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四大战略阶段发展的人民海军

李杰

历经四大战略阶段发展的人民海军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70年悠悠征程,人民海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近岸走向近海、再到中远海乃至远洋。70年的时光,人民海军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初创时期,初创时期的中国海军是从1949年4月23日人民海军诞生日那天开始算起的。当时我们只是接收了一些国民党的破旧舰艇以及从民间收集来的废旧船只,组成了一支装备比较简陋、航程极为有限的海军。

尽管如此,这支规模不大的海军,在保卫沿海、保护渔民作业和海上支援其他军兵种的海上行动以及执行日常勤务当中,依然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当然限于当时的水平,中国海军舰艇无法走向远离海岸的海域进行活动和执行作战任务;在很多情况下,甚至无法与当时装备比较先进的国民党海军进行海上面对面的正规作战。

历经四大战略阶段发展的人民海军

从5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海军开始转向“近岸防御”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海军的装备依靠苏联援助,仍取得了明显的提高和进步。当时,我们从苏联等国家引进了一批性能相当不错的舰艇及零配件,包括各种小艇、潜艇的图纸,并尝试在国内组装。例如从1956年开始,上海沪东造船厂和广州黄埔船厂分别组装建造了4艘“成都”级护卫舰,该级舰排水量将近1500吨,这是中国海军自行组装和建造的第一级护卫舰。

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人民海军通过进一步的引进,购买,转让、制造,使得舰艇总数达到100多艘,总计4.3万余吨。这些舰艇已接近当时国际上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的水平;也就是说实际上我们这时候的海军装备距离世界先进水平大致相差15年左右,海军舰艇部队使用这些装备后,已可以担负远超初创时期更大范围海域和空中巡逻等各项任务。

历经四大战略阶段发展的人民海军

1968年,中国开始建造第一艘导弹驱逐舰,名为“济南”号,后成为051型“旅大”级驱逐舰的首舰。这是中国第一代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该舰1971年底正式加入人民海军,被誉为中华第一舰。其满载排水量达到3600多吨。最大航速达到32节;该舰上装有一门双联装130毫米火炮;2座三联装的“海鹰二”反舰导弹,两具12管反潜火箭发射器,以及两架直九直升机。应该说,该舰已经初步具备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导弹驱逐舰的水平,该舰的服役实现了中国海军驱逐舰从仿制向自行研制阶段的跨越和迈进。可以说,“旅大”级是在海军舰艇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战舰,他的服役将为后续的导弹驱逐舰和多种型号的水面舰艇的涌现提供有力借鉴和重要依据。

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上海江南造船厂开始为人民海军建造军用舰艇,其制造的W级常规鱼雷潜艇也正式交付海军。W级是我国自行生产的第一型常规潜艇,通常被称为03型潜艇。它一共有五个型号,其中1型和4型在指挥塔后部设有火炮,2型在指挥塔的前后两端均设有火炮。尽管以现在的眼光来看,W级已经显得十分老旧了,但是在当时对中国海军的潜艇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历经四大战略阶段发展的人民海军

进入20世纪60年代中期,有两款常规潜艇对人民海军的潜艇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第一款是R级,首艇由江南造船厂于1965年12月建成;另外一款是G级,于1966年由大连造船厂建成。G型也是第一艘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开创了一种新的海上弹道导弹打击方式,应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中国不仅完成了最初常规潜艇的装配制造工作,而且在潜艇的设备材料、配套生产上实现了全面国产化。

1967年,中央军委正式批准海军自行研制第一代中型常规潜艇——035型鱼雷攻击型潜艇。该型潜艇由武昌造船厂建造,首艇于1969年4月动工,1974年正式加入海军。这款035鱼雷攻击型潜艇速度比较快,适航性比较好,水下续航力比较长,水下的辐射噪声也比较小,所以综合性能还算不错。

历经四大战略阶段发展的人民海军

1959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了气壮山河的伟大号召:“核潜艇,1万年也要搞出来!”表明中国要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核潜艇。经过15年艰苦卓绝的研制和发展,到了1974年8月1日,中国海军史上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号正式加入海军序列,这艘核潜艇水下排水量5600多吨,装备的是鱼三型鱼雷。这型鱼雷是中国海军自行研制的大型声导反潜鱼雷,既能高速交战又能深潜使用。在研制出攻击型核潜艇的基础上,我国又成功地研制了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406型,该艇可以携带12枚固体燃料推进的潜射弹道导弹。

