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超市市场定位

生鲜超市市场定位分析

生鲜超市市场定位

生鲜超市市场定位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建设需要农贸市场配合规划管理,改变脏乱差的局面,同时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也推动着农贸市场朝着能够有效建设食品消费安全保障体系的形式发展。为此,通过长期的摸索,近几年各地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改造模式,主要有广州模式、武汉模式和深圳模式三种。其中要数深圳模式最为有效,其以原有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大型批发市场为后盾,发展连锁生鲜超市,生鲜经营的利润源跳出批零进销差价的局限,向上游的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延伸,在生鲜供应链上形成的优势令竞争对手望尘莫及。比较以上三大模式,深圳模式显得更具特色,更有创新意识,关键在于其对生鲜的流通渠道这个载体形式进行了本质上的改造,摒弃了传统运作了几十年的旧有农贸市场模式,从根本上依靠超市概念改造旧传统,从而解决农贸市场引起的诸多问题,探索的真正意义无非在于积累经验,寻找更为合理有效的市场切入点,降低风险。在仍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农贸市场面前,生鲜超市只有把握好方向,才能作为农贸市场的替代品,与其共生存、共发展,直至最终取代农贸市场。为此,生鲜超市必须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合理定位。

1. 实行产品多样化和创新经营;

2. 经营方式更要贴近消费需求;

3. 在环境、卫生、价格、服务等方面进行高水平的专业化改造。

四、生鲜超市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一)产品策略

国外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根据消费中的餐食加工者和用餐者、加工地点和用餐地点的不同,将生鲜食品消费形态细分为内食、外食、中食。内食主要指传统餐食加工消费方式,主厨和用餐者都是消费者家庭成员,做饭的厨房和用餐地点也是在家里,外购做饭所需的原材料,但整个餐食加工和消费过程是在家庭中完成的。外食主要指在外用餐形式,主厨者以及厨房和用餐地点都在消费者家庭以外,整个加工和消费是在家庭以外的地点完成的,用餐者则有多种组合方式。中食是近年逐渐流行的用餐方式,其加工者和加工地点是在家庭以外的加工场或超市完成,加工品一般是半成品,消费者则以家庭成员为主,用餐地点可以在家里也可以不在家里。因此,在体现专业化的生鲜超市中应具备较全面的消费品类,以满足消费者多方面的需求。

1. 以内食为主, 2. 覆盖面广, 3. 分类清晰;

4. 辅助外食, 5. 建设超市厨房工程;

6. 大力推广中食,7. 扩大超市产业化规模;

8. 辐射产品经营范围。

(二)价格策略

由于生鲜消费的需求弹性较小,属于消费频率高的需求品,市场定位在于中低端,实行优质中价或优质低价的定价策略不失为最明智的价格策略,因此薄利多销应是生鲜超市遵循的原则。在产品价格定位上要灵活决策,这主要体现在分拆后产品的定价和合并后产品的定价两个方面。根据需要的不同,生鲜超市很可能要进行一些化整为零的操作,这样无疑会改变一些原始的数据,使定价复杂化。因此,超市要灵活处理,运用有效的计算方法合理制定价格,达到既有竞争力又实现客观利润的目的。

(三)促销策略

促销的目的是告知信息、说服客户、提醒客户采取购买行动等,要达到促销目的,就必须选择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运用适当的营销组合策略,首先必须针对自己的特定目标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进行深入分析。生鲜超市在掌握消费群体行为的情况下,可以充分运用广告、公共宣传、有奖活动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促销,宣传自身的优势,引导顾客消费。

1. 以社会责任为主题,突出生鲜超市的绿色营销;

2. 以浓厚情感为主题,显示价格及品种优势;

3. 以提升形象为主题,贴近生活,宣传服务;

4. 以不变应万变,创新促销模式。

(四)渠道策略

生鲜超市作为生鲜经营供应链末端的销售环节,其中存在不少来自供应链上游的各种问题,如果生鲜商品在进入超市销售以前已经最大限度的标准化了,那么生鲜经营必然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损耗和成本浪费。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生鲜流通渠道生产者——产地市场——运销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找到优化采购渠道和销售渠道建设的途径。由于繁琐复杂的流通渠道,使得流通成本增大,运销成本波动性大,再加上一些不确定性因素,更增加了营运风险,所以有必要缩短、消除传统的一些流通环节,建立起“公司+农户”的产销模式,把农户生产直接纳入超市体系。同时,生鲜超市要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确定目标消费群体,特别是选址上要进行充分考虑分析,合理布局。以发达城市为建设中心,坚持两大原则,一是依托与借鉴传统农贸市场的布局,贴近农贸市场建设生鲜超市;二是配合小区建设,进驻居民区。

五、建设生鲜超市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的提高,生鲜超市的连锁经营必将成为农产品销售不可取代的主渠道。然而,在经营、管理、物流方面还存在着大量问题。面对生鲜经营中所存在的缺少适销的农产品,没有完整的冷链供应和配送,生鲜经营的完整性不够,管理和培训体系的不健全等问题,生鲜超市经营者必须冷静的对自身生鲜经营现状、差距和盈利能力做出客观的分析评价,在生鲜的管理、经营、物流三方面做好工作。实行经营连锁化、本土化;建设配送中心,把握物流关;健全管理机制,建立合理的管理标准和经营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生鲜经营连锁的规模效应,增强生鲜经营的灵活性和竞争优势,解决差异性所形成的障碍;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人力、物力、财力各方资源上体现出巨大的整合效应,减少投入成本和损耗成本,最大程度的合理利用资源;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体现出生鲜超市与农贸市场间的根本差别,以高水平的管理标准和经营体系为基本保障,达到和维持较高的生鲜水准,使生鲜超市所独具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最大显现。更多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新鲜农夫

生鲜超市市场定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