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讲法六

◎华严经云:‘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一句话将我们无始劫来的病根道出,佛法千经万论,无量法门,说穿了,不过是将妄想执著断掉。只要除去妄想执著,则本有的智慧德能就能透出。故一切修持的枢纽在‘禅定’,唯有用定功才能把烦恼克服,所以禅定是佛法修学最重要的手段。而戒律是帮我们成就禅定的。所谓因戒生定,因定开慧,戒定慧称为三学。定到相当程度就心开意解了,自性本具的大智慧才能显现。

◎无边光佛:‘边’,边际,即界限。界限从分别执著而生,有分别执著就有界限,若分别执著的意念都没有了,界限也就没有了。此时即得大自在。

◎无碍光佛,体寂用妙自在,体是清净寂灭。首楞严大定是体,真心本性,本来就是一个定体。起作用能变现一切森罗万象。体是能变,法界为所变。所变的境界称为妙有,但相有体无,所以能事事无碍。

◎佛家讲万法皆空,乃从体上讲;万法皆有,是就相上说;体用不二,空有一如,那里有障碍,此为事实真相。但我们看不到,理事无碍或可理解,事事无碍则无法理解。此皆被妄想执著所蒙蔽,我们有无量的智慧神通与德能皆被迷障而不显,不得自在受用。

◎佛度众生之能力,无人能与之相比,佛之智慧德能是圆满的。善导大师劝学佛人要听佛说,不要听菩萨不相应说。因菩萨之智慧德能不圆满,故应依佛所说。

◎智慧光:指权智教化众生,帮助众生,给与一切众生真实利益。什么是真实利益?大乘佛法,尤其是净宗,才是真实利益。若不能帮助我们消除业障,得轻安自在,就不是真实利益,学佛要一天比一天自在、快乐、欢喜、明白,才是真正的利益。

◎大乘佛法获真实利益,无过于念佛法门,真正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老实念佛,即可得到真实之利。即得大自在、大安乐,不迷惑、不颠倒,明白诸法实相。

◎常照光:浅而言之,就是时时、处处、事事都明了,无论何时何处,对人对事对物都觉而不迷。

◎清净光:即身、语、意三业清净。有烦恼、妄想、执著就不清净,必须用定慧将之除尽,则能获真正幸福,无一切忧恼恐怖,此为自受用。

◎欢喜光:是慈令安乐,是指他受用。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把喜悦让一切众生分享。

◎解脱光:离相普益。以真诚智慧德能利益众生。对事实真相明明白白,不动心、不著相,能这样帮助一切众生,这就是善巧方便。善巧方便就是智慧,唯有智慧才能帮助众生解除结缚,脱离三界轮转。

◎安隐光:离生灭相。证得一切诸法,不生不灭。首楞严大定即是指一切法究竟坚固,这才是真实的安隐。

◎超日月光与不思议光都是说佛的放光。前面十号是说佛的常光,智慧德能都在光中显示。‘放光’是为教化接引众生而现,故放光要有特别因缘。而阿弥陀佛的常光与放光几乎无差别,因为弥陀常放光。只要有人念佛,阿弥陀佛就放光照摄。或问为什么念佛人感受不到?实因夹杂、心口不一,如此就和佛光不能相应。一个真正念佛人,只要专念、用真诚心念、老实念佛,六个月自然必能感受佛光摄受。但若天天想见佛光,即是妄想,是夹杂就不会有感应。如同念佛想求‘一心不乱’,决定得不到一心不乱,因为也是夹杂妄念。因此,念佛一定要专、要纯,才能感受佛光之不可思议。

◎古德将‘不思议’归纳为五种:礳横超三界,不俟断惑。大乘佛法,除念佛法门外都要断惑,方能成就,此非凡夫所能。而念佛法门只要伏住烦恼,念到一切妄念不起现行,即能往生。此为众生人人有分。祃即生西方,横具四土,非由渐进。我们以圆教为例,圆教初信断烦恼,与小乘初果等。但智慧功德,小乘的须陀洹是不能与之相比的。故初信到七信生凡圣同居土,八信到十信生方便有余土。初住以上才入实报庄严土。这些都需要渐进。唯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生一切生。本来凡夫带业往生,是生凡圣同居土,而阿罗汉是住方便有余土,大菩萨住实报庄严土。凡夫往生后却天天能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上善是指等觉菩萨。这是十方刹土所没有的,故下下品与上上品实无差别,此为西方净土所独有。祎但持名号,不假方便。即是不需藉用其他方法,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老实念到底,不必夹杂参禅持咒等,就能大开圆解,一生成佛。祯一七为期,不藉多生时劫。此表修证时间之不可思议。一日至七日即可成就,人人皆有足够的修行时间。只要能死心塌地,如理如法老实念佛。祸持一佛名,即为诸佛护念,不异持一切佛名。弥陀名号是一切如来所赞叹,每一尊佛都劝人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故人念佛,诸佛都欢喜、都赞叹、都护持。不思议中略说五种,我们生生世世都受用无尽,要得到佛菩萨加持保佑,一定要好好修行方可获得。

