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雙》:周潤發大熒幕傾力之作,影片中的暗喻你們看懂了嗎?

《無雙》:周潤發大熒幕傾力之作,影片中的暗喻你們看懂了嗎?

其實我個人是非常不樂意將李問最後的反轉歸結於雙重人格這一精神病範疇,我寧願相信這是一個人正與邪的對抗。李問在本片中大部分時候都顯得懦弱且憨傻,無論是他喜歡的阮文還是幻想中的發哥都是他憧憬的樣子。

電影中李問的兩幅畫其實也暗藏玄機,某些程度來說可以佐證我的理論。這裡要著重誇一下導演的是,觀眾看不懂這兩幅畫完全不影響看懂該片,但如果對此有了解的話則可以對這部電影做更好的解讀。

《無雙》:周潤發大熒幕傾力之作,影片中的暗喻你們看懂了嗎?

《四季》

這幅畫其實就是阮文替李問擺在自己畫展,結果一直沒有被賣出去的那一幅。在寫這篇影評的時候,我看了很多對這部電影的解讀,以此瞭解《四季》其實出現在了電影的很多地方。

這其中包括了畫作和配樂,甚至連阮文在影片中舉辦的第二場畫展也叫做《告別四季》。

《無雙》:周潤發大熒幕傾力之作,影片中的暗喻你們看懂了嗎?

大家還記得畫展上,畫家吳復生站在李問畫的《四季》前頭是怎麼噴這幅作品的嗎?他說這幅作品完全是垃圾,沒有四個季節只有四個大師筆法的模仿和拼湊,毫無自己的創造。最後他還調笑說,莫不是這幅畫的作者是個復讀機吧!

這句評論是不是聽著有些耳熟?對了,這是他之前在屋頂上偷聽到畫商對阮文說的,關於自己作品的評價。當然,阮文並不是他女友自然也沒有畫商和其的這番對話,很可能這是他之前聽到的別人對他作品的評價。

《無雙》:周潤發大熒幕傾力之作,影片中的暗喻你們看懂了嗎?

在李問模擬的世界中這個觀點由吳復生說了出來,某些程度來說我覺得是李問自己對此也妥協並認同了。如果李問真的是畫家,那麼他可能是背離家族給他的使命自己跑出來搞藝術的,在接二連三的打擊之下他也不得不承認自己其實並沒有什麼藝術天賦。

“四季”代表一個正常的輪迴,李問曾經試圖選擇正常的人生。但最終他親手毀掉了這個輪迴,也就走上了一條有去無回的路。點燃《四季》轉身離開,除了表現了對心中女神的別離,可能也是李問選擇放下成為藝術家專心投入製假事業的一個轉折點吧。

《無雙》:周潤發大熒幕傾力之作,影片中的暗喻你們看懂了嗎?

《騎士、死神與魔鬼》

這幅畫是著名德國畫家阿爾布雷希特·丟勒(Albrecht Dürer ,1471-1528)的版畫著作之一,其出生於紐倫堡,同時也是一名版畫家及木版畫設計家。

《騎士、死神與魔鬼》的作者想要描繪的,大概是一個試圖在平凡生活中堅守理想的信仰者。我不太懂美術,看到網上有專業評論家對這幅畫的解讀為:沒有遭遇阻力的理想不是理想、經不起誘惑的道德不成其道德、未經挑戰的信仰是偽信仰。

作為騎士就必須學會直面慘淡的人生、正視淋漓的鮮血。想要成為王者就必須要戰勝敵人,更要克服自己,這顯然與影片中李問的身世以及所處的背景不謀而合。

《無雙》:周潤發大熒幕傾力之作,影片中的暗喻你們看懂了嗎?

關於這幅畫在電影中的運用,我在網上找到了導演莊文強關於這一點的詮釋,在此分享給大家。我想,沒有比身為本片的導演及編劇的他更有資格解讀這些了。

「我看到很多網友也已經開始解讀《騎士、死神與魔鬼》這幅畫了,跟大家理解的一樣,在這幅畫上,騎士位於正中間,旁邊的死神要阻攔他的去路,魔鬼想拉他下馬,但騎士視若無人繼續前進,因為他心中有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在李問心中,也一直住著一個“理想的自己”,就是像發哥飾演的畫家那樣,是人生舞臺上的主角,是最大的贏家。但那只是他的夢想,現實裡,他就只是一個沒有創造能力、只能去做偽鈔的“觀眾”。」

《無雙》:周潤發大熒幕傾力之作,影片中的暗喻你們看懂了嗎?

在眾人稱“港片已死,有事燒紙”的現在,我們慶幸地看到香港導演們並沒有放棄創作的熱情。從《樹大招風》、《寒戰》到《踏雪尋梅》再到這部《無雙》,我們能夠感到來自香港這個彈丸之地的努力和韌勁,也讓人彷彿嗅到了香港電影巔峰時期的氣息。

如果可以的話,推薦大家看粵語版本的。

(本篇完)


喜歡影視劇、美食和旅行的天秤座80後妹紙,喜歡一切新奇溫暖的事物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留言與我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