克谢希尔去世(一说为自杀),他的死标志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早期时代的结束。安纳托利亚重新回到了他征服前四分五裂的局面。更严重的是,巴耶济德幸存的几个儿子相互争权夺利,导致奥斯曼土耳其陷入了长达十余年的大空位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