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作为二战最强军队为何会失败?

shi兔子


二战中德国的陆军和空军都很强,但要说德军整体上讲是二战最强军队我并不认同,因为德国海军就是还差那么点劲儿。德国陆空军在欧洲大陆上一度所向无敌,但由于海军差些劲,因此德国始终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它的主要对手英国的根基。虽然德国潜艇通过狼群战术一度使英国损失不小,但英国凭它强大的水面舰艇部队还是能够基本上稳住局面,后来随着英国空中反潜力量的不断加强,德国潜艇部队也就越来越走下坡路了。

德国在没有彻底击垮英国的情况下就实施“巴巴罗萨计划”进攻苏联,现在看来应该是战略败笔。而且进攻苏联时又没有优先进攻莫斯科却先重点攻击乌克兰,导致苏联后来有机会起死回生。同时,德国的伙伴意大利实在不够给力,帮不上德国的忙不说,还经常拖后腿,实在是误事。由于意大利无能,德国不得不派军远征北非,造成了事实上的三线作战。由于德、意海军不给力,导致英国在地中海上的战略支点马耳他始终未被攻克,而这为后来隆美尔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纳粹德国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战争,纳粹军所到之处疯狂屠杀犹太人、斯拉夫人和吉普赛人,并进行了野蛮的掠夺,这些自然激起了被占领国家人民的强力反抗。例如在法国和南斯拉夫都出现了颇具规模的抵抗力量。在苏德战场上,德军虽然取得了不少胜利,但苏联凭借数量上的优势和强大的工业力量不断消耗掉德国的精锐,逐渐扭转了局面。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后,苏联与美英事实上已经联合起来反击法西斯,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已经开始超过法西斯国家的力量了。


二战中后期,美英空军不断对德国进行大规模轰炸,使德国战争潜力受到严重损坏。而苏军在库尔斯克战役后开始不断进行反攻作战,使德国陆军主力大部被歼。1943年7月意大利败降后,反法西斯同盟国力量进一步加强。当时英国的前殖民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都积极参加了反法西斯战争而且付出了不少牺牲。在巴尔干半岛,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人民武装力量也有力地打击了德国法西斯军队。

在整个二战期间,德国共产党始终没有被纳粹彻底消灭,他们一直在坚持地下反法西斯斗争;同时,德国国防军内部存在着反希特勒势力,他们甚至在1944年7月组织了刺杀希特勒的行动。德国内部反希特勒势力的活动,促使纳粹德军加速走向最终的失败。


疾风猛士


首先一个德军只是在二战初期是世界各国中,陆军实力最强的,而到了战争的中后期随着各个交战国纷纷进入战时体制,德军由于国力的限制,已经沦落为一只装备比较落后的军队了。

二战是一场大规模的半机械化战争,之所以说是半机械化战争,是因为参战的各个国家除了美国,都没有完成军队的机械化,摩托化,作战部队中还是以步兵为主,机动方式还是以人力或者兽力为主,现在看到的纪录片总是显现浩浩荡荡的车队和坦克,其实这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的军队还是靠着两条腿和马拉的大车行动,在波兰战役中德军150万部队中,只有那10个装甲师和3个摩托化步兵师是使用机动车辆,其他的部队都还是用两条腿走路。

上图是你以为的德军,下边是大多数的德军。

德军之所以在二战初期横扫千军,其实是提前实现了机械化部队的转型,从传统的静态战争过渡到了快速的机动作战,这不只是部队装备的更换,更重要的事情是军队指挥官思想的转变,德国人这一点走到了世界各国的前边,所以德国在一开始投入战争的时候所向披靡。

但是到了战争中后期,德国自身缺乏资源的问题充分的暴露了出来。而且别的国家从战争初期德军的成功之中也成功的吸取了经验教训,德军在思想上的优势被追平。当双方都是采用类似的思维方式开始排兵布阵的时候,双方在物质上的差距就体现了出来。德国虽然进入战时体制早,但是并没有做好世界大战的准备,德国的国力只能支撑一场规模有限的战争,一旦战争进入长期化,德国就会支撑不下去了,就像隆美尔说的,我们能赶上全世界的产量吗?虽然长剑依旧锋利,但是钱袋已经空空。


