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学子保研经验分享:持之以恒的人,终会闪闪发光!

保研看似轻松,其实需要付出更多。不论是三年、四年的积累,还是最后几个月的冲刺,都是一种艰难的考验。选择保研,就是选择了一条漫长的路,需要坚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努力。但更多的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

“奋斗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状态”,安徽医科大学2019届优秀保研毕业生用自己的勤奋努力铺就直通更高学府的大道。我们陆续推出《保研“红宝书”》栏目,将这些优秀的学子保研经验分享给大家。

医学院学子保研经验分享:持之以恒的人,终会闪闪发光!

姓名:蔡宇宸

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专业:临床医学

学习成绩:3.81(4/155)

语言成绩:四级599;六级546

科创经历:安徽省互联网+大赛铜奖;大创项目成员

学生工作:校学生会副主席;校青马会会长

获奖情况:校三好学生(三次);校优秀学生干部;徐叔云奖学金 ;民生奖学金;张锡祺一等奖学金、启航一等奖学金

所获offer:南京医科大学心外科专硕

最终去向:南京医科大学心外科专硕

医学院学子保研经验分享:持之以恒的人,终会闪闪发光!

大学经历

在安医大的第五年,我来到了上海实习。回首过去四年,在校园的日子里我觉得十分充实快乐。我的大学生活主要由学习和学生工作组成的。在大一,我加入了校学生会文艺部,这一待就是三年,在这里结交了志同道合的好友,举办了许多活动,留下了不少难忘的回忆。我知道,想在学生组织中一展身手的同学们会有一种顾虑,高年级繁重的学业和学生社团骨干繁琐的工作究竟能不能兼顾?我认为是可以的,关键在于高效的利用时间,尤其是课堂时间。每一堂课我都会很认真地听讲、记笔记,充分理解知识点,画好重点,不懂的地方尽可能在课后早点解决,这样会非常节省课余时间,也能全面地复习,从容面对考试。除了学习工作,我还是学院篮球队的一员,培养兴趣爱好和坚持体育锻炼也是在大学生涯中不可或缺的。

科创经历是我相对薄弱的一环,在大三和大四我参与了几项科创项目,庆幸的是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总之,在大学里就要够拼、够勇敢,多尝试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坚持自己的目标,尽量不要留下遗憾!

医学院学子保研经验分享:持之以恒的人,终会闪闪发光!

保研之路

保研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努力、全面的素质、合理的规划,再加一点点运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保研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在每年的9月,学校出台保研文件后,满足条件的同学可以提交申请,由各学院筛选,学校审核并确定保研名单;第二部分:获得保研资格后参加目标院校的复试,其中许多高校都在暑假通过开展夏令营的方式来提前选拔。

由于自身的原因,当时我定的目标院校是南医大,但南医大临床专业在2018年没有开展夏令营,所以我在暑假便没有花费时间准备其他院校的夏令营(现在觉得有些遗憾,我的建议是:推荐符合条件的学弟学妹一定要重视夏令营,至少要准备一到两个,有选择肯定不是坏事)。

以下我给大家分享一下该如何准备好第一部分的经验?

每年参加校内保研选拔面试的条件都有些许变化,以下都是以2014级作为参考。首先,要符合基本条件:绩点3.0以上且没有挂科、英语6级通过、计算机省二级通过、德体美综合素质评分在专业前30%。达到基本条件的同学就可以申请,学院会按照每年学校给的保研名额,以1:1.5的比例按照考试课平均绩点由高到低选取人员进入面试。此外这一届还加入了优先推荐条件,如国家级大创优秀结题的负责人、省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A、B类项目二等奖以上者等。同时具备基本条件和优先推荐条件的同学也可以进入面试(会占用入围面试的名额)。面试的具体方案每个学院各有差异,但均包含三个方面:“英语口语和翻译、科研创新素质、专业课知识。”最后确定保研资格的成绩是由60%平时成绩+40%面试成绩综合而得。

了解保研的流程后,我们便能有针对性地来做准备了。首先,达到最低门槛是必要的,这里可能会有不少同学担心自己的综合测评成绩能不能达标。在最后阶段里,确实会有不少实力不错的同学由于综合测评的缘故遗憾错过机会,这就涉及到我在前面提到的如何平衡活动与学业的关系了。但假如有同学一直到大三综合测评还处于靠后的位置,也不要就此气馁。只要自己时刻关注,在大三和大四也有不少加分的机会。当然,光满足基本条件肯定不够,过硬的成绩才是保研的核心。无论你的综合测评得分排名多高,是否有优先推荐条件,最后的成绩始终有60%是你的平时成绩,当然,绩点靠前的同学把握无疑是比较高的。因此,请务必认真对待大一到大四的每一门课,无论是考查课还是考试课,都与保研息息相关。

有了参战的条件,就该磨好刀了。无论排名有多靠前,在面试最终结束前谁也无法保证自己能保上,所以考研的准备谁也不能松懈,该买的材料得买,该看的书得看。但是到了大四下学期,有志向参加保研的同学就要开始针对面试做准备了。

首先,英语的重要性,我已经不需要再多赘述。尤其是口语,在参加复试时,就碰上导师用英语面试。然而,提高英语口语并非一朝一夕,也非靠每日背单词就行,关键还是要多给自己锻炼的机会。在大学期间,两年里我一直坚持上口语课。此外,参加英语演讲比赛,准备中高级口译考试,接触一下雅思托福,都是很好的选择,只要能让自己得到持续的锻炼。敢于开口,不求它成为加分项,但也不要让它变成扣分项。

其次,专业课知识的重要性,面试的范围是内、外、妇、儿四本书,考官大多是附院的大主任们,出题的方向还是紧紧围绕着临床重点,但也不排除会抽到刁钻的题目。因此,吃透课本还是重中之重,大题和名解都不要放过,重点要烂熟于心,罕见的疾病要能够记住主要特点,并且能够流利表达。专业课提问是面试中分值最高,也是区分度最大的,需要记的内容也很多,应该作为最后几个月的重点准备,尤其是妇科学和儿科学,不要有侥幸的心态留到最后一点时间再看,早做准备没有坏处。

最后,科研创新素养的考察,这部分其实能准备的东西不多,我们学院这次在这方面的出题也是差异性非常大,可以说要看运气(没办法,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我的建议是平时多接触科创的比赛和项目,深入理解设计课题、开展课题的基本流程,尝试论文的写作,如果能进入实验室再跟老师开展课题就再好不过了。

面试之前是肯定会紧张的,谁也无法避免,能做的就是对自己要有自信,相信自己的实力,相信自己为之付出的努力,将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

面试以学院为单位,临床专业通常人会比较多,每个人分到的时间只有短短几分钟,所以不需要太多花里胡哨的自我介绍和面试技巧,冷静分析下抽到的问题,把自己能想到的答案条理清晰的表达出来,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医学院学子保研经验分享:持之以恒的人,终会闪闪发光!

写在最后

医路漫漫,当进入临床实习后才发现,本科学习的结束仅仅是一个起点而已;研究生生涯对我们而言,是下一个很重要的台阶。无论保研还是考研,都是将自己的基础磨炼打牢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不用害怕自己会在这场前哨战中败下阵来,这并非最后的机会,也不是从医者工作的门槛。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愿你们不忘初心,“医”路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