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長春排名第二的街路 今天剛好得名70年

翻開一張中國地圖,在北京,在廣州,在西安,在長沙、杭州、無錫、海口……在遍佈全國的許多大小城市裡都有一條名叫“解放”的道路。

“解放路”幾乎成了中國城市路名的通用詞。

它是長春排名第二的街路 今天剛好得名70年

一條街路的名字,包含的自然是一段歷史的印記,這些“解放路”命名於70年前那個火紅的年代,它們的誕生是為了紀念新中國成立,紀念中國人民獲得解放。

每一條“解放路”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故事。

長春的解放大路西起西解放立交橋,東抵長春大橋,是市區裡“身份”僅次於人民大街的城市主幹道。

它是長春排名第二的街路 今天剛好得名70年

它是長春排名第二的街路 今天剛好得名70年

它是長春排名第二的街路 今天剛好得名70年

今天的解放大路仍是城市的交通大動脈

它不僅承載著幾代長春人的記憶,也聯通著這座城市的文化脈絡,更反映了長春的空間變遷與時間更替。

它是長春排名第二的街路 今天剛好得名70年

解放大路風貌今昔對比(上世紀80年代) 圖片來源:池宮城晃《舊滿洲》

解放大路興建於1933年的偽滿時期,起初名為興仁大路。

它是長春排名第二的街路 今天剛好得名70年

偽滿長春(新京)地圖上的興仁大路

它是長春排名第二的街路 今天剛好得名70年

當時,這條大路連接了大同大街(今人民大街)和順天大街(今新民大街)兩條城市中軸線,沿途還設置了南新京火車站、偽滿新帝宮、偽滿洲國國務院、偽滿軍事部、偽滿蒙政部等重要的公共建築和“國家機構”,因而擁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它是長春排名第二的街路 今天剛好得名70年

偽滿洲國國務院舊照

它是長春排名第二的街路 今天剛好得名70年

偽滿軍事部舊照

它是長春排名第二的街路 今天剛好得名70年

偽滿蒙政部(左)、紅卍字會(中)、偽滿勤勞部(右)舊照

偽滿洲國成立後,按照“國都”建設局的城市規劃,由於“滿鐵”時代修建的長春站地處城區北端,地理位置不利於經濟發展,於是擬將興仁大路西端的新京南站作為中央車站設計,將長春站變為貨運站。如果計劃實施,興仁大路將提升為長春的“1號街路”。

但隨著日本侵略者的垮臺,這個計劃最終沒能實現。但1946年在長的日本人被遣送回國時,始發的列車便是從原新京南站啟程的。


它是長春排名第二的街路 今天剛好得名70年

南新京火車站舊照(今西解放立交橋)

1948年10月19日,這座經受了多年苦難的城市走到了黎明,被屈辱和戰亂摧殘多年的長春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新中國成立前夕,長春還是一座滿目瘡痍、百廢待興的城市。解放之後,長春開始恢復城市功能,開展社會救濟,消滅敵偽、封建殘餘,穩定社會秩序,實行土地改革,恢復、發展經濟,建設新政權……

1949年3月5日,長春特別市政府發佈了關於更改街路名稱的通知,督促各區政府將偽滿時期和國民黨統治時期遺留下來的帶有封建色彩和法西斯反動性的街路名稱廢除,改為“適合於現階段革命與人民大眾之意識形態之名詞”。

1949年3月31日,長春市政府正式佈告通知,將審查決定後的一批新街路名稱公佈於眾。

其中,位列前兩位的中山大街和興仁大路被改名為斯大林大街和解放大路。

在後續的歷史中,斯大林大街又改名為人民大街,而解放大路則沿用至今。


它是長春排名第二的街路 今天剛好得名70年

它是長春排名第二的街路 今天剛好得名70年

它是長春排名第二的街路 今天剛好得名70年

它是長春排名第二的街路 今天剛好得名70年


解放大路沿線的老建築

這條大街為城市留下了重要的印記,是長春解放和70年變遷發展的歷史見證者。它提醒著我們先輩的努力沒有白費,無論你如何定義今天的生活,它都是來之不易的。


它是長春排名第二的街路 今天剛好得名70年

長春印象

一座城,一段滄桑往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