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布朗族原生態民族服飾文化——章朗之行

2019年元旦剛過,應朋友之邀我走訪了一趟這個千年茶鄉——章朗

緣起:應朋友之邀對布朗族原生態的傳統服飾進行一次深入的探究

1月2日驅車從昆明出發,一路高速直達人們心目中美麗的西雙版納景洪,上午11:00出發,到景洪已經是下午6:00鍾了,深知路途的遙遠,匆匆吃了一碗餃子過後繼續上路,到達勐海縣已經是晚上9:00左右。

探尋布朗族原生態民族服飾文化——章朗之行

高速路口休息

第二天一早朋友來接我,經過大約一個小時行程到了打洛,打洛口岸一路的國旗標誌讓每一個來到這裡的中國人油然而生對祖國改革開放40年的成就而感到由衷的讚歎。作為一箇中國人真好,國家富強,人民安居樂業。

探尋布朗族原生態民族服飾文化——章朗之行

打洛口岸一路的國旗

中午飯在途中一個傣族寨子裡,漫步寨子裡一路的熱帶蘭花。作為一個民族服裝設計師,我知道布朗族的民族服飾是有受傣族服飾的影響的,就只看裙子都是差不多一模一樣,但是布朗族的風格又自成一體。

探尋布朗族原生態民族服飾文化——章朗之行

傣族寨子裡的蘭花

接下來的路途就是這次行程的目的地章朗古寨,一個有著1365年曆史的布朗族古村寨。一路的勞頓使我昏昏睡去。下午5:00左右我們終於到了目的地:西定鄉章朗村。

探尋布朗族原生態民族服飾文化——章朗之行

章朗村。

章朗該村是個古老的純布朗族村寨,是西雙版納最大的古老的布朗族村寨,坐落在雲霧繚繞、鬱鬱蔥蔥的巴達山上。“章朗”是傣語,“章”即大象,“朗”為“凍僵”,直譯為:大象凍僵的地方。

探尋布朗族原生態民族服飾文化——章朗之行

章朗村。

探尋布朗族原生態民族服飾文化——章朗之行

章朗村。

章朗村周圍的原始森林裡生長著野生型茶樹,是章朗布朗族的祖先種植的,古茶樹面積約有700畝,從古茶樹上採摘下來的茶葉回感好,耐泡。

茶是這座村落的靈魂,貫穿著布朗族人民的生命情感,這裡是布朗族文化的傳承聖地,傾注著他們對自然的尊重與專注。

探尋布朗族原生態民族服飾文化——章朗之行

古茶樹

剛進入村落撲面而來的是濃厚的傳統文化氣息,杆欄樣式的房屋,傳統的木結構吊腳樓,是布朗族特色的民居,上面一層供人居住,下面一層是放養牲畜的地方。

長脊短簷式的屋頂,以及高出地面的低架,能適應多雨潮溼的氣候。屋頂上無數次雨水沖刷過的瓦片上長有一層青苔,訴說的村寨歷史的厚重感。

探尋布朗族原生態民族服飾文化——章朗之行

家家戶戶都有通電,村民們也都知道刷抖音、聊微信,很顯然現代化的文明已經侵蝕進入了這個古老的村落,但是這並沒有讓它失去它自己原有的古樸風格。

探尋布朗族原生態民族服飾文化——章朗之行

章朗村。

儼然一個世外桃源的景象。耳邊響起微風中送來的雞鳴和犬吠,縷縷炊煙隨威風飄散而來。

當晚,留在朋友家住宿,雖然現在他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仍然保留了他們傳統的生活方式。