图片来自网络。


有痰


二战时期德国陆军特别是国防军的素质在当时确是世界上最强的的军队。

二战德国会失败的主观原因有情报失误、过于自信和战场上特别是在东线上范了一系列的战略错误都有关系。 其客观原因也是主要原因就是双拳难敌四手, 德国军队的确是很能打仗, 武器也非常精良, 在跟敌人数量相当的情景下可以轻松取胜, 但德国当时的对手无论是军队数量、军事物资和战争资源都是自己的数十倍以上。

二战初期, 德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先进的军事思想, 在战场上横扫欧洲大陆, 连老牌军事强国英国和法国也被打得落花流水, 在欧洲大陆似乎没什么能抵挡住这支强大的、不可一世的德意志军队, 整个欧洲在纳粹德国的强大军事统治下颤抖。 此时,卧榻之侧的北极熊并没有鼾睡, 只是偶尔晒下太阳, 有时也会潜入冰面下捕食海豹, 这只憨厚、可爱的白熊在纳粹德国的眼中仿佛是一顿最丰盛的大餐。

在军事上耀武扬威已经没有对手的德国早已垂涎这只肥美的北极熊, 要赢得军事史上最大的胜利就是要驯服这只体型巨大的北极熊, 这只貌似憨厚的大熊要是真正凶起来可是凶猛异常, 所以捕熊绝对是世界上最危险的事情, 作为是老猎手的德国自然明白捕熊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一不小心就会反过来成为熊的食物。 因此, 德国假装要捕鹰, 可是这只鹰也不是雏鸟, 是一只能在全球捕食的猎鹰, 于是, 德国没捕到鹰反而被鹰抓伤。 但是, 德国还是继续在伪装捕鹰, 他在等待北极熊鼾睡的时候再出手。 这只看似蠢笨的北极熊有时会伸下懒腰, 有时也会晒下屁股...... 它似乎对水底下的海豹已没多大兴趣, 它要等待机会捕食陆地上的豹子, 只是没想到这只豹子的豹胆包天,竟然还有胆量主动进攻, 猝不及防下竟然也被豹子抓了几度痕咬伤了几个地方,受伤的北极熊彻底被惹怒了...... 豹子跟狂怒的北极熊撕打起来已是完全处于下风, 这个时候, 美洲虎和猎鹰又加入了北极熊的一方, 豹子根本不可能同时能打败北极熊、美洲虎和猎鹰, 所以从美洲虎加入的一刻, 豹子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海军是德国的短板,注定了德国不可能彻底打败英国, 跟苏联开战打得难分难解甚至是处于下风的关键时候, 已经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美国也加入了英国和苏联的一方, 德国的失败是必然的。 日本和意大利虽然也跟德国在同一阵营, 但日本跟德国远隔重洋, 已经被美国按在地上摩擦, 自顾已不暇更谈不上帮德国了, 意大利顶多也是帮德国搞下运输、做一下安保工作, 战场上呐喊助威, 帮不上大忙。 德国同时跟世界第一、世界第二和跟自己综合实力差不了多少的英国作战, 失败是必然的。


谈文论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凡尔赛公约》犹如沉重的枷锁套在了德国的身上,严重的束缚了德国经济的发展。希特勒上台之后,利用民族情结给自己的发展计划消除障碍,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疯狂的扩张军事工业,来以实现“日耳曼帝国”的复兴。

二战爆发之前,德国的军事实力如何?以德国陆军为例,战前只有170万,占领波兰的时候达到350万,全面爆发时已经动员1200万。那么最强的德国为何会失败呢?



