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男人把大唐王朝攪得天翻地覆,卻萬萬沒料到自己會落如此下場

公元757年(唐至德二載)正月初五這一天,在燕朝皇宮內,一場宮廷政變正在上演。

在寢殿的龍床上,一名臃肥如豬的男子,此刻正安靜地躺著,他想要入睡,卻怎麼也睡不著。雖然他現在瞎了,但是他卻嗅到了一股危險的氣息,所以他無法安眠。

而在王帳外的陰暗處,悄無聲息地佇立著三個身影。

不知過了多久,三人終於聽見了從殿內傳出的呼嚕聲,三人神色一緊,互相點了點頭,悄然潛入殿內。

三人來到床前,看著床上那個肥胖的男子,心思搖曳。

其中二人望向帶頭的那人,眼神詢問著什麼。

良久,見那人點頭,其中一人隨即便抽出手中的刀,屋內一片寒光。

執刀之人名叫李豬兒,本是床上那人的近侍,而今夜,卻也是取他性命之人。

李豬兒一刀直直砍在了那人肥腫的肚皮上,頓時鮮血四濺,震天的慘叫聲也同時響起。

肥胖男子捂著傷口竭力在床頭摸索著那把從不離身的寶刀,但是因為眼瞎,他什麼都沒抓到。

奢華的床幔被他抓爛,鮮血混著腸子流得滿床都是。

不知過了多久,肥胖男子的掙扎漸漸停止,嚥氣之前,他用盡全身力氣,發出了最後一聲怒吼:“必家賊也!”

一代梟雄就此撒手人寰。

身死之人便是將整個大唐王朝攪得天翻地覆,“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佔據了大唐半壁江山自立為皇的安祿山。

而他可能做夢都沒想到,今夜謀刺他的人竟是他的二兒子安慶緒、軍師嚴莊以及近侍太監李豬兒。

這個男人把大唐王朝攪得天翻地覆,卻萬萬沒料到自己會落如此下場

安祿山畫像

說起安祿山,人們最大的印象便是“安史之亂”的始作俑者,禍亂朝綱的罪人。

這個三百多斤的胖子,憑藉著討好楊貴妃,諂媚唐明皇,獲得在位者無比信任,苦心培育自己的勢力,在一年的時間裡,就將原本強盛無匹的大唐帝國撕得粉碎,就軍事謀略來講,確實算得上一代梟雄。

命運多舛的少年時代

安祿山早年逝父,隨母親在突厥族部落長大。其母后又改嫁給突厥將軍安波至的哥哥安延偃。作為繼子,安祿山生活並不快樂。安祿山曾經想要逃離這個家,但是並沒有成功。

安祿山本姓康,名軋犖山,因與安思順等人約為兄弟,所以改名安祿山。

安祿山自小生活在繼父的陰影下,所以養成了陰暗的性格,一直一無所成,專幹些偷雞摸狗的事情。在其29歲那年,還因為偷羊被抓,本來要被處死,但是安祿山自薦說可以為朝廷捉拿外族士兵,所以才僥倖逃得性命,和發小史思明一起被朝廷封為捉生將,從此開始了傳奇的軍旅生涯。

扶搖直上

安祿山入了軍伍,從此便一飛沖天。

安祿山在軍隊中非常驍勇賣力,是隊伍裡出了名的狠人,是非常難得的良才,為此,幽州節度使張守珪還將其收為義子,獲得了諸多的晉升資源。

到了開元二十八年,也就是安祿山37歲這年,安祿山憑藉其機警的性格,一躍成為平盧兵馬使,掌管一鎮兵馬。接著又被授予營州都督、平盧軍史等職。

兩年後,唐玄宗在平盧設置節度,任命安祿山為平盧節度使,從此便可上朝面聖議事,深得唐玄宗信任。

又過兩年,安祿山又受封范陽節度使,此時他已是兩地節度。

到了天寶十載,安祿山此時已48歲,又向玄宗自薦河東節度使,玄宗對他信任非常,非常爽快地答應了,此時的安祿山,可謂達到仕途頂峰,兼任三地節度(相當於三省書記兼軍區司令),風光一時無兩。