探尋布朗族原生態民族服飾文化——章朗之行

傳統的生活方式

第二天,開始我們此行的目的,我們首先去參觀了由版納州政府投資建設的一個頗具規模的布朗族生態博物館,先去了解一下布朗族的歷史文化,以及服飾的演變。

探尋布朗族原生態民族服飾文化——章朗之行

布朗族生態博物館

然後在當地找了一些民族工藝傳承人瞭解傳統布朗族的服飾,有些服裝的製作方法和工藝已經接近失傳,可能我下次來到這裡的時候就見不到了。

探尋布朗族原生態民族服飾文化——章朗之行

路上時常都能見到穿傳統民族服飾的村民,家家戶戶都有屬於自己的院子,村民們還會在院子裡面種樹、種花養一些動物,在房子前面後面都會有鳥叫聲蟬鳴聲。

探尋布朗族原生態民族服飾文化——章朗之行

鐵海棠

探尋布朗族原生態民族服飾文化——章朗之行

紅花文殊蘭

沒事兒你可以到鄰居家裡去串個門兒,聊聊天兒到大樹的底下去乘涼,看著天上的鴿子悠悠的飛過去,讓人變得更加的寧靜。遠離城市的喧囂,我不禁喜歡上了這樣的生活方式。

探尋布朗族原生態民族服飾文化——章朗之行

布朗族日常穿

探尋布朗族原生態民族服飾文化——章朗之行

到處走訪探究,我瞭解到:明清以後,布朗族男女皆束髮為髻。婦女著花短衫,下身著黑色長裙。

小腿扎數道藤蔑條製成的黑藤圈;頭戴篾帽,雙耳戴大銀環或銅圈,手戴銅鐲,用藍色或綠色的珠串套在脖子上,而項鍊則掛滿五色燒珠與海貝,長達臍部。

探尋布朗族原生態民族服飾文化——章朗之行

上衣

探尋布朗族原生態民族服飾文化——章朗之行

馬褂

現代布朗族服飾,馬褂穿裡

現代布朗族的服飾,其形式基本相同,但也略有一些差異。上身穿黑色或青色圓領長袖對襟短衫,用布扭扣於胸前,下身著黑色寬襠褲,頭纏白、黑色或青色包頭巾。

探尋布朗族原生態民族服飾文化——章朗之行

下穿黑色統裙,裙上部織有紅、白、黑、黃、藍等不統一線條,也有的年輕姑娘穿著白、紅、綠等色上衣;小腿纏白色護腿布,頭戴黑色、青色包頭巾,耳戴銀耳環,下垂至肩,手戴銀手鐲,

探尋布朗族原生態民族服飾文化——章朗之行

都是純銀的配飾手鐲、頭飾、腰帶

值得一提的是,年輕的布朗族姑娘喜愛用花朵做頭飾,而且也是親眼見到,給我的直觀感受是不同的,他不像傣族或其他一些民族插一朵花,他是整個頭巾上面插滿了花,別有一番風味。

探尋布朗族原生態民族服飾文化——章朗之行

布朗族少女

探尋布朗族原生態民族服飾文化——章朗之行

探尋布朗族原生態民族服飾文化——章朗之行

布朗族少女

探尋布朗族原生態民族服飾文化——章朗之行

探尋布朗族原生態民族服飾文化——章朗之行

布朗族服飾穿著簡樸,男女皆喜歡穿青色和黑色衣服,此次對於布朗族服飾的探究收穫滿滿,瞭解到了很多傳統布朗族人的生活方式,對於以後進行設計少數民族服飾會有很大的幫助,也算是不虛此行了

作為一個千年古寨,章朗至今還傳承著古老的歷史文化、生產活動以及民間習俗。寨內不僅有最古老的布朗族佛寺、幾百年的古茶園和幽深浩淼的“龍山”森林,還有大象井、南三飄墳、仙人洞、古驛道、景桑古城遺址、虎跳峽、白水河瀑布等一系列自然與人文完美結合的景觀。

生產勞動、婚喪嫁娶、宗教祭祀,還是音樂舞蹈、文學藝術等,都保留著古樸淳厚的民風民俗,具有亙古如斯的延伸之美與高遠之韻。巴達古茶園最多的是章朗,章朗寨現有244戶人家,是西雙版納最大的布朗族寨子,也是布朗族歷史文化保存得最完整的寨子。

往期精選

25 September 201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