一:德国的资源、尤其是稀土、石油资源有限,只能是以战养战。受人口限制,兵源有限,最后征兵已经把年龄放宽到16__61岁。

二:没有对战争进行全面评估,缺少长期全面作战的准备。战争开始,德军使用的闪电战频频得手,进展顺利,表面上的胜利掩盖了问题的暴露,战争进行到了中期,德国开辟了更多的战场,忘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两条线作战失败的教训,导致兵力分散,战线过长。除占领西欧国家对苏作战,还开辟非洲战场。而国内的军事生产没有动员起来,仍然是歌舞升平,直到战争后期,德军惨败才促使德国全部开动战争机器,但为期晚矣。



三:操之过急的进攻苏联:对苏作战没有准确的评估,从而陷入长久的对峙中。如果说德军在横扫西欧之后,开始加强对仆从国的控制,军队休整,充分的补充储备战争资源,加紧先进武器的研究与制造,如火箭弹,喷射飞机,虎式坦克,犳式坦克,如果不是德国科学家有良心,甚至都可以造出原子弹。而德国只要满足苏联的利益,苏联还会放松对德国的戒备。

四:不应该让40万英法联军从容的在敦克尔克撤退,让英国保留了有生力量。即使希特勒想利用敦克尔克的英法联军做筹码与丘吉尔谈判,也应该是消灭,不应该错过机会,使英法联军得以解脱。



五:德国的海军是最大的失败的最大致命问题,由于德国的海军建设思想还停留在一战时期,舰大炮利,建造大型巡洋舰,和众多潜艇。而美国就连日本都已经把航母成熟的运用到战争中,尤其是战争后期,英国海军成功的切断了德国的海上运输线,使德国外来的支援彻底断绝。


六,由于日本偷袭珍珠港,事先并没有通知德国,而使德国和美国一样,感到震惊。这也是美国忠于找到理由,宣布和其它同盟国一起,对德、意、日轴心国宣战。美国的经济实力、工业基础雄厚,宣战之后,美国的作战机器全开,武器装备井喷式的生产,除了满足自己使用,还大量的援助苏联,苏联缺什么美国直接送上门,所以苏联能胜利的击败德军,美国的援助可谓是雪中送炭,劳苦功高!

另外就是希特勒过多的参与指挥德军作战计划实施。如果说希特勒是一个政治家还是比较合格,但是在军事上,还称不上军事家。希特勒在战争前期,放权给各个集团军的司令元帅,使他们能随着战局的变化而重新布置和适时的更改计划,但是后期,尤其是莫斯科战役失败之后,加上7.20刺杀希特勒事件之后,希特勒清洗了隆美尔等一大批将领,导致无人可用,自己又频频的参与作战计划拟定和如何实施,听不进将领对他的批评和建议。从而也加速了德国的失败。

综合以上问题,德国失败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关注军情,关注风雨!


风雨兼程170983658


我不知道德国什么时候成二战最强军队了,如果说按单兵素质而言,德国确实是最强,但是说二战最强军队,我宁愿相信是GM号的老美
要说德棍为什么会败,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好吧开个玩笑

德国从统一之日起,就决定了它噩梦般的战争难度,当时西边是划水法兰西和大嘤弟国,东边是慈爱的大林。虽然德棍开始就一拳打死了山鸡(🇫🇷)哥,但是英国并没死。那么就会有继续两线作战的风险,并且不列颠也算得上是一个跳板,战略轰炸得以实施。德国当时虽然可以说是吞并了欧洲,但依旧没有那么多资源。不像苏联地大物博啥都有,别国给你资源掐的死死地,不败往哪里跑。像英国那样,就是一个地理位置的优势。


德国就一欧洲小强,还在想P吃。一国打N国,闪电战到了苏联那种地方就是废,跑着跑着就没有油了,怎么打?所以就耗呗,但德国根本就耗不起,自然资源十分的匮乏。苏联还能和你玩钢铁洪流和人海战术,但是德国不行。而且还面临与世界前两强互怼的局面,不输才怪嘛。当德国和前苏联打消耗战之时,就注定了它的失败

还有就是装备问题了。这里有人就会问了,德国的武器多NB啊,什么STG44,ME262,虎式啊等等。但是这些装备的数量真的不多,甚至MP40的装备量才100万左右。数量不够,技术来凑。但是你虎式再强,我20个T34围着你打,就问你死不死。就是这样的数量优势压倒了德国不太明显的装备优势。

