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时,演奏者都不看指挥者,指挥者有什么作用呢?

叶姐42


指挥和乐队的关系可以理解为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起到主导作用,对学生起到引导和启发的作用;指挥也是如此,作为一个乐队的灵魂,一名优秀的指挥站在台上绝不仅仅发挥节拍器的作用。

演出仅仅是呈现在舞台上的最终结果,但是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指挥看似在台上挥一挥拍子,事实上,在整个排练过程中,指挥一直是整个乐队的灵魂,排练开始之前,指挥就要开始研读总谱,将每一个声部的穿插和乐曲整体的架构了然于胸;排练过程中,统一整个乐队的声响,处理乐曲的强弱、呼吸、衔接、声部间的平衡等,启发乐手对整部作品的理解能力,使得乐手能够按照指挥对于作品的解读,按照指挥的意思完成作品,并将作品呈现于舞台上。

所以,不要小看指挥哦,他们可是乐队中至关重要的存在,我碰到很多厉害的指挥,熟悉乐队的每一件乐器,熟悉到什么程度呢?每一件乐器的指法,音域,最佳共鸣点等等,简直比乐手自己还要了解手里的乐器!指挥的耳朵都是超乎常人的,在一个大型乐队演奏中,准确的听出音不准的声部和不协和的声响,这是音乐素养的高度表现!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题主,也帮助大家对指挥这个职业有一个不一样的认识。



鸣心国乐坊


对这个问题也说说我的理解!

小时候和年轻时,我对指挥的感觉跟下面各位朋友回答的差不多,

改变我对指挥认识的是一部电影!

这部电影就是《虎口脱险》,

看到电影里,人家指挥能把在乐队里滥竽充数的人都能给找出来,并且哪个音节不对都能听出来,

真的是服了!

由此个人觉得,乐队指挥是神一般的存在。

是整个乐队,是这首音乐的灵魂人物。

如果少了指挥,可想而知这个乐队是什么样子,演奏出来的音乐又是什么样子了!

一个优秀的指挥家,能把每部(全场)的音谱乐谱全部记在脑海,这可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虽然国际上一些指挥家很有名气,比如~卡拉扬,小择征尔……!

但我最喜欢我们中国的指挥家~

严良堃(指挥音乐舞蹈诗史东方红)

李德伦,

牛万里,

陈传熙,

长春电影制片厂指挥家,名字忘了!

还有好多记不起来了!


猛禽950


大家把指挥的作用理解得太狭隘了。

不管是乐队的指挥还是歌唱队的指挥,他们很重要的作用是在排练之中。

指挥必须掌握全曲的旋律、节奏、强弱、速度、各个声部的配合、各个乐器的配合……,哪里有不足必须及时纠正,麻烦得很、辛苦得很。

等到了舞台演出时,观众看到的已经是一部成熟的作品了,基本不需要指挥再去纠正、修改了(极其特殊的情况也许会有)。所以大家看起来似乎指挥不起什么作用了。

那么为什么指挥指挥还要上去呢?因为为了防止万一呀。刚才不是说了吗,极其特殊情况下,也许乐队、歌唱队会出现错误或混乱,这时就需要指挥发挥掌控全局的作用了。

另外,由于排练时指挥建立起的威信,在演出时他出现在舞台上,全体演员也会感到心里有底,演出就会更加顺畅。这时指挥就在起一个“压舱石”的作用。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每次演出,对于作品理解、掌握得最深刻的就是指挥(演员们对作品的理解与发挥大多是局部的)。他出现在舞台上,利用他的肢体语言能够更深刻地表现作品的内涵与美感,增加作品的感染力和可欣赏度。每当我们观赏音乐会时,很大一部分享受都来自于指挥的表现,不是吗?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指挥的心血大都抛洒在排练之中,我们看到的是这些心血结出来的果实。我们应该感谢那些指挥家们!


