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文化”,造就了田黃的“身價”

​對於被稱作“石帝”、“石中之王”的田黃,人們再熟悉不過了。無論是為人津津樂道的“傳奇身世”,還是現代造就的“千萬級神話”,它一直處在印石界的話題輿論中心,頻繁地牽動著人們的敏感神經。

什麼樣的“文化”,造就了田黃的“身價”

林文舉 田黃石 商山四皓薄意擺件( 85g)

福建東南2018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什麼樣的“文化”,造就了田黃的“身價”

林榮基 田黃石 薄意擺件( 22g)

福建東南2018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往往講到田黃,總要談到其“物質和文化”的雙重屬性。

物質層面,說的自然是它的“市場經濟價值”——總體來說,在於一個“貴”字。

業內有句話,黃金易得田黃難求,田黃自清代起身價劇增,清代詩人黃任曾在《壽山石》一詩中寫道:“邇來田石踴高價,居奇不肯輸強豪。豪家意在索必得,牙儈弋獲無遁逃。”

當時的痴“田”者,有泰半是文人,他們手中但凡有些閒錢,拋擲千金攬至寶,是等閒不在話下的。而今天的收藏界,也不斷有“田黃天價成交”的消息傳出,今人對田黃的痴迷程度,可見與古人也是不相上下的。

什麼樣的“文化”,造就了田黃的“身價”

劉傳斌 田黃石 紫氣東來擺件(73g)

福建東南2018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什麼樣的“文化”,造就了田黃的“身價”

田黃石 薄意隨形閒章(34g)

福建東南2018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田黃為什麼有如此高的身價?有人說是資源稀有、礦脈無尋……這固然是重要原因之一,但它能夠成為印石之王,登上“文化藝術”之殿堂,其自身蘊含的經濟價值與“文化內涵”必然是相互匹配的。

那麼,是什麼樣的“文化”,造就了田黃的“身價”?今天我們就來談談田黃的“文化”。

什麼樣的“文化”,造就了田黃的“身價”

田黃石 五福呈祥擺件( 17g)

福建東南2018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什麼樣的“文化”,造就了田黃的“身價”

田黃石 採菊東籬下薄意擺件(16g)

福建東南2018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01

材質本身的“文化屬性”

田黃屬於“田坑石”,它的生成環境極為特殊,要經過“山、水、田”的三重浸潤,因而它有山坑石的柔韌、穩定,也有水坑石的晶瑩、純潔,在色澤和質地上中和了“山坑、水坑、田坑”不同材質特性的美感,散發一種凝膩沉穩、溫淨含蓄的“溫潤”氣質,而這種材質特性,正是田黃與生俱來的“文化基因”。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說:“玉,石之美者有五德。”對於田黃肌質的品評,前人在玉之“五德”的基礎上延伸出了“六德”,即“溫、凝、細、結、潤、膩”,田黃溫潤瑩澤、細膩柔和,暗合於中國自古以來尊崇的儒家審美傾向。儒家講求“中庸”思想,其所追求的“穩定、和諧”的審美特質,與田黃的含蓄平和、溫潤內斂的內在精神是天然相通的,這便是田黃材質自身具有的文化屬性。

什麼樣的“文化”,造就了田黃的“身價”

田黃石 薄意 隨形章(48g)

福建東南2018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什麼樣的“文化”,造就了田黃的“身價”

王孝前 田黃石 漁翁得利擺件( 63g)

福建東南2018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02

雕刻工藝施加的“文化內涵”

田黃是十分貴重的材質,歷經數百年的採掘,它的儲量已經日漸稀少。出於“惜材”之意,多數上品田黃,都會請技藝高超精湛的大師來雕刻。這些雕刻家們賦予田黃作品以人文性、文學性、藝術性等豐富的文化內涵,使田黃材質和工藝相互彰顯,自然和人工和諧統一,激發出“天人合一”的藝術魅力。

什麼樣的“文化”,造就了田黃的“身價”

林文舉 田黃石 春意薄意擺件(125g)

福建東南2018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什麼樣的“文化”,造就了田黃的“身價”

鄭世斌 田黃石 靈芝如意掛件 16g(總重)

福建東南2018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1.田黃之印石——士人的精雅格調

明清時期,隨著篆刻藝術的興起,“田黃”被帶入到印材的使用上來,由此成為中國的“印石三寶”之一。田黃軟硬合適,適宜奏刀,除了作為篆刻所用的材料,雕工們也在鈕頭上雕刻古獸、動物、人物、花果、博古等鈕飾,使印章在實用之外又增加了觀賞和收藏價值。

田黃出土石多為卵狀,故往往隨形而作,能做成章料者,彌足珍貴。傳世的田黃石印章並不多見,也皆因田黃過於珍貴,原材成章,尤其是能成方章的,一般要比章體本身大上三倍,因此收藏者都不忍裁切,更加凸顯了田黃印章的珍貴。

什麼樣的“文化”,造就了田黃的“身價”

郭祥雄 田黃石 古獸鈕方章( 30g)