◎‘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就事相来说,是指大势至菩萨修行的过程。但最重要的还是指表法,表行者十二时中修行不断。我们修行常易间断,间断就生妄想,妄想不外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此为六道轮回业因。天天在造作轮回业因,当然出不了三界。佛教我们念阿弥陀佛,即是要我们背尘合觉。若能与阿弥陀佛天天接近,才能出三界。二六时中能够不夹杂、不间断,才是念佛的真正功夫。所以一定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为什么我们念佛常常会间断?是因为烦恼习气太重,对佛号太生疏。所以要想办法把这个障碍消除,首先要对西方世界有真正的认识。如此信心自然坚固,愿心就会加强,才会欢喜去西方净土,对于娑婆的一切才能真正放下。如此念佛功夫自然恳切,不会间断。

◎念佛三昧:‘三昧’是通称,大乘经上讲无量三昧。三昧是梵语,翻为正受,正受是正常的享受,即是禅定。心清净才是正常的享受。念佛为因,三昧为果。念佛有事念、理念。事念即是一心忆念,也就是心常想佛,想佛的相好。古大德告诉我们可以想佛的白毫或莲花等,若将无量寿经读熟,可帮我们忆想。想佛的发心、佛的修持、佛的大愿,有妄想就用此法对治。忆佛念佛关键在‘一心’,能一心念佛才能有成就,用杂乱心来念佛,只是种善根而已。所谓理念,是念佛要与心性相应,理是真心本性,是一切万法之理体。但现在我们做不到,所以还是要从事念做起。念到一心不乱,自然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就达到理念了。

◎念佛法门是大势至菩萨历劫修行中,老师教给他修学的方法,也就是‘念佛三昧’。念佛的方法有很多,但可归纳为四大类:礳实相念佛:实相是念自性佛。自性怎么念呢?不是口念心想。口念心想是属于事念,离开口念心想,我们就不知道如何念。换句话说,就是对自己真心本性真实的明了,就是念实相。这跟禅家的明心见性是同一境界,只是名字不同而已。参禅可以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念佛由事念,念到理念,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心开就是理念,就是明心见性。不入此境界是不能明白的。祃观想念佛:古人多用此法,但在像法之后很少人用。原因是佛的境界太高太微细,凡夫心粗劣,虽依经教来修,很难观成。从第一观到第十二观,一观比一观微妙。第一日观,观成时,开眼闭眼一轮红日都在眼前,一切时一切处,亦均在眼前,那时往生就没问题了。但很难观成。第二水观,观大海结冰,西方极乐世界是琉璃地,与此间翡翠相似,但实际上是不能相比的。若观成功,则于任何地方,看起来都是琉璃地。祎观像念佛:无论泥塑、木雕或金属铸造的佛像,就是要天天看,把佛的相好,印在我们八识田中。修这个方法要有福报,例如家里须设有佛堂及庄严的佛像,不必工作,生活有人护持,每天至少要观八小时以上。因为离开佛像,功夫就中断了,所以说要有福报。祯持名念佛:一心执持名号,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如此就是净念相继,有怀疑、有夹杂都不是净念相继,这就是持名念佛的秘诀。

◎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劝导众生往生西方,皆是以持名念佛为第一。为什么?因持名接近实相,功德不可思议。且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以观想成就往生后,尚须把此印象去掉,因为相是虚妄。持名则要把名去掉,因为名是假名。念佛相应,名比相容易去除,即是说明持名与实相接近,所以佛劝我们持名念佛。

