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閒農業的九條“生存法則”!

休閒農業的九條“生存法則”!

當前,休閒農業迅猛發展,獲得眾多投資者青睞。但礙於經驗不足、認識不夠、政策不清等問題,相當一部分休閒園區經營狀況並不理想。業界甚至流傳了“127定律”的說法,即休閒農業企業七成賠、兩成平、一成賺。那麼,從事休閒農業如何才能有效避免投資經營失誤?本文提出了9大注意事項。

休閒農業的九條“生存法則”!

在各項促進休閒農業發展的政策支持引導以及快速增長的休閒消費需求拉動下,休閒農業產業發展迅猛,已經成為鄉村振興戰略中促進產業升級轉型和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據統計,2017年全國休閒農業收入7400億元,提供農民就業崗位1100萬個,接待遊客28億人次。

但是,在休閒農業的快速發展中,由於投資者對休閒農業產業發展規律的認識不夠、運營經驗的不足,加之受到用地、人才、資金、市場等多方面的影響,相當一部分休閒園區經營狀況並不理想。如何投資休閒農業?下面這9條“生存法則”務必收藏!

一、規劃要有前瞻性

規劃,是投資休閒農業遇到的首要問題,規劃不當是一些投資者失敗的重要原因。有些投資者不重視園區規劃設計,盲目自信,認為做休閒農業很簡單,不去認真研究休閒農業產業發展的規律和趨勢,僅憑著滿腔熱情和對農業的情懷,盲目輕率進入休閒農業產業,造成投資的盲目性和隨意性。還有一些投資者對待規劃表現得很任性。這類投資者不是聘請一些不專業的規劃設計單位進行設計,就是對規劃設計橫加干涉。更有甚者,僅將規劃當成套取政府政策資金支持的手段。休閒農業是投資大、見效慢的產業,從建設到見效一般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沒有前瞻性、戰略性的規劃設計,沒等項目建設完成就已經面臨被淘汰的窘境。

二、規模應適度

投資規模、用地規模、用人規模不當是很多休閒農業園區經營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這裡所說的規模主要是指園區的佔地規模。一部分投資者對園區的規模大小把握不好,總是追求越大越好,這是一個誤區。殊不知,佔地規模的適度對園區的發展至關重要。園區規模大小對投資額、僱工人數、產品配置等要求不一。超過一定的規模,投入會成倍增加,經濟性會大打折扣。據一些研究機構測算,休閒農業園區不管佔地多大,其核心經營區域最多也就是300畝。倒在投資規模不當上的投資者不在少數,佔地規模的大小,應與資金多少、市場大小等相適應。

三、特色要鮮明

一招鮮,吃遍天。特色,是休閒農業投資者必須認真面對的問題。從字面上理解,特色即特別且出色之意。特色是一個休閒農業園區成功的前提。當前,一些休閒農業園區在學習同行的時候,不是借鑑人家成功的經驗挖掘自己的特色,而是一味的模仿抄襲,在佈局、景觀、產品等方面存在嚴重的同質化現象。要知道,學習的真諦不是模仿而是創新。一個企業的競爭力來源於其獨有的特色產品。如通州番茄聯合國種植了120多個品種的番茄,每年都要引入新品種,樹立了以番茄為主打產品,不僅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還引導了消費,因而成為行業知名品牌。

四、品質保持穩定

品質,是休閒農業園區能否贏得消費者長期信賴的基礎。很多休閒農業園區對產品品質的追求不夠執著。眾所周知,農業產品由於受氣候、季節、管理、肥料、品種等因素的影響,很難像工業產品那樣保持穩定的品質。一些休閒農業企業為追求效益或將產品儘快銷售出去,對消費者隱瞞產品的質量缺陷,甚至以次充好。要知道,消費者一旦對產品質量不滿意,或感到他受到了欺騙,就會選擇其他園區的產品,永不回頭。如昌平有一個佔地只有幾十畝的草莓園,因為草莓品質穩定,受到消費者的青睞,擁有穩定的消費群,根本不存在銷售不暢的問題,多年都保持較高的收益。

休閒農業的九條“生存法則”!