最后就是队友的问题了,为什么叫二战呢?简而言之就是意呆利和本子负责二,德国负责战,简称二战。


那么本期就先和大家扯到这里,有什么问题欢迎指出,喜欢的话就点一个关注吧~


南黎23333


一个国家再强也不能与世界为敌。德国的二战如果更确切到个人上说,那个人就是希特勒,而希特勒这一生有两个重大的决策失误。1是在敦刻尔克放走了大量的英法联军(大概二三十万人吧)。给了英国后期反击的力量。2是不该在没有安定后方(也就是英国)的时候和苏联开展,而且战线拉的过长,在德国人不适应的寒冬里作战,最为主要的是他是个政治家不是军事家,他对军事很多方面指手画脚,枪毙开除了很多优秀的将领。(我不得不佩服德军的很多将领确实很牛B)。而且德国的盟友也很不给力,意大利直接就是拖后腿的,小日本本来还行,但是非要惹上美国人,导致后期也完蛋了。


雕刻时光WU


军队需要国力的支撑

的确,无论从装备,人员素质和战斗意识来说,德军都是二战中数一数二的军队,然而战争,尤其是现代战争,打的从来都不只是军队好坏,更大程度上在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

德军之所以能打败英法,除了德军指挥得当以及战斗力强大的原因之外,其实德国在吞并掉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等地区后,综合国力已然大增,所生产的子弹,枪械不仅数量多于法国,而且质量也不错,能够应对战争的消耗。

苏美参战后就不同了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军工生产能力十分可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德国宣战,1943年已经成为盟军军火的主要供应者。据统计,在二战结束的1945年,美军总兵力达到一千万人,可以年产飞机4万架,坦克2万辆。整个二战时美国共生产8万辆坦克,其中有将近有4万辆是先进的M4谢尔曼坦克。在美国的援助下,处于下风的英军才重新武装起来,得以打败德国。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我是虹摄库尔斯克,喜欢我的回答就请点赞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军所向披靡,使用大规模的装甲兵发动闪电战,从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时起,仅仅用了1年时间就席卷了大半个西欧,让法国苦心经营的马奇诺防线成为笑话,将不可一世的英国人赶回了英伦三岛,堪称二战中最强的军队,但随着战争的发展,德国人失去了锐气,尤其是在1942年随着美军参战,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以后,德军又以惊人的速度走向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选择了意大利这个猪队友。虽然墨索里尼的执政造成了意大利成为德国的天然盟友,但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他们的军事装备已经过时了,而且军队作战能力极差,为了支持意大利,德军不得不进行了多场不必要的战斗。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为了援助进攻希腊未果的意大利,德军不得不推迟巴巴罗萨计划,直接导致了德军没能在冬天来临前攻下莫斯科。

图为德军在1941年占领雅典卫城

二是对美国宣战。1941年12月11日,德国向美国宣战,以回应美国在他们仍然保持中立时所引发的一系列挑衅行为。这发生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国对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后4天。虽然根据与日本签署的反共产国际条约的条款,如果第三国袭击日本,德国有义务援助日本,但如果日本是主动发起攻击德国就没有义务。然而,德国仍然选择向美国宣战。事实证明,这是德国做出的最愚蠢的决定之一。原本德军的主要目标是苏联,但自从美国参战后,德军不得不在东线面对苏军的阻击,在西线则面对英美联军的进攻,两面作战使得德军无法兼顾各个战略方向,不得不节节败退。

图为在欧洲西线作战的美军士兵

三是没有能够一鼓作气击败苏联。虽然在对苏联开战之前,德军制定了闪击苏联的计划,乐观地认为可以在冬季到来之前攻下莫斯科,所以德军没有做好面对寒冷的准备。最终,由于无法在1941年秋季占领莫斯科并迫使苏联投降,德军不得不身着夏季制服面对猛烈的北极寒风的袭击。而后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意大利第8集团军被歼灭。轴心国集团损失官兵近150万人,使得德军再也无力在苏联境内发起进攻,并最终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图为在寒风中的德军士兵


虹摄库尔斯克


首先,二战是一个非常长的时间尺度,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军队的战斗力都有所不同,在美国尚且没有像样陆军的1939年,德军无疑是强大的,而在美军与苏军鼎盛的1945年,德军的溃败也是有目共睹的。


