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征火箭“揚帆出海”打響國際名片

(新中國70年)中國長征火箭“揚帆出海”打響國際名片

中新社四川西昌4月21日電 題:中國長征火箭“揚帆出海”打響國際名片

作者 郭超凱

4月20日,中國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北斗三號系統首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送入太空。這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長三甲系列運載火箭第100次發射,同時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302次發射。

中国长征火箭“扬帆出海”打响国际名片

4月20日22時41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第44顆北斗導航衛星。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介紹稱,此次發射的衛星是北斗三號系統第20顆組網衛星,屬於北斗三號系統首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郭超凱 攝

在這302次發射中,包含了48次國際商業發射及向國際客戶提供的17次搭載發射服務,見證著中國航天“走出去”的不平凡歷程。

從初出茅廬不被認可,到成為國際上享有盛譽的一張“中國名片”,長征火箭贏得國際聲譽並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坎坷和挑戰。

1984年4月8日,中國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成功地將東方紅二號試驗衛星送入太空,試驗隊員們一片歡騰。但時任航天工業部副部長的宋健,在目睹火箭升空後莫名說道:“看來航天是搞到頂了。”

弦外之音,是對下一步發展的“擔憂”。中國航天事業自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在吃“皇糧”,任務全部來自國家。然而,“皇糧”的供應很難滿足實際發展的需要。

上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在航天飛機飛行後,停止生產一次性使用運載火箭。但航天飛機單次飛行成本過高,國際火箭又頻現發射事故,國外衛星運營商們一時陷入了窘境。

乘著改革創新的東風,中國航天人將目光投向世界,一個大膽的構想在中國航天人腦海中產生:用長征火箭承攬國外衛星發射業務。經過一系列的運作,1985年10月,中國政府向世界正式宣佈: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將投放國際發射服務市場。

1990年4月7日,中國用長征火箭成功發射了美國休斯公司的一顆衛星,開啟了中國運載火箭進入國際衛星發射市場的新紀元。

長征火箭走向國際市場的過程並不缺乏故事,最具代表性的當屬長征二號捆綁運載火箭(簡稱長二捆)火箭的橫空出世。它是中國第一個為市場量身定做的火箭,其成功發射澳星是中國高科技產品“走出國門”的重要標誌性事件。

在與美國休斯公司的談判過程中,面對長征火箭的運載能力不足問題,時任中國長城工業總公司駐美首席代表黃作義構劃了長二捆火箭的技術方案,並繪製了一張圖紙,在已成功發射10餘次的長二丙火箭上捆綁了4個助推器,滿足了國際市場發射需求。

“這張草圖非常經典,先被登在了休斯公司的內刊上,後又發表在美國航空航天雜誌上,影響力極大。”曾參與長二捆火箭方案論證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彈道設計專家餘夢倫說道。

此後幾年,在市場的牽引下,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發了4種型號的長征火箭,分別是長二捆、長征二號丙/SD、長征三號甲和長征三號乙火箭。在1990年至1999年連續進行的國際商業發射服務中,長征火箭佔到國際市場份額的7%-9%,與阿里安、德爾塔、宇宙神、質子號、天頂號等火箭一起成為世界商業發射的主要運載火箭。

但好景不長,1999年美國國會公佈的一份考克斯報告,暫時關上了長征火箭的對外之門。不過,隨著中國航天事業的不斷髮展,國際上航天發射需求的增長也為長征火箭的海外市場之路帶來了機遇。

2011年,長征二號丁火箭在與俄羅斯第聶伯火箭、日本的H2火箭同臺競標中勝出,分別獲得了土耳其星GK2和委內瑞拉星VRSS-1的國際發射服務簽約合同,叩開了國際商業發射市場的大門。

最近幾年,商業航天概念炙手可熱。重返國際商業發射市場的長三甲系列火箭,以低保險費率備受業界矚目。長征六號、長征十一號火箭以更短的發射週期、更新的手段和特色服務成為市場新寵。

回望歷史,已經耄耋之年的餘夢倫言語中滿是肯定:“中國航天人能夠走出去,和同行深入交流,見識‘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思路變得更加開闊。”

截至目前,中國已實施了48次國際商業發射,為國際客戶提供了17次搭載發射服務,在軌交付13顆衛星,整星出口服務客戶遍及尼日利亞、巴基斯坦、白俄羅斯、泰國、老撾、印度尼西亞等國家。

中國航天已從單純提供發射服務,發展到提供包括整星在軌交付、發射、地面設施建設、衛星應用、在軌管理等一攬子服務,成為國際航天市場上一支重要力量。(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