五、創意才能留住客

創意,是休閒農業發展的靈魂。一個沒有創意的休閒農業園區註定不會實現可持續發展。休閒農業園區的創意主要體現在產品創意、環境創意、服務創意、活動創意四個方面。產品創意是園區獲取利潤的主要來源,消費者消費的是產品,創意設計品種眾多的休閒農業產品,是農業園區滿足消費者需求或收益的重要任務。環境創意是休閒農業園區不能忽視的重要環節,一些休閒農業園區在環境佈局、綠化美化、景觀小品、餐飲住宿等方面都顯單調和乏味,缺少創意,不能滿足消費者求知、求新、求奇、求特的休閒要求。服務創意是休閒農業園區是能否贏得消費者美譽度的重要內容,這方面還有很多創意想象空間。休閒農業從業者要善於創意出讓消費者可以參與體驗的休閒產品,如收花生、刨紅薯、收穀子等。活動創意是休閒農業園區爭奪消費者的重要手段。為了吸引消費者,園區要創意打造消費者喜歡的主題活動,比如耕田節、櫻桃節、美食節、潑水節、捕魚節、鄉村運動會等。

六、資金要有效運轉

現代農業是資本農業,休閒農業尤其如此。很多休閒農業投資者對園區建設運營資金的需求量沒有充分的估算,導致資金鍊出現問題。一般休閒農業的投資包括基礎設施、僱工工資、水電費、肥料、機器設備、取暖費等,而基礎設施和僱工工資所佔比重較大。現實中,有近一半休閒農業投資者對資金需求量存在嚴重誤判,這其中又有相當一部分投資者因資金短缺導致經營陷入困境或投資失敗。

七、吸引經營管理人才

休閒農業是不同於傳統農業的產業,是一二三產相融合的新業態。新產業需要新人才。休閒農業的人才主要包括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生產人才、經營人才、創意設計人才等。休閒農業管理經營的人才數量和能力的不足,已成為制約休閒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十幾年前,休閒農業發展初期,由於園區規模大都較小,投資者自己基本能夠管理經營。而當規模較大之後,特別是競爭激烈的當下,休閒農業的競爭已經由產品的競爭轉向人才的競爭。職業經理人的短缺,已成為行業升級發展的桎梏。

八、善於把控風險

任何投資都會有風險,休閒農業也不例外。投資休閒農業要注意面臨的政策、氣候、市場、管理等方面的風險。政策風險主要是國家在土地、環保政策調整時對投資者的影響,如很多休閒農業園區需要必要的住宿、餐飲、交易、停車、道路等基礎設施,但嚴格的土地政策很難滿足投資者的需求。氣候風險主要是自然災害對園區造成的影響,如連續的降雨降雪、突發的病蟲害、動物疫情等,造成產品減產和質量下降。市場風險主要表現在人們消費需求的變化,不同地區同類、同季產品的上市帶來的競爭加劇導致產品收益大幅減少等。管理技術風險主要是指由於生產管理人員操作不當導致產品減收、絕收等風險。

九、整合資源“睦鄰”合作

產業成熟的標誌是分工與合作,休閒農業產業亦然。一些投資者在投資時只考慮自己園區的建設經營,沒有考慮到與周邊園區、合作社和農民的合作,致使園區效益不理想。觀察一些成功的休閒農業園區,在規劃階段就考慮到與周邊資源的整合與優化,在生產經營中,充分利用比較優勢理論與附近的合作社在產品佈局、生產、加工、存儲、運輸、銷售等環節進行充分合作,形成高效的產業鏈條,追求效益最大化。

『地道國際·農旅』地道國際農旅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而設立,以深耕農旅、振興鄉村為使 命,以創新農業與農村發展模式為抓手,是中國農旅產業創新發展的領導品牌。致力構建田園綜合體、農業產業特色小鎮、共享農莊、康養綜合體及鄉村振興產業。為企業家和參與者共建、共享、共贏行業生態平臺。歡迎更多的朋友能一起參與共同推動行業生態的發展和完善,一起助力於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