甚至在其入宮面聖之時,還拜了楊貴妃為義母,讓世人恥笑不已,要知道他比楊貴妃大了17歲,但是他自己卻覺得理所當然,毫不尷尬。這也讓唐玄宗和楊貴妃高興異常。由此也可見此人阿諛奉承無所不用其極,同時也深得唐玄宗的喜愛。

甚至在他生日時,貴妃還親自為他搓澡。他像一個新生兒般坐在一個大澡盆中,楊貴妃親手為其洗澡。洗完澡後,用襁褓包裹起來,放在花轎上,讓人抬著在後宮之中轉悠,貴妃口中還一口一個“祿兒“地叫著。

這個男人把大唐王朝攪得天翻地覆,卻萬萬沒料到自己會落如此下場

安祿山獻舞

朝堂恩怨

說起此時的安祿山,必定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飛揚跋扈,除了皇帝敢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

但是就有這麼一個人,他卻是發自骨子裡感到害怕。此人就是大唐著名的奸相李林甫。

據說安祿山本來是誰也不服,就連面聖時也桀驁不馴,禮數也都如蜻蜓點水一般,而這一切都讓李林甫看在眼裡。當時還有一位大臣王鉷,官職比安祿山還高,也是禮數不到位,被李林甫當眾怒斥,絲毫不留情面,而王鉷被怒罵不僅不生氣,反而唯唯諾諾點頭稱是,一副誠惶誠恐的模樣,這樣安祿山頓時汗流浹背,不敢輕易造次,恭恭敬敬行禮問好。從此天不怕地不怕的安祿山獨怕李林甫一人。就連後來造反也都是等到李林甫去世之後才敢有所行動。

說了怕的人,當然還得說說安祿山恨的人。這個人就是接任李林甫的楊國忠。

本來按理說,楊國忠是楊貴妃的族兄,安祿山當以禮待之,但是安祿山自小便看不起像楊國忠這種靠著自家妹妹飛黃騰達的小人,從來都是“視之蔑如也”。而楊國忠多次熱臉貼了安祿山的冷屁股之後,也漸漸開始對此人心生芥蒂。

到了楊國忠繼任宰相之後,二人關係便急轉直下。

楊國忠曾多次向唐玄宗上表安祿山有造反之心,可玄宗認為是將相不和,沒有多加理睬。後來楊國忠聯合太子上表玄宗,請召安祿山進京面聖,若有反心,安祿山是斷不敢來的。唐玄宗迫於群臣壓力,便傳召讓安祿山入宮。沒想到的是,安祿山收到了楊貴妃通風報信,接到聖旨後,馬不停蹄就入了宮,還痛哭流涕向玄宗訴苦,說他本分老實,楊國忠小人之心,想要借天子之手鏟除異己,玄宗從此對他更加信賴有加。

經過此事,安祿山對楊國忠的恨猶如滔天怒浪,就連後來起兵造反都是打著討伐奸相楊國忠的名號起事。

安史之亂

公元755年,安祿山打著“清君側“的名義,在范陽起兵造反,討伐楊國忠。

叛軍一路勢如破竹,接連攻下陳留、滎陽等重鎮,甚至不到一年時間,大唐二都東京洛陽和西京長安都雙雙失守。就連唐玄宗都逃往四川避難,避其鋒芒。

起兵第二年,安祿山便在洛陽稱帝,國號大燕,與大唐分庭抗禮。

這個男人把大唐王朝攪得天翻地覆,卻萬萬沒料到自己會落如此下場

《妖貓傳》安祿山形象

身死

由於安祿山統治殘暴,就連身邊親近之人也經常被他施以重刑,所以人心皆失。

稱帝后,由於身體被疾病困擾,不僅全身長滿瘡癤,而且眼睛還瞎了,所以性格也越發殘忍。

在謀臣嚴莊的教唆下,其次子安慶緒在至德二載正月初五這一天,指派安祿山近侍李豬兒刺殺安祿山,以謀取皇位。

公元757年,安祿山被次子所殺,死不瞑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