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卡第一人:前半生在美国造原子弹,后半生在中国放牛

中国绿卡第一人:前半生在美国造原子弹,后半生在中国放牛

她是杨振宁的师姐,是被称作“奶牛界袁隆平”,也是第一个拿到中国绿卡的外国女人。

1945年,她在美国参与制造原子弹;1948年,她来到延安,和丈夫一起下乡养牛;直到2010年因病去世,她在中国待了半个多世纪,也养了半个多世纪牛。

她是美国科学家琼·辛顿,更是中国养牛专家寒春。

01

1921年,琼·辛顿出生于芝加哥。奶奶伏尼契晚年迁居美国,是著名小说《牛虻》的作者。出生于文化底蕴浓厚的家族,琼·辛顿注定不平凡。

中国绿卡第一人:前半生在美国造原子弹,后半生在中国放牛

琼·辛顿喜欢艺术,会拉小提琴、画画、骑马,还是国际奥林匹克滑雪选手,堪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在精英家族里,琼·辛顿展示出了精英的一面。不过,琼·辛顿没有选择艺术作为专业,而是物理学。原因很简单,她认为物理学对时代更加有用。

中国绿卡第一人:前半生在美国造原子弹,后半生在中国放牛

1944年,23岁的琼·辛顿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其导师是被誉为“原子能之父”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费米。

有一次,有个同学和她一起做实验时合错电闸,琼·辛顿差点因此丧命,她的这个同学就是杨振宁。

命运巧合地把两人安排在了一起,两个优秀的物理学家在费米实验室产生交集。但是,之后二人的命运就渐行渐远,朝着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展了。

1942年,美国启动研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费米是该计划的主要负责人,琼·辛顿也因此参与其中。

1945年,人类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24岁的琼·辛顿成为物理学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如果按照正常轨迹发展,琼·辛顿很可能成为物理学家,像杨振宁一样拿下诺贝尔物理学奖,像霍金一样扩展人类对宇宙的认知。

但是,1945年8月的两颗原子弹在日本广岛、长崎爆炸。看着威力恐怖的蘑菇云,一个同事说:“这不是蘑菇云,是日本人的骨头和肉”。

中国绿卡第一人:前半生在美国造原子弹,后半生在中国放牛

琼·辛顿为之一震。从事物理学是因为这对人类有用,但自己亲自制造的原子弹却成了杀戮人类的工具。

“如果科学是这样,我宁愿不要科学”。

自己的科研成果成了杀人工具,这不是琼·辛顿的初衷。后来,琼·辛顿又发现自己的奖学金是美国军方提供的。她再也受不了了,自己研究的物理学并没有服务于人类,而是服务于战争。

于是,琼·辛顿选择离开物理学。

02

1948年,琼·辛顿追随未婚夫阳早来到延安。

“延安,是一个梦想的破灭和另一个信仰的开始”,寒春说。

中国绿卡第一人:前半生在美国造原子弹,后半生在中国放牛

当时的中国尚未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百废待兴。于是阳早、寒春放弃科学研究,转而投向了畜牧业。

她要去去放牛!

研究原子弹的人去放牛!

在她心里,生产牛奶才是对人类有用的,而不是杀人的原子弹。琼·辛顿如果继续研究物理学,那她对人类的作用将会更大,去放牛是大材小用,此言不虚。

让顶尖人才发挥顶尖作用,可以最大化地促进人类进步。很难想象如果爱因斯坦、牛顿、霍金、费米、杨振宁从事的不是物理学,那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会有多局限,对科技的掌握会有多落后。

如果琼·辛顿没有来中国,而是继续物理学研究,那她会不会像这些大神一样促进人类进步呢?

