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阅读究竟有益没有?

frank1997919


谢谢题主的提问。这是一个很有深度也颇具探讨价值的话题。碎片化阅读虽早已有之,但随着网络技术全面而深入的普及和应用,碎片化阅读业已成为一种十分常见的阅读方式和文化现象。个人觉得,对于碎片化阅读,既不能简单粗暴的“一棒子打死”,更要防止其过度化和普遍化,总体上可以简单的用“趋利避害”来概括。

碎片化阅读,是相对于“整片化阅读”、体系化阅读、整体化阅读而言的。碎片化阅读的普遍化是在网络时代信息爆炸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相比以往传统的阅读方式,碎片化阅读内容丰富、时效性强,读者获取知识的途径多样而便捷。很多人尽管对碎片化阅读不屑一顾甚至谈之色变,但却是碎片化阅读的受益者。

不过,和很多有识之士达成的共识一样,碎片化阅读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而深层次的。现如今,垃圾信息充斥网络,其中有很多还打着“真理”、“精华”、“必读”的幌子或标签,迷惑性很大,必须从中认真筛选和加以鉴别,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去伪存真。碎片化的浅阅读,就像蜻蜓点水,难有真正收获。对于碎片化信息没有足够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的人,很容易被各种伪科学、伪知识、毒鸡汤等蒙蔽或误导。长期或单纯依赖碎片化阅读,只会养成碎片化思维,看待问题很容易肤浅和偏颇。

对于碎片化阅读,怎样才能做到趋利避害呢?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处理好碎片化阅读与体系化深度阅读的关系。首先,要通过体系和深度阅读(如求学、进修、研读等)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力求科学和全面,再通过适度的碎片化阅读予以充实、完善和更新。举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例子,知识体系就好比一座大厦的毛坯房,已经具备了必要而坚实的框架,这是客观认知一切事物的前提和必要基础;而适度的碎片化阅读就像对毛坯房进行装修,使楼房居住起来更加舒适,对一切事物的认知更加全面系统和从容不迫。

事实上,很多人并没有经过深度和体系阅读,因而一直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些人又恰恰通过网络获取大量分散的碎片化知识,如某音、某博、某信等,还片面的认为这就是“学习知识”。一句话,如果没有必要的知识底蕴为支撑,碎片化阅读只能带来碎片,认知事物肤浅而偏激也就在所难免。

以上个人观点难免肤浅偏颇,欢迎各位留言发表您的观点。原创和码字不易,若有所启发敬请点赞或转发。我是漫步世界遗产,喜欢独立思考,远离人云亦云,专注文化领域,探究传统文化,每日分享美文美图。斧正更多拙作,欢迎点击右上角添加关注。谢谢。










漫步世界遗产


“碎片化阅读”的特点即阅读模式不完整、断断续续。随着这种阅读方式“普及率”越来越高,类似“碎片化阅读导致人们缺少思考”、“浅阅读盛行”等话题一再被提及。其实,所谓“碎片化阅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是新生事物,传统意义上的报纸和期刊阅读,也可以归入此类。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网络技术的飞速应用,信息载体不再局限于纸媒,更多的文字图片信息被放到了大小不一的屏幕上。人们也逐渐习惯并喜欢上从屏幕上获取信息。

某种阅读方式能普及肯定是因为其自身存在着相当的优势的,碎片化阅读以其高效率、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广受群众的喜爱,我们都在不知不觉中渐渐习惯了这种简单的阅读方式。但随着这种阅读方式的普及,其弊端也渐渐体现出来并为人们所谈论。

就目前来说,人们普遍认为,碎片化阅读的泛滥会导致人们缺少思考、浅阅读盛行。更有甚者认为,这样的阅读方式会影响到下一代的理解能力并最终体现在智商上!当然,后者多少有点偏激,但前者绝不是无的放矢。现在的网文、快文、新闻为了能给到读者更快更简单的阅读体验,往往会着力于文字的简单易懂上,反而忘却了文章本身应该具有的文学内涵和美感。读者在阅读时也往往只需要了解即可,顶多记住几个必要的词句,深入研究的寥寥无几(其实碎片化阅读的文章内容本身值得人们深入研究的价值也寥寥无几。)。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人们阅读方式的简单化,影响人们的阅读习惯,最终影响到理解能力。

可话又说回来,存在即合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也需要碎片化阅读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信息获取效率。可以说,这是一种趋势,不可逆转,深度阅读最终可能会演变成像书法之类的“修炼”。

总得来说,我们不能因为碎片化阅读存在弊端就否定其所有,它在信息的传递和推广上是有不可忽视的优势的!


