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5的性能怎麼樣?

小闇昧


殲15是中國研製的一款戰鬥機,其作戰能力非常強悍,性能不俗,是一款非常優秀的的戰鬥機,是中國結合烏克蘭的T-10K-3號機和中國的殲11戰機而研製的,屬於艦載戰鬥機,在戰鬥機裡面屬於第四代的加強版。



殲15在研製的時候裝備了鴨翼和兩臺大動力的發動機,能夠讓戰鬥機飛得更高,其升級版使用的是整體鈦合金的框架,這樣的升級可以很大的提升戰鬥機的壽命,讓戰鬥機可以更長時間的保持優秀的作戰能力。

殲15戰機在動力方面也是進行了很大程度上的改進,新版本的發動機採用的壓力較小的壓氣機系統,並且渦輪的溫度也降低了很多,使其無論是,作戰能力還是飛行能力都能大幅度的提升,性能更加優秀。

殲15升級版戰鬥機裝備了近距離和遠距離的空對空導彈,在一定程度上面增強了對於海面上的打擊,而且還具備了發射反艦導彈的能力,其裝備的聯合供電系統,可多方位的供電,避免在作戰時出現電力不足的情況。


秦皇見漢武


作為我國艦載戰鬥機的起點,殲15性能一般,但發展潛力巨大。

2012年11月23日,由我國功勳航母試飛員戴明盟駕駛的552號殲15原型機成功的在遼寧艦上阻攔著艦,這意味著我國真正擁有了艦載戰鬥機。

第一種艦載戰鬥機,殲15的歷史地位已經在那裡擺著了,意義十分重大。但是,如果與世界其他艦載機橫向對比,還是要有清醒的認識。

很多人對殲15的“山寨”身份有所指摘,但是實事求是的說,對於航母艦載機從零起步的我國來說,借鑑成熟機型是非常正常、非常合理的選擇。中國通過引進烏克蘭方面的蘇33原型機T-10K-3號,加上我國在殲11B型號上積累的蘇27國產化經驗,使得殲15的研製走上快車道。但是毋庸諱言,蘇33的一些缺陷也被殲15原封不動的“照抄”過來。況且,我國引進的這架蘇33原型機,雖然與蘇33生產型差別不大,但是由於這架原型機已經閒置了十幾年,技術狀態已經很差,不僅無法飛行,甚至其外形尺寸都產生了形變,這架狀態很差的原型機到底是不是為之後殲15帶來了不可避免的負面影響,那就只有廠家和軍方內部知道了。

目前世界上的艦載戰鬥機,主要有美國的F35B/C、超級大黃蜂、法國的陣風、俄羅斯的蘇33和米格29K等幾種。F35B/C作為四代機對其它艦載機形成了壓倒性優勢,而超級大黃蜂和陣風雖然飛行性能較殲15沒有優勢,但是作為航電系統非常先進的三代半戰機,綜合戰鬥力也在殲15之上。而其餘的蘇33、米格29K和鷂式之流,則無法與殲15相提並論。綜合來看,在艦載機中,殲1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對於剛剛在航母事業上起步的我國來說,還算不錯。

根據我國空軍內部對抗的經驗,殲10C這樣的三代半戰機對殲11這樣的三代機優勢還是很明顯的,所以大家要對殲15的戰力要有客觀認識,目前的殲15它真不是超級大黃蜂的對手。

而且,就殲15來說,其最大的缺點還不是航電系統、武器系統等方面的落後---這些通過升級可以解決,而是著艦性能---這是艦載機飛行性能的核心。

殲15著艦性能差,算是蘇27系列孃胎裡帶的毛病。蘇27系列採用了邊條翼+後掠翼+升力體的佈局,使得該型飛機低速大仰角下狀態不是很穩定(著名的眼鏡蛇機動就是把這一缺陷在技術高超的飛行員手裡變成了賣弄的技藝)。殲15在著艦時的狀態就是機頭高昂著,速度、高度控制基本靠油門。但如果這個迎角控制不好,平尾氣流受主翼遮蔽影響而劇烈變化,導致平尾自己都顫振失效時,仰角就會劇烈增大,極易失控。張超烈士犧牲就是源於當時的殲15出現了這種狀態。

而且由於原始設計缺陷及研製廠商的質量問題,殲15飛控故障多發,目前已經因這一缺陷墜毀三架,造成金子般寶貴的飛行員1死2重傷。考慮到殲15僅30餘架的生產數量及較新的機體,這樣的故障率不可接受。

