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你很努力,可領導為什麼不喜歡?

不是所有的辛苦,都會換來領導的認可!

曾經當我還是一名超市日化部的主管時,有一件事給我印象尤為深刻。因為那天領導對我說一句讓我終生難忘的話:看到你努力工作的樣子,我真的很不喜歡!記得那是在國慶節的時候,那時候的國慶節是連續7天大假。對企事單位上班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可以放鬆休閒的日子,對我們在超市上班的人來說,這7天就是狂彪業績的時候。毫不誇張的說,在國慶節7天的銷售,相當於平時半個月的銷售。這樣的銷售好機會,作為超市人沒有人會放過!

明明是你很努力,可領導為什麼不喜歡?

在等待與期盼中國慶節終於到了,開店時看到潮水一般的顧客湧過超市,我對當天的銷售還是充滿了信心。當越來越多的顧客進入賣場後,超市主通道上的顧客可以說是被擠著往前走的。看到這麼多的顧客,我很興奮。因為顧客越多,完成銷售任務的可能性就越大。看到洗衣粉的促銷忙不過來,我就立即上去幫她上貨、拆包裝。並且在促銷去倉庫搬貨時,一邊上貨一邊大聲的叫賣起來。這期間領導從我身邊經過,向我微笑著點了點頭。嗯,領導看到我在努力的做銷售,這是誇獎我的意思了。所以我更加賣力的叫賣起來。也許被我叫賣聲所吸引,我銷售的洗衣粉被顧客不停的拿走,我也就不斷的在上貨、叫賣。沒有過多久,我渾身都在流汗,很累但我不在乎。每看到一位顧客拿走洗衣粉,我就覺得離銷售目標就更近一點了。

明明是你很努力,可領導為什麼不喜歡?

就這樣在喧鬧與流汗的過程中,估計過了一個多小時。我又看到領導經過我的身邊,不過這次沒有微笑而是皺起了眉頭。我很是不解,難道我做錯了什麼?我是很賣力在做銷售啊!由於現場的顧客很多,我忙於接待顧客就把心中的疑惑暫時放一邊。這樣又過了半個小時,領導直接將我叫到了辦公室。我很著急,外面那麼多的顧客,這可是最佳的銷售機會啊。領導讓我坐下來,說了那句讓我現在還記憶猶新的話:“看到你努力工作的樣子,我真的很不喜歡!”什麼?我以為自己聽錯了,領導不都是希望下屬努力工作嗎?領導見我不解的樣子,就問了我幾個問題;

1、到現在為止,日化部的銷售完成了多少?離銷售目標還差多少?

2、你所負責的部門現在有哪些區域需要支援?

3、提前為國慶節準備的促銷品現在銷售怎麼樣?是否達到預期的銷售數據?

4、哪些促銷品已超過預期數量,急需供應商補貨?

5、有哪些促銷品沒有達到預期的銷售數量,是什麼原因?有沒有改進的方法?

6、這次活動中,你發現部門有什麼問題?你準備怎麼去改變?

明明是你很努力,可領導為什麼不喜歡?

領導一連串的問題把我問懵,我不是一直賣場幫忙,哪有時間去看這些問題!領導看我不服氣的樣子,就直接問我的職務是什麼。我說是日化部的主管,負責日化部整體管理工作。領導又問我剛才在賣場協助銷售的行為,平時是誰在做。我回答是自營員工還有促銷在做。領導說你是主管卻做員工的工作,那公司是否只按員工的待遇支付薪水呢?我很不服氣,我還不是為了銷售更多一點的商品,好儘快完成銷售目標。領導看我不服氣的樣子,把他氣笑了。然後指出我的問題出在哪裡。

明明是你很努力,可領導為什麼不喜歡?

1、我是主管,應該全面掌控部門的一切情況。如果我只呆在一個地方協助銷售,那麼銷售額是可以預見的,最多也是5000左右。這安排一員自營員協助就可以做好的事情,主管有更重要工作作要做。

2、我所在的部門負責次通道上自營員在比較清閒,而在負責主通道上的員工忙不過來。沒有主管的安排,他們不能跨區域去幫忙的。所以忙的忙得要死,閒的閒得想睡覺。人員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也就浪費了這大好的銷售機會。

3、領導查了我今天重點促銷品,有幾單品的銷售量已超過了預期目標,且庫存只能支撐到上午。按目前的銷售趨勢看,讓供應商在中午時將送貨到,還能繼續保持這個銷售勢頭。但與供應商的溝通急需我去完成。而我卻在賣場做可以預見結果的事,沒有增加完成銷售目標的可能性。

4、有些促銷品的銷售沒有達到銷售目標,具體的原因需要立即去搞清楚,是價格?陳列?位置?還是銷售方法?而且這些都改變後,銷售還是沒有及時提升,就要立即將這些促銷品撤換下來,從備選促銷品中挑選在開店至現在銷售表現好的商品進行陳列。這也是需要我立即去做的工作。

5、這次活動中存在的哪些問題?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如何在下次促銷活動中不會再出現?我一直在協助銷售,肯定發現不了這些問題。

明明是你很努力,可領導為什麼不喜歡?

我終於明白領導為什麼生氣了,我的職責是整個部門負責管理,不去做自己應該做的工作,卻搶了員工的事情來做。雖然看起來我很累,很努力的在促進銷售,其實是大材小用了。甚至於對公司來說,是我的工作不盡職造成了銷售機會的損失。所以領導才會說:看到我努力工作的樣子,他很生氣!

對於職場的新人來說,沒有認真理解自己的職責所在,憑自己的感覺做事。每天都忙得要死,領導還不滿意,這就是問題的根源所在。所以,請職場新人找準自己的位置,這樣才能把份內的工作做到極致,也才有可能得到領導的賞識,為自己的職業前景做好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