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发布,佛教如何解读?

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发布,佛教如何解读?

北京时间4月10日21时,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在全球多地同步发布出来,类第一次看到黑洞的视界面!它由有效口径相当于地球直径的望远镜阵列观测到,经过2年“冲洗”完成。

黑洞就是中心的一个密度无限大、时空曲率无限高、体积无限小,热量无限大的奇点和周围一部分空空如也的天区,这个天区范围之内不可见。

这就是黑洞。

这张令人惊奇的黑洞照片,是200多名科研人员历时10余年、从四大洲8个观测点“捕获”到的,该黑洞质量是太阳的65亿倍,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

光年,是距离单位,是以光速走一年的距离。5500万光年的距离,不可想象。但是,这束光,是5500万年前的光。5500万年,这个时间单位,我们可以略微想象一下。至少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当黑洞的这束光开始发射的时候,地球上还没有人类。

5500万年前,恐龙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1000万年。

5000多万年前,灵长类动物渐渐开始演化,生于始新世的达尔文麦塞尔猴出现,这被认为是所有灵长类动物的祖先。

3300万-2400万年前,产生了猿。在约1000万年前至约380或200多万年前,腊玛古猿与是南方古猿产生。

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发布,佛教如何解读?

而现代人的祖先被认为是32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被人称为Lucy。Lucy的后代朝不同的方向进化,演化成同属不同种的人类,如尼安德特人、智人、佛罗勒斯人、格鲁吉亚人等。

现代人类由智人进化而来,除智人外的其它人种全部灭绝。智人生活于25万年前到3万年前,他们早已学会直立行走,用火,用长矛捕捉猎物,也在群居生活中建立了社会关系,并能使用语言沟通。晚期智人的身材和样貌已经非常接近于现代人类。

我们不得不承认,当我们在今天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这束室女座的黑洞之光已经以光速向地球奔走了5500万年。

这是5500万年前的光,但是我们在5500万年后的今天才看到。如果这束光迟到地球100年,那么我们今天生活在地球上的绝大多数人将看不到这张照片,如果迟到地球1000年,那么我们所有人都将看不到。

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发布,佛教如何解读?

过去的光,走了5500万年,我们才得以在今天看到。我们的今天,不知会成为何时的未来。想象一下,再过5500万年,未来的生命体,倘若捕捉到今天地球全人类在分享这张照片的场景,会是何等的激动?于他们而言,是现在,但于我们而言,那是未来。正如这5500万年前的黑洞之照一样,若站在地球角度看,它是我们的现在,却是黑洞的过去;若站在黑洞角度看,它是黑洞的现在,却是地球的未来。

过去、现在、未来,没有绝对之分。不同的时空,不同的环境,过去的可能是现在的,现在的可能是未来的,而未来的也有可能是过去的。

说句题外话,也是切身之感受。人类对外太空的探索是必要的,但对内心的探索同样必要。仰望星空的同时,也要脚踏实地,还要返观内照。照照自己的心,看看这5500万年前的黑洞照,会有无限的遐思。你会觉得:黑洞再大,不如心之大;黑洞再广,不若心之广。

于人类而言,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是基于心的。我们通过心来认识过去的黑洞,感知未来的宇宙,但是这颗心又不可得。

如何说呢?《金刚经》有言: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发布,佛教如何解读?

我们无法看见黑洞的真实影像是因为在如此大的引力之下,连光都无法逃脱。无法逃脱的光,即是时间尺度,也是空间尺度。

光,是时间。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霍金的《时间简史》都提到,当我们的速度无限接近于光的时候,时间的参考系会发生变化,甚至时间静止。光,也是空间,我们以太阳系的光的速度作为衡量标准,计算宇宙的距离,称之为光年。

黑洞吸收了光,那便是超越了凡夫(或者说地球众生)的时间和空间的认识。在佛教当中,时间和空间被认为是不相应行法。

在佛陀的眼中,时间和空间都是凡夫为了观待事物的改变,而强行设立出来的。有一个著名的比喻,一个杯子放在平地上,如果永远不会变化,那么对于这个杯子而言,不存在时间的变迁,也不会有空间的转换。如果杯子由完好到碎裂,或者由左边拿到了右边,那么杯子就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就依靠凡夫所定义出来的时间和空间去说明和阐释。

所以,对于佛陀而言,时间和空间只是凡夫在无尽的轮回中,给一成不变的业力相续定义了一个看似变化的假相世界。其后凡夫就以这种维度的世界去判断自我价值的变化、生命隐现的感受,而这一切在佛陀眼里:都是凡夫用自己的业力,给自己创造一个束缚,本质上就只有缘聚则现和缘散则灭而已。

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发布,佛教如何解读?

那么黑洞吸收了光,本身就是超越了我们想象的一种存在,拍出这个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的所谓“黑洞”,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我们只是在1.3毫米波长的观测过程中,逃不过黑洞强大的吸引,成就了椭圆形的无光的黑色影像。

我们没有看到黑洞,我只是在时光中,感知到了一个没有时空的世界而已。《杂阿含经》中有一段话:此千世界,中间暗冥,日月光照,有大德力,而彼不见。这段话大致可以作为黑洞的一个描述。

观测到黑洞,认识到时间和空间也许并不是那样不可逆,甚至时间和空间只是我们在无数次轮回过程中,给这一个世界编织的一个梦,一个以为自己是“真实”的梦。

我们年龄的成长是时间,我们身体的变化是空间,而这一切从来只是我们业力的变迁,本就没有一个正在改变我们的时间和空间实体。

认识到这些,再来看看那张“黑洞”的影像照片,我们会发现,所有的光明本性本就不是外在的善良,而是发自内心,永不会脱离自体的本来智慧。

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发布,佛教如何解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