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希慶:光環下的平常心

呂希慶:光環下的平常心

《滄州驕子》叢書徵稿選登之九十三

呂希慶:光環下的平常心

呂希慶:光環下的平常心

李聖哲

從青縣縣城到曹寺鎮前呂召莊村,一條小路低窪不平、泥泥濘濘。近日記者坐車行進了大約半個多小時才到。而在不久前,呂希慶參加完高考回家的那天,正下著雨,將近20公里的路程,他沒帶傘,走到天擦黑才回到家,只是為了給家裡節省40元錢打車費……

2009年,記者採訪的呂希慶堅持8年身背殘疾同學的稿件見報後,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榮譽紛至沓來,當選“滄州驕傲十大新聞人物”和“感動河北十大新聞人物”、成為“感動中國”候選人。事蹟拍成電影《親愛的課堂》,劉延東同志作出批示向他學習……一個個耀眼光環下,4年後的呂希慶仍然是那個樸素陽光的少年。

呂希慶:光環下的平常心

呂希慶說要平淡對待榮譽

4年前,呂希慶在青縣曹寺中學讀初二,15歲的他已經揹著身患殘疾的同學劉曉走過了8個年頭,但很少有人知曉他的事蹟,身邊的不少同學老師認為他們是哥兒倆。那時的他瘦小靦腆,不善言辭。 四年後的今天,呂希慶是滄州市二中宏志班的高中畢業生,與他幫助的劉曉已不在一起,但本報在2009年對其進行首發報道後,關注和榮譽紛至沓來,他成為滄州乃至全國的“名人”。如今,他已是一米八二的翩翩少年,變得愛說愛笑,卻仍然質樸善良。

因為成了“名人”,經常要出席一些道德建設活動,或者應邀外出做節目、報告,這對一個高中生來說的確是一種負擔。記者問起這事,呂希慶笑笑,“有一點點影響吧”。

但記者多次採訪呂希慶發現,他對於榮譽、對於外界的讚譽,一直保持著一種平淡。有熟悉他的人評論說,這個孩子的心乾淨得就像一窪清澈的水。記者採訪瞭解到,他獲得的獎盃有的被同學不小心弄壞了,他不僅絲毫不在意,還一起和同學拆著玩兒。

“很多人都提醒過我,一隻小鳥張開翅膀能飛得很高,但如果把它的翅膀換成金翅膀,因為太重就飛不起來了。榮譽只能代表過去,我不能沾沾自喜、誤入歧途,還是要做好自己。”呂希慶還開玩笑說:“我是個沒心沒肺的人,這幾年心態沒啥變化。”

4年過去了,但很多人仍對呂希慶記憶深刻。原曹寺中學的校長劉印敏說:“轉眼年頭不少了,曹寺中學由小平房全都變成了教學樓,但我對希慶的印象卻一直沒變。這是一個忠厚老實、助人為樂的好學生,他的品質很值得大家學習。”將呂希慶的事蹟拍成電影《親愛的課堂》的編劇、製片人杜奇泉由衷地說:“我為我們河北有這樣的好少年感到自豪,自古燕趙大地民風忠義,這個孩子身上深深體現了這一點。”

呂希慶:光環下的平常心

升入高中後依舊和同學互幫互助

記者多次採訪呂希慶發現,他現在愛說愛笑,比以前開朗多了,“鍛鍊得好點兒了,但跟劉曉沒法兒比,他特別能說。”雖然昔日的小夥伴不在一起上學了,但呂希慶總是不忘劉曉。 2010年,中考前劉曉因為手術錯過了考試,沒能再升學,這幾年一直待在家裡。但友誼依舊。因為學習忙,住校的呂希慶只能一兩個月回一次青縣農村的家。只要有時間,他就到鄰村去看劉曉。“我每次去他都很高興,我們會聊很多。他會讓我看他新寫的文章。我倆之間說話從來不藏著掖著,比如他會問我,在學校裡交女朋友了嗎?趕緊交代啊!”呂希慶笑著說。

6月22日,呂希慶去看望劉曉時,一進家門,劉曉就說:“明天出高考成績!”“你怎麼比我還清楚……”兩人從高考作文,到外國文學,到拔鬍子的話題等等,聊得不亦樂乎。多日不見希慶的劉曉媽媽也湊了過來問東問西。

