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26歲,一無所有的男博士?

陰霾冬天


中國人喜歡讀書,但是需要想清楚一個問題,你為什麼讀書?而到了博士這個階段,很多人都是隨大流、求虛名,——反正最高學歷聽起來酷酷的,花個四五年讀一個吧!

但是,你想過沒有?當你選擇了讀博,你是在為自己選擇一條學術路線,這條路線非常非常非常狹窄。除去高校、科研院所以外,能選擇的也就是有限機構和企業的研發部門。在這個社會,需要用到博士知識、學識、技能的職位和工作少之又少。那麼,你當初想清楚為什麼讀博了嗎?


【中國歷史和文化中對讀書的追求近乎痴狂】


問一個大多數人無法理解、覺得書呆子虛偽假大空的問題:

你有學術理想嗎?你願意付出生命來探索世界的真理嗎?

如果不願意,顯然學術這條路壓根就不適合你,選擇讀博更是個錯誤。如果你連想都沒想過這個問題,我只能說你這麼多年的書都白讀了。


博士學位是人類社會最高的學位,這意味著當你在某一個領域博士畢業的時候,你已經是這個領域裡某個課題的資深學者了。按照正常的培養要求,你現在需要具備的素質包括:

(1) 該領域很強的知識背景和儲備;

(2) 該領域各類話題討論的深度解析能力;

(3) 該領域很強的學術態度和批判能力;

(4) 該領域知識和理論繼續創造的學術能力。

按道理,當你博士畢業的時候,你是具備在你所在的領域跟世界上任何人叫板的底氣和能力。然而, 這裡必須要強調的是按道理,因為現實情況還是跟理想有差距的,無法排除很多學校和博士畢業生並不具備應該有的素質。但是再不濟,一個合格的博士畢業生也應該在畢業之後能夠獨立承擔、進行、併合格完成該學科的學術科學研究的課題和項目(也就是上面所覆蓋的素質都要具備)。


那麼,從學術的角度來說,完成博士學位並獲得全世界和社會的認可,是一項極高的榮譽。能夠獲得博士學位的人數在全世界總人口比例上還是屈指可數的。那麼,博士學位本身所代表的能力、素質、智力、成長、挫折、進步、努力、榮譽等等的一切對於一個個體來說其實已經是很大的財富,——儘管它並不能夠用金錢和物質來衡量。我讀博期間一位畢業的師姐給我講她的故事震撼到我:

她博士論文通過審查等待畢業的那段時間她非常緊張,生怕出了意外生病被車撞什麼的。她覺得明明已經完成了生命很重要的一步,不希望在正式頒發博士學位之前掛了、使得生命變成巨大的缺陷和遺憾。

她的故事告訴我們,讀博本身對人生來講已經具備不可衡量的價值,而博士學位又代表著世界和社會對個人受教育程度和學術水平最高的認可。你應該感到很光榮啊!


【至今無法忘記博士畢業典禮壓軸出場時全場經久不息的掌聲,那是對一個人學生生涯最大的肯定】


再進一步說,博士學位本身代表著:從思想上,一個個體從簡單適應社會的人類進步成長為能夠認識、總結、改造這個世界的高級個體。人類的進步需要兩大類人群,——一大類不斷學習總結知識理論,另一大類在前一類的基礎上引領創新帶領人類向前邁步。而博士所代表的是第一大類的過程,博士之後的路應該是另一類的過程。


換句話說,從博士學習開始向前,前方就沒有道路,需要你披荊斬棘,開拓疆土。這其中因為要探索未知事物,因此必然要承擔很大的風險,失敗的幾率也非常高。比如英國有個華人博士生題目是論證為什麼英國永遠不會脫歐,搞了幾年,你猜現在怎麼樣?在他畢業之前英國脫歐了!所以換題目重做。之前的時間都白費。而即便你能夠一帆風順、智商超群、運氣極佳,你窮盡畢生能夠為人類社會和這個世界貢獻的在宇宙長河中也微乎其微。但走上學術這條路,就是要做好這種覺悟。