目前的殲15確實算不上盡善盡美,但是作為一款雙發重型艦載機,其平臺的升級潛力非常大,通過不斷的升級,殲15的戰鬥力可以不斷提升。

我國常規動力電磁彈射航母目前正在上海某船廠建造,而配合該型航母使用的殲15彈射型原型機目前正在試飛。彈射型殲15除了針對彈射起飛要求對起落架進行了改進外,還通過使用AESA等先進航電搖身一變成為一款先進的三代半戰機,綜合戰力將僅次於F35系列。而且通過彈射起飛,殲15作為雙發重型戰機優異的載荷航程性能將得以發揮,攻防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順便說一句,在軍迷中備受期待的殲11D雖然作為一個型號已經涼涼了,但是其驗證的先進技術為殲15彈射型的研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殲15彈射型可以看做殲11D的艦載型。

而且,在這款潛力巨大的重型戰機平臺上,可以玩的花樣還有很多,比如專門的電子戰型。

殲15D堪稱中國版的咆哮者,將作為航母艦載機編隊的關鍵機種。

在國產艦載四代機短時間無法上艦的情況下,不斷進行改進、升級的殲15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作為我國唯一的艦載戰鬥機撐起航母編隊的天空。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我說實話,不怎麼樣,因為這個型號只是艦載機的一個經驗的積累罷了,根據我們國家的實際情況,和未來國際武器市場的綜合發展趨勢來說,我們國家不需要數量多的航母,不需要,是未來永遠也不需要,但是我們需要性能超過美國的航母,所以現階段的航母是要在製造,訓練,形成戰鬥機,積累經驗上一步的“快跑”而不是大踏步的走,有人認為我們國家需要至少三艘航母,一艘執行任務,一艘維護,一艘訓練,我個人認為不需要,我認為只需要兩艘,一艘維護,一艘訓練加執行任務,這樣做的好處,是在不影響航母工業發展的同時,避免走“逐步”發展的道路,我們國家也不能走逐步發展的路子,既4萬常動力,6萬常動力,6萬小核動力,8萬常動力,8萬核動力,10萬核動力………………這種逐步發展的道路不適合我們,我們也沒有那麼多時間,當然,我的意思不是說要一口吃一個胖子,實現跨越式發展,那根本不現實,也不可能,我的想法,是在兩者之間,就是要有顛覆行的研發和稍微超前一點的製造,但是步子不能太大,要實現自己製造6萬噸常規動力航母,滑躍式起飛,到時候遼寧號退役,應該還需要至少6年,我是說完全形成戰鬥力,那麼下一代的航母,在這兩艘航母肚服務的30年裡,我們的下一代航母,就必須是8萬噸的常規動力航母,彈射式起飛,這是必須的,也就是說在6萬噸航母服役10年左右,應該有一艘8萬噸的常規動力航母入役,形成完全的戰鬥力,請注意,是完全的戰鬥力,變成三艘航母,在下一個10年,第四艘航母一定要是8萬噸的核動力航母,必須是,而且是完全形成戰鬥力同時6萬多常規動力航母賣出,請注意,不是退役,是賣出,很便宜的價格,…………接著,再過一個十年,11萬噸的核動力航母必須形成完整的戰鬥力,其性能參數必須碾壓福特級核動力航母,請各位注意,我說的是碾壓,不是簡單的超越,在過5年,我們需要建造第二艘這樣的航母,最後,我們在2060年,總有三艘超越福特級的11萬噸的核動力航母,別以為這個時間很長,這個時間很緊湊,但是我們國家只需要3艘,或者,我重申一點,我們國家只需要2艘,2艘航母………………………………綜上所述我對航母的廢話,我們對艦載機的投入,始終是需要有一種通用的6代戰鬥機,這種中國的6代機甚至不需要垂直起降,我不是說垂直起降不好,我認為垂直起降有的時候是必須的,但是,我認為如果為了性能,我是說性能,比如點子能力,航程,隱身…………等等可以犧牲一下,我們甚至可以犧牲艦載機的在一個航母上的數量,比如福特級的是24架,我們完全可以反其道而行,我們只要10架,請注意,不是12架,就為了讓機體大一點,性能好一點,當然,絕對不能犧牲隱身性能,這是底線,不允許妥協…………簡單來說就是飛機稍微大,數量稍微少,在這個大方向上,我認為殲50是可以上艦的,而不是大家寄予厚望的FC31上艦,我知道軍迷們有一大堆科學的觀點來反駁我,我知道我是少數派,這又說到了殲15,體量這麼大的艦載機可以,殲20也可以,總得來說,FC31可以上艦,但是要性能過硬,我甚至以為FC31和其他的所有的中型隱身艦載戰鬥機的生產計劃都已經停了,請注意是生產計劃,不是生產,更不是研發,研發一定是在進行,因為6代機是需要5代機作為參數參考的,……………………基於我的這種想法,我認為,殲15在現在的階段,戰鬥機和超級大黃蜂保持持平就能接受


