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人都說上學好,那為什麼還有很多人不去選擇上學,初中就輟學,你對這件事怎麼看?

渢木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和人們觀念的改變,讀書無用論的聲音越來越小,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讀書、上學很重要,按照正常的邏輯,在初中階段是不應該再出現輟學的現象論,但是現實並不是這樣。

分析周圍這樣的現象,課代表認為認為上學好但是在上學階段沒有珍惜的人,大多是走向社會面對來自社會各方面的“歧視”和生活中因為學歷或者讀書少的“痛點”時,才潘然醒悟過來的,而這種醒悟往往是多年以後才產生的。也可能是家庭變故,在初中教育階段,家庭發生比較大的變故,家庭生活壓力迫使這部分人輟學,當然這部分情況很少了。

發生這樣的情況,其主要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①、學習習慣不適,沒有明確學習目標,孩子喪失學習信心,導致厭學輟學。

進入初中階段,所學的科目增多,有可能因為多課目的學習,成績跌落而喪失信心,這個時候周圍同學的攀比心理又上來了,在對中考、高考、大學沒有概念的時候,很多孩子甚至迷茫學習的目標是什麼,孩子的學習習慣需要調整,這些事情夾在一起,導致了孩子的厭學心理。

②、心理壓力加大:進入初中許多孩子對自己的學習成績開始特別的在乎,對自己的形象是否被同學看好開始在乎,對自己在老師,同學心目中的地位開始在乎,對自己是否被集體認可十分在乎。在乎的東西多了,心理壓力自然就大了。這是好事。但當自己力不從心的時候,心理壓力就會使孩子產生厭學,甚至厭世,輟學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③、叛逆思維爆發:初中階段各年級都會出現一些叛逆思維很嚴重的孩子,有了一些個人主觀意識。開始懷疑父母,懷疑老師教導的真實性。和父母對著幹,跟老師對著幹,結果耽誤了自己的學習,影響了自己的成長,破壞了自己的形象。

④、青春期情感萌動:到了初中二年級以後,一些同學會程度不同的出現情感問題——早戀。開始用不同的方式向喜歡的異性表達自己心意。有的甚至做出讓人不可理喻的舉動。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會將孩子的無法堅持上學看成是孩子的惰性和墮落。很少有父母人能看到,其實輟學是孩子自我保護的開始,也是打碎重來,重塑自我的重生開始。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他有著自己的思想,過多的將自己的想法施加到他的身上則會讓孩子覺得人生不是為了自己而努力,覺得自己是被操控著前進。從心理學層面看,不僅是孩子們面對高壓發出的防衛措施,更是合理處理矛盾最為有效的辦法。

在初中這個階段,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和老師應該及時的與學生溝通,積極的消除學生心理的一些障礙,避免孩子以輟學的方式斷送他們的未來和希望。


高校課代表


現在說上學好的人大多數都是那些當初在學校有機會讀書卻不懂得珍惜的人。借用周星馳的經典臺詞來說就是:“曾經有一次珍貴的讀書機會擺在我面前,我沒有懂得珍惜。當走到社會上找工作四處碰壁時,我才懂得讀書是多麼的好。如果上天再給我一次重讀的機會,我一定會好好珍惜,如果要在學習上加個時限,我希望是一輩子。”



讀書那麼好,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孩子在初中階段選擇輟學外出打工呢?我想,造成孩子輟學的因素多種多樣,特別是越落後的地區,輟學率越高。

一、家長的讀書無用論影響孩子正確的讀書觀

現在很多邊遠山區的家長,自己自身受教育的程度就低。在外出打工的過程中見到一些大學生畢業以後乾和自己同樣的工作後,覺得這個大學讀與不讀沒太大的區別,讀大學還要花一大筆開銷,不讀也同樣能找工作能養活自己。於是這種思想在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對正確的讀書觀的認識。久而久之,對學好學習也沒有了目標和動力,學習成績自然會下滑。時間長了就很有可能造成輟學。