答案显而易见。要知道,当时能参与研究原子弹的女性是凤毛麟角的,琼·辛顿很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居里夫人。

中国绿卡第一人:前半生在美国造原子弹,后半生在中国放牛

但她自己认为,“从小学到研究所的生活不能说它不幸福,但比起站在人民之中,与大家一起改造整个社会,用双手建立一个没有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美好而富有的新国家,原来的那种幸福观是多么的狭窄啊”。

对全世界来说,从科学家到牧民,琼·辛顿或许做了一个错误决定。

但对中国人来说,琼·辛顿的选择是雪中送炭,中国人民需要她。

少一个琼·辛顿、多一个寒春,不仅仅是她的幸福,更是中国人的幸福。

中国绿卡第一人:前半生在美国造原子弹,后半生在中国放牛

带着“做对人类有用的事情”的使命感。1952年,寒春、阳早带着1000头奶牛投身到西安农场,正式开始牧民生活。

03

期间,寒春、阳早每天早上5点去养殖场,太阳落山才回家,脑子里想的都是怎么提高牛奶产量。

前往美国考察,省吃俭用买下先进设备;利用物理专业发明直冷式奶罐,在全国推广开;设身处地替牛考虑,挤奶的时候牛怎么舒服怎么来。

凭借专业的养殖和细致的照料,牧场里年产量不到7000公斤的牛奶一跃变成9000多公斤,最高甚至达到13000公斤,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因此,寒春被称作“奶牛界袁隆平”。

中国绿卡第一人:前半生在美国造原子弹,后半生在中国放牛

寒春曾说:“一个国家,大家都为钱活着,那么谁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阳早和寒春享受副部级待遇,却和大家吃大锅饭;国家补发5000块钱专家费,被他们明确拒绝;科研项目获奖,奖金却分文不取;东拼西凑了2万美元仍然买不起设备,于是他们卖掉地毯……

即使进入21世纪,寒春的家具仍然没有一件超过2000块,书桌还是由几块砖头垒起来的,要多寒酸有多寒酸。

中国绿卡第一人:前半生在美国造原子弹,后半生在中国放牛

他们绝不是为钱活着,而是信仰,为人民谋福利的信仰。

2003年12月,阳早因病去世。去世之前,寒春要求把他的心脏起搏器摘下,留给更需要的人;去世之后,各级领导前来慰问,寒春反而趁机提出奶牛的事情。

生离死别之际,寒春很不近人情。

中国绿卡第一人:前半生在美国造原子弹,后半生在中国放牛

因为她了解阳早。丈夫和自己一样在牧场生活半个多世纪,这不单单只是一项事业,而是他们生命的全部。

他们不在乎钱,也不在乎名,只在乎一头奶牛能产多少奶,一公斤奶能给多少人。

因此在阳早死后,寒春把他埋在了牧场旁边,让他每天都可以看到牛。

在阳早讣告的最后,寒春加了一句:“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寒春说:“那个时候,人心是纯粹的。不像现在,掺杂了太多别的东西,把信仰丢了”。

2004年,83岁的寒春拿到了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成为第一个拿到中国绿卡的外国人。

中国绿卡第一人:前半生在美国造原子弹,后半生在中国放牛

其实寒春很早就认准自己是中国人。

新中国成立后,寒春说:“好家伙,我们终于建立了一个新国家,真是了不起”。

从1948年踏上中国大地,到2010年因病去世,寒春默默付出60多年,“奶牛界袁隆平”的称赞恰如其分。

初到中国,延安老乡对阳早开玩笑:“你的婆姨到延安了”。

或许从这一刻开始,琼·辛顿已经变成中国婆姨,和华夏大地结下不解之缘。

笑容是纯真的,心灵就是纯粹的,信仰就是纯洁的。喜欢笑的人总是对世界充满善意,寒春就是如此。

中国绿卡第一人:前半生在美国造原子弹,后半生在中国放牛

生于富庶的芝加哥,死于热爱的中国大地。扎根于中国的寒春,早就不是那个操着英语的琼·辛顿,而是操着北京口音的可爱老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