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俩一个是奴隶主,另一个是奴隶,为什么能成为商汤的左右相?

他俩一个是奴隶主,另一个是奴隶,为什么能成为商汤的左右相?

在商汤灭夏桀和建立商王朝的过程中,他的左相仲虺 (hu毁。有古书中又写作中qi,该字为上下结构的上己下其写法,为虺的古字),和右相伊尹起了重要的作用。这是两个身世和经历完全不相同的人。仲虺是个奴隶主,从他先祖起就世代在夏王朝作官。伊尹是个奴隶,从他少年时代起就过着流浪生活,长大后当了厨子。他们都很有才于,看见夏桀的暴虐,残害人民,不关心生产,只知享乐,引起了人们的咒骂,诸侯的叛离,深知夏王朝的灭亡已为时不远。

他们想解救人民的痛苦,只有扶持一个有力的诸侯,推翻夏桀的统治才能办得到。他们看见商的势力在东方地区诸侯国中是最强大的一个,认为商汤是一个理想的诸侯,于是先后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到了商汤身边。汤也是个识才之君,果然任用了二人为左右相,委以灭夏的重任。仲虺和伊尹也就全力协助汤灭了夏桀,又协助汤建立起了商王朝。

他俩一个是奴隶主,另一个是奴隶,为什么能成为商汤的左右相?

相传仲虺的祖先叫奚仲,是夏禹时候的车正,就是管理制造车子的长官。奚仲原来是族居在薛(今山东滕县 南)地的一个氏族酋长,善于制造车子,当了夏禹时的车 正以后,就迁居邳(今江苏邳县西南)。自奚仲以后,子孙都在夏王朝作官,为夏监制车子。到了仲虺时又迁回薛去居住,是夏王朝东方地区的一个诸侯。他看见夏桀暴虐,人民很是怨恨,诸侯叛离,就从薛带了族人来到了商。汤也早就听说仲虺是个有才干的人,正想前去相请,可是又顾虑,仲虺的祖辈们都是夏王朝的臣子,恐仲虺不愿归商助他灭夏。

没有料到夏桀自诛灭了有缗氏以后,引起了各地一些诸侯的恐惧,不仅与夏异姓诸侯,就是与夏后氏同 姓的诸侯也先后叛离夏桀,仲虺就是在这种形势下来到了商。汤见到了仲虺以后非常高兴,向仲虺请教了治国之道。仲虺根据当时天下的形势,分析了夏桀如此下去,必 然会自取灭亡,人心所向是商。他鼓动商汤蓄集力量,先伐与商为敌的诸侯,翦除夏桀的势力,然后灭夏建商。汤见仲虺是有用的人才,就任命为左相,参予国政。

他俩一个是奴隶主,另一个是奴隶,为什么能成为商汤的左右相?

伊尹,在甲骨文中又称伊(有的学者认为甲骨文中的 伊幹、黄尹、黄幹都是指的伊尹),金文中称为“伊小臣”,小臣是指伊尹的身份和地位,不是名字。伊尹原名伊挚,尹是官名。有的古书中还说伊尹名阿衡(又称保衡),是不对的,阿衡是官名,商代称当权的大官为阿衡, 伊尹作了商汤的右相,执掌商的大权,故称为阿衡。伊尹辅佐商汤灭夏,建立起了商朝,后来又扶立外丙和仲壬,教诲太甲改过,不仅是一代的开国元勋,还是三代功臣, 所以得到了后代商王隆重的祭祀。在甲骨文中,伊尹是列为“旧老臣”的第一位,卜辞中有“侑伊尹五示”的记载,就是侑祭以伊尹为首的五位老臣。还有“十立伊又九”的记载,就是祭祀伊尹和其他九个老臣。卜辞中除了合祭旧老臣是以伊尹为首外,伊尹还单独享祀,或与先王大乙(汤)同祭。

据传伊尹是出生在伊水边(有的说在今河南伊川,长大后流落到有莘氏,或说在河南开封县陈留镇,一说在今山东曹县北)。有莘氏姓姒,是夏禹后裔建立的一个诸侯国。伊尹到了有莘氏以后,在郊外耕种田地以自食。他是个有抱负的人,虽然处身在田亩中,还是时时关心着形势的变化。他想找到一个有作为的诸侯,消灭夏桀。他听说有莘国君是一个比较好的诸侯,对平民和奴隶不像夏桀那样暴虐,就想去劝说。但他觉得不能贸然去接近有莘国君,于是就说他会烹饪,愿为有莘国君效力。按照当时的制度,只有作了有莘氏的奴隶,才能为有莘国君所用。伊尹自愿沦为奴隶,来到了有莘国君身边当了一名厨子。不久有莘国君发现他很有才干,就升他为管理膳食的小头目。