◎自古以来有读诵讲解研究观经的,但依照本经来修行的人确非常稀少。从第一至十二观是观想念佛,第十三是观像念佛,第十六观是持名念佛。因此,所有念佛方法都出自本经,而我们在修的持名念佛,就是经上所说的十六观之一。经上教我们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这个方法的特色,在以观想取代妄想分别执著,只想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不想别的。因一切法由心想生,想成了,西方极乐世界就在眼前,这就是观想。

◎三昧此云正定、正邪如何分别呢?若修此定,必能明心见性,就是正定;反之,则是邪定。所以世间的四禅八定,以及小乘圣者阿罗汉所修的九次第定,皆非正定,因为不能见性。是以大乘佛法正定的标准,是抉择于能否见性。由心起用,能与心性相应谓之‘正定’。

◎正心行处:行是行为。心起用与定慧相应谓之正。

◎‘一心念佛名正定心,若他念者名邪思惟也’。什么叫邪思惟?即念佛人仍夹杂著贪、嗔、痴,或其他修法,皆谓之夹杂。故觉明妙行菩萨,于西方确指里开示云:念佛人之所以不能成就三昧,就是因为夹杂。有人还要参个禅、念个咒、做个法会,另外还要谈些吉凶祸福的事,所以不能成就。故真念佛人心中只有一句佛号。

◎念佛人以一句佛号圆具五教,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之法不离‘念佛三昧’。五教行者,依各教不同的修行方法,最后仍不离念佛三昧境界。故知修行的手段虽不同,但所证的境界是相同的。是以念佛人不历阶梯,不费时劫,一生成办无上佛果,极为殊胜。

◎念佛三昧的功夫有深浅,故往生后的品位有高低。世界一切都是假的,因为带不去。既知是假的,又何必斤斤计较呢?真能带去的是‘念佛三昧’,应知念佛是成佛最近的一条路,这一生当中就能成就,此为其他法门所不能比的。法相唯识宗的初祖,窥基大师于弥陀经通赞疏中,亦承认念佛法门是顿教。顿是顿超,一生就圆满,易行疾至。易行是容易修,人人会念,人人能念。疾至是快速到达,念佛是最易成佛的无上法门。平常人只知念佛可往生,而不知往生后,就一生成佛。因往生就得无量寿,所以是一生成佛不待来生。

◎念佛为何容易成就?实因弥陀本愿力故,因念佛之人必蒙弥陀加持。

◎为何要一心持名呢?因为我们这个世界的人心很杂乱,持名就是要净化杂乱心;恢复清净心。清净心一现,净土自现,若心不清净,念佛虽多亦不得往生。念佛成功的关键,不在数目多少,而在于是否能将妄想烦恼伏住。佛号一起妄想便除,这就是功夫得力。一心念佛,心便与佛同,与佛同心同愿,心同形亦同。形乃身相容貌,相随心转;能转者心,所转者相。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皆是清净大福慧心之所变现;故心善则相亦善,心恶则相亦恶,心清净则身清净。往生西方者,皆是一心念佛,心与佛同。心同形亦同。形相德能与阿弥陀佛亦同。

◎在气功家看来,从气的大小色彩,可知人的健康状况,放白色金色的光,身体一定健康。也就可知心的清净与否,心里没有染污,则身透明,若有贪、嗔、痴,则身有障碍,就不透明。真正学佛人有清净心,才算是真学。

◎修行须一天比一天清净,如同无量寿经经题说的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要真正达到这个标准,必须看破、放下、随缘才有可能。看破是学问,放下乃功夫,能彻底的放下,就成佛。菩萨的阶位,就是从看破放下的多少而定,等觉菩萨尚有一品生相无明,还有一分未放下;所以一定要放下、随缘,那就得大自在。

◎母亲念儿女的心,一生从不间断,而儿女念母亲的心则大不然,尤其是今日社会一定要觉悟。何不以念儿女之情换念阿弥陀佛。聪明人是念念都念阿弥陀佛。

◎我们往往看到一些不识字,穷苦的老太婆,好像很无知,一天到晚只知道念阿弥陀佛,看到他们往生都非常自在,有站著、坐著、不生病、预知时至,自在的往生。这比知识分子实在高明太多了,原因就是他们都能老实念佛。反观一些知识分子,则是一边念佛,一边打妄想。所谓‘自古诗人妄想多’,妄想是造六道轮回之业,我们决不能学。修行人知道的事,越少越好;认识的人,越少越好,所谓‘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时是非多’。这才明白老太婆的老实念佛不简单,是真有智慧的人,他们才是世间第一等人。