竹筍念熊貓


殲-15的性能那是槓槓的!殲-15及其衍生型號性能指標,不輸於世界上任何一款三代艦載機。殲-15屬於中國側衛系列的一個重要分支,氣動外形源自於蘇-27,航電系統基本與殲-11B/殲-11BS類似,並對T-10K-3原型機相關設計作了重要參考。

吃透仿製一款戰機不容易,再創新更不容易。殲-15戰機就是中國航空工業經過對“側衛”系列戰機近二十年研究,再創新成果的具體體現。寫到這裡可能有部分人會問,殲-15的創新在哪裡?那麼我告訴你,最直觀的就是她的兩個衍生型號了。

殲-15D

2018年,前輪裝了拖拽彈射杆的彈射型殲-15已經亮相,電子戰型號——“咆哮鯊”殲-15D也已經試飛,這兩款戰機都是我們鄰居沒有的。特別是彈射版本,因為彈射時,機體將承受的巨大受力,所以必須戰機對整體與局部的承載力數據進行重新核算,相關結構的改動可能超過了你的想象。彈射型殲-15與殲-15D早就不是那個T-10K-3了。

彈射型殲-15

殲-15戰機絕不是性能單一的空優戰機,而是重型多用途艦載攻擊機。換裝國產渦扇-10H發動機,大量使用複合材料,以及鴨翼抬式佈局,使她成為航程最遠的艦載機,達到3500公里。在攻擊方面,絕對是一個多面手,武器外掛點多達12個,可以掛載多型空空、空艦、空地、反輻射、防區外巡航導彈、精確制導炸彈等等。電子戰型號殲-15D還可以掛載複合電子干擾吊艙,彌補了遠海作戰電子戰能力缺項,完善了遠海海空作戰體系閉合鏈。在實現夥伴加油技術後,可以抵消滑躍起飛載荷不重的先天劣勢,滑躍型殲-15作戰潛力也將得到充分發揮。

夥伴加油

不過,在飛控系統方面,存在一些缺陷,並付出了相當的代價,值得我們深思。


紅龍軍團長


圖注:中國殲15艦載機

殲15艦載機是我國在殲11B戰鬥機的基礎上,又對蘇33艦載機進行借鑑參考的情況下,研製的新型航母艦載戰鬥機。

在氣動佈局上,殲15與殲11B最大的不同就是增加了鴨式前翼設計。在飛行過程中,鴨式前翼與邊條在大迎角下,可以形成一股可控脫體渦,對主翼的上表面實現有利干擾,從而能夠有效增大升力係數。這不但可以提高殲15在艦上的起降能力,還可以提高其在機動飛行時縱向俯仰的操縱響應性能,格鬥機動能力大大增強。

另外,殲15可摺疊翼的設計,也與蘇33艦載機有所不同,其機翼摺疊鉸鏈較為靠外,這對於增強殲15的飛行性能和作戰效能,意義重大。

動力系統方面,早期的殲15主要使用的是從俄羅斯進口的AL-31F發動機,該發動機油耗較大;目前,殲15的部分飛機上,已採用了針對海上使用環境改造的艦載型“太行”WS-10H發動機。目前“太行”發動機的最新改型推重比大於8,推力大於140千牛,已經超過了AL-31F3發動機的最大推力,採用“太行”發動機的殲15戰機,其相關飛行性能相比於蘇-33艦載機有明顯改善。據悉,殲15的飛行速度最大可達2.4馬赫,航程3500千米,最大起飛重量32500千克。

武器系統方面,殲15採用了整合的中國國產武器系統。其有12個武器外掛點,可以攜帶使用目前所有國產的精確打擊武器,如霹靂-8/9近距空對空導彈、霹靂-12主動雷達制導遠距空對空導彈、鷹擊-91超音速遠程反艦/反輻射導彈、鷹擊-8空對艦導彈、KD-88遠程空地導彈、飛騰-2型反輻射導彈以及“雷石”系列制導炸彈等。