總的來說,學術是一條孤獨、漫長、不保證成果的一條艱辛的路。能堅持下去,必須要有一定的學術理想。回到前面的問題,你有學術理想嗎?你願意付出生命來探索世界的真理嗎?你願意把人生大部分的時間都放在這樣一個枯燥辛苦的事業上嗎?很多時候做學術都是不近人間煙火、都得不到一般人的理解。這條路,是功利的反義詞。而要真正得到成長成為一個學術工作者,時間和精力是最最需要消耗也是最不值錢的東西。更重要的是,學術道路是與金錢絕緣的,跟所有正常人的生活都是矛盾體。我認識的一位有名的教授在招收學生時明確說過:窮人家孩子別來讀博。你讀了,以後沒有致富的希望。我的碩士導師在面試我的一個要讀博的同學時問她是不是單身,單身的話也不建議讀博,因為你的大部分時間都要貢獻給科研事業。


【二十一世紀除愛因斯坦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沒有之一)楊振寧先生,在他背後有成千上萬默默無聞的物理學科研工作者在推動著物理學的發展】


所以,廢話這麼多想說明的第一點,博士畢業怎麼可以說自己是一事無成?

第二點,請不要用金錢和物質來衡量博士的價值,如果你的思維方式是這樣的,這條路不適合你。

第三點,碩士以前的教育是幫你在社會上立足,博士的教育是你想為世界做貢獻的自主選擇。想要車房,幹嘛費力不討好來讀博呢?賣豬肉收破爛的錢途都要更好。

第四點,如果你肯堅持學術理想,我祝福你,也希望你對這個世界的發展能貢獻自己的力量。


新西蘭陳老師


十年前我博士畢業,和樓主差不多,我比樓主慘的是當時在香港一無所有不說,還人生地不熟吃喝都不習慣,那時候沒有微信手機等信息技術也不發達,打個電話都是國際漫遊,天天熬實驗室,半封閉狀態,我形容那時候自己的狀態是慘無天日。

2009年回上海,帶了80多公斤學術論文,springlink和愛斯唯爾網上下的,靠著這些東西,我白手起家,2010年開始建實驗室,當時學校基本沒有提供場地,又沒有研究生,而我又是離開導師單打獨鬥,2011年才是最慘的,工作一年多,欠了人家好幾萬的加工費、材料費。

快十年了,現在我看來應該是好起來了,或許也是我自以為是。

一無所有不是你的錯,是正常的經歷,寒窗苦讀的是12年中學教育,11年大學教育,但是最大的還是影響著你將來的習慣和人生走向。

博士研究生只是現在,前天我和研三的一個女生聊,在機械領域她發了兩篇SCI,我和交大同濟港大臺北科大的一些教授私交也不錯,可以申請考核制博士,讓她想清楚兩件事:讀博,或者直接落戶上海開始工作(她已經接到了兩個律所的offer,打分75基本可以落戶,老家是河南某貧困縣),但是我最希望的還是她能找個對象,讓她和她對象一起承擔你所說的不明朗的未來,但我不好直接開口。

(供女生參考)有學習機會就要抓住,對於是女生,讀博要付出的代價比男生大,我帶的第一個女博士35了,雖然已是副教授,美國博後,但尚未成家,始終是我心病。女生可以先戀愛,讀博期間成家條件過得去也可以生孩子,我同事就是這樣,和我一起畢業參加工作,我為她介紹對象,她說她孩子2歲了。

樓主是男生,就輕鬆好多了,專心做好自己的科研,塑造好自己的性格,博士只是學歷,將來的發展還得看你的個性,再說,一個優秀的女孩子不是看重你的現在,她們更希望和你創造未來,這種成就感不是金錢可以比擬的。

除了北上廣深,博士在其他城市的待遇,特別是我瞭解的無錫、常州、嘉興、南通,大部分會配房(*年後產權歸你)或者有30萬左右的安家費(如果你學校、專業合適,不太挑的話,我來替你聯繫,有幾個師兄是這幾個市某高校的院長,經常讓我介紹人去他學校),如果你的成果優秀,待遇和發展空間不可同日而語。

假想一下,你如果畢業後進入常州大學,第三年,你評上副教授,那時你是33歲,有房有車(感覺自己突然俗了),性格不錯,能力也強,父母也尚未老去,你帶著父母老婆孩子,太湖泛舟,波光粼粼,談笑有鴻儒,你會感謝現在的你所付出的努力。

(下圖來自常州大學主頁)