記者見劉曉模樣沒有什麼變化,依然很能說,床邊的窗臺上放著《三國演義》和幾本魯迅的文集。“我天天看書、上網。有好心人看到報道後送了我一臺電腦,這讓我衝出籠子、認識了外面的世界。我這兩年方方面面都變化都很大。”劉曉告訴記者,他第一本36萬字的小說已經寫完了,正在寫第二本。 從曹寺中學升到滄州市二中後,呂希慶結交了新的朋友,他仍然樂於助人。班主任陳穎老師說,希慶這個孩子品質性格很好,團結、熱情、有耐性,老師和同學們都很喜歡他。

班長許彥達說:“輪到呂希慶做值日、打掃衛生,他是最認真的。班裡沒水了,總是呂希慶第一個換。”他的同桌畢延博說,呂希慶思想好,愛幫助人,有一次他手指劃破了,呂希慶就主動幫他洗衣服,一直到他手好了……點點滴滴的小事中,呂希慶影響著全班的同學。呂希慶說,他和同學們互幫互助,相處得都不錯,同學們馬上就要吃“散夥飯”了,他很捨不得大家。呂希慶今年參加高考,429分的成績讓他情緒有些低落。他坦言,雖然高考前半年都沒回家,奮力讀書,但由於基礎不是很好,考分並不理想。但呂希慶不想再復讀了,他想早點上大學,畢業後找份好的工作回報父母。由於本科三批要到7月27日填報志願,他目前正在選擇學校。對於大學的去向,呂希慶說,他曾經想考一所外省的大學,長長見識,避開自己的“光環”,從零開始。但現在他不這麼想了,“有一次我回家,看到媽媽正給裝修民房的爸爸打下手,和泥、揚灰……她腰腿有類風溼,心臟也不好,還幹這種累活兒,我看了特別難受。那一刻我想上學儘量離父母近一點兒,這樣能幫他們分擔得更多些。”

呂希慶:光環下的平常心

呂希慶的懂事讓父母欣慰又愧疚

為了省40元打車費,20公里路程下著雨走回家,呂希慶的懂事疼人讓父母欣慰又愧疚。近日,記者趕到青縣前呂召莊村呂希慶的家時,淅淅瀝瀝的小雨下個不停,呂希慶沒打傘就迎出門口。記者讓他在傘下避避,他大大咧咧地說:“沒事兒,我喜歡雨。”可是這句話,卻讓呂媽媽心酸不已。呂媽媽回想起不久前希慶參加完高考後回家的那天,也是下著小雨,她聽說兒子從學校回來了,很是高興。“他沒手機,我是聽人說在青縣見到他了。可左等右等見不著人,我那個著急呀!”一直到天黑,呂媽媽才看到希慶的身影,“連個傘都沒有,渾身溼漉漉的。”

原來,希慶每次回家要從滄州坐車到青縣,然後再倒公交車回村裡,這次不巧錯過了回村的公交車,將近20公里的路程,打車需要四五十元錢,想起家境不寬裕,媽媽身體不好治病需要錢,希慶捨不得這份打車費,就一步一步地走回了家。“我一直想騎自行車的,他們都不讓。”希慶笑著說。爸爸呂德才說:“騎車到學校還不得5個小時,路上那麼多車,哪兒放心啊!”說起這事兒,希慶的父母又生氣又心疼,他卻笑著說:“不就走點兒路嗎,鍛鍊身體嘛!”

呂希慶的父母告訴記者,希慶是個懂事的孩子,只要一回家,家裡大大小小的活兒他都幹,拖地、洗碗、幫父親和泥、揚灰,最近在家這些天,還把地裡都種上了玉米。

呂媽媽說:“這孩子從小就特別知道疼人。好心人送給他的手機,他不用,留給了姐姐。這三年家裡有什麼事兒我都是先找他們班主任。”對此,希慶卻認真地說:“學校不允許用手機,雖然老師特殊照顧我可以用,但我覺得,那樣對別人不公平。”

