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脱贫攻坚梦

大山深处的脱贫攻坚梦

大山深处的脱贫攻坚梦

——王家河见闻

2019年4月3日,我有幸跟随脱贫办一起到周至县王家河镇调研美丽乡村项目。早在进山之前就听闻王家河镇条件艰苦,村民生活艰辛。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亲身经历后还是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进山需要走108国道,前段时间由于山体塌方,道路不通,近期才稍有好转,不过进山一趟真不容易,每天只有早八点到九点,晚五点到六点轮流单向放行。好不容易过了放行路口,沿途都是蜿蜒的盘山公路,随处都是施工的痕迹,错车不方便,担心有随时摔下山的危险。历经两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来到了王家河镇,亲眼所见后我还是难以置信西安竟然还有这么穷的地方。镇上就一个镇政府的小院子,加上几间低矮的平房,没有市场,没有商店,人烟稀少。

大山深处的脱贫攻坚梦

108国道

山里人家太分散了,稀稀落落地分布在公路两边的山上。不仔细看,还真不知道这是一个镇,还有八个村子。仔细盯着山上,才找到一两户人家,而且都是土坯瓦房,老旧不堪,感觉随时都会坍塌,门前开垦了些许土地,但斜坡上耕种不便也不安全。

看着我们帮扶的村民住在这样的条件下,我的心里酸酸的,很不是滋味。更为让人忧心的是整个镇上没有一所小学,山里的孩子只能到山下的马召镇就读,有些父母跟着去,在附近租个民房住下,一边打零工,一边照顾生活;另一些父母外出打工的,就只能由学校里的老师看护,远离父母亲人。万幸的是,周至县已经全面开始了生态移民搬迁项目,给王家河镇的老百姓在马召镇修建了安置房,配套了相关的基础设施,让他们彻底走出大山,共享西安经济发展的胜利果实。

大山深处的脱贫攻坚梦

王家河镇

在走往各村的路上,看着脚边潺潺的流水,漫山遍野的各色野花,呼吸着绿水青山中的新鲜空气,聆听悦耳的鸟叫虫鸣,路上的疲惫,顿时一扫而空,习惯了雾霾的鼻子也感觉通畅了不少。我们一行三人边走边聊,秦岭是中国的肺,这里又是黑河水源地,还有各种珍稀的保护动物,如此好的自然环境,这么好的山水,夏天又是避暑圣地,可以发展一些对环境比较友好的旅游项目,增加村民收入。而且村民们可以靠山吃山,挖药摘果,养蜂养猪,只是原来由于交通闭塞,市场不通,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而在莲湖区的帮扶下,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大山深处的脱贫攻坚梦
大山深处的脱贫攻坚梦

中蜂养殖

到了黄草坡,双庙子,十亩地等六个村,映入眼帘的都是与周围“格格不入”的新村牌,粉刷一新的村委会和公厕,内容丰富的文化墙,标准的篮球场,间距合理的太阳能路灯。这些,都告诉着我们,莲湖区的帮扶切切实实改善了村里面貌,带来了现代文明的气息。每个村还建立了现代化的村卫生室,给村民看病带来极大便利。村委会时不时还有土狗慢悠悠地走过来,偶尔一声犬吠,无不预示着,平时鲜有陌生人到来。村里的干部现在都忙,忙着森林防火,忙着水源保护。没有这些大山深处村民的付出,我们在西安城里,哪来的安全饮水,怎样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快捷和便利。

大山深处的脱贫攻坚梦

王家河镇

在认真考察各村美丽乡村项目的过程中,和驻村干部有了更加深入的交谈。在交谈中,我深刻地明白了,并非像社会上很多人觉得的那样,贫穷都是因为懒惰。事实上我们山里的村民很勤劳,平时耕种养殖,采摘山货,闲时到附近的村镇打工挣钱。但是生在山里,长在山里,交通闭塞,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思想封闭,没有一技之长,而且上有老下有小,只能就近打零工,工作辛苦而且收入微薄,他们想致富,愿出力,但没有好的政策,好的机遇,没有本钱,没有渠道,一切都是空想,这些无不导致了贫穷的代际传递。令人欣慰的是,王家河这批奋战在脱贫一线的驻村干部,带来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两不愁三保障”成效显著,水电路网全面畅通,村民们解决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开始种植花椒,草药,养殖中蜂和黑山猪,靠着惠民的政策和勤劳的双手,一步步摆脱贫困,过上现代化的生活。

大山深处的脱贫攻坚梦

中蜂养殖

临走时,看着驻村干部沾满泥土、磨损严重的运动鞋,对山里驻村干部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是他们一次次上山走访贫困户,跋山涉水落实扶贫政策的印记,正是有了这些肯实干接地气的干部,脱贫攻坚事业才能取得如今的成就,贫困群众的生活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文作者黄国轩,2018年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现挂职于西安市莲湖区土门街道办事处,目前在周至县哑柏镇阳化社区担任党支部书记助理一职,近日在王家河镇实地调研扶贫工作。

西安扶贫开发

往期精彩回顾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丨用心用情用力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篇特殊的“征文”

脱贫就要“路边有景致 家家有笑声”

关注扶贫!点击【在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