其次,德军在整个战争进程中,都称不上是“最强”。固然,由于民族文化、兵源素质等因素,德军表现出的战斗力非常之高,但军队的力量并非只有明面的战斗,而是多方面的。作为一支现代化军队,德军在战争初期就面临着总体机械化程度较低,装备落后等现象,幸而其指挥官的指挥素养超群,利用种种智策来弥补手头装备的不足。

(图为装备虎王坦克的党卫军部队,高质量但稀少的装备并未帮德军赢得战争。)


而军队的后盾——德国的国家机器,也长期被工业产能与资源匮乏所困扰,其直接恶果就是部队的装备供给量不足,部队缺编无法得到快速补充,机械化装备经不起消耗,虽然德军拥有十分优秀的战地维修体系,但依旧扛不住长期的消耗。


而军队体系也是德军的一大弊病,在底层官兵浴血奋战时,作为最高指挥的希特勒,却频繁做出不合理甚至违反军事常识的决策,并以自身独裁的权威干涉下级指挥,在党内进行权力斗争,以至于指挥官束手束脚,被权力斗争分散精力。高层指挥为了战局而不够爱惜部队的现象也是常态,在战争后期,为了按时赶到目标地点,德军经常要在白天冒着盟军空袭甚至舰炮轰击行军,这样造成的损伤令军队受损严重。

(图为德军后勤车队)


后勤问题则是贯穿整个战争的严重缺陷,由于超过10%的国民都加入了军队,德国国内的物资生产一直处于相对低迷的状态,政府甚至鼓励民众多吃杂烩,以省下粮食供给前线。这种物资的匮乏还在前线发展出一种“珍视”的心态,本就供应不足的巧克力、肉类、罐头军粮被严格限制配发,许多物资在溃败时难以抢运,落得自我销毁甚至缴获资敌的命运。一些士兵由于饥饿,自行在民宅中搜索食品,却因为水土不服,食用后严重腹泻,折损战斗力。冬季时冬衣的供应也受糟糕的后勤限制,冻伤减员在某些部队中甚至超过了战斗减员。


即使在环境相对优渥的占领区,能享受美酒美食的也只是军官,一些底层士兵甚至因为匮乏而发展出卖香烟的副业,更有甚者倒卖军用物资来换取钱物。


德军与政府的内部腐败则加剧了物资匮乏的影响,在不少现代青年幻想中,纳粹德国是一个社会福利待遇优渥,社会行政体系高效的国家,但在实际中,一党专政与权力集中带来了非常严重的腐败问题,甚至希特勒本人,都在自己的账户上积累了巨额财富。政府高层的权力斗争间以财富作为互相笼络的手段,元首则以财物嘉奖来维系下属的忠诚。

(图为成群的被俘德军)


而在战斗部队中,战斗意志与忠诚的衰弱是战争后期十分严重的问题,在许多人心目中忠诚勇敢的德军,却有着居高不下的逃兵率。常年的兵员不足令德军的轮休严重不足,士兵长期处于高强度的行军作战中,常年面对东线以残酷著称的战斗和西线不安全的天空,人类的生理与心理承受能力都受到极大的考验,不少士兵的战斗意志被长期消磨,而逐渐淡薄。在阿登反击战中,甚至出现了党卫军军官手持铁拳督促怯战的装甲部队的现象,在现有的资料中,德军经审判被枪决的逃兵就高达一万名,而未经审判遭遇处决的,则有更多。


面临这些方方面面的问题,即使是战争初期凶猛如虎的德军,最终还是难逃失败的命运。


兵器次元


一 政治

1 意识形态

  国家社会主义,简称纳粹,是一种德国当时仅有的意识形态。由于一战德国的基尔军港水兵起义,导致投降,而不是战败(战败和投降差距很大,看现在的日本)。对比德国历来崇尚力量的民族性格和骄傲的民族自豪感,有很大的心里落差。再加上战后巨额的战争赔款导致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在心理上,人民迫切的希望能够重振国威、恢复民族自豪感。由于在科学和技术上的领先,在经济上,当然要匹配。在军事上,德国历来是军事强国,这点无需多说。在哲学上,德国人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这些原因导致了,纳粹主义在德国的迅速崛起。