坏牧羊人1992


碎片化知识有用的,只不过你必须要学会吸收,你如果不能把这些碎片化知识,整合成你自己想要的知识的话,那么你看得再多也没有用。

关键不是你看的多不多,而是有用没有用,能不能深刻的去理解它,你若不能理解的话,不论你看再多也是吸收不了的。

在你看碎片化知识的前提下,我建议你呢要读五种书,观天下。

一个是儒家的书籍,一些名言名句,复杂的话你肯定是吃不透的,这些名言名句呢,你都能够去理解它。

第二个就是老子著作的《道德经》,你如果不懂的话可以出网上搜索它的意思,一字一句地来去理解。

第三的话就是佛家名言名句,可以让人豁然开朗。

第四就是哲学,哲学可以让人感悟良多,陶冶性情。

第五就是心理学,是可以让人换位思考,从自我第一人,站到第二人,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他要面对的问题,以及第三人,旁观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然后再综合的去思考问题。

第六自然,自然学充满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花一木,一草一物,皆能够让我们感悟颇多。

第七动物,动物的言行举止,与自然一样,都是由规律可循的,观察动物可以反思,我们自身的问题。

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论是一花一草还是一木,还是什么书籍,都能够让我们学的有用的知识,让我们可以思考为什么,以别人的视角,来反思和学以致用。


女婍


一个人拥有知识或没有知识的判别标准不是在于碎片化阅读,而在于系统理论知识的阅读和熟悉。没有系统理论知识的碎片化阅读即便得到的是只言片语的知识也不能建立系统的理论,因为碎片化阅读得到的不是原因和原理的知识。碎片化阅读的或者是感性知识,或者只是别人的简单判断或说是成见,特点是短平快,大多数情况下直接的作用是满足读者求证的需求,提供所需的佐证,找到自己的“群”——就是派系,但是不能改变读者的成见或偏见。

一个人真正获得知识还是要阅读大部头的学术著作,有了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以后再通过碎片化阅读可以对社会做一个整体评估,不但知己也能够知彼,为自己的深入研究提供方向,对社会未来可能的走向有所筹划。真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不会停留在碎片化阅读之上,而是越来越依此为依据更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我思故我在我在我必思


碎片化知识有用的,只不过你必须要学会吸收,你如果不能把这些碎片化知识,整合成你自己想要的知识的话,那么你看得再多也没有用。

关键不是你看的多不多,而是有用没有用,能不能深刻的去理解它,你若不能理解的话,不论你看再多也是吸收不了的。

在你看碎片化知识的前提下,我建议你呢要读五种书,观天下。

一个是儒家的书籍,一些名言名句,复杂的话你肯定是吃不透的,这些名言名句呢,你都能够去理解它。

第二个就是老子著作的《道德经》,你如果不懂的话可以出网上搜索它的意思,一字一句地来去理解。

第三的话就是佛家名言名句,可以让人豁然开朗。

第四就是哲学,哲学可以让人感悟良多,陶冶性情。

第五就是心理学,是可以让人换位思考,从自我第一人,站到第二人,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他要面对的问题,以及第三人,旁观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然后再综合的去思考问题。

第六自然,自然学充满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花一木,一草一物,皆能够让我们感悟颇多。

第七动物,动物的言行举止,与自然一样,都是由规律可循的,观察动物可以反思,我们自身的问题。

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论是一花一草还是一木,还是什么书籍,都能够让我们学的有用的知识,让我们可以思考为什么,以别人的视角,来反思和学以致用。


用户101281724137


得分为看哪类文章?如果是日常一般性的可以碎片化阅读,如果需要深入思考的那必须长久思考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