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W设计与实践,数据与应用层的高可用容灾方案该如何落地?

EDW设计与实践,数据与应用层的高可用容灾方案该如何落地?

企业容灾系统的建设表象是“系统级容灾”,实际上确实“应用级保障”,而应用的高可用除业务支撑外,最关键的就是数据层整体方案的建设了。所以在EDW系统建设域,双中心方案既是奢侈也是必要的。


关于今天分享的一页,我们用一张简图描述双数据中心的建设过程,它大致分为三个层次流程。

第一,与传统单中心一样,从原始系统获取数据并整合的过程,需要支持多种获取模式并高效率捕获,同时支持对数据一定的预处理,包括转换和加载等ETL作业。

需要考虑多源、多域、多系统的数据整合,考虑ETL业务逻辑和向两个系统加载数据的过程,需要考虑两边数据如何承载应用;

第二,是核心数据的存储域,在这个环节需要考虑建设两个相同的数据系统,存储同等数据规模并拥有相同库表,核心思想是ETL的双加载与数据一致性校验。

需要考虑两个系统所承载的数据量、数据模型以及数据同步等操作,目的在于既保障平台可靠性又提供冗余的业务服务。当然初期建设可考虑成本,备份系统的规模可略微少于主生产系统,只存储常用、重要的明细与汇总表。自然而然的,从数据获取到数据存储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程度的改造。

第三,是上层业务与应用域建设,也就是当出现系统不可用时的业务无缝迁移,需要支持高可用切换和负载均衡。

需要考虑出现故障时的应用切换、路由选择以及访问负载等问题。在这个能力栈的工作相对比较简单,通常不需要建设同等规模的应用冗余,考虑成本投入和便捷化管理,通常只是IP切换就足够了,因为底层ETL改造才是双系统80%的工作量。

双系统建设是成熟企业运用IT的保障基础,也是考量企业业务重要程度的核心依据。虽然建设投入花费不小,但长期看来真的物有所值。

  • 充分利用双中心系统资源,实现应用的自动负载均衡和统一的双系统监控、预警、控制;
  • 当某系统不可用时,路由将自动指向另一系统,支持指定路由和自动路由两种方式,建议采用指定路由方式。

EDW设计与实践,数据与应用层的高可用容灾方案该如何落地?


分析世界讲方案,为您带来精彩的一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