福建東南2018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什麼樣的“文化”,造就了田黃的“身價”

田黃石 素章(21g)

福建東南2018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2.田黃之圓雕——傳統的民俗魅力

“圓雕”也是田黃最常採用的雕刻形式之一。相比印石或者薄意,田黃圓雕作品本身的“圓潤”手感更易於把玩,而且也方便觀者多方位、多角度地欣賞作品的不同側面。在雕刻過程中,作品的上下、左右、前後都要兼顧,才經得起觀賞者的“全面打量”,因而這一技法對雕刻師的工藝要求也更為嚴格。

什麼樣的“文化”,造就了田黃的“身價”

郭懋介 田黃石 長壽仙翁套件( 26g/ 27g)

福建東南2018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什麼樣的“文化”,造就了田黃的“身價”

王孝前 灰田黃石 和合二仙擺件(90g)

福建東南2018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在當代壽山石界,石卿郭懋介是最擅於田黃圓雕的藝術家之一。石卿的田黃圓雕,造型精巧細膩,線條流暢富有動感,對於細節的處理尤為準確清晰,有時他也通過適當的“誇張化”和“典型化”,突出人物的個性特徵,展現作品的詼諧之趣。石卿這種“化於純熟”的圓雕技藝,也是當今業界絕大多數藝人難以超越的。

田黃圓雕大多塑造喜聞樂見的民俗人物題材,如彌勒笑佛、和合二仙、劉海戲蟾等等,它們通常構思巧妙、趣味橫生,深受大眾的喜愛和歡迎。

什麼樣的“文化”,造就了田黃的“身價”

林飛 田黃石 樂佛擺件(25g)

福建東南2018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什麼樣的“文化”,造就了田黃的“身價”

林東 田黃石 和合二仙擺件(92g)

福建東南2018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3.田黃之薄意——詩畫的高雅品位

田黃以“重量”計價,為了保留材質,雕刻家們往往會隨形雕刻,避免過度穿鑿帶來的損耗。薄意只在石頭表面雕刻一層淺淺的裝飾,因而成為很多藝人雕刻田黃時的首選技法。

薄意以“近畫理”著稱,追求在雕刻中展現“詩畫”韻味,獲得“繪畫”和“雕刻”結合的雙重魅力。田黃薄意在保留原石自然之美的基礎上,也常常利用原石的石皮進行創作,在石面的構圖上注重“留白”,做到“繁而不亂、簡潔有致”,達到味無窮而意無盡的藝術效果。

什麼樣的“文化”,造就了田黃的“身價”

劉傳斌 田黃石 老子觀井薄意擺件(39g)

福建東南2018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什麼樣的“文化”,造就了田黃的“身價”

田黃石 深山訪友薄意擺件(21g)

福建東南2018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03

藏家群體賦予的“文化地位”

一種文化之所以能夠持續地發展、傳承,與其背後的推動者是分不開的。田黃作為一種極具收藏價值的石種,能夠享譽印石界數百年之久,當然也有它“強大而獨特”的文化推手。

什麼樣的“文化”,造就了田黃的“身價”

林文舉 田黃石 雙清薄意擺件(18g)

福建東南2018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什麼樣的“文化”,造就了田黃的“身價”

王孝前 田黃石 彌勒、觀音掛件

7g(總重)/ 7g(總重)

福建東南2018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田黃與文人的相遇,可以說是“改變田黃曆史”的一個重大轉折點。

據清代施鴻保《閩雜記》中記錄:“閩人言,其初第為鄉人取作碌碡等器,明末時有擔谷入城者,以黃石壓一邊,曹節愍公見而奇賞之,遂著於時。”“曹節愍公”是明末清初閩地的文壇領袖曹學佺,在他的推重下,田黃成為備受上層文士名流喜愛的印石佳品,從此風靡世間。

什麼樣的“文化”,造就了田黃的“身價”

郭懋介 田黃石 農耕圖擺件(119g)

福建東南2018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清代皇室對田黃的青睞,更直接將田黃的地位推到了“巔峰”狀態。那時大量的優質田黃被進貢到宮廷,用來製作皇帝御用的章璽,乾隆皇帝收藏了多達600枚的田黃章,所以有人認為,田黃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能得到權貴與文人雙重認可的玩賞性藝術品。

什麼樣的“文化”,造就了田黃的“身價”

王雷霆 田黃石 福祿壽喜薄意擺件(102g)

福建東南2018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在今天,田黃在愛石者心中仍然有著無法動搖、無可取代的地位,這跟它獨特的藝術審美價值、文化歷史價值,是分不開的。

數千年的歷史傳統告訴我們,“文化”才是長久的生命力。田黃神奇瑰麗的材質,必要經過文化魅力的加持,才能煥發出更為奪目的光芒。

田黃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它承擔了多種多樣的文化藝術內涵,它的“成功”或許是無法輕易複製的,但至少它給我們提供了某種啟示和可能——只有延續文化,才能不斷地創造“神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