  问题在于,不论是老牌的资本主义,还是当时新兴的社会主义,都跟纳粹格格不入。一种意识形态得不到认可,就会形成政治上的对抗。跟资本主义对比,纳粹的权力相对集中。而跟社会主义对比,纳粹的又是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所以,两种意识形态无法认同,有没有共同的巨大威胁出现,各个方面的对抗几乎不可避免。

2 对待犹太人的政策

  初期德国的经济并不是很好,快速发展的其中一条捷径就是“劫富济贫”。犹太人历来处于各个国家的富裕阶层,加上历史上各个时期欧洲反犹排犹的传统观念(这个又要扯很多),导致了纳粹党执政期间想要快速发展,以得到人民的支持,就必须对犹太人下手。(PS:间接导致了部分优秀人才外流,以及后来犹太人在万难的情况下坚决建国以色列。)

  当时世界上除了英法的老牌资本主义强国,是新兴的美国和更新的苏联。英法和德国的问题,我看成是欧洲内部的问题。而美国和苏联我看成是“犹太思维国”。(1)美国,现今的世界经济体系其实就是美国式的体系,而这种体系是犹太人的体系。“信贷”、“银行”、“金融”……这样的体系以银行为基点,而高过银行的再上层的阶层,不论世界经济蓬勃发展,还是经济危机,都可以从容盈利。再说美国,大部分财富都集中在犹太人手里,所以在美国的话语权,无与伦比(简单说,参见美国与以色列的关系)。(2)苏联,我一直将共产主义看成是现代宗教。一种只要你相信它,要排除一切其他文明的思想,都是一种奴化人的宗教。只不过现代的人类已经无法被一种精神上的思维控制了,所以就转变为了一种类似经济的理论。而之前的俄罗斯族人,对于犹太人的迫害不亚于欧洲其他国家,所以当苏联成立后,内部迫害问题十分严重!据说第一届苏联人大有98%的犹太人,而且在入侵乌克兰出现了乌克兰人夹道欢迎的场面,在莫斯科会战失利后的杰米扬斯克防守战,出现了俄罗斯人跟着德军一起西撤的情况。所以总结来说,对于犹太人的迫害,导致了两个大国同时的压力。一个例子,美国给苏联的援助,光飞机就有好像是4万架,还是无偿的。同样给国民政府的全部援助,是全部!都是以低息贷款的形式,打完小日本以后是要慢慢还的!

3 独裁统治

  不可否认,任何集权的政府,在行动力和效率上都要强于民主政府,但是任何事都有两面性。好的一面,可以全国统一政策和思想,全军统一指挥和策略。而坏的一面,如果一旦决策失误,将不可挽回。好方面的例子,闪击法国和苏联,当时不论是苏联还是法国,纸面上的军事实力都是强于德国的,但是希特勒就是一心要用新型的机械化部队去进攻,结果反而取得了惊人的战果。还有就是在杰米扬斯克地区固执的的就地坚守,避免了拿破仑式的一溃千里,以及阿登的森林地区动用机械化部队反击歼灭8万多美军。坏方面的例子,敦刻尔克,初期希特勒看到取得占领法国的战绩,又心疼新组建的部队,未攻击英法联军,从而没有在心理上击溃对手,给了对手奇迹中的一点点反击希望。在斯大林格勒,希特勒又迷信的觉得拿下斯大林名字命名的城市能击溃苏联人抵抗的决心,因此在外围部队已经快要成功解救被围的第六集团军(德国最好的步兵部队!),不允许里面的部队突围,导致二十万最精锐的步兵投降。同样,独裁的统治不允许不同的声音,所以这种体制下,强烈表达意见和感受的心理是一直存在的。一旦到了一个瓶颈,就会爆发出来,比如说高级军官对希特勒的刺杀。成功的时候大家觉得你是神,失败的时候责任就都在一个人身上,人民的情绪也会跌落的更快!