現在對於教育的投資,反而是越有錢的家庭,對於讀書越重視,越捨得投資教育。這也是當今社會感慨的“寒門難出貴子”的原因之一。

二、自信心的缺失和對學習的茫然

現在的很多初中學生,根本不知道自己初中三年想要什麼?整天迷茫不知所措,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對待學習也是敷衍了事,再加上小學升初中跨度大,學科增加的比較多,如果小學基礎打不好,上初中後跟不上學習節奏。成績差很可能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如果不及時開導,很可能造成學生的流失。



毫不誇張的說,山區的很多學校,學生基礎差,沒有理想,對學習的態度是可有可無。在學校的時候不好好珍惜讀書機會,走入社會去了以後才知道後悔。記得我才參加工作時帶的第一屆學生中,有一個學生就因為基礎差,上了初中後學習跟不上。總是被別人嘲笑,打擊。到初二下學期就輟學了,期間家訪動員過很多次,最後該學生還是毅然的輟學選擇了步入了社會打工。幾年後,再次遇到我時交談甚久。給我感觸最大的就是他很後悔沒有好好聽我的話把書讀好,走入社會以後才懂得讀書的重要性。



當然,這些都已經是後話,在此,山村老師想要告誡那些即將輟學的學子們:“切勿在該讀書的年齡過早的步入社會,社會沒有想象中的那樣容易闖蕩,更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美好,一旦做出選擇,想要後悔就來不及了!


山村老師看教育


“上學好”與“要上學”是兩碼事,因為上學也“很苦”啊!

就像每個人都知道,讀書好,但又有多少人現在會認認真真去讀一本書呢?

但就初中輟學來講,我所看到的是,越貧窮的人輟學越嚴重。

而這是有原因的:

現在這個社會,沒有生存壓力,就算是再貧困的家庭,吃飽飯是沒有問題的,有一兩個手機也是沒有問題的。那麼既然溫飽問題解決了,精神需求也解決了,你又怎麼去要求他們好好學習,將來出人頭地呢!換句話講,對他們來說,要出人頭地又幹什麼呢?


君山老師


這於義務教育有關,9年制義務教育農民負擔的起,但到高中,農民一般家庭負擔不起,上學不於學技了。脫去農民皮,很多不是一代。

孩子的學習成績不一樣,由起現在學校分工,更使農村人認識自己孩子處景。既然這條路不通,不於選另一條路。

社會的發展給人民帶來更多認識途徵,社會分工層分明,社會待遇層次分明。使人民對自己的孩子前途有更選擇。逼孩上學攻讀不與發揮的愛號更實際,例有些孩子上學不行,但掌握農機很有前途。這樣不於發揮他的特長更實際,現在人民選擇更靠普。

負擔是農民重要一環,上幾年農民砸鍋賣錢,脫人讓面走後門也為孩子上學而出資。結果竹藍打水,還給自己留下一筆債,何苦呢,何必走一條路,進廠學徒,上技校,邊幹邊學,也岀現大批優秀孩子。

高中,大學下來的孩子也要幾年的實踐才能得到應得的收入。而初中後的孩子,雖沒那麼多知識,但7年時間學技成功,而且很多成專業技師,代遇不低大學生。所以現在農民學會選擇,跟據孩子實際而擇取,減少負擔還給孩子買上房,這樣不更好嗎。


老侯


不要讀書,疏於功課,視上學為畏途,幾十年來,這情況一直存在著。我們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有人中途輟學,連初中的學業也沒有完成。相反到了高中大學的同學,基本上沒有輟學的現象。究其原因是上學者懂事了,懂得了利害得失就會有了正確的選擇。其實他們是沒有嘗過讀書的甜味,他們的上一代也沒有得到讀書帶來的巨大利益,一代影響一代。


劉聲90883005


就跟賺錢一樣,有的人做什麼都賺錢了,有的做什麼都賺不了多少錢。

這個話題有答案嗎?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因素,有的的確讀不下去,

有的就是生活所逼,有的就是自身紀律問題。無法用一句話或者一個例子能解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