草根蚁民


应该像机动车司机一样,是用余光在看。其实,只要不发生突然事变,以这些对歌曲和戏剧中音乐节奏、熟悉得再不能熟悉的主儿,就是不看指挥,也会把自己的活计干得八九不离十。但一次大的演奏活动,毕竟有几十甚至上百个演奏者在参加;其中往往又分成多少个声部,绝不像一次普通的广场演出那么简单。因此,一个统一的指挥是非要不可的;而且每一个演奏者,都不能也不允许游离于指挥之外。也正是因为如此,即使那些演奏者看起来好像是各干各的,其实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在时刻留意着指挥在拍节和手势轻重上的变化,要不怎么说指挥是一场演奏会的灵魂哪?


响箭6


这么说吧,指挥者才是一个乐队灵魂。这么说有的人可能不淡定了,“你懂音乐吗?在这信口开河?”。诚然本人对音乐一窍不懂,至于交响乐更是处于一种最最初级的欣赏者,和门外汉没啥区别。但是本人举一个例子估计大家就明白了,我们所有人应该都有过上学期间参加大合唱的经历吧?哪个部分男生唱,哪个部分女生唱,哪个部分合唱不都是在看指挥者的手势吗?同样,乐器之间的演奏和配合必须由指挥家来协调也是一样的道理。指挥家对于一个乐团来说就相当于司令官!你能说我会开枪就行了,不用指挥官也能打好仗吗?





我不是一百分1203


在悟空问答里看到这样一个音乐方面的提问,觉得有意思。虽非专业人士,也试作回答。

指挥,词典这样解释:1.发令调度。2.发令调度的人,也指在乐队或合唱队前面指示如何演奏或演唱的人。这就是说,指挥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发令,即指示开始和结束。二是调度,即指示如何演奏(乐队)和演唱(合唱队)。第一个任务简单,吹冲锋号,或者鸣锣收兵,都会。第二个任务就需要音乐素养。

都说指挥是乐队的灵魂,怎么叫灵魂?那就是乐队对乐曲的表现必须体现指挥对乐曲的理解。一支乐曲,写在谱上,那是死的。通过指挥对乐曲的理解,然后利用乐器的演奏,成为活体。或激烈,或热烈,或舒展,或婉转,或凄凉,或悲伤。乐曲的内涵,指挥家的理解不一样,因而表现就会有差异。这就是指挥家的作用。而这作用,主要还是体现在排练中。正式演出时,指挥在台上一站,就向观众表明,这支乐队表现的是这位指挥对乐曲的理解。指挥手里的指挥棒及指挥面部表情,时刻都在每个演奏者的眼中,心中。


直心1


贝多芬,晚年写了一部最著名的交响乐,合唱交响乐。这时他已经高度耳聋,在完全听不到乐队声音的情况下,坚持首演担任指挥。乐曲演奏不过十分钟,助理递给他一张字条,上写:请停止演奏!贝多芬已意识到是怎么回事,第一次演出宣布失败。


音画群芳


指挥在练习时非常重要,负责各个声部之间相互磨合。而且在每个声部每个人的素质也不一样,所以指挥主要负责大家的融合。最后呈现出来,感觉指挥没什么作用,其实是之前都已经付出了很多心血。就像考试一样,之前学习时老师讲课讲卷子,考试时老师也就算功成身退吧。非专业,勿喷


百年孤独的马尔克斯


这个问题一看就是外行提出来的,根本不知道交响乐团的工作流程。排练过程很复杂,说了外行也不懂。就说观众所看到的演出吧,演奏员自始至终、无时无刻都在用眼睛的余光看着指挥,特别在开始、结束、节奏变化、起承转合等节点。假如,把演奏员的眼睛全蒙起来,大家想想,还能演出吗?


尕老汉2018


你的提问使我想起一个经典故事。某军阀统治上海期间,附庸风雅听音乐会。一曲罢,起身指着打钹的:你小子偷懒,俺数着你总共才打了三下。旁边忙解释:谱子上规定的。军阀:老子别的不懂、这还不懂?打小听村里鼓乐队,打钹的没停过!老子说了算,重来,老子看谁偷懒毙了他!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不懂音乐,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