因為家境一般,媽媽彭清珍身體也不太好,希慶一直很節儉。記者採訪拍照時,他還很注意形象地去換了身衣服,出來後向大家“炫耀”:“我這衣服是和同學拼著買的,兩件19塊錢,不錯吧!”呂媽媽聽了有些哽咽:“別人家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我家希慶你給他10塊錢他只捨得花1塊;別的家長有時間就帶著孩子各處去旅遊,我家希慶長這麼大我哪兒也沒帶他去過……”希慶笑著打斷了母親:“我去過!去外地作報告不就是旅遊了重麼!以後等我找個好工作,我掙錢給您治病,帶您和爸去旅遊……” 身背殘疾同學9年上下學,呂希慶成全國青少年楷模,中央領導作出重要批示向他學習 小學一年級,來自前呂召莊村呂希慶和後呂召莊村劉曉成為同桌。劉曉因為患有先天性脊柱裂,下肢無力,走路時左腿拖著右腿,扶著牆一跛一顛地前行,很是艱難。

年僅7歲的呂希慶就經常幫著9歲的劉曉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兒,扶著他上廁所,幫他交作業,陪他聊天……一下課,同學們都小鳥一樣到校園裡撒歡兒,劉曉卻只能孤單地呆坐在教室裡。天性善良的呂希慶就主動湊過來陪劉曉說話,兩個原本陌生的孩子很快就熟起來了。 後來,劉曉的腿的病情加重,連慢慢挪動也不能了,劉曉想去哪裡,呂希慶就揹他到哪裡。他對劉曉的媽媽說:“阿姨你放心吧,學校裡我來幫助他。”

劉曉比呂希慶高大、沉重。開始,單薄的呂希慶背起劉曉很費勁,摔跤是常有的事。但呂希慶為了保護劉曉,常常不顧自己,胳膊、腿常被碰得青一塊紫一塊,回家總跟大人說不小心磕的。記者2009年採訪他們時,呂希慶1米70的個子,竟然不到50公斤,瘦弱的他背劉曉的動作卻一氣呵成,很是嫻熟。提起對劉曉的幫助,他只靦腆地笑,說這沒什麼。 每天早上,呂希慶早早來到學校等劉曉,劉曉的媽媽把兒子送到學校,呂希慶就接過來,揹著劉曉去上課。從小學到初中,他倆一直是同桌,每次升了級他們也會要求坐在一起。

呂希慶每天要幫劉曉做好多事:交作業、打水、爬樓梯上二樓多媒體教室,下課的時候,揹他上廁所,或者揹著他到校園裡與同學們一起活動。 有一段時間,劉曉因為生病,有時一節課要去三次廁所,一天要去十幾次,呂希慶就揹著他一次次來回。

多年來,兩人已非常默契,不用說話,一個微小的動作、一個眼神,呂希慶就知道劉曉需要什麼幫助,馬上放下書本幫他去辦。就這樣,呂希慶背了劉曉9年,上萬次的背起、放下,他成了劉曉的“雙腿”,有人問他圖什麼,他總是簡短地回答:我什麼也不圖。

呂希慶:光環下的平常心

影響:2009年,滄州“兩報”刊發了《呂希慶:我就是你的雙腿》等報道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人民網、中國文明網、中國新教育網、《河北日報》、《燕趙都市報》、河北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先後進行了報道。不僅如此,呂希慶還被評選為“2009感動河北十大新聞人物”、“滄州驕傲十大新聞人物”,併入圍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候選人名單,是河北片區兩位候選人之一,並獲得河北“五四”青年獎章、被評為全國優秀共青團員、全國美德少年等。另外,呂希慶的事蹟還被拍成電影《親愛的課堂》在全國公映,受到社會各界特別是家長和中小學生的廣泛關注和好評。劉延東同志及河北省有關領導,先後就此作出重要批示,號召學習呂希慶精神,弘揚傳統美德,樹立核心價值觀,培養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青少年。河北省教育廳向全省中小學下發了《關於組織觀看電影〈親愛的課堂〉暨深入開展學習呂希慶先進事蹟活動的通知》。

2013年9月,呂希慶光榮參軍來到戰略導彈部隊。入伍當天晚上,他打開新發的筆記本,在扉頁上寫道:“選擇了軍營,就要甘於奉獻;穿上了軍裝,就要珍惜榮譽;走上了戰場,就要衝鋒陷陣。我要避開曾經的光環,從零開始,當一個好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