◎真正上上根人,是只念一句佛号,一部经典;想多念几部,是中中根人;想通宗通教,于一切法都要略知一二,是下下根人。若除经教外,对世间事还想多知道些,往生就没指望了。明了这些事实,我们在帮助人的时候,就要劝他做上上根人,只念一句佛号,只依一部经典修行。若他肯信,那是他因缘成熟,若不肯信,我们的功德也圆满。

◎真能放下,原因有二:礳是宿世善根发现,如阿公阿婆,不识字而能老实念佛的人。祃是对事实真相透彻明了者,所谓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这两种人都能做到彻底永不改变。我们是那一种人呢?不上不下的中间分子,念佛既不老实,对事实又不能透彻明白。这是最麻烦的,是学佛的大障碍,往生成佛的因缘,错过是非常可惜。

◎无量寿经云:‘一向专念’。著重在‘一’,此指一心、一个方向。观经云:‘一心系念’,系念就是挂念。弥陀经云:‘一心不乱’。三经中所提到的名词都不相同,但都是本经中所讲的‘专心忆念,摄根净念’之意。可见净土四经所讲的方法都相同,这给修念佛法门的人,一个非常清楚的成佛指标。

◎‘有净土’即是永明大师所说的‘有禅有净土’。关键在一个‘有’字。念佛人心中有净土,此生决定往生。不能往生,是因为虽念佛,但心中没净土,净土是心净,心净则土净。什么时候心清净了,就真有把握自在往生,预知时至。若能再断惑修善,这是修福。临终时不生病,自在往生,这是极大福报。自私自利是恶,利益众生是善,还有私心妄想就免不了病苦。真是一切都是自己修得的,因此要有殊胜的果报,则须有殊胜的因行。

◎‘清净平等觉’是随著我们的清净心而累积的,故凡是有妨碍清净心,就须即时察觉舍离。如此才能真正清净,不但世缘要离;所有大乘佛法也不能夹杂,如此才易得清净心。

◎见佛有二种。一种是现前见,如定中见佛;如念佛止静时见到佛像等。或梦中见这也是属于感应。另一种是当来见,如往生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见佛放光加持接引,到了极乐世界花开见佛,皆是当来见佛。

◎一切诸佛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众生快快成佛,而所有法门中,成佛最快捷、最稳当的,莫过于念佛法门。念阿弥陀佛名号,就是念十方一切诸佛,一切诸佛如来都宣扬、赞叹这个法门,故念阿弥陀佛,不异念十方一切诸佛,而为十方一切诸佛所护念。

◎阿弥陀佛的法门,圆满的记载在无量寿经中,念无量寿经即等于念一切经。而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是净宗的心经,是无量寿经的心经,是一大藏教的心经;此经虽短,但内容极丰富。圆圆满满等于无量寿经,只要专心念、不怀疑念,决定成就。

◎我们的心要同佛心,我们的愿要同佛愿。诸佛者是清净、平等、大慈悲也。佛怜悯一切众生,以清净心、平等心,对待一切众生,即是大慈悲心。故真慈平等即是佛心‘真性’,真心现前,就入十方诸佛法界。

◎有一生念佛不生净土者,念佛不精诚故,生疑不笃信故,无有往生愿故,不能断贪爱故。一生念佛,为何临终不能往生净土?原因有四,一者念佛时夹杂、不精、不专、不诚、时续时断,故念佛不得往生。二者虽念佛,但对净土仍有疑。三者口里虽愿意去,但实际心里不愿意去,仍有牵挂放不下。四者不能断贪爱故,众生对娑婆世界存有贪爱,故祖师大德教大家放下一切身心世界,才能出三界,永脱轮回。不仅世法要放下,佛法也不能执著,这才不会成为往生的障碍。我们生生世世出不了轮回,就是因为贪爱、放不下。现在明白了,不可再犯老毛病,否则今生又要空过了。

◎念佛人要自知宿世今生,种善不种善,作恶不作恶。我们如何知道呢?可观察自己的习气,就能知过去生的宿习,有人习性善良,很有善根;有人习气重,喜造恶。佛教我们‘断恶修善’,常省察、常检点,善的令其增长、圆满;恶的令其除灭。此乃四正勤所讲‘已生善令增长,未生善令速生;已生恶令除灭,未生恶令不生。’