  

二 经济

1 自然资源的匮乏

  德国的经济很好,但是一级原料的匮乏是硬伤。所以在战略上,先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到南斯拉夫,最终是为了普洛耶什利油田。对丹麦和北欧,是为了丰富的铁矿资源。之后才是闪击法国,闪击波兰。最后进攻苏联的方向也部分说明问题,农产品丰富的乌克兰和高加索的石油,是必须夺取的。但是当战局发展到东线节节败退,北欧原料产地被无数次小规模袭击,普洛耶什利油田后期遭到美国轰炸机集群的重点摧毁,经济就已经处于摇摇欲坠的状态了。

2 精品经济模式

这种模式是我自己命名,可能存在认知和理解的偏差。我认为德国的经济走的是精品路线。高科技高质量的经济,在发展速度、人才培养、军工业等方面有很大优势。但是那个时代是大工业时代,精品的经济无法带来量的效果,这点在军事产品上体现的尤为突出!所以还是在下面最重要的军事环节说好了。

三 军事

1 数量无法代替质量

  前面说了,德国的经济就是精品的经济,宁可要好的产品数量少点,也不要大量的次品。单从最出名的虎式坦克来说,德国一共生产了2000多辆,而且一半都是因为机械过于复杂导致无法修复而自毁的。不算美国,光苏联的T34就有几万辆。虽然战损比德国有优势,但是对方在数量上更有绝对优势。当时德国把大量的资金和资源用在了高科技武器的研发上,比如说,弹道导弹、制导导弹、超音速飞机、甚至飞碟。事实证明效果并不好。如果转化为流水线批量生产普通武器,也许二战还要再打几年。而且德国的人口是个硬伤,男女比例首先就去掉了一半,不适龄人员和各类技术人员政府人员等又去掉一半,真正前线的战斗力其实并不多,很多时候都是在数量上处于绝对劣势。

2 闪电战

  德国成名的是闪电战,这是符合当时德国国情的一种扬长避短的战争策略。首先,一战后德国不允许有正规军,其军队的发展即使到了二战初期,也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说一线步兵的训练和装备,比如说步坦协同,空地协同。就是因为步兵的战斗力存在缺陷,也间接导致了对于坦克机械化部队的大规模使用,利用快速机动对对方部队大纵深的迂回包抄。苏联前期上百万部队就是因为通讯落后,一被迂回包抄就被打乱建制,成批的被消灭或俘虏。这种“一次性”的进攻确实能取得很好的战果。但是法国和苏联不同,苏联国土面积太大,有足够的土地来换取时间。等到后续的部队装备训练完毕,能够抵挡住闪电战的时候,战争就进入了相持阶段。一旦到了这个时候,闪电战就失去了效果。前期德国的装备都是快速机动型的,适合快速推进包抄对手。在相持阶段,遇到苏联著名的T34坦克就被打的很惨,间接催化了虎式坦克的诞生。而虎式坦克时速只有20公里,根本无法进行闪电战,是一种攻坚和硬碰硬的武器。到了这个时候,就相当于宣布放弃了闪电战。所以说,闪电战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旦进攻受阻转为相持,就到了消耗国力的时候,这是德国耗不起的。

3 盟友

  足球界有句话叫“不管是足球还是二战,意大利都是来坑德国的”。字面意思就知道,意大利在二战里是拖后腿的,北非和本土都是在靠德军在打,不仅没有帮忙,反而在消耗盟友的力量。日本方面,首先,一直以来都有陆军部北进和海军部的南进争斗。七七事变前的诺门罕战役两个整编师团一战被朱可夫打垮,战斗减员98%!导致日本南进的政策,入侵中国后向南到东南亚进太平洋的进攻方向,而不是北进苏联和德国会师。其次,在关键时刻,由于日本之前就定下了南进的策略,所以即使在德军最近离莫斯科只有二十几公里的时刻,日本仍然无动于衷,在间谍佐尔格的情报下,苏联远东两个防范日本偷袭的西伯利亚集团军十几万人急速增援莫斯科。最后,日本偷袭珍珠港,给了美国介入大战的借口。一方面,德国的既定政策是在打垮苏联前,不招惹美国。另一方面,美国国内歌舞升平,大部分人不愿意在看不到实际利益的情况下卷入战争。所以,罗斯福在得到英国和中国两方面情报,知道珍珠港会被偷袭的时候,给了日本机会(当日珍珠港内两艘航母在没有战斗和训练任务的情况下被命令调离)。美国强大的民转军工业实力,大工业时代战争机器的介入直接宣布二战即将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