航電系統方面,殲15至少應該和殲11B相當,而未來,其還會更進一步採用帶有第四代戰鬥機特徵的綜合航電,包括有源相控陣雷達等。這對於提升殲15的作戰能力,意義重大。


兵工科技


殲-15是中國參考從烏克蘭獲得蘇-33戰鬥機原型機T-10K-3以國產殲-11戰鬥機為基礎進而研製和發展的單座雙發艦載戰鬥機。外觀上和蘇-33非常類似,採用了新增鴨翼,加裝機翼摺疊機構,及適合航空母艦起降的起落架、阻攔鉤等使用於航空母艦使用的各種改裝。安裝兩臺國產太行大推力渦輪風扇發動機,性能滿足遼寧號航母使用要求,可執行多種制空制海任務。殲-15研製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承擔。

蘇-33是蘇霍伊設計局為配合蘇聯海軍基輔級航空母艦改進型1143.5項目航空母艦而發展的艦載機,也是俄羅斯瓦良格號(蘇聯時代被稱為第比利斯號)航空母艦的制式艦載機,設計初期稱之為蘇-27K,到1988年一共生產了9架原型機(蘇-27K T-10-1~9),其中兩架在烏克蘭尼特卡艦載機訓練中心進行試驗。蘇聯解體後,這兩架蘇-27K被劃為烏克蘭所有,而烏克蘭無力進行蘇-27K的後續發展,只能進行封存。本世紀初,中國從烏克蘭獲得了其中的一架(T-10-K-3號機),作為中國艦載機的參照機,後結合蘇-27的中國國產化版本殲-11研製成功殲-15,2009年8月31日,殲-15首飛成功,2012年被官方媒體公開報道,走入人們視野。2012年11月23日,殲-15由飛行員戴明盟駕駛,成功降落在遼寧號航空母艦甲板上。2013年12月初,殲-15正式服役。

殲-15的武器系統應該和現役殲-11B、殲-11BS相似,全面繼承了蘇-27系列戰鬥機優秀的空戰能力,還具備強大的制海能力。殲-15可以攜帶使用現所有國產精確打擊武器,如霹靂-8/9近距空對空導彈、霹靂-12主動雷達制導遠距空對空導彈、鷹擊-91超音速遠程反艦/反輻射導彈、鷹擊-8空對艦導彈、KD-88遠程空地導彈的對海上目標版本、飛騰-2型反輻射導彈以及“雷石”系列制導炸彈等,而且可以使用和俄製蘇-30戰鬥轟炸機配套引進的各種俄製精確打擊武器如Kh-59ME遠程防區外空地導彈。由於載彈量大,還可以使用重型反艦導彈如國產的鷹擊-62或俄製KH-41“白蛉”。除此之外,殲-15安裝有一門30毫米機炮。殲-15還具有夥伴加油能力。

對比速-33,殲-15大量使用新材料新工藝,並且電子設備有代差性的提高,綜合性能全面領先於基準機蘇-33,是世界上唯一一種重型艦載戰鬥機。可對抗美國最先進的F/A-18E/F戰鬥機,為中國海軍走向遠海提供了空中保護傘。

殲-15的彈射起飛改型也正在研製中,這將會是中國海軍艦載航空兵的實力更上一層樓。


航空君


殲15作為我國的航母艦載機,磚家早就透露了遼寧號可以秒殺美國福特號了,航母戰鬥機主要靠艦載機,這就是我們的宇宙最強戰機-----殲15

下面說一下殲15的過人之處

1,超強動力,殲15採用的是最新國產發動機,最大推力達到了58噸,強大的推力讓殲15的速度輕鬆超過15馬赫,目前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款導彈可以追上我們的殲15,正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2,超遠航程,由於是最新的國產發動機,磚家們在油耗上取得了驚人的突破,實測結果殲15的油耗量為一萬公里48升,不帶副油箱情況下殲15的載油量為1800升。

3,超強隱身,說到現代戰爭,沒有隱身性能是不行的,為此,中國磚家早已攻破技術關,殲15的雷達反射面積為0,任何雷達都發現不了其蹤跡,

4,超強火力,殲15在外掛點上做了重新設計,可攜帶各類導彈158枚,另外還有內置彈藥庫,發射架發射導彈後可自動填裝,一架殲15輕鬆幹掉兩個航母編隊不是問題。

5,超強耐用,戰機的維護保養是個另各國都頭疼的事情,殲15就不一樣了,該機才用的新型材料根本無需保養,事故率確保為0。

牆倒都沒扶過,老太太過馬路也沒扶過,就服中國磚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