◎以念佛相好,对治昏沉。念佛止静时,昏沉、打瞌睡,想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以对治昏沉,因为想的时候是不会昏沉的。

◎以念佛修因证果,无量智慧功德,对治妄想。有时妄想多,止不住,即想阿弥陀佛因地的发心、修持、证果、度生,想阿弥陀佛修行过程中的种种殊胜功德。亦即忆佛念佛,念佛是修因,成佛是证果。一句弥陀名号包含无量智慧功德,用以对治妄想。

◎以平等法性,空寂无为,对治恶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逆缘,就要想到万法皆空,清净寂灭,来对治恶境。

◎以念佛菩提威神势力本愿功德,不为世间事务牵缠。菩提是正觉,念佛的正觉,念佛的智慧德能,仗佛的善巧方便,便可以把繁杂的事,处理得有条有理,这对于待人处世有很大的帮助。

◎以念佛相好光明,万德庄严,不为一切病苦所恼。世间人吃五谷杂粮,岂有不生病之理?生、老、病、死,一切众生在所难免;遇到时,念佛的相好光明,念佛的万德庄严,即能身心圆满,没有缺陷,不为一切病苦所恼。

◎所有一切病痛,皆从妄想执著生。妄想执著是一切病的根源,只要去除,自然身心健康,百病不生。

◎人皆有业障,若无业障,就不会来这个世间,业障如何消除呢?古德开示最好的方法,就是念阿弥陀佛。

◎修行著魔有二个原因:一是‘宿障深厚’,欲除过去生中的业障,唯有老实念佛。二是‘不用善心’,喜欢神通、感应、不老实,这样最易著魔。大家要知道佛菩萨皆有神通,但不用神通,因魔亦有魔通,若以神通作佛事,则成佛魔混淆不分。修行主要在修清净心,心不清净,魔便有机可乘。

◎求一心不乱,要有愿不要有心,若一意要求一心不乱,就是妄念;妄念一起即成夹杂,故会用心者,心中只有一句佛号。

◎我们处在乱世,要特别小心,人命无常,光阴比什么都宝贵,不能糟蹋虚度。如何才能切实把握时光呢?唯有老实念佛才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

◎魔障时时会现前,我们要有本事认真克服。魔是什么样子呢?魔是很可爱的,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就很容易上了魔的当。尤其是喜欢神通感应的人,到底他这个境界是佛还是魔呢?大家要知道大多数是魔。为什么是魔?因为与经上讲的不同。故净宗初祖,慧远大师于一生中,三次亲见西方净土,所见之境界,完全与经上所说相符合,这就是真见佛。反之,所见之境界,有九成与经上吻合,只要有一分不符合经意,皆属魔境。其次,若不与本修相应的境界,也是假的。譬如天天念阿弥陀佛,结果药师如来现身,这也是魔。必定要与本修相应才是胜境。又佛现的时间短,一看清楚即便消失,若现的时间长,或消失又出现,且常常出现,扰乱清净心,这是魔不是佛。一般初学者常有瑞相,是为增长信心故,学了几年后,瑞相便少了。即使有境界出现,也要见如不见,绝不对境界留恋,这就是瑞相。

◎念力,即是念佛圆通章所说之忆佛念佛,此种忆念确实有力量。

◎本有佛性力,因自念清净,所念的佛是自性佛,西方世界,依正庄严都是自性所变现。清净、平等、大慈悲就是佛,这是本有佛心变现的。心愿解行与诸佛等同,这是自性佛,就是佛性力。

◎诸佛本愿威神加持力:只要老实念佛,一心念佛,则受弥陀四十八愿加持。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称赞护念,纵然魔再有能力;自己业障再深重,魔也不敢变现,也不能来扰乱。

◎事念到达一定的功夫,就入理念,才能见到法身与报身。若还未转成理念,所见的只是应化身佛,祖师大德在疏论中,所说之事一心不乱,是指上品的事一心。见思烦恼断了,见应化身佛,非‘功夫成片’;念到理一心不乱,这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此时所见是报身佛、法身佛,三身都见到了。

◎理念见自性佛,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此自性佛即自己的心愿解行确实与佛相同,佛心是平等清净的,与一切境界绝无分别执著,这是心真得到清净平等了,自他分别执著都没有了。所以行愿完全相同,就成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