伊尹本想劝说有莘国君起来灭夏,但是一来有莘是个小国,二来有莘氏是和夏桀同姓,都是夏禹之后,因而又不便劝说。伊尹在有莘国作管理膳食的小头目过程中,商与有莘氏经常往来。伊尹见汤是一个有德行、有行为的人,就想去投奔商。可是作了奴隶以后,自己就没有行动的自由, 即使是偷跑出去也会被抓回来,轻则处罚,重则处死。正在这时,商汤要娶有莘氏的姑娘为妃。伊尹看见机会来到,就像有莘国君请求,愿作陪嫁跟随至商。

他俩一个是奴隶主,另一个是奴隶,为什么能成为商汤的左右相?

有莘国君就派伊尹为“媵臣”跟随有莘女嫁到商,所以古书中称伊尹为“有莘氏媵臣”(《史记殷本纪》)。在夏商时期的臣, 有各种不同的身份。古书中称伊尹为“小臣”(《楚词天 问》、《墨子尚贤》、《吕氏春秋·尊师》),金文中称作尹为 “伊小臣”(《叔尸鎛》),甲骨文中“小臣”的身份是奴隶, 但又区别于一般的奴隶,是管理奴隶的小头目。“媵臣” 就是陪嫁奴隶,这与商代以后的诸侯嫁女,派大夫配送所称的“媵臣”不同。

伊尹跟随有莘氏女来到商汤身边以后,仍然给汤作厨子,他就利用每天侍俸汤进食的机会,分析天下的形势数说夏桀的残暴,劝汤蓄积力量灭夏桀。汤发现伊尹的想法正合自己的主张,是一个有才干的人,就破格免去伊尹 的奴隶身份,任命为右相。左相仲虺也见伊尹是一个贤才,两人的政略主张也相同,也就一心和伊尹合作共同辅佐汤蓄集力量,准备灭夏。 商汤有了仲虺和伊尹的辅佐,首先是治理好内部,鼓励商统治区的人民安心农耕,饲养牲畜。同时团结与商友善的诸侯、方伯。

在仲虺和伊尹的鼓动下,一些诸侯陆续叛夏而归顺商。汤经常率领仲虺和伊尹出外巡视四周的农耕、畜牧。有一次汤走到郊外山林中,看见在一个树木茂盛的林子里,一个农夫正在张挂捕捉飞鸟的网,是东南西比四面都张挂。待网挂好后,这个农夫对天拜了几拜,然后跪在地上祷告说:“求上天保佑,网已挂好,愿天上飞 下来的,地下跑出来的,从四方来的鸟兽都进入我的网中 来。”汤听见了以后,非常感慨说:“只有夏桀才能如此网尽矣!要是如此的张网,就会完全都捉尽啊!这样做实在 太残忍了。”就叫从人把张挂的网撤掉三面,只留下一面, 也跪下去对网祷告说:“天上飞的,地下走的,要往左面, 就从左吧,要往右面,就从右面吧,要高就高飞吧,要下 来就下来吧,就到我的网中来吧!”说完起来对那个农夫和从人们说:对待禽兽也要有仁德之心,不能捕尽捉绝, 不听天命的,还是少数,我们要捕捉的就是那些不听天命的。

他俩一个是奴隶主,另一个是奴隶,为什么能成为商汤的左右相?

仲虺和伊尹听了以后,都称颂说:真是一个有德之君。那个农夫也深受感动,就照汤的做法,收取三面的网,只留下一面。这就是流传到后世的“网开三面”的成语故事,商汤“网开三面”的事在诸侯中很快就传扬开了。 “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史记·殷本 纪》)。也就是诸侯们听说以后,都齐声称颂说:“汤是极其仁德的人,对禽兽都是仁慈的”。大家都认为汤是有德之君,可以信赖,归商的诸侯很快地就增加到40个,商汤的势力也愈来愈大。


小结:仲虺和伊尹自己优秀,又遇到了更为优秀的成汤,从此,他们真心事主,尽心辅佐,成为了千古美谈。他们为商王朝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人的出身可以不一样,人的经历也可以不一样,但志向可以一样,只要是为了老百姓能够过上好日子,这样的人就会得到老百姓的真心拥爱戴和拥护。因此也才能成为被万代人们所敬仰和传颂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