研機有理


我23歲碩士畢業,不過沒讀博士。

假如我去讀博士的話,差不多也畢業兩三年了。

那這樣的話,恐怕也很多人說的“一無所有”,沒車沒房。

但是,大家不要忘了,人家有可能會有充裕的“人力資本”。

年薪50萬,用不了兩三年就超過絕大多數人了,從一無所有到百萬富翁,不過是兩年的時間,這有什麼。

即便不說這些年薪50萬的博士,大多數博士年薪也有個15-20萬吧。

如果應聘高校老師,各種福利、保險,算下來,肯定不能說是“一無所有”的。

比如,我當年宿舍的舍友,後來川大讀博士,再後來又去上海交大博士後,現在已經是某高校副教授了。

的確,在他26歲的時候,的確是一無所有,但是,用不了多少年,他就已經超過了百分之七八十的人。

現在又有重點院校向他拋出橄欖枝了,住房補貼、無息貸款、解決配偶工作,一週上課幾節課,搞搞研究、做做項目,happy得狠。


所以,26歲的男博士,只要足夠優秀,即便暫時“一無所有”,沒房沒車,但過不了多少年,他就可以趕上甚至超過大多數人。


人生嘛,是長跑而不是短跑,不爭一時高下。


馮起升


博士畢業壓力大是必然的,同時也要看你選擇什麼地方去就業!

我今年30歲,剛剛博士畢業。博士時間過得不好不壞,兜裡基本不會超過500塊錢,只是精神狀態不太好,經常掉頭髮(學校博士待遇一般,導師也不太給力)。科研壓力確實大,同時又想早點畢業去工作,因為自己還一無所有。

還好,終究是畢業了。博士期間基本無暇談戀愛,快畢業的時候同學給介紹了個女朋友,幸好我還不是那種死書呆子,順利的談了下來,速度領了證(講實話,真怕自己找不到老婆,因為自己家條件真心一般)。

因為老婆在長沙上班,所以最終決定在長沙安家。博士畢業能幹嘛呢?高校是首選,畢竟高校沒那麼複雜,而且還可以從事自己喜歡的研究。事業到位公務員就算了,自己酒量和說話都沒那麼到位。公司之類的,基本不在考慮之列,長沙的公司開工資基本不會超過10000。

說實話,長沙的高校競爭真心激烈,我親眼目睹復旦大學博士去湖南第一師範大學面試被秒拒,海龜留學生一大把,其他重點高校更不用說了...沒畢業之前我就開始到處找工作,各種聯繫。還好,自己比較幸運,加上自己的科研成果還可以,算是踏入了高校的門檻吧,但是沒有任何安家費。地方院校還是好一點,有安家費,競爭也相對小些。

短暫的欣慰之後,便又是透不過氣的壓力。現在長沙的房價基本在10000+左右,一套房子下來不下100萬,首付至少30+。自己一分錢都沒有,父母一輩子務農,完全沒有基礎,老婆也才上班不久。自己一連兩個月天天失眠,失眠畢竟解決不了問題,只能到處借錢。到現在才湊了首付的一半,畢竟這個社會有人情淡薄的故事。

因此,我總結以下幾條:

(1)博士是富二代該做的事情,條件一般的需要謹慎考慮,因為讀博是即耗青春又耗身體,出去並不能直接起飛!

(2)讀博一定要跟對導師,這是最重要的,導師的資源可能代表你以後就業的好壞。

(3)沒有徹底想好搞科研的話,一定要思考再三,讀不讀博,如若不然,過程會十分痛苦,只會害了自己。

最後,還是鼓勵一下自己,加油!畢竟你還有家要養,壓力大是沒辦法的!



DS二當家


作為一個24歲畢業的女碩士,周圍的一塊畢業的同學都比我大兩三歲,然而並沒有選擇讀博士,因為不想做實驗,也不能忍受兜裡沒錢的生活。怎麼說呢,周圍確實有不少讀博士的,但是有的純粹是不想進入社會,脫離社會太久,有些是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只想通過文憑來證明一下自己或是以為能有個高起點吧。我個人覺得呢,如果你是因為喜歡科研而讀博,那完全可以選擇繼續讀,但是如果是因為目前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怕進入社會的話完全沒必要讀,因為社會上一年教給你學校裡三年的東西,而且你讀博士出來也不一定有多少好崗位。想清楚自己適合做什麼比熬個文憑更重要!