从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开始到21世纪初,中国海军进入了海军史上一个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近海防御战略时期。在这个阶段,刘华清司令提出了两个方面的引领性的发展方针。1985年底,海军司令刘华清在国防大学阐述了新时期的海军战略,第一次明确地将海军海军战略确定为近海防御型,坚定地提出了海军的建设目标。这个目标也就是在20世纪末或者更长一段时间内建设一支精干顶用的、具有现代作战能力的人民海军。刘华清对于中国海军的航母等大中型装备及其配套设施乃至航空兵也都提出了具有远见卓识的设想和计划方案。

在近海防御史上,人民海军装备发展中有一型极具近海防御战略特点和重要意义的战舰,这就是052型“旅沪”级导弹驱逐舰。这是一款大量采用西方先进技术的国产驱逐舰,排水量接近5000吨,最大航速达到32节。该级舰上装设有四座双联比较先进的“鹰击八”型反舰导弹、“红旗七”近程防空导弹、一座八联装“海响尾蛇”防空导弹,以及其他各型较先进的武器。该级舰不仅武器装备较为精良而且同时兼具反潜,反舰,防空能力的多用途舰。“旅沪”级先后造了两艘,也就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哈尔滨舰和青岛舰。这两艘舰的重要意义在于对海军今后的大中型驱逐舰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历经四大战略阶段发展的人民海军

1996年,美国派出两支航母编队开进台海,对我国形成了极大的战略威胁和军事挑衅。为了更有效应对美国航母编队,我国迅速从俄罗斯购进了4艘当时在世界上也属于比较先进的现代级导弹驱逐舰,也就是956型。该舰主要装备了SS-N-22日炙超音速反舰导弹,最大射程达到120公里,被人誉为“航母的克星”。

进入21世纪尤其是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以来,中国海军装备进入全面快速的冲刺阶段。有人形容海军新舰服役“像下饺子似的”。各种新式装备呈爆发式涌现。在此阶段,中国海军越来越具备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多样化战争的能力,而且具有双重威慑与作战能力。在进入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的战略时期,中国海军装备加速推进战略武器、大中型战舰、大型综合辅助船只,以及先进的特种作战飞机等先进装备的设计建造与问世。其中具有“国之重器”重要意义的中国航母,即大家所熟悉的辽宁号航空母舰,以及近年来多次下水试验的新型国产航母乃至今后性能更高、吨位更大的第三代航母等,都已进入了中国海军大中型武器装备的计划之列。

在加紧推进航母建造与入役的同时,中国海军还稳步推进新型战略核潜艇的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弹道导弹核潜艇在导弹的射程、性能的可靠性以及命中精度等方面,与西方的差距在不断的缩小。除此之外,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噪音也在明显降低。事实表明,今后,中国还将进一步发展性能更优、安静性更好,隐身性更强、打击威力更大,弹道导弹射程更远和精度更高的战略核潜艇、其他攻击型核潜艇等一批核动力潜艇,使中国的水下战略力量更加先进、牢靠,具备更强的打击威力和战略威慑能力。

众所周知,中国导弹驱逐舰近年来的发展在世界上也是有目共睹的,我们不仅发展了多种装有宙斯盾系统和垂直导弹发射系统的导弹驱逐舰,而且批量生产了目前世界上吨位最大的满载排水量超过1.2万吨的大型导弹驱逐舰。该型导弹驱逐舰不仅吨位大、导弹携带量高,而且可以执行防空、反潜,反舰以及电子战等综合作战行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055型导弹驱逐舰是中国海军装备有最新有源相控阵雷达的舰队防空驱逐舰,具备多种作战能力;随着将来该级舰的数量的进一步增加,既可以满足航母编队的作战需求,同时又能够单独领衔组成海上作战编队,执行各种海上作战任务。

历经四大战略阶段发展的人民海军

对于海军的特种作战飞机,比如说反潜巡逻机、预警机、侦察机、电子战飞机等,还有各种舰载直升机等,这些年也非常重视,发展速度极快。不仅注重提高整体打击能力,更注重其在未来实战、信息化条件下的具体有效的防御和对抗能力。无人机也是中国海军非常重视发展的一种作战武器,在未来的信息化乃至智能化战争当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

海军在大中型战舰方面,特别是在两栖作战平台建设方面也是同步发展和相应提高的。比如说两栖攻击舰和船坞登陆舰,今后一段时间,大家就可以看到,中国在海上执行任务时候,不光有航空母舰和大中型导弹驱逐舰,还有相应的两栖攻击舰和船坞登陆舰等。这些舰种相互配合,相辅相成,担负海上各种作战任务以及执行各种非战争军事行动。

根据今后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未来海战的特点,特别是未来可能面对的信息化、智能化战争,中国海军正在加力发展自己立体联合、网电综合的作战能力,尤其是应对信息化和智能化的作战能力。换言之,中国海军在未来能够有效地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挑衅与战争,能够担负多样化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

历经四大战略阶段发展的人民海军

历经四大战略阶段发展的人民海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