暮落扶桑


這個問題不難回答。

26歲的男博士,一無所有,這是很正常的,他的“一無所有”是個表象,其實,他是最富有的,等到他29—30博士畢業,他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有知識,有學位,他的學位己攀登到了高峰,他是了不起的人才。

我兒子30歲博士畢業,到醫院工作時連處方權都沒有,要從“醫生證書”考起。而我兒子的大學同學,那時都工作了六七年了,多數都有家,有兒子,有車,有房,我兒子是一無所有。

現在,我兒子已工作六年了,上個月,聽他說可能要升副主任醫師了。而據我所知,大學畢業就參加工作的,要取得副高職稱,一般要到50來歲,而要升到正高,就更晚更難了,有的人到快退休才弄個副高,直到退休都升不了正高是常態。

再看遠點,10年以後呢,20後以後呢,那時,博士畢業的與大學畢業的就不能同日而語啦!



陀叔拍案


這不是傻逼問題麼?怎樣看待??當然是膜拜呀。至少也是高人一等。你跟我說,中國有幾個博士?你再跟我說,你們幾歲上學的?26歲是不是剛好博士。我們重點高中重點班2002畢業的,同學60人,60個考本科,上完本科都22-24吧。研究生三年,26正好博士,還早早的。然而60個同學,博士只有三個。上了博士,物質的一無所有在26這個年齡不是再正常不過了?然後以後的前程,是你們絕大部分同齡人能比的麼?(除去少數做生意,而且做的還可以的,其他基本都在將來5-10面全被趕超)


胖子一七零


26歲能夠博士畢業,已經是一件很厲害的事了。現在周圍的博士畢業時,基本都是二十八九歲的,很少有26歲博士畢業的。

你要知道現在博士畢業有多困難。

然後,對你所說的一無所有,不是特別的認同。博士,這樣的一個頭銜,一個學位,一個學歷就已經秒殺很多人了,根本就不是一無所有。你所說的一無所有,只是物質上的沒有車,沒有房,沒有存款。

即使博士畢業的時候,沒有這些物質上的財務,但只要博士一參加工作,就會有更多的所得。一般博士畢業安家費有20萬,基本後房子首付了。購房補貼10萬,夠買車了。工資是按國家標準給的,但學校每月都會有1000到3000的補貼,一年基本又是兩三萬。並且,所說的這些,還不包括科研獎勵。

因此,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博士畢業,什麼都沒有。只要一參加工作,該有的都會有的。


科研界的小學生


不是一無所有啊,你不還有個博士證嗎?

你如何看待它?人家覺得不能當車、當房、當錢花,燒火還抵不上一根柴火,但那只是一部分人的理解。關鍵是你也覺得沒用嗎?還是你還沒想好怎麼用它,或者還不知道怎麼用。

我考上研究生那三年,覺得我最後悔的事就是考上了,覺得三年白瞎了,還不如工作。工作幾年後,慢慢發覺“求學路上走到尖”沒什麼毛病。

當然學學歷越高,專業劃分的越細緻,好像求職路越窄,但我靶向精準,雖然前幾年缺少實踐經驗,看起來不如別人,但有個一兩年沉澱,馬上顯出優勢了。


水晶小屋spa


我剛畢業的時候也覺得自己一無所有很焦慮,經過幾年的打拼目前能買得起房,養得起車。男朋友也是博士,33歲自己創業,小有所成。

其實成功並沒有那麼難。能學到博士至少專業能力是有的,進入社會後潛心學習一下人情世故,情商和智商相匹配就無敵了。長沙雖然平均工資並不高,但是專業人才的待遇還是很好的,年薪30萬甚至更高的大有人在。

關鍵在於你要能夠認清自己的價值,知道自己的長處,並修補自己的短板。

再奉勸一句,千萬不要因為一時的迷茫就放棄自己的專業,一旦選擇改行適應期、上升期至少兩年,自己要做好心理準備。

其實很多人以為博士就只是讀書,實際上博士期間有大量的研究和實習的機會,這是你積攢人脈的好時機。我相信認真對待每一件事,用心積累,量變能產生質變。雖然有點雞湯